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以前,還沒有電腦,沒有所謂的“碼字”一說,大多數寫作的人都稱自己是“爬格子”的。因為,那時,報刊雜誌編輯部要求寫稿者用方格紙送交稿件。 作家也被稱為文人,除了受人尊敬之外,一般文稿隻要被采用都有稿酬也就是稿費。多產作家收入還可觀得很。 時至二十一世紀,自有了個叫電腦的盒子,網路寫手,雨後春雨般的鑽出來,令以往坐守家中悶頭苦寫的作家們措手不及,更糟糕的是,報刊雜誌買的人越來越少,投稿的人也同樣越來越少。作家成了“坐在家裏沒事兒做”的代名詞,忽然有一天,通知下來,即使被錄用的稿件也一律沒有了稿酬,你願投不投,報紙也好雜誌也好,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自身難保,哪來的金錢去付你的稿酬? 何況,網路上一晃悠,文章一大堆,分文不需,應有盡有! 所謂的平麵媒體正在衰退,多維媒體尤其是網路所向披靡!慘的是那些靠文字賺錢的文人。在國內,千字值個幾十塊錢,寫一篇長篇幾十萬字,也算一筆不小的收入,可是如今這收入說飛就飛了,登你的稿子算你走運,還想要錢?你先看看鏡子裏的自己,你有那個 號召力嗎?沒有的話,就別再出醜了,人家嚴歌苓都免費送稿,你算老幾?再瞧瞧那些想出名的文人,跟在出版社的編輯後麵,求爹爹拜奶奶的,甚至自己出資也要讓自己的文字成為鉛字,那麽多送上門來的,誰求誰呀? 在國外,情形 也在惡化。以前,各中文報紙,包括世界日報,星島日報,僑報,民報等等等等都還有點稿酬,雖然不多,總算是略微對作者鼓勵一番,現在,一家跟著一家取消稿費,你投稿自願,我不付分文。國外的中國文人們,大多屬業餘,大多有其他謀生的手段,不靠這點方塊字掙飯吃,否則,恐怕真是很難不為五鬥米折腰。 我一直以來是有感而寫,雖說是從平麵媒體開始,但最大的快感卻來自於網路,因為及時地反饋, 因為快捷的速度,對於平麵媒體的采用與否成了順帶的獎勵,所以,平麵媒體的改變對我寫作的熱情影響不大。 可是,前兩天,在一海外作家網站看到一男作家對一家報社的指控,心有戚戚矣。想起有段日子前,有次去參加一個灣區的作家聚會,有位女作家說:“我真不明白,為什麽 那麽多人那麽起勁地在網上發文,而且一篇一篇樂此不疲?”我當時就心無城府地接口:“我好像就是你說的這種人哎!”本來還想說那點稿費能為我帶來什麽?報紙寄給我的稿酬, 我通常都是一收到就捐了,因為我不覺得我需要那點金錢,最主要覺得那不是我的能力而是上帝賜我的能力。不過,話說回來,今天,當報紙停止發放稿費之後,我也覺得似乎再往那裏送稿子也成了可有可無,雖說我從沒自己占用過稿酬,原來不多的酬謝也確實對人有著某種程度上的鼓勵!所以,看了那位男作家在網上義憤填膺般地申述,忽然有點明白那位女作家的不明白了。 每個人的辛苦都希望得到相應的回報,文人對於稿酬猶如我們這些上班族對於工資,當我把自己的業餘愛好和別人的生存手段等同起來時,自然就不以為然了,但是,尊重每一個人的勞動,原來是應該的,不是嗎?所以,呼籲一下:請尊重文人的勞動成果。不過, 我也知道,我這種聲音是幾乎不會被人聽見,社會發展至今,似乎平麵媒體漸漸被淘汰是大勢所趨,可是,不可否認,很多寫手,尤其是網路寫手,還是希望自己的文字最終成為平麵作品, 似乎回歸平麵也是大多數寫手的心願,即時讀書的人越來越少,看報的人都成了白發一族。 這個世界再過十年會是什麽樣子, 誰能說得準?爬格子者已成稀有,碼字者明天會成為什麽?真是天曉得! |
網絡寫作是一場革命,它一下子使每個人都有了成為‘作家‘的可能,而且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讀者,充分發掘的有能力寫作的人的潛能。就像eBay, 它見降低了每個人做小業主的門檻,使每個人很容易就成為小業主,這都是革命性的進步。
網絡使得free的東西太多,於是大家就不願意再花錢去買,除非找不到替代品,這在今天幾乎是不可能的。人也正因為它是免費的,所以才去點擊看,如果變成收費的,絕大部分會立馬關門。就好像人家說某某名人的博克點擊率怎末怎末高,結果作者真就飄飄然了,以為自己寫得真有價值,預示出書,結果根本沒人買--人家當初去看你的博克,最主要是因為它是免費的。
世界日報還算正常,其他報紙要麽稿酬沒了, 要麽關門了。他們也不易,受網路衝擊,經營的路越走越窄。
是的,冰清。初聽你說的時候,我有點不以為然,慢慢卻覺得自己的想法比較片麵,尤其讀到那位男作家的激烈言論,才知道不多的稿酬給了人認同和肯定。所以,寫了這篇小小呼籲一下:尊重文人的勞動成果。也希望我提到你, 你不介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