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很多時候,為人父母者會發現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兩個孩子竟如此得南轅北轍,難道他們的遺傳基因不一樣嗎?兒童醫學專家說很大的原因當然不是基因的變異,而是兄弟姐妹間的競爭導致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各自性格形成的相異。通常,年齡小的孩子會覺得父母老拿他或她跟老大比較不舒服,而父母親在不自覺地情況下,通常會說老大成熟、聰明,那麽那個小一點的小老二就被不自覺地朝著容易交朋友和有創意的方向發展了。
教育專家指出:兄弟姐妹手足間確實有不同,但從某種程度上講,都有一定的相似的地方,而且在很多方麵會相互影響。
手足間的壓力對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我從小就非常渴望有個兄弟姐妹,可是我沒有,獨生子女讓我的童年充滿了孤獨感。所以我很早就說如果我有孩子,決不會讓他成為獨生子女。
結婚之後,我從我先生身上看到了那種手足竟爭和父母親對兩個孩子的不同對待造成的影響。先生兄弟二人,他是長兄,在父母的眼裏,他老實(有些貶義)、沉悶、讀書好,他的弟弟在父母的眼裏是腦子活絡、聰明、人際關係好、有女人緣(似乎凡女人都會喜歡他們的小兒子)。第一次見到我,他的父母就在我麵前誇他們的小兒子,說如果我見到他,就會發現小兒子和大兒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那是一種非常自豪的語氣)等我真有一天見到先生的弟弟,我發現這小兒子果然不一樣,非常能討父母的歡心!舉個例子:他曾留學日本,因為沒有考取日本的大學,決定回國,但是想到要討父母的歡心,就問當時在美國留學的哥哥要錢,說想給父母買一套全新的電器(那是八十年代),哥哥聽弟弟說為父母買東西,二話不說慷慨解囊,當時我們還沒結婚,他這麽做我倒是覺得這個男人沒心眼挺實在也挺孝順的。後來我們結婚之後,我第一次去他家,他父母指著一溜排新式電器對我說:這些都是小兒子從日本帶回來的,完全沒有哥哥的事!嗬嗬,幸虧我從頭就知道怎麽回事。但是哥哥從來沒有跟父母說明那些電器其實是他做學生時勤儉出來的結果。總之,一件小事,就看得出來兄弟兩人的區別。這位在父母眼裏能討天下女人歡喜的弟弟,至今未婚!我總覺得這與父母變相鼓勵孩子成為情場高手有關。
先生和他的弟弟性格完全不一樣,部分原因也是父母把他倆區別對待的結果,兄弟倆便也朝著完全不同的人生方向繼續著,如今兄弟倆很少會聯係,那種疏遠和冷漠,讓我時不時忍不住會說:你們兄弟倆怎麽一點都不親密?我如果有個手足,一定對他好得不得了!
我自己有了孩子,孩子小的時候還可以在一起玩,漸漸的,爸爸喜歡護著女兒,我自然就向著兒子,女兒就會覺得我沒有喜歡哥哥那麽喜歡她,兒子對爸爸也是一肚子的意見。孩子長大了,懂事一些了,對父母的意見沒有那麽直接了,我們也意識到為人父母者最不能做的就是以一個孩子去比較另一個,可是,有一天,我們忽然發現,兩個孩子幾乎不講話了!即使他們在一個桌上吃飯,即使他們同乘一部車子上下學,但是他們之間別談任何的手足親密感,連語言交流都徹底省了!我們意識到作為父母我們對這種現象有很大程度的責任,我們開始尋求彌補的機會。
專家研究結果證明,手足間的壓力主要成因有:
年齡相近和性別相同的手足容易產生,這是一種競爭的壓力。通常老大會自信一些,但是因為沒有年幼弟妹的總被父母嗬護的感覺而感到困惑,小一點的孩子會圓滑一些,知道如何討父母的歡心並且很會利用父母對自己的嗬護之心。
另一種手足壓力來自家裏有一位天才型的孩子!如果最大的孩子是個各方麵都很優秀的人,年幼一些的孩子就會被照著這個高標準被父母要求著,孩子可能會覺得永遠也達不到父母親想要的,永遠無法和優秀的兄姐比較,幹脆就我行我素了。
還有一種是那種孩子很多的家庭裏被當作寶貝或者最小的那一位,通常都會依賴家庭成員,因為被保護慣了,不會挖掘出自己的潛力,成為那個最沒有用的人!但也有因為父母更加的疼愛,成為全部希望的承載,最小最寶貝的那一個最終卻是最成功的例子!
在我們周末的青少年和家長溝通小組的談論中,孩子們談手足間的壓力,絕大部分來自父母!父母們即使自認為自己很公平對待自己不同的孩子,還是有孩子覺得沒有被父母公平對待!可見孩子的敏感度不一樣,有些敏感的孩子在父母不經意間就感覺的不公平的待遇!手足間的壓力也有,絕大多數是小的孩子感覺被大的孩子所欺負和對待,而大的孩子很多時候覺得父母的不公平主要來自當弟妹犯錯誤時,父母不論青紅皂白一鍋燉的責備所有的孩子!
父母們談論手足壓力也都談到我們這一輩間的問題,比如我們的父母本身就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我們小的時候被父母就不公平的對待,今天我們自然用父母那一套或者完全不同父母的那一套來管教孩子,無論哪一套可能都不是科學的正確的。很多我們這一代兄弟姐妹間的不親密,好幾個家長都歸咎於手足之間性格的不同。我想這也是人的天性,我們不願責備自己的父母不正確的引導造就了孩子性格成長的相異,寧願把這種後天的不合看成是老天造成的,我因為自己沒有兄弟姐妹,反而看得很清楚,這種父母間無意識的引導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起決定性因素的!
我們這一代的父母還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對待兒子和女兒的不同,很多時候造成了孩子一輩子的陰影。也是造成手足間壓力的某種原因。中國人長子如父的觀念,家長對長子的重視,有的時候也給了父母轉移自己責任到長子身上的借口。
而在美國,父母的責任是父母自己該承擔的,孩子就沒有這方麵的擔當。這天晚上討論時,有位母親問她的大兒子,如果爸爸媽媽出了意外,這個世界上就剩下你和弟弟,你會怎樣做?你會照顧弟弟嗎?這位老大反問:我有別的選擇嗎?其實這顯示了他知道他得肩起照顧弟弟的責任。雖說可能有些不情不願的,但是畢竟他知道弟弟是他家庭的成員。
那天晚上我兒子因為打工沒能參加小組討論,深夜回到家他倒也知道來問我小組討論的結果,我大致跟他交流了一下,也問了他相似的問題:如果爸爸媽媽出了意外,你會照顧妹妹嗎?
他的回答讓我難過了一個周末!他說:可能不能!因為他要上大學去了,不能把妹妹帶去上大學,而且他打工掙錢也不夠養妹妹!
我歎氣傷心,對他說我自己覺得很失敗,即使他進了哈佛,如果他成為這樣一個完全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人,我這個母親是白當了!也許我話說重了,他隨即改正:他回答時沒仔細想清楚,隻是憑一時衝動脫口而出!無論是不是從內心深處而來,至少反映了一點:他的自我中心!很多老大有這種現象,唯我獨尊自我中心,因為他出生到弟妹的到來這段時間裏,他是整個家庭的中心,他不知道要分享,所以小的時候我兒子就是特別不喜歡妹妹碰他的任何東西,也因為這樣,爸爸護著妹妹多一些,這也造成在競爭上兒子覺得在爸爸麵前,永遠爭不過妹妹的感覺。兄妹間因而也常存在著敵意。前陣子,妹妹與我們關係緊張,隻要一吵鬧,兒子會建議:把她送到寄養家庭去!恨不能把這個妹妹趕出去!當時我聽到他的建議就是目瞪口呆的,沒想到哥哥對妹妹這麽嫌棄!
周末去做禮拜,我和先生分別禱告,先生禱告說希望兒子進一個好的理想的大學,我禱告上帝能開啟孩子的心,讓他成為一個更好的意義上的人。回來之後,我們找兒子談心,把我們倆的禱告都說給他聽,問他明白做父母的苦心嗎?他點點頭,但願吧!
回想這些年教育孩子的過程,確實我們做父母有忽略的地方,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好。
如何能使一個家庭每個人都覺得家的重要和溫暖?教育專家說:
第一, 避免貼標簽!雖說家裏的孩子因為遺傳的原因或者性格的相異有相同和不同之處,孩子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科學,各有各的天賦,父母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不要給孩子貼上標簽,一旦貼上了標簽,就會限製孩子在標簽之外方麵的學習和發展。
第二, 強調孩子的教育重要性,而不是強調孩子的天賦和聰明!雖說一個孩子比另一個孩子智商高是完全可能的,當父母一味的強調某個孩子的好的天賦,有時會收到適得其反的結果,而父母若能強調所有的孩子相互學習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會減低兄弟姐妹間的不良性競爭。
第三, 父母之間相互尊重。當爸爸媽媽相互尊重和相互誇獎對彼此的欣賞,孩子們也會因此而更加尊重父母。當孩子們認同父母都是優秀和聰明的,他們也會自然的認為他們本身也是優秀和聰明的。
第四, 永遠不要比較孩子!不在兄弟姐妹間比較,也不拿其他的孩子來跟自己的孩子比較。不吝嗇誇讚孩子的進步和優點。
聖經上說:上帝造人把每個人都造得不一樣,上帝愛我們無論我們有什麽優點或缺點。我們對待孩子也該如此,接受他們“As is”,不強求但可以引導,引導他們是按照上帝的意願,而不是按照我們本身的意願。教育孩子時,如果我們也能以此作準則,手足間的壓力就會減少,他們就會學會如何彼此相愛,接受那個不完美的兄弟姐妹,因為我們本身就不完美,但是那個仁慈的上帝卻愛這個不完美的我,我還有什麽理由要求別人完美,還有什麽理由不好好去愛別人?!
其實要想培養兄妹之間的感情,父母可以改變策略,對他們兩個同時變得嚴厲,這樣他們就會被迫形成攻守同盟。如果父母總是無條件提供所有需求,兩個孩子自然沒有機會體會到sibling的重要。
--- 老大說過,他要帶著弟弟去上大學。
有時侯主日,午飯後,我在教堂還有點事,老二偏要跟著哥哥先回家。
可有時侯,老二就不讓哥哥送他去 PARTY。悄悄跟我說,”我怕哥哥。“
我覺得,老大的愛裏少恩慈,多命令。
遇機會,能把您的這篇文章轉到 子女壇嗎?
如果家裏真是供不起所有的孩子上學,那麽父母應該根據情況,選擇一個孩子受教育,但是這個沒有受到教育的孩子是應該對另一個孩子有期待的,這才公平。如果要求這個沒有受到教育的孩子就要為弟妹奉獻,這是不合理的。當然如果那個受到教育的孩子不願意承受這個負擔,那他也可以選擇當那個不受教育的角色。
-----------------------------------------------
其他的我都很認同,但是關於一方對另一方的期待,我覺得這是很不可取的,如果必須有一個犧牲利益,我覺得寧願說服他因為愛接納這個情況比較好,雖然很不公平很殘忍,但他至少有心理準備,然後以這樣的起點再規劃自己下一步的人生。將來能被紀念也能有一些收益自然好,如果沒有,也不至於再經曆被親人騙的打擊。
不過那個因為別人得犧牲而得益的孩子,倒是確實應該不斷的提醒他記住別人的犧牲,別忘了有能力時回報。
如果家裏真是供不起所有的孩子上學,那麽父母應該根據情況,選擇一個孩子受教育,但是這個沒有受到教育的孩子是應該對另一個孩子有期待的,這才公平。如果要求這個沒有受到教育的孩子就要為弟妹奉獻,這是不合理的。當然如果那個受到教育的孩子不願意承受這個負擔,那他也可以選擇當那個不受教育的角色。總之,父母要盡量對孩子公平對待,不能期望哪一個為另外一個犧牲。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要求的或者被要求的是挺反人性的東西,這樣的東西是不能長久的。人說到底,是自然的產物,每個人天然的都是以自身的利益為重要的。真的unconditional love隻有在父母對子女之間,因為這是種族延續的需要,是編碼在我們的DNA裏的,其餘的愛,隻能由一定程度和時間的限度,不可能長期如此。
愛和奉獻犧牲都是互相的才健康,兄弟姊妹也罷,夫妻也罷,朋友也罷,隻要求一方麵做到,是不可能延續很久的。
女兒十幾歲的時候,照顧她的弟弟要收取保姆費。然而,當她兼職工作,賺錢時,她帶著弟弟看電影,給他買食物和照顧他,沒有要求一分錢.她付所有費用。現在,她大學畢業,並有良好的工作,她說,她的退休金受有益人是她的弟弟 if something happen...
引導他向神,當他長大後,他將更多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