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兒子的中文近一年來沒有多少長進,主要是新州這裏的中文學校和加州馬力平的中文學校無法相提並論。以前在加州,他還常常和我談論寫作文,這裏,幾乎沒見他寫過作文,純粹是為了考試而準備,但他自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中文水平不進且退。
去年夏天他考中文SAT, 我大致跟他談了談覺得他自己複習也過得去,我隻和他過了兩遍習慣用語這類的,他沒拿到滿分,總分八百分得了七百九也算還過得去。今年,離考試還有一月有餘,我看了看他複習用的AP中文書本,問了幾個書上的問題,發現他中文明顯地退步,看來我不得不“插手”管教了。原來想利用春假的一周到賓州的鄉間木屋裏好好和他把書上的內容過一遍,誰知,大人小孩都靜不下心來,整天想著出外遊玩,結果,我隻得抽每天晚上睡覺前的一個鍾頭的時間,跟他狠剋了幾天中文複習,可是,因為時間有限,春假期間沒弄完,回到家,離考試還有兩個星期,他是我不問起他都難得拿起中文課本,我隻好硬性規定,剩下的兩周,每天晚上,我和他把中文進行到底。考試的前一晚,總算把書本上的幾大類都走了一遍,但書上的練習遠遠沒能做完。
我的體會是:(先說正麵的):
第一, 因為我們堅持和孩子在家說中文,孩子的聽力是強項。
中文AP的考試分五大類:聽力,寫作,口頭表達、閱讀理解和中華文化。
我一直主張美國華裔家庭應該在家與孩子說中文,這是最簡單的可以讓美國出生的孩子掌握一門外語的途徑。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的一些朋友擔心他們的孩子英文不會說,拚命用自己帶有濃重口音的英文和孩子說英文,結果,發現孩子漸漸的不會講中文了,而且孩子的英文比父母好了之後很快開始挑父母口語中的毛病。得不償失之外還漸漸失去為人父母的管教信用。
說回到中文AP上,兒子的聽力部分,幾乎不需要我任何輔導,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的對話,鍛煉了他的聽力理解,保證了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問題的答案的正確性。偶爾的失誤,都是源於有些我們以為的常用語或習語,他沒聽過理解錯誤。
第二, 不幸的是,除了聽力,其它每一項他都需要輔導。寫作是最難的,他詞匯不夠,語句不通順(因為他常用英文先組句,然後再在頭腦中翻成中文),所幸,中文考試提供電腦,他們這些小ABC, 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漢語拚音都容易掌握得好。故而,他不知道的詞匯,電腦裏漢語拚音一打,就可以有選擇,有些時候學過的詞匯他記不住但選擇時看到了就想起來了便選擇了正確的詞匯;更多的時候,他想當然地選擇,結果,就讓人笑掉下巴!
有篇作文裏,他寫的是有關處理垃圾的事情,他打下漢語拚音,出現幾個選擇,最後他選了”“拉稀”,整篇文章到處都是“拉稀”,我讀得哈哈大笑,他滿臉莫名其妙,等我告訴他“拉稀”是拉肚子的意思,他才嘿嘿嘿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還有一次,在我和他講作文中用一些四個字的詞組或成語後,他文中出現了“大嚇一跳”,問他這個詞匯從何而來?他說不是有大吃一驚嗎?所以他發明了“大嚇一跳”。真是讓我覺得好氣又好笑!
針對寫作水平不是一天就能提高的,我首先跟他說寫一篇短文的基本要素,中文AP考試的寫作隻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回複伊妹兒;另一種是看圖寫作。清楚的開頭,帶有細節的主要內容和一個總結性的結尾,是我給他規定的三段寫作突擊方法,在最後的兩周之內,每天晚上,規定他在二十分鍾之內,寫一篇上麵提到的短文。總的來說,他的文章從開始的語句不通和錯別字連篇到後來的詞能達意,錯別字大量減少,三個段落分明,我有充分的信心他可以拿到AP寫作中的最高分“5分”!AP中文書上說,五分的評分標準:可以有幾個錯別字,但寫作的主題要能緊扣所給的題目或圖畫,且表達清晰。
第三, 閱讀理解和中華文化基本上是連在一起的,這個也是一種積累的過程,不是能一步登天的。所幸他從小受我們影響,對於中國文化中的傳統比如過年、中秋節等等,耳濡目染知道一些習俗,但是當我跟他講書中寫的那些中華文化部分,比如中國過去教育體製,私塾和四書五經等,他簡直是在聽天書,我看得到他困惑的眼神,知道他大部分沒懂,隻能大概和他講解一番。老實說, 那本AP中文書,編得漏洞百出,錯誤蠻多的,尤其在文化方麵,一看作者就是大陸的教育背景,好多處帶有非常明顯的政治色彩!對於父母是台灣中國人的ABC孩子, 會更加搞不懂所雲何物!這也是另一個話題,當我跟兒子講解口頭表達時需要避免的是談論容易引起任何政治分歧和相左爭論的內容。
我們在三個星期左右的時間裏,就是把複習書上的相關內容讓他讀懂並記住一些重要的內容,我又加了一些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中華文化的內容。兒子考完試告訴我他的閱讀理解應該沒有什麽大問題,他的作文題目是有關休閑活動,他選用了武術這個話題,既有文化的部分又有休閑運動的成分。
第四, 有關口頭表達,我以為兒子聽力沒問題,口頭表達自然也是拜平日說中文之便,應該也沒問題。可以說我疏忽了他這方麵需要練習。最後三四天,他才跟我說他好像口頭表達不怎麽樣。我選了兩個書上的題目讓他用五分鍾時間腦中組織一下,他一分鍾不到就急著混亂不清地東一榔頭西一棒地說得結結巴巴兼不清不楚。
接下來的兩天,我讓他多練習這方麵的東西。口頭表達也是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問答題,即別人問一句,你答一句。猶如工作麵試形式。兒子在這部分問題不大,隻是需要表達清楚就好。我給他速成的模式是:聽清楚問題,隻答問題內的不用多說,言多必失。比如,對方先介紹自己的姓名,然後問你對什麽感興趣。那麽禮節上你也應該介紹自己的姓名,然後回答自己的興趣。最好用一句概括性的話告知對方自己的興趣是什麽,然後用一兩句解釋一下興趣的稍微細節的方麵。沒問的東西別說,以免畫蛇添足。
口頭表達的另一部分是給你一個題目,你想五分鍾做一個口頭Presentation. 我讓他說說去中國的經曆,他說的思路混亂,北京上海混在一起,說了一半,忘了下文……我和他說他應該用給的五分鍾在頭腦裏把這個話題像做作文一樣做一遍,所以,清楚的開頭,帶些細節的內容和總結性的結尾,同樣適合。還可以在紙上把幾個要說的要點寫下來,錄音時一條條講清楚,不要遺漏。說的時候,切忌快,慢慢一字一句說清楚,不要結巴,不要停頓太久。我發現他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先打草稿,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地隨嘴就說,所以混亂。還有就是他平時雖在家和我們說中文,但那大多是日常用語,他似乎說得連貫,但一換成不是日常用語,他常常找不到確切的用字,他的思維又是英文思維,所以說出來的句子往往形容詞和副詞放的地方是英文的格式,母語的印記是如此深刻,就像說寫英文我們自我感覺良好,但讓母語是英文的人一聽一讀,問題就一清二楚。兒子的作文和口頭表達皆如此。主要意思都在那裏,但語句用字不是詞序不當就是多一字少一字的讓人看著不舒服。
前天,兒子中文AP考完了,問他考得如何,他說還行。無論如何,兒子的中文學習算是暫時告一段落了,他說幾年後上大學時若有機會,他可以考慮再拿一門中文課程,我對他說出我的希望:“希望有一天,你能讀懂媽媽寫的文章。我爭取多寫幾本書留給你,將來希望有一天你有興趣並能讀懂!”
接下來,還有女兒!唉,美國出生的孩子們艱苦的中文學習啊!
兒子從現在起,又太多考試需要準備,SAT, ACT, PSAT 和SAT2等,他需要集中精力對付這些。中文,我們平常堅持說,他的聽說能力不會降低,讀寫的程度也隻有等到大學時如果他願意的話,可以再選修了。
我也有同感呢。
我家兩個孩子的中文在中文學校算好一些的,但以我們看來真是差的很遠。可是我們的英語在他們看來不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