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教育孩子,不可能會沒有任何爭執的。當孩子在長大,漸漸的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不聽話,當父母的權威受到挑戰,父母的話語沒有影響力,當父母和兒女麵紅耳赤各不相讓,吵架是必然的。
我們小時候,對家長那是絕對的要服從,有時不認同家長的看法,稍有表達,就會跟父母引起不愉快,我還記得我讀大學時有年夏天放暑假,跟父親產生爭執,氣急之下拎了包包就要回上海的學校。後來我到了美國讀大學,我父親第一次來美探望我,我們父女倆也是諸多爭執,現在回想我年輕氣盛,自認為很西化,對父親中國式的家長製不願服從,父親的權威受到挑戰,便一再說我不夠尊敬他,所以很多次衝突就圍繞著“尊敬”二字打轉。
今天我們的這些在美國生長大的孩子,不是兩個字“尊敬”所能要求的。他們的字典裏沒有絕對服從的字眼,從來都是平等協商,從小要求隱私和自由,看不怪的他們才不管你是長輩或老幾,決不會給你麵子,該說什麽就說什麽。所以,我們有時會說:嘿, 你這個小赤佬,換成我小時候,你這個樣子,早被罰跪屁股開花了!美國不能打孩子,否則後果嚴重,小孩子都知道,是不是這樣他們就肆無忌憚?!我想不是!
總之,當中國父母碰上美國孩子,衝突爭執若沒有才不正常。
衝突爭執的前兆就是生氣和憤怒,而雙方生氣的情緒控製了人的時候,通常任何道理這個時候都無法有效的傳達,而且口不擇言的結果導致傷害各自的感情,雖說父母和孩子是血親,吵完了照樣親,但是很多孩子童年與父母之間的相左以及父母對孩子過於嚴厲和不夠妥當的管教,導致了很多人成年之後性格的缺陷和心理障礙。從這點講,如何控製生氣的情緒是事關重要的!
首先,我們得明白,人生氣、不高興這種情緒是怎麽回事兒?
憤怒生氣是一種正常的健康的人類情感。適當的宣泄不開心的情緒對人的身理和心理都有益,但如果失控,讓憤怒控製了你,就可能導致問題和麻煩, 不僅在你跟別人的人際關係有著極大的破壞力,並會影響你的生活的整體質量。它還可以使你覺得你是被一種不可預知的強大的情緒任意擺布又無能為力。
醫學上說生氣和憤怒跟其它種情緒一樣,伴隨著生理和生物變化。當你生氣時,你的心率和血壓都會上去,包括你的能量激素、腎上腺素和甲腎上腺素的水平。憤怒可以由內部和外部的事件引起的,可以因為一個特定的人(如同事或主管)或事件(堵車或一個被取消的航班)。你沒有辦法控製這些事情的出現和發生,但是你可以學會舒緩個人的情緒以及改變自己可能過激的反應。
說起來似乎有點矛盾,一方麵我們要學會適當的宣泄自己這種不開心的情緒,因為憤怒是一種自然的麵對威脅的適應性的反應,表現出來經常是一種咄咄逼人的語言和行為,也可以說是一種本能的自我捍衛,所以,一定程度的憤怒是我們生存的必要產物。 另一方麵,我們生活在人群中和社會裏,社會規範和人與人相處的常識或常規限製我們不能隨心所欲的發泄我們不滿的情緒。
通常宣泄生氣或憤怒的表達有三種:一種是沒有侵略性的方式表達憤怒情緒,這是最健康的表達方式。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明確表達我們的意圖,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表達自己的主見和要求同時還能讓他人和我們相互尊重。
第二種是抑製憤怒並將其轉換定向。即當你生氣的時候,試圖停止在這種負麵的情緒中越走越遠,換一種思維或環境讓自己開心起來。要知道把憤怒的情緒硬往內心壓是危險的,可能會導致高血壓或抑鬱症。有時還會因此而產生攻擊性的個性,我們常看到有些人喜歡玩世不恭和總處於敵對的地位,說到底這些人還沒有學會如何建設性地表達他們的憤怒,這樣的人也就毫不奇怪很多都可能有人際關係方麵的困擾。
最後一種就是真正的在內心保持平靜。這意味著不隻是控製你的外向行為,而且還控製您的內部反應,采取措施降低你的心率,讓自己平靜下來,並讓負麵的情緒消退。憤怒管理的終極目的是減少我們的情緒情感和生理上的極度波動,正如我前麵提到的:我們無法擺脫或避免某種東西或人的出現,我們不能改變他人,但我們可以學會控製自己的反應。
我們青少年父母小組聚會首先談論的就是理解這種生氣和憤怒的情緒是人的一種正常的反應。當然,我們也看到每個孩子和每對父母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對同一件事情的反應都會呈現不同的程度,為什麽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生氣和憤怒呢?據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憤怒管理方麵,有些人真的是“頭腦發熱”比別人快很多,他們很容易比一般人產生更激烈的情緒。還有人長期生活在煩躁和脾氣暴躁之中。輕易發怒的人喜歡亂發脾氣,亂扔東西,有時他們會顯得比較自閉,與社會和他人格格不入,喜歡生悶氣,容易得身體疾病。心理學家把那些容易激怒的人稱之為一個對挫折的耐受力低的人,簡單地說,這類人覺得他們不應該受到挫折、不便或煩擾。
是什麽讓這些人這樣呢?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遺傳或生理:有證據表明,有些孩子是天生的急躁易怒。另一種可能與社會文化有關。憤怒往往被視為負麵的,比如我們中國人就有句古話:好男有淚不輕彈!所以男孩子我們通常會要求他們堅強,不要輕易表達自己的不開心。 而把這種情緒硬往內呀,有時會導致人性格的變異。所以今天我們告訴我們的孩子們,你們都有權表達焦慮、抑鬱、生氣或其它的情緒,但更要學會正確的表達憤怒。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處理這種情緒,不僅對孩子而且對我們做父母的人,都是至關重要的。
青少年小組也討論到,孩子在初中階段隨著身體的發育,身理和心理上的急速調整和變化,這個時候的孩子很容易發脾氣,當然每個孩子不一樣。而這個時期的孩子的父母,大多人到中年,也經曆著身理和心理的某種調整和變化,正如有部電視劇說的更年期遭遇青春期,都容易急躁,兩個急躁相撞,哪有不大聲的事情?
記得有一天我們家的父女倆高高興興的出門之後,女兒莫名其妙對她爸爸一通大叫,做爸爸的很受傷,兩個人一路吵回家,進了家門,女兒過來就哭倒在我懷裏,對我說:“媽媽,你跟爸爸講,我現在處在最困難的時候,我有時候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他要理解我!”我很吃驚嬌縱慣了的十二歲的她會說出這樣的話語,再問了一下那個做爸爸的,本來爸爸還很委屈,覺得為女兒做了很多卻讓她一句話衝了那麽遠,聽了我轉述的女兒這番話,做爸爸的也紅了眼眶說:“我還以為她不知道呢,看來她什麽都知道,就是不能控製!”
我們讓青少年小組的幾位少年人談談生活中什麽事情最容易讓他們生氣?孩子們七嘴八舌,總結下來有下麵幾點:
第一,兄弟姐妹之間相互生氣,無外乎手足之間相互批評相互看不順眼,故而相互出言不遜, 以至於爭吵起來。
第二,父母嘮嘮叨叨,說了一遍又一遍,煩人不過。
第三,父母沒有給明確的規定,卻忽然把孩子從某種他或她正完全投入的事情中拉了出來,比如說:電腦或電視。
第四,父母過分保護!孩子們一再說:讓我們自己犯錯誤,我們會從錯誤中學習。而父母說如果你的前麵有個洞,我怎麽可能看著你掉進去,我當然要提醒你注意!
父母最困擾的就是有的時候孩子莫名其妙地發脾氣,當然對孩子們而言一定有其原因,但是父母們看起來卻是孩子們無理取鬧。沒有人喜歡吵架,這點是肯定的,父母和孩子一致同意,可是如何不吵架? 大家都能心平氣和地交談,如何控製生氣的情緒?如何做到有效的交流?
下一章會把我們另一晚討論的詳細情況一一匯報。
待續
孩子,我們不吵架! ...青少年小組討論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