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我和很多為人父母者一樣,在孩子進入高中之後開始關心所謂的“藤校”以及孩子“高考”的種種,在網上也看了很多這樣的父母寫的經驗之談,名牌大學對於我們這一代讀了幾十年書又留了洋的人來說,似乎是普遍的對我們下一代的期許,而也許遺傳基因起了一定的作用,普遍的我們生在此長在此的下一代們,也真地從小讀書就讀的不錯,不僅少數族裔中獨占鼇頭,即使和這個社會的絕大多數的白色人種的孩子比, 可以說毫不遜色而且往往過之不及!所以,我們的下一代中考取藤校的和名牌大學的比比皆是,我們這一代因此把這個話題炒得越加熱烈!
然而,近來我聽到一個例外,讓我思考!先生的一個同事的孩子同時被加州伯克萊大學和南加大錄取,同時發給這個孩子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中還有新澤西州的州立大學 Rutgers. 這個孩子是在我們加州灣區的高中畢業的,按理說他應該會選擇加州的大學,不僅伯克萊名氣響,全美公立大學中排名第一,而且不用離開孩子熟悉的喜歡的加州。 先生告訴我這個孩子選擇了新澤西的州立大學。我自作聰明地說:“那肯定是他的父母也和我們一樣要搬去新州,孩子離父母近些吧?”其實不然!孩子之所以選擇新州的大學,是因為那個學校可以保證他將來進藥學院,也就是說孩子將來的職業有了雛形。 我們都知道在美國做一名藥劑師,算是個不錯職業,既穩定又輕鬆。如果這個孩子進了伯克萊, 很難預料將來的職業,當然他也可以幾年後考進醫藥學院,但是,據說伯克萊大學的淘汰率是百分之四十,在眾多天才型的學生中想脫穎而出還真得狠下一番功夫。記得讀過笑哥的一篇子女教育的文章,就提到他的女兒初想學醫,考進了哥大爬藤成功,卻改了專業,所以他語重心長地對我們這些“瞎著急”的父母們說:想學醫最好不爬藤!我完全認同!
再說一個例子:幫我做皮膚護理的美容師的兒子曾經是我們這裏一所普通中學的排名 top 2% 的學生,三年前被伯克萊加大錄取,孩子從小就很優秀,一直立誌想做醫生,進了伯克萊之後,卻發現自己從高中頂尖的學生慢慢滑向底部,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幸好做父母的都很體諒,告訴孩子“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隻要盡力就好了。孩子三年來也很努力,可是仍然不能夠衝破中不蹓鰍的平均線,醫學院的夢是破了,如今改行學生化,隻想畢業以後能在生化公司找到一個普通的職業自己養活自己就好了。孩子的媽媽對我說她好後悔,當初幾乎所有的 UC 都錄取了她兒子,早知如此,還不如讓她的兒子進一個普通一點兒的 UC, 今天沒準兒孩子還能保持他那個醫生之夢!
當然,我不是說所有進名牌大學的的孩子都會斷了醫生之夢,格外優秀的孩子總是有的!隻是相對來說,與其讓孩子的自尊心受損,不如讓孩子輕輕鬆鬆地享受四年大學生涯,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將來有一個好的職業。其實,說到底,好的職業比好的學府要重要的多!
可能也會有人說美國很多企業和公司也看中你的學曆和學府,不錯,尤其是讀企業管理這類的,我回頭想想,我的前幾任上司都是出自名牌大學的 MBA, 有史坦福的,有伯克萊的,不過,我也記得在一家電腦公司任職期間,有位從耶魯大學商學院出來的高材生,據說是個十足的天才,我和他接觸了兩次,確實他非常聰明,來了不久,就把公司所使用的電腦係統摸得清清楚楚,而且羅列了一個單子,例舉種種弊端,可是,這位天才可能 EQ 不高,不僅與上司處不來,與下屬也弄得水火不容,不久就被公司“請走”了!所以,名牌學府可能會給你招工應聘時發出一些亮點,但是真正能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絕對不是名牌大學能幫得上忙的。
說來說去,你可能要問:我到底想說出什麽觀念?我的觀念是:不要片麵地強調藤校或名牌大學,而是要注重孩子各方麵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孩子將來職業的選擇,可能對孩子的福祉更有意義。
海雲更多的育兒博文:
謝謝你的理解。
1。 成功的標準:當然不是是否上名校。。這個好像不用一再拿出來說吧。。。。但上名校會增加成功的幾率,這個也毫無疑問吧
2。 名校的價值。 。。這個也要一再拿出來講麽?又不是在大陸。。。
3。 是否應該上名校:看個人性格和家庭狀況吧。。。有些人就願意找份省心工作過一輩子,自然不用名校。 。 有些人願意一輩子到處找挑戰,名校就很合適
Whenever you give an example of Yale talent with low EQ, I can have 100 Yale ones with high EQ. Just like whenever I give an example of Berkley with low EQ, you can give me probably 50 Berkley graduates with high EQ. Individual example just does not give people the whole picture.
Rutgers也許不錯,但不能證明名校是better or worse.
也許現在省了錢,但4年名校本科的生活是永遠不會再有了。
名校的價值不在於錢本身,而在於一種體驗和人際網絡。
8年前,我鄰居的孩子同時被Rutgers和Cornell錄取,Rutgers給了全獎,Cornell則沒有給任何獎學金。鄰居夫婦倆人也是華人,都在紐約的金融業從事IT和財務工作,也隻有這一個獨子。孩子自己想去Cornell,並打算以後攻讀法學院。但他們給孩子的選擇是,如果孩子去Rutgers, 那麽他們為孩子所存的上大學的錢將來就支付他法學院的費用;如果孩子去Cornell, 他們會幫他付學費, 但將來上法學院孩子就必須自己貸款負責。 孩子考慮了兩個月,很勉強地決定了去Rutgers. 可四年下來, 用孩子的話來說, “Rutgers turned out to be much better than I thought". 而且, 他同時被Yale, Stanford & Chicago University 的law school 錄取。
坦率地說, 我很佩服他們當時的選擇。我們這代父母大多抱著隻要孩子能上藤, 賣房賣地都願意的想法。 可這從長遠講, 有時上名校並非就是最好的選擇。 對每個孩子來說, 上一所對他/她來說最合適的學校遠遠要比上一所最有名的學校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