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介紹了龍應台的作品,似乎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我一鼓作氣,再介紹一位我喜愛的與龍應台同時代的台灣女作家廖輝英。
認識廖暉英是從一部電視劇開始的,十多年前,有部台灣電視連續劇《不歸路》在美國的中文電視頻道播放,說的是插足別人婚姻中的第三者和在婚姻中有外遇的男人,走上的一條艱辛痛苦的人生之不歸路!
二十多歲的我對這種出軌的題材並沒有太多的感觸,但是,那部電視劇卻讓我的目光在原劇作者三個字上停留了幾秒鍾,我因此記住了一個名叫“廖輝英”的作家。後來在美國的圖書館裏的中文書籍架上,再次看到她的名字,我於是借了一係列她寫的小說《油麻菜仔》、《不歸路》、《盲點》、《輾轉紅蓮》等等,讀完她的書,毫無疑異,她成了我心中最喜愛的台灣作家之一,連帶我對她本人的經曆也感了興趣。
十來年之後,在新澤西的一家美國圖書館裏,帶著父母去不多的中文書籍架上瀏覽,我又一次與廖輝英這三個字不期而遇,抽出那本《落塵》,再一次地閱讀,忽然就有了一種衝動想寫寫這位女作家的人生和她的文學創作的源泉。
廖輝英,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1948 出生在台灣的台中的一個貧窮的書香世家。她美麗的出生富人家的母親下嫁了她貧窮卻很有文人氣質的父親,把一腔的怨氣都發在了女兒廖輝英的身上。很小的時候,廖輝英就得幫母親做家事,帶弟妹,卻仍然被母親用言語毒罵,甚至受肢體虐打,曾經有過讓她的母親打得頭破血流,還是鄰居幫助才把她送醫救治。一度,她懷疑自己不是母親親生的孩子。對她來說人生沒有慈母二字!
廖輝英的童年是孤獨和寂寞的,除了帶自己的弟妹,她幾乎沒有同齡的朋友,她自己後來回想說:所謂〝健康使人向外走,生 病使人向內走〞。 那時有些自閉的她因此慣於寂寞,也因此求學期間能靜下心讀了大量的書籍。
她母親的重男輕女以及對她可以說虐待的遭遇,也開啟了她很早就思考男女地 位的議題, 讓她比很多同年齡的人更認真思考生命和人生。廖輝英回憶她母親和童年時說:“她的嚴厲管教讓我堅強而有韌性,青少年時期差點自殺,但沒有走上絕路,讓我對人生有不同的看法。”
廖輝英的寫作天賦從小就展現出來,從小學三年級起就囊括了學校每年一期的作文競賽的一等獎,中學考進了著名的北一女中,也是從那時起把中國傳統文學的大部頭作品如《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鏡花緣》、《儒林外史》、《封神榜》等一本本讀遍,並開始向報刊雜誌投稿,為了不讓同學知道,她每投一篇文章就換一個筆名。升了高中之後,她的閱讀更加廣泛,《未央歌》、《智慧的燈》、《安娜卡列寧娜》、《戰爭與和平》、《羅素傳》、《高更傳》等等,為她日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都說許多文人作家很少是真正學文的,可她應該是那少數學文並最終靠寫作成功的。她畢業於台灣大學的中文係。不過,大四的時候,她就深切地明白:要想靠寫作養家糊口,是絕無可能的事。所以大學畢業後, 她在廣告公司擔任文案,在那裏如魚得水,除了心裏有點小小的遺憾,她幾乎完全放棄了文學和寫作。
以後的十年,她在廣告業步步高升,從文案升到副總經理,可以說職場上叱吒風雲,可也是離文學和寫作也漸行漸遠。
但是生命的轉折點就那樣驀然間降臨。三十二歲才結婚的她,兩年後終於有了身孕,本是件大喜事,可是醫生說她腹內胎兒難保,在工作和孩子之間她經過考慮選擇了孩子,辭去工作在家養胎的她,百無聊奈中看到報紙上的征文消息,那時離截稿還有二十二天。
她後來回憶說,看到那個征文消息,她一天都在想著“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對於自己十多年遠離文學,今天是否還能夠重拾手中的筆沒有自信。可是如今廢人一樣的呆在家裏,得不得獎誰又會知道?她於是在家苦思冥想了兩天,想到童年時父母親的不斷爭吵以及母親留給自己的道道傷痕,她以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愛恨情緣寫下了《油麻菜仔》這篇小說。這篇小說卻得到了時報文學獎的短篇小說第一名。 不久,這篇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金馬獎更得到了最佳改編劇本獎!可以說這篇小說是她的人生中的轉折點,讓廖輝英從此重回到文學之路上來。
《油麻菜仔》之後,廖輝英邊工作邊用空暇時間寫了中篇小說《不歸路》,寫完了正好看到聯合報的文學獎,有中篇小說的獎項,她便順手投了過去,結果又中了中篇小說推薦獎。後來這部作品也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劇。
可以說,《油麻菜仔》是廖輝英的成名作,《不歸路》是使她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的推手,這部小說當時在小說連載期間,可以用“街談巷議”來形容。
這些年來,廖輝英的文學創作是源源不斷的,她的三部作品被拍成電影,十二部作品被拍成電視連續劇,廖輝英的讀者更是遍布了全世界。
廖輝英的小說大多以愛情為主題,用非常寫實的手法,細膩生動地描述,反映了社會變遷中現代女性的各種處境,她以她特有的敏感尖銳的思維,透視她對這個現代社會中男男女女和人情世故的了解,給我們讀者一份“世事洞達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深切感受。這也是我喜歡廖輝英的主要原因。如果說,十多歲二十多歲時的女子喜歡讀瓊瑤的作品,那麽我認為今天三十多歲和四十多歲的女性,可能從廖輝英的作品中更能找到共鳴。
廖輝英有關外遇的名言“男人的外遇,是為了欲求不滿,永不滿足;女人的外遇,則是為了情非得已的理由,隻能義無反顧。無數的婚姻,永遠有無數個外遇的理由!”
正如廖輝英自己所說的,一個成功的作家少不了“天賦和養成”。我想不僅僅是文學吧, 所有不同形式的藝術,之所以能成功,天賦是首要的因素,當然,廖輝英也說:“富礦還得有人開采、樸玉或頂極好鑽如果無人識貨而加以琢磨,閑置太久,終究也被埋沒。這種開發工作,有時運道好會遇到伯樂,有時則是在某種因緣之下,受到啟發而萌芽。”
廖輝英對今天文壇的看法讓我深有感觸,雖然她指的是台灣的文壇,可我覺得她的感言放在今天的中國文壇,一樣得恰如其分:
“文學事實相等於人學,它是離不開人的。
或許它粗看像在複製人生,其實它有更大也更艱巨的任務──它其實是在替人生找出路。文學家充其量也隻是左衝右突在尋找人生這樣那樣的樣貌和出口而已。我們不能和上天和解的傷口、我們無法追索的遺憾、我們失落的夢想與愛,在文學國度裏,或有可能尋訪。
隻可惜,人們離自己、離文學,都越來越遠了。
我們都在物欲、垃圾資訊和科技陣仗裏迷路了。在人的國度中個性分明的越來越少,放眼一看,全是千篇一律的複製人〔沒有人性,哪有文學 ? 〕,能不哀哉 ? ”
海雲更多的讀書博文:
夢裏開出血紅的花朵
母子心靈對話…讀龍應台《親愛的安德烈》
短暫的生命 激越的詩情…紀念曾經的一個冬日
涓涓細流 感人動心…讀龍應台《大江大海1949》
讀書會後再談龍應台
也祝聖誕快樂,新年如意!
祝海雲寒枝聖誕快樂,假期愉快!
“文學事實相等於人學,它是離不開人的。
或許它粗看像在複製人生,其實它有更大也更艱巨的任務──它其實是在替人生找出路。文學家充其量也隻是左衝右突在尋找人生這樣那樣的樣貌和出口而已。我們不能和上天和解的傷口、我們無法追索的遺憾、我們失落的夢想與愛,在文學國度裏,或有可能尋訪。
隻可惜,人們離自己、離文學,都越來越遠了。”
有的人說他們隻是在講故事,反映實際的情況,就以為那是文學。而我卻覺得文學不應當僅僅反映現實,而應當有所升華,能給人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