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最近在別人給我的推薦影視作品單上,我隨手挑了一部《桃姐》,誰知非常被觸動,看影片至今(有好幾個禮拜了)還會常想起,這篇影評就似乎不得不寫了。
電影《桃姐》出自真實的故事,英文翻成A Simple Life。 說的是侍候了李家數十年的一位老傭人桃姐(葉德嫻飾),當李家所有的人都移民美國,唯有第二代的少爺羅傑(劉德華 飾)回到香港從事電影製片人,這位少爺年過半百仍然獨身,而桃姐也繼續照顧著羅傑的日常起居,每天到街市買菜,回家為少爺煲湯、洗衣,等待收工回家的羅傑……直到有次羅傑出差回來,忘了帶鑰匙的他打不開門,原來桃姐中風昏迷在內……
桃姐醒來發現一邊手臂不能活動自如了,羅傑說要請個菲傭,桃姐卻不想給主人添麻煩,堅持要主人把自己送到養老院去。 羅傑在百忙中為桃姐找到一家合適的老人院並選擇了最貴的單人間,桃姐住進老人院中,陌生的環境,怪異的老人們,簡陋的設備和條件,桃姐強裝鎮定。人生的末端,老弱病殘的老人家,仿佛都回歸了人生的最初,成為那個不能自理依賴別人的老嬰兒,可是這樣的嬰兒不像當年,給人以希望和喜悅,他們更多的是沮喪和無奈以及給身邊親人帶來傷感。
羅傑工餘常到老人院探望桃姐,每當此時,桃姐就像過節一般的開心和期盼,羅傑帶著漸漸手腳恢複正常的桃姐出街閑逛,到餐館品嚐美味,到公園稍息閑聊......主仆閑話家常一如母子,他們倆會互相揶揄調侃,互相為對方獨身一世開著善意的玩笑。
羅傑製片的電影召開首映禮,他帶桃姐參加,桃姐刻意打扮,首映禮上大開眼界,為有機會見到電影明星,感歎自己有生之年滿足無憾。正當似乎桃姐又恢複了一點生命的美麗時,疾病又一次來襲,這次桃姐終沒能逃得過去,桃姐病逝。羅傑也並沒有呼天搶地,他隻是平靜地主持者桃姐的葬禮,似乎在述說著一個最普通的人最平凡的人生。
這部影片好像沒有特別的大起大落的情節,可是主仆二人展現的母子般的真情,卻令人久久難忘。因為他們不是親生母子,因為他們身份懸殊,但他們之間的真情卻在一個老人生命的最末端徹底展現在觀眾的麵前,沒有血緣關係的真情原來如此珍貴和美好!
電影裏幾個細節鏡頭尤其打動我的心:羅傑帶著桃姐參加電影首映式,回去的路上,桃姐感歎如果羅傑的爸爸還在,會多麽高興啊!羅傑卻回答:他不會像你這麽高興的!隻有休戚相關的人才會由衷地為你的每一點成就而自豪,可見羅傑早已把老傭人當成了自己的親人甚至比那些遠在天邊的血親還親!還有一個情節,是羅傑的母親(王馥荔飾)從美國回香港短住,住在原本是桃姐和羅傑住的家裏,羅傑每翻動一下報紙,他母親就會抱怨他不要那麽大聲吵人,那一刻,不知道羅傑是不是想親生母親還會嫌自己煩,可是那些年同住的桃姐卻從來沒為他的自我中心有過半句怨言?!
這部描寫下層普通老人的電影,是那麽的平實和普通,可是卻呈現最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這當中折射出來的生老病死、親情感情、冷漠感恩和平等尊嚴等等,都可以讓我們每一個年齡層的人從中找到某種思考的杠點。人生末端的無奈和悲涼,是我們每個人終將要麵對的,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道路,雖說殊途同歸,可是這個過程卻是最能反映出我們的人生原貌、狀態、價值和良善等不同的側麵,從而繪出我們最終留存在這個世界上最後的畫像。
這部影片也讓我聯想到父母和家人,告誡自己珍惜與他們相處的每一天,善待每一位在生命中曾與我有過交集人,哪怕那種交集隻是短暫的一瞬間。
另外葉德嫻精湛的演技和許鞍華導演女性細膩的手法都是電影成功的原因之一。
直接觀看電影《桃姐》:
轉念一想,如果是親媽,Roger會送親媽去那樣的養老院嗎?他肯定不會。合一下價格,5000港幣,也就是600多美元,這個價錢,在香港那個寸土寸金的地界兒,又能住什麽樣的房子?連籠屋都要1000多港幣一個月呢。當然,這不是這部電影要表現的東西,電影要表現主仆二人的默契與情意。可我看完電影,怎麽心中五味雜陳呢?我隻能說,Roger, 你可以做得更好。
我苛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