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BeautyinAutum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海外華人的身份認同...青少年和家長小組討論

(2013-02-05 06:26:52) 下一個

所謂的身份認同,在海一代(第一代移民)和海二代(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美國出生長大的中國人)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最早就提出這個問題的可以追溯到當年譚恩美寫的《喜福會》。這位上個世界五十年代出生在加州舊金山灣區的第二代華裔,1989年發表了小說《喜福會》,不僅對美國文壇衝擊大,而且對整個美國主流社會也是大衝擊。她這部自傳體的小說在母女關係和中美文化上的描述,引起了文學界和美國社會的全麵關注,當中文字所表達的一種身份認同其實也是非常明顯的,這不僅僅是語言上的不同,也不僅僅是文化和價值觀上的不同,我看到華裔女性在一個白人社會為主的社會裏尋找自己身份的一個成長經曆。譚恩美最初對她的祖母和母親是以一種批評和審視的角度去寫的,如很多華裔第二代一樣,他們痛恨父母領他們去中文學校,痛恨父母逼他們學鋼琴,父母旁若無人的大聲說話讓敏感的第二代引以為恥…… 是若幹年後,當譚恩美的父母都已歸天,這個當年恨自己長著一張亞洲人的臉的海二代驀然回歸,住在曼漢頓的住宅裏招待記者的她,身穿一襲香港師傅做的中式旗袍,端著咖啡,談著東西方的種種衝突和融合。我在想,幾十年的歲月,她並沒能完安掙脫她身上永遠擁有的中國人的烙印,相反,她可能終於明白她的母親和外祖母那兩代華裔女性所留給她的珍貴之物,也間接地成就了她今天的輝煌,靜下心的她可能終於知道她就是那樣一個既中又美(或西)的綜合人!

譚恩美之外的另一個ABC,我想提到的是劉柏川,劉柏川這個生長在郊區的白人富人堆裏,講英文長大的純真中國血統的男孩,床頭放著父親寫的他看不懂的中文文集,在他父母刻意營造的環境中無種族意識的成長,卻隨著社會閱曆的增進,一點點體會到周遭不可避免的種族差異這位出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海二代,父母是來自台灣的外省人,他出生在美國的東部,不僅從小生活在富裕的白人社區裏,長大了更是娶了位白種女人為太太,在他寫的自傳體的書裏,他反複強調“ The Accidental Asian ” ,不是海外華人,不是在美華人,更不是美籍華人, 而是亞裔更是偶然(性質)生為亞裔美國人!我覺得其實他最想說的他就是美國人!可是等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的白人太太卻帶著他的孩子去上中文學校,他在電視台裏接受采訪時,不由自主會把自己放在美國亞裔的立場上代表他們回答問題接受挑釁!一圈走下來,他是不是最終發現刻意營造的幾十年的美國人的形象,不經意間就會變回到原形!原來他仍然是亞裔的一員,無論他英文說得多溜,思維多麽得美國化,地位到達了怎樣的高層,那些根深蒂固的原來不是他想不要就消失的幹淨的!

(相關文章:偶然生為亞裔 The Accidental Asian 上    偶然生為亞裔 The Accidental Asian 下

最後還想提的是不久前風靡整個美國和華人世界的籃球明星Jeremy Lin林書豪,當林旋風刮起,美國人說林是美國人,華裔世界一麵倒,無論是中國大陸還是台灣都說林書豪是中國人的驕傲!媒體逮住林書豪問他身分認同的問題,林書豪巧妙地回答:你們都了解我的背景,我的父母、祖父母、我的出生地來自哪,其實不必太專注這個問題。真實的在他心裏,他難道從來沒關注過這個問題嗎?!

除去這些名人的身份困惑和認同,我們這些普通的人呢,普通的海一代和海二代又怎樣看這個問題?

在剛過去的周六晚上,我們青少年和父母溝通小組聚會所討論的話題就是有關華裔的身份認同。幾乎百分之一百,海一代也就是我們這一代新移民,認同的是:我就是個中國人!無論我是否已加入了美國籍,無論今天是中產階層或者還掙紮在下層,或者幸運的話經濟上已處於少數的上層人士,我們的身份認同就是三個最簡單的字:中國人!

每四年一次的奧運會,是最看到我們自我身份認同的時刻,我們為中國隊而歡呼,為中國國歌的奏起而驕傲!雖然我們回到中國,發現我們已不再完全屬於那裏,那裏的同胞也不再對我們同眼相看,我們與曾經養育我們的那塊土地的差距在日益拉大,但是,無論怎樣,改不掉我們那一顆中國心!說起來好像有點肉麻,像表決心似的。況且如今在中國, 年輕憤青倍受歡迎,我們這樣高喊愛國的人似乎反而不合時宜了,可是,真的隻有生活在遠離祖國的地方,才能真正體驗那份中國人的頑固和堅持以其這當中的酸甜苦辣!

我們的下一代怎麽看這個問題呢?十四個孩子中,四個孩子認為他們是中國人,三個孩子認為他們是美國人,七位孩子認為他們是中美混合體。孩子們說如果把今天的他們放回到他們爸爸媽媽的中國去,他們不會適應那裏,至少在剛開始會很難適應!

孩子們提到和父母那一輩的區別,他們普遍地認為他們的父母即我們海一代太Aggressive,他們與父母們在價值觀上和事物的優先權上有很大的分歧,比如父母們總愛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孩子們對中國人的學而優則仕表示不完全讚同。海二代覺得中國人太看重金錢和事業,美國人(也是孩子們比較傾向於的)是體現個人價值以及生活的愉快。

孩子們還毫不客氣地談到對父母那一代以及父母的父母存在的一些問題:對下一代要求死板嚴厲,沒有幽默感,吃飯時不注意儀表,咬噘很大聲,公眾場合大聲說話,不懂得合時的衣裝,沒有時尚感念……哈哈哈,我們海一代都清楚的,孩子們雖不客氣,卻真的是一針見血。

我也說起中西文化的差異,記得我二十多歲時,我父親從中國第一次來美看我,我總愛提醒他吃麵條不要發出聲音,我老爸有一次實在忍無可忍,指著餐廳裏的一老美對我說:“你覺得他那個死樣好看嗎?”那個老美剛啃完雞腿,正把沾滿醬汁的手指逐個放進嘴裏嗦著舔著,這在中國人的眼裏是非常上不了台麵的樣子!我想跟孩子們說得是,如果我們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區別,我們就能以寬容的心去看待不一樣的事情和標準,當然,這很多時候需要時間和經曆,從二十多歲到今天四十多歲,我用了二十年的時間走過兩種文化的鴻溝,孩子們才十多歲,我們當然不能用我們的眼光去要求他們,但至少我們可以在平常的生活裏給他們一份解釋,讓他們了解到中美文化的不同之處,培養他們取長補短,擁有一個寬容和平和的心態。

我們青少年小組談論這個身份認同的問題,也發現,父母們比孩子們似乎更加在乎這所謂的身份認同。

我也舉兩個例子:兩年多前,我們剛從加州搬來美東,有一天,我們全家四口前往紐約市逛商店,進了商店的大門,店裏的服務員問我們:“你們來自何方?”記得當時十四、五歲的兒子,很有些不舒服地回答:“我們來自加州!”雖說那位小姐沒有繼續問下去,我知道她之所以這麽問是因為我們一家亞洲人的臉,可能是好奇可能是找話題說,這對我來說沒什麽,可對於孩子來說就可能為這張與眾不同的臉而尷尬。這件事我印象深刻,但兩年後我重提起,兒子說他不記得了,而且即使別人那樣問,他回答來自加州也正常,並沒有更深一層的意思(我分析的)在裏麵。

還有一個例子是發生在一周前,女兒期中考試結束的那天,我開車接了她就帶她去商業中心放鬆一下,我們母女倆走進一家時裝店,在圍巾櫃台翻看著各式各樣的圍巾,營業員小姐過來,也是一句:“你們來自哪裏?”我立刻想到旁邊的女兒,怕她不舒服就立刻代答:“我來自中國,是中國人!但是我女兒生在這裏長在這裏,你這樣問,她可能就會告訴你她就是來自這裏!”女兒清楚地記得剛發生過的事情,但是我提起,她似乎也說那沒有什麽,她沒有覺得太過不舒服。我不禁反省,是我們做父母的太過敏感呢?還是這個所謂的身份問題總要到某一個程度才能真正浮出台麵?

記得好幾次 ,在不同的場合,美國人會看著我們的亞洲人麵孔,問:你們來自哪裏?如果我們回答:來自某某州,問的人似乎並不罷休,很多時候還會繼續問:你們最初來自哪裏?直到你回答來自東方的某個國家,他或她的好奇心才算真正滿足了!也許,也能這麽理解,我們在中國,聽到別人有不同於當地口音的,也會問相似的問題,所以也可以說這很正常。

但正如一名母親說的:別人眼裏你的不同,很多時候並不是瞧不起你,但確實是覺得你跟他們不一樣!這種不一樣,如果你能坦然接受,那就沒有什麽。有一天我們都能懂得,我們每個人都跟他人不一樣,做我們自己(Be yourself)才是最重要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6)
評論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julienmum的評論:
I like the word of Chinadian!
nbee 回複 悄悄話 直到基因被稀釋幹淨的那一天前,即使你自己不在乎,很大度,啥都想的開不多心,很多情況下還是不夠的。在日本人被送到集中營的時候,他僅僅自己宣稱自己是地道美國人就夠了麽?
博主的做法很值得讚賞。有的時候,確實不用多想,但有的時候對你的冒犯,如果依然像這裏某些留言所說,你自己還秉持不多想的心理,中國人不中國人根本不重要,那隻能說你毫無自尊了。
Sic~semper~tyrannis 回複 悄悄話 當年的《河殤》裏有這樣的一些話。

變法之艱難,或許就難在我們總是擔心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嗎?我們似乎並不知道,在以往西方的二三百年裏,不論是文藝複興,宗教改革,還是啟蒙運動,西歐人至少從未擔心過,在改革之後是否會變成不是意大利人了,不是德意誌人,不是法蘭西人了。唯獨在中國,這是最大的忌諱。這或許正是那黃色文明的沉重之處和淺薄之處。 

是不是中國人真那麽重要嗎?ABC這是一個很荒謬的概念。生長在美國,為什麽還是中國人?似乎隻有中國人用這個詞。Chinese American (華裔美國人)更接近事實一些。
金筆 回複 悄悄話 更正一下你的概念,按正規的算法,ABC才是第一代,我們不是第一代。
julienmum 回複 悄悄話 我家孩子說他是Chinadian。
horsehorsetigertiger 回複 悄悄話 Just remember, this land is your land and this land is my land.
Leotheca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紅茶綠茶菊花茶的評論:
我的ABC孩子𣎴到十歲就去過中國五六次,每次回來都說中國如何的比美國好。我不得不提醒他不要在同學麵前這樣講。 不過小孩子們一般不會講假話,
十麵埋伏 回複 悄悄話 你們帶孩子去中國城走一趟,看看那些彎腰曲背,大聲喧嘩,吐痰,推搡擁擠的人群,再看看遍地髒水,煙蒂。聞聞雞鴨店冒出的臊氣,再問問孩子願不願做個驕傲的中國人?
炅龍 回複 悄悄話 移民離開他/她的祖國那一刻,帶來了祖國那一刻的文化價值觀,永遠凍存了。移居地的文化對一個成年人來說是不可能完全接受的。可祖國的文化是進化的,當你回故鄉時就會兒童相見不相知,笑問客從何處來了。
歡顏展卷林中閑坐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要在美國有猶太人的地位,還有路要走。
猶太人會互相幫助,中國人則分成很多小團體。即使是爭取共同利益,如反對 Affirmation Action 的對亞裔入學的歧視,也不能有效組織起來。

我認為西方教會組織的一個好處,就是訓練團體與人暫時擱置分歧,在有共識的議題上合作。
ca981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好!

紅茶綠茶菊花茶 回複 悄悄話 我兒子今年11歲,他的遊戲的PASSWORD是Chinaman。如果人們問他是哪裏人,他的回答是,在中國的時候是中國人,在美國的時候是美國人。在他7歲的時候是個分水嶺,之前他認為自己是美國人,在09年的春節我們帶他回北京過年之後,他就開始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了。因為在那之後,他的理解:中國人很有錢,因為過年誰都給他錢,他從來沒有過這麽多錢;中國很棒,這次回國剛好是奧運之後的第一個新年,北京還很有奧運的氣氛,我們帶他去參觀了奧運場館,照了相;中國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很多,美國有的中國都有,美國沒用的,中國有。最重要是回到美國之後,他給班裏的同學做了一個PRESENTATION,把這次中國的旅行用照片給孩子們講解,把這幫美國孩子羨慕得,都嚷嚷要去中國。因此我兒子在麵子上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很以自己和中國的關係為驕傲,整天吹中國如何如何好,還在學校教小朋友中文。自此之後,他就對中國有了認同感,毫不猶豫的說自己是中國人。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由於《排華法案》的曆史原因和冷戰美蘇對立的緣故,美國人一直沒有認同華裔是美國人。從那些“你從那裏來”的問題來看就有這種潛意識:“這片土地是我們的,接納你們是我們的寬容”。所謂“寬容”,就是我討厭你,不過我高貴有禮貌。後來,在“融入主流”的教說下,西化的華裔也開始要“寬容”新華裔了。要他們和中國聯係起來他們很不自在,潛意識就是“寄人籬下”做不讓西人討厭。這就進入了惡性循環:融入主流就得去中國印記,去中國印記就得討厭所有與中國相關的東西。結果本來是西方人不想歧視都不行了,華裔自己就歧視中國文化嗎。

華裔身份認同,首先要自己到自身是驕傲的美國人,沒有華裔就沒有跨大陸鐵路,沒有跨大陸鐵路就沒有美國工業革命,美國就可能會像巴西和秘魯一樣被落基山脈隔為兩個國家,沒有跨大陸鐵路連接兩大洋,美國就沒有地緣優勢取代大英帝國。王清福人權運動比馬丁路德金早,比甘地早。可以說,華裔對現代美國工業、商業和民主社會建設貢獻巨大,華裔和歐洲殖民、土著印度安人和黑人奴隸一起,組成開創美國的建國四族裔。華裔要有這種主人翁態度,有這片土地的主人翁態度,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尊重自己族裔同胞,才能不受其他族裔歧視。自己不尊重自己,做華裔做得抬不起頭,讓別人不歧視都難。誰能請一個自己作賤自己的人同桌吃飯呢?

以人均來說,華裔是美國隔族裔中貢獻最多索取最少的族裔。至今如此。鐵路華工拿白人一半的工資做白人無法完成的工作。博士博士後拿這裏普通工人的工資解決常人無法解決的學術研究科技難題。今天華裔投資移民,拿財富稀釋白人的債務。信息技術開創階段,沒有人有工作經驗可談的時候,是大批華裔做開荒牛。

華裔應該是驕傲的美國人,以具有中國文化傳統而驕傲。由於中國文化,華裔心地善良、吃苦耐勞、聰明能幹、是美國建國驕傲的族裔。

我們的子女在學校寫作文,教師節寫孔子,因為教師節是孔子生日。戒毒日寫林則徐,因為國際戒毒日就是虎門銷煙的紀念日。馬丁路德金日寫王清福,王清福是美國人權運動最早的前驅。感恩節寫鐵路華工,要對鐵路華工心存感激。寫華裔為美國建國四族裔中驕傲的族裔,這應該成為大眾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應該從每個華裔子女作文中驕傲的反映出來,這樣可以培養我們族裔的自尊自愛,從孩子做起,堅持兩代人,就有可能鑄就一個自尊自愛的華裔,一個不受歧視,為其他族裔平等看待的族裔。要人尊重,首先自己得尊重自己。
ahniu 回複 悄悄話 Great words. Thank you.
To be an american, race is not an issue at all. As long as I uphold these words, I am a true America.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My kids are American with Chinese heritage. I am a Chinese American.
寒枝 回複 悄悄話 很多時候,美國人問我們是從哪裏來的,有著非常單純的動機:
1。 他/她剛剛學會了一句中文,想要炫耀一下,但是需要先確定你是中國人:)
2。他/她剛好有一個好朋友是中國人,
3。他/她剛剛去中國/日本/韓國旅遊回來,想要跟人聊一聊。
其實我們對這個問題大可用平常心來對待。我一般都會非常高興地回答我是中國大陸來的,還有我來自城市的名稱和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沉魚 回複 悄悄話 如果說一定有必要把這個問題搞得這麽複雜的話,那可能是美國的帝國主義教育太深厚了,非要強調美國,美國人。

對於我這個從出生開始就不停在換地方生活,待過2個國家5個城市的人來說。這種類似於城裏人鄉下人,上海人外地人,中國人法國人美國人的所謂身份認同的東西已經看得很淡了。我就是個地球人,我就是我。

我孩子生長的環境也很混雜,哪裏的人都有,意大利人,俄羅斯人,葡萄牙人,當然有本地的法國人。都說法語,也彼此教對方自己的語言。我女兒在幼兒園裏中文課開得好得很,小朋友說不好,她還會安慰人家:沒事,你是講法語的,不會正常。人問她從哪裏來的,她也會回答:我從巴黎來,生在巴黎,長在巴黎。我一直都跟她說:你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法國人,你跟這兩種人都不一樣,你是長在法國的中國人。兩種文化你都有,你跟這兩種人都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反正巴黎外國人多的是,正常得很。至於他們以後,我現在都不操這心,我看他們著人口分布趨勢,法國人已經隻占一半了,再往下走,誰是少數族裔都不一定了。就像我以前房東老太太說的:"你操這心幹啥,40年,世界變化會很大,現在就已經不是我們當初時候的樣子了,再過40年,誰知道變成什麽樣子,說不定大家都世界公民了,誰還管你從哪兒來,要到哪裏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