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31)
2008 (169)
2009 (193)
2010 (156)
2011 (142)
2012 (166)
2013 (142)
2014 (133)
2015 (94)
2016 (103)
2017 (120)
2018 (96)
2020 (48)
網上、報紙、電台、電視台鋪天蓋地的“色戒”熱,我看在眼裏,卻並沒動心。
第一,我沒那麽熱衷張愛玲,她的作品我在國內時沒讀過,那時可能是念英文的關係,比較“崇洋”,喜歡看外國文學作品,加上張愛玲的書在大陸那會兒也並不被提倡,我到了美國,直到九十年代她辭世,才從圖書館的書架上抽了幾本她的小說來讀。讀了她的書的第一影響是她那種滿典型的上海女人的孤芳自賞,接著也感受到李碧華評論她為“小資族的鼻祖”,是有著那麽一點世俗的精致,總之挺“上海的”。
第二,相對於我熟悉的幾位上海女作家,我更愛看陳乃珊和王安憶的那種上海風情的文章。還記得第一次聽到我上海的婆婆說出“癩痢頭的兒子還是自家的好”我就想起陳乃珊的小說“女兒經”裏的描繪。也許這兩位上海女作家寫的東西更接近我們這代人的生活,尤其陳乃珊筆下的上海沒落階層的描述,那種高貴在骨子裏卻生活在世俗中的入木三分,在我認識先生以後的歲月裏,尤其是認識他家族中的昌盛、興衰到今天的家史之後, 就更加佩服陳乃珊的筆頭的精彩和生動。
“色戒”這篇小說,我從沒看過,網上評論不間斷,我也便搜尋了一下,找到這篇張愛玲的原著,想拜讀一下。誰知看了前兩三節,就沒興趣讀下去了。朋友中有人召集 大家一起去看電影,我想這麽“勁”的電影,女朋友們一起去看,未免尷尬了。何況,自李安的“斷背山”之後,我就明顯的感覺到李大導演的“中年危機”的情愫,從他最初的“推手”到“喜筵”、“飲食男女”。。。。。。, 我一直是他忠實的粉絲, 可是“斷背山”讓我失望,現在又聽說大導演這部新作拍的十七歲以下不可以看,我怕自己再次失望,還是不看為好。
有朋友去看了告訴我蠻不錯的,周五的晚上說動老公陪著我前往觀賞,電影院前排著隊,老公指著前麵正買票的一個看上去印度模樣人說:“你看,印度人都來看哎。”我讓他注意那個印度人旁邊的女友,果然如我所料,他們一轉身我們就看到他的女友是個中國女人。坐進影院,黑壓壓幾乎滿座,大多數是我的同胞們,外國人有一些,但也是因為或者有個中國太太/女友或者有個中國老公/男友。
影片從牌桌上開始,一隻隻戴鑽戒的手在燈光下閃著光,先是陳衝那張久違的臉,我低聲的慘叫了一聲:“天啦!” 怎會如此蒼老!接著出現的是湯維那張不算美麗卻青春無敵的臉,跟著梁朝偉扮演的易先生也出場了,又一聲歎息,唉!中年男女都不能近看那張臉了。
影片的前半部從湯維演的王佳芝的回憶開始:一群愛國大學生從演話劇開始,把一腔愛國熱情從舞台上想搬到生活中去,王佳芝在舞台上的出色演技也隨著運用到生活中欲去勾引四十多歲的特務漢奸的頭目易先生,年輕人最終的目的是殺漢奸報國效忠。然而,魚還沒上鉤就又走了,漢奸回了上海赴任,年輕的女孩卻為了心裏喜歡的男孩的報仇情結失去少女的貞操,也斷送了原本可以是美麗無比的愛情。
王立宏演的愛國青年鄺裕民一出場就讓人眼前一亮,一旁的老公問:“這個帥哥是誰?”告訴他是王立宏,他仍是:“王立宏是誰?”。懶得向他解釋,我可是一半衝著王立宏才去的。
影片的後半部也就是充滿了媒體宣講的有關性方麵的鏡頭。 王佳芝回到上海又在地下工作者的指導下前往易府重上牌桌 重新去吸引特務頭子的眼珠,當然,這次魚兒上了鉤,接著兩個寂寞的靈魂在肉欲和情欲的糾纏中愛恨交織,在性的極致中體會活著的真實。
而在這一係列性愛的翻雲覆雨裏,李大導演把他所能想到的(我猜想他一個五十多歲男人所能有的所有性幻想)都呈現在銀幕上了,從性虐待到眼花繚亂的各種性交姿勢,無所不及。記得有位記者采訪他,問他那種“回形針”姿勢的性愛李導演是否體驗過,李安的回答是:平日與太太大多是辦‘公事’,那種姿勢是想出來的。 老實說我的感受是:對於那些性虐待的鏡頭,我還能理解成是一種對特務頭子的性格的描寫,但是,對於眾多的縱橫交錯的性愛體位的強調,我悟不出深意在哪裏?我覺得有嘩眾取寵之嫌。
影片的結尾以特務頭子送巨鑽感動佳人,王佳芝一聲“快走”救了特務頭子的命也送了一幫熱血青年的命連同特務頭子的救命恩人兼情人的命,鄺裕民看著王佳芝的最後一眼,頗震撼人心!而易先生坐在情人房裏憑吊時的寂寥也一覽無遺。唉,傻的都是年輕的女子,二十歲的女大學生與四十歲殺人不眨眼的男人談愛情,怎不枉自送了性命連同她那傾心的真情!
影片確實有點讓我失望,但是也不是一無可取。有兩點讓我讚歎加感歎:
第一,梁朝偉的表演登峰造極!他雖有多個影帝的頭銜, 我卻從沒成為他的粉絲,但是這部影片中他演的易先生,內殮、陰沉、時而又透著溫情,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雖然四十多歲的男人臉上的滄桑掩不住,可是身體仍保持著男人的精煉沒有任何多餘的脂肪,裸體的背影仍有可看性,皮膚光滑肌肉成形,不愧國際影帝的稱號。
第二,讓我感歎的是一段先沒說出口後卻說錯時間的朦膿愛情, 也就是王佳芝和鄺裕民間的那種青春之戀,可惜愛死胎腹,可謂大時代的犧牲品。雖然可惜,卻讓我想起我們大多數人的初戀不都是因為自身的不成熟和幼稚,而永成心中的隱痛! 電影裏當鄺裕民試圖去親吻已於易先生有了肌膚之親的王佳芝時,我心裏叫著:“No, No, don’t! Too late!” 果不其然,王退後回避說了句:“三年前你可以的,為什麽那會兒你不?”,那一刻我的心與他們一起沉入萬劫不複的深淵之中。
出了電影院,開玩笑問老公對那些性描寫有何看法,老公也半開玩笑地笑笑說:“其實那許多姿勢大多misleading, 試到最後可能還是傳統的姿勢最合適!” 四十多歲的男人終於明白藝術和現實的距離和返璞歸真的道理,可喜可賀, 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