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第二次去Lee Harrison是見為我指定的“教練”,一個五十多歲的人事專家,曾在加州住過十多年,因而我們一見如故地談論著加州的好天氣。說完天氣,她話鋒一轉:“現在工作市場非常疲軟,去年新州好幾家大藥廠合並,導致大批人員失去工作,這些人現在大多仍在市場上,你要做好長期 ‘抗戰’的準備!”
頭一次見麵就一盆冷水,回到家裏我十分沮喪地匯報:“這鬼新州!我大概要成待業中年了!” 想當初在矽穀,如果麵前擺著一家醫藥公司和一家高科技公司,我鐵定不會對那醫藥公司多看一眼,今天到了新州,似乎要被醫藥公司“挑三揀四”不算,我的“教練”還要我考慮考慮想想新州的幾個大工業:醫藥、電訊、消費品行業和金融銀行業, 哪個行業更容易接受我。
醫藥業通常要求你有至少幾年的醫藥行業的經驗!我又不是做研究的,知道不知道他們藥品有什麽關係?可我曾經的不屑一顧卻演變成今天我的缺少經驗,“教練”建議我避開醫藥業。我心裏可“嘔”的慌!電訊業這裏有Lucent、 AT&T, 似乎和高科技扯得上邊,可“教練”說幾年前電訊業也是合並加破產,今天雖趨於平穩,但似乎很少招人的機會。金融銀行股市證卷,哪一個不是以紐約為根據地?從我居住的小鎮進紐約,我每天至少得化三個鍾頭甚至更多的時間在路上,我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就不大可能有,更何況,華爾街被裁的有這方麵工作經驗的人大把,我如何競爭過他們?消費品行業,天啦!我怎會淪落到如此地步?!其實我無所謂哪個行業,本來以為自己的專業可以適合任何行業,沒想到這個定律在矽穀行得通,在新州似乎行不通了!
和教練談完的第二天我就去見了幾家獵頭公司,當別人問我想進哪個行業我反問哪個行業以他們專家的眼光會較易接受我?他們提到新州不多的幾家高科技和電訊業, 基本上他們的觀念和我的“教練”相似,醫藥業不大會接受沒有在醫藥行業作過的新手。消費品行業相對容易一些,不過行業不同,薪水也相差得滿多的。對於我在矽穀的年薪,他們普遍的看法是“太高”,所以一再告誡我做好薪水下調的心理準備。
在我的“教練”和我討論了履曆表的格式和改寫之後,我的新履曆表(其實也就是看上去花俏了一點兒,我的話:換湯不換藥, 內容還是老內容,可看上去比較漂亮)反映良好。我幾乎不間斷地會接到不同的獵頭公司的電話,可是很少有公司人事部的電話。
再次去見“教練”,她讓我著手我的“市場計劃”(Marketing Plan ), 看著她給我的“樣品”,我心裏其實是滿抵觸的,覺得我應該不需要這麽做也可以找到工作。可是,她一再告誡我這個市場的“凶險”,說隻要我這輩子做過一次這樣的計劃,將會受益終生。
什麽是人事專家極力推薦的“市場計劃”呢?所謂的工作市場計劃, 是一種訓練尋找工作的人找到主動出擊的工具,以避免被動的等著公司有職位空缺招人你才去應征,猶如你事先耕種撒種子一樣,當你定為目標的公司一旦有可能的招人計劃,以前灑下的種子已長大,他們馬上就可以收割你這個碩果。
這個計劃通常分為六個部分:第一,你的職業目標和理想的工作;第二,你能做出的貢獻;第三,個人技術專業能力;第四,你理想的公司列單;第五,實施戰略;第六,推銷你的市場計劃。
我心裏雖然有抵觸,但是我發現在寫這個計劃時,它幫助我思考什麽樣的工作在目前的情形下對我是最理想的,我自己一條條寫下來,認識到對於我來說,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最主要的,故而,我堅決不會每天在交通和路途上花超過一個鍾頭的時間,也就是說單程三十分鍾的車程是我的極限!如果這項滿足了,其它的種種便不是特別的重要,比如說薪水比以前低一點兒,或行業的選擇等等。
在著手寫市場計劃的同時,我的“教練”安排我進了Lee Harrison的一個“Job Search Team”, 那是個都活躍在工作市場上並積極尋找工作機會的人們組成的團隊,每周三上午大家聚會,談論各自在工作市場上的種種經曆,相互解答疑問,並有專業的人事部的專家主持引導。
待續
group therapy....你這詞用得好,也非常形象。下一集我會詳細描寫這個group therapy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