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宗教
(2009-10-06 00:55:44)
下一個
土丘沒事把孔子和耶穌比,這個很危險呐。。。
千百年來,中國最底層的老百姓家裏頭供的神是誰?孔子麽?不是,是土地爺爺,是關公,是佛陀,是老子,是財神,是祖宗們,這個換在幾十年前叫迷信。
中國的宗教一直有著佛教儒教道教穿插在一起發展的曆史,如果單單提高了孔子,然後摒棄了佛教道教,說他們是迷信,那這個就不是中國的宗教了。
一個完整的宗教,如果缺乏神性,一種神秘的東西,那這個宗教就吸引不了那些很失意的人,也就是那些貧困的人,或是精神上或是物質上,或是帶有思維困惑的人,這些人往往是從廣義角度來說最容易接受宗教的。宗教可以帶給他們生活的團體性,一種他們認為公平的神力,或者是某種精神寄托。這個是儒家最缺乏的。因此也是為何佛教道教會一直在平行發展的原因。
拜孔子的人,窮人多麽?沒生活在古代,人口普查沒做過,不知道。不過如果理性揣測一下的話,不難吧。
雖然儒家被尊為了一個“教”的地位,但它離一個宗教的真正含義還是太遠。
拿我前幾個月和一個朋友的聊天來說,他信基督,每周熱衷於做禮拜,他每進一個新公司就熱衷於找他的兄弟姐妹們,如果是跨城市的,也不要緊,中午con-call做禱告,他最近的言論是,我們所在的這個城市信基督的人還是太少,需要20%以上的人信仰基督,這個城市才有希望,對我又是一番規勸。當然,對於我這個老油子來說,bull-shit的話。級別不同呐。
跟他的聊天又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比如他們這種定時性的,每周末的聚會,“儒教”做的到麽?如果做不到,它怎麽能發展成帶有組織性的社團呢?人是一種很奇妙的動物:社會性,要有半固定的朋友圈的經常性交往,交流信息,並非小家,而數大家,這個圈子不能完全固定,要有一點新舊人員的替換。比如中國古代的宗室就是如此的性質,基督教裏頭就是社區性的聚會。這個也是儒家最嚴重缺乏的東西,無法達到社團性。雖然在某一些特定的人群可以(古代那些以讀書求聞達之人),但在從上至下的各種人群中,缺乏那種共向性。而如今的社會,不單單是以讀書為唯一的出人頭地的方式了。
其實,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如果這麽單純的拉升孔子的地位,那很有意思的事情將會發生,要麽就是這種拉升漸漸的被消磨趨向失敗,要麽就是會逐漸被填入新的內容,然後變成了類似於基督教的一種新宗教而產生宗教間的二元對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