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2025 (1)
接下來的三天裏,我們分別在Millburn、Chatham 和Livingston三座小城裏看了近四十棟房屋,平均每天每城看房十二、三棟。
第一天我們在Millburn城中轉,這個城市是我們的第一選擇,城市的中心就那麽兩條街,非常類似我們現在居住的靠近史坦福大學的加州小城,高尚住宅區、新潮時尚的城市空氣,加上被樹林覆蓋的自然保護區,還有當然是一流的學區和便捷的交通……我們在十一二棟的房子中篩選下來,有那麽兩三棟還算說得過去,其他的不是我不滿意就是他不喜歡或者我們倆都看著不順眼。
下午三點左右,一圈房子“轟炸”結束。經紀下班,我們開車去紐約城中閑逛。沒想到周末進城竟是那麽艱難,我們在荷蘭隧道口前足足排了一個小時的隊,才慢悠悠的進了隧道,到了曼哈頓,我們第一站通常是小意大利,誰知找停車位又是近一個鍾頭,等終於坐在那家被稱為意大利甜奶卷大王的咖啡廳裏,我看看表,已經是晚飯時間。意大利咖啡和甜點趕走了我低落的情緒,走出去本來想再去大都會博物館和第五大道逛一逛的,可是開車的人氣不過排了兩個鍾頭的車隊,就喝杯咖啡吃塊奶卷,拉著我非要找家好吃的餐廳繼續他的美食之旅,最後,等吃過晚飯夜幕低垂,夜風也開始肆虐,我被那股冷風一吹,什麽大都會都顧不上了,鑽進汽車就要求打道回酒店。回酒店的路上,我已經開始正視這種我不太適應的天氣,潮濕還好,江南的氣候也是水分很多,但是寒冷卻讓我怕怕。這還是初春,想象一下四五個月的冰天雪天,我心裏開始對舉家搬遷之事敲起了退堂鼓。
第二天繼續看房,這次去的是一個叫“Chatham”的小城鎮。這個小城被評為新州最適合居住地,那裏的房子和院子都要比Millburn 大,最主要是那裏濃厚的鄉村氣氛,那種讓人覺得幹淨、安寧的氛圍。我們看重一棟二十多年的殖民地住宅屋,不僅寬大而且讓人感覺溫暖,住在裏麵的老先生曾是美國部隊的將領,因為兒子(也是當今美國部隊的將領)和華裔媳婦在俄勒岡州剛剛離婚,老先生在媳婦的求救電話之後,決定移至俄勒岡州幫助他的孫兒孫女, 所以想賣掉這所他二十多年前建造的家宅。那個房子坐落在一個小山崗上,廚房看出去就是一片樹林山景,我想象坐在有扇窗戶可以看到山坡的花卉和樹木的書房裏,讀書寫字一定成為最享受的事情。周圍的鄰居據老先生說四個都是醫生家庭,我們沿著山路漫步,感覺真是非常之好,四間睡房加一間書房,偌大的客廳不僅放一架三角鋼琴綽綽有餘,溫暖的家庭間巨大的玻璃窗一窗優美的山景,還不算地下室三千多尺的居住麵積和一畝多的帶山坡的土地,價格是住在加州的人不敢相信的八十萬!
那天和經紀分手之後,我們兩人又回到這所住宅前,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地仔細瞧,什麽都好,隻有一點:我擔心那山坡地到了冬季,冰雪覆蓋時,我如何開車出門?老先生說他有個用了很多年的鏟雪工人,非常稱職,可以介紹給我們。我心裏依然沒底,家裏那位從太平洋彼岸的大都市來的人對這種鄉村生活一下子莫名的熱衷,我問他常期居住在這裏,會不會寂寞?他大搖其頭的回答:“這不是你要想要的‘桃花源’嗎?”可我那是做做夢而已,我是向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逸致,可真要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般的生活,那還是有距離的。我知道我這個人的問題所在,我一直都是遊離在夢幻和現實之間的。
不管怎樣,那間房屋成了我們可以考慮名單上的一個。
第三天,我們接著看,這次去的是叫“Livingston” 的小城。那個小城據說華人(或亞裔)比較多。出來之前曾征求過兒子的意見,是否在乎亞裔不多的學校。 兒子在加州可能從沒有經曆過真正的所謂”少數族裔”的生活,加州灣區的亞裔雖然比白人少,但是在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上從來比其他的少數族裔要高很多,至少我很少感覺自己是異類。 兒子比較成熟,知道東部的社會結構與西部差別很大,回答我說:“我當然不希望自己是班級裏唯一的一個亞洲人麵孔!”所以,去Livingstonz看一看,主要是為了兒子。
那個小城的房價比前麵兩個小城要便宜一點,我們看到一棟六十五萬的全新房屋,車道還沒造好,與我們加州聖何西的房子有點接近,四間睡房,客廳家庭間正規餐廳一應俱全,還有一個非常大的閣樓, 隻是沒有地下室。但是全新大約兩千八百尺,廚房裏的Sub-Zero 巨大的Build-in 冰箱,電器都是一流的牌子,要價才六十五萬。可是,這座城市實在乏善可陳,我們自己逛了兩圈,覺得毫無特色,沒有特別吸引我們的地方。中學是不錯,高中部新造的大樓氣派寬敞,隻是家裏那位對這個城市不大感興趣,加上他覺得既來東部,房子怎麽可以沒有地下室?我們於是基本上劃除了這個小城做我們未來家園的可能性。
第四天開始,我們有一係列的與四個城市的高中部約談的約會。我們來之前就開始與中學聯係,希望能參觀校園,還能從學校的人員那裏了解一些情況。家裏的那位是個非常嚴謹的人,所有學校的AP課程和學生種族比例以及師資情況,他都作了一番研究,我們有備而來,決定我們是否搬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孩子的教育問題。
待續
前一篇: 近紐約情怯…再訪新澤西 上
冰青:好久不見,一切可好?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