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個體和群體

(2008-06-14 23:54:08) 下一個

閻文濤置頂的那片文章,在熬鷹那段上寫得很讓人長見識,如果是作為人和大自然的相互關係,則更有意義.但作者末了又稍帶上了政治,講了個丁玲的例子,末了稍上了中國人的奴性.不覺閻老此文渾然失色.

前兩日路過季風,和朋友約會的時間還差了10分鍾,因此隨手拿起了本書看了幾眼,覺著作者講的挺有道理,便買了下來.書名叫做:<>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 作者:ERIC HOFFER.

Hoffer是一個很帶傳奇色彩的碼頭工人哲學家.他1902年出生在紐約,是德國猶太人的移民後代,7歲失明,15歲又突然複明,因此開始瘋狂讀書.由於沒有受過什麽正統教育,因此一直以打一些零工賺錢.最後在San Francisco的貨運碼頭找到了歸宿,正式開始了其漫長的碼頭搬運工的工作.即時後來成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的高級研究員,也沒放棄他的搬運工生涯.

他寫書的年代正好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各種運動蜂起的年代.他的書中,不僅對共產主義,狂熱主義,民族主義,群眾運動(communists,Fascists, Nationalists, Mass movement)有一定的思考研究,而且還連帶了宗教,對於基督教的起源,希特勒,斯大林等人進行了比較.但內容上,他也很有所偏重,比如他閉口不談當時美國國內的各種運動風潮,隻是拿國外的例子作為比較,而且在有些觀點上盡顯偏激性,他也不否認自己的偏激性.很有思想以及識時務者,不是麽?

其實看這本中譯本,我懷疑是否還有所刪節,因為Hoffer原本對於蔣介石和孫中山也有所涉及,為何沒有毛澤東.後來查了一下網絡,果然是刪了毛澤東的很多段節,想必原書裏頭對於毛澤東的批判不亞於斯大林的.嗬嗬.不過國內能有這樣子的書籍出版,也已經很有所進步了.

內容較多,現在我隻摘取其中他對於斯大林那個時代的看法,然後我們拿來比較丁玲,能發現裏頭有著極其類似的雷同性:

想到我們時代的獨裁領袖有多聰明,就讓人不寒而栗.他們不隻知道有什麽方法可以磨礪其追隨者的意誌,還知道同一個方法反過來用,可以折斷其反對者的意誌.在清算布爾什維克的老幹部時,斯大林成功地把這些自負而勇敢的人一個個變成萎縮的懦夫.他的方法是徹底切斷他們與服務了一輩子的黨以及俄羅斯廣大群眾的聯係.這些老布爾什維克久已中斷與俄羅斯以外的世界的聯係.他們也棄絕了上帝.對他們來說,除了神聖的俄羅斯與共產黨的範圍外,就沒有過去與未來可言.也沒有記憶與光榮可言--但不管是俄羅斯或共產黨都已經不可逆轉地掌控在斯大林的手裏.用布哈林的話來說,他們覺得自己"孤立於每一種構成生活要素的事物之外".於是他們認了罪.他們在群眾麵前自我批判,借以打破孤立.他們辱罵自己,指責自己犯有滔天大罪,借以重建他們與那永恒集體之間的聯係.

奇怪的是,這些在斯大林的秘密警察麵前俯首貼耳的人,麵對納粹入侵時卻表現出無比的勇氣.造成這種差別的理由不在於斯大林的秘密晉察比納粹軍隊更為殘酷,而在於他們是以孤立個人的身份麵對秘密警察,但麵對納粹時卻自感是一個偉大民族的一員,這民族擁有一個光榮的過去和一個更光榮的未來.

猶太人的情形也類似,從他們在歐洲的窩囊樣,你決不會了得到他們後來在巴勒斯坦會有如此表現.巴勒斯坦的英國殖民官員執行的是一種看似合邏輯而實際缺乏洞見的政策.他們認為,既然希特勒沒花多少氣力就滅絕了600萬猶太人,那麽巴基斯坦區區60萬的猶太人應該不會太難駕馭.然而到頭來他們卻發現,巴勒斯坦的猶太人雖然是新移民,卻是可怕的敵人:無所顧忌,頑強倔強,足智多謀.英國殖民官員所不明白的是,在歐洲,猶太人是以個人的心態麵對敵人,宛如飄浮在虛無永恒中的一體微塵.但在巴勒斯坦,他們不再感到自己是一顆小原子,而是隸屬於一個永恒的民族--這民族背後有一個古老得難以記憶的過去,麵前是一個耀眼奪目的未老.


這幾段的分析是不是比閻老區區一個"奴性"要客觀科學很多?個人和集體,民族性和個體性,我們沒有什麽權利去責罵任何人是天生帶有奴性,隻是當牢牢依附在一個群體組織中的一員被強行剝離時,個體所產生的孤獨感和被拋棄感會附值給個體一種完全的懦弱無力性.這個正是文革中,如此多的戰爭英雄們會被搞垮的原因之一.

如果大家有興趣讀一下這本書,可以發現,現在的壇子裏,也正在蜂擁而起一股子的mass movement. 這個movement和hoffer書中描寫的群眾運動竟有著何其類型的相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