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式生產
(2007-03-22 18:21:32)
下一個
家門口有個正在建築的工地,每次路過,喜歡站在那裏安安靜靜的看著工地上工人們的勞作。
曾經在國內,生逢改革開放的時機,每次搬家滿眼都是建築的工地,看見了無數的房子被建起,因此,看工地也成了一種打小被建立的興趣愛好。
北美的工地和中國的工地有個最大的不同就是運用了大量的建築機械。挖絕機,鏟土機,混凝土攪拌機,打泵機。。。各種各樣的機械被運用於建築工地,像無數的機器人一樣在施展著巨人的淫威,基本上沒有工人,人都在機械裏控製著。
相對而言,中國的建築工地工人就比較多些。特別是小時候的記憶裏,一個小區的房子被建起,往往先要建一個軍營一樣的方盒子建築物,是給工人睡覺用的,小區房子建好,方盒子建築物也就拆了。滿眼望去,工人就像螞蟻一樣勞作著,密密麻麻,充斥著整個建築工地。那個時候,工人攪拌混凝土都是用鏟子,後來有了固定式的攪拌機,再後來就開始有了攪拌車。已經記不得什麽時候開始看見這種橄欖式的車子在馬路上開了。但當十幾輛混凝土攪拌車浩浩蕩蕩在市郊高架上往城裏駛去的時候,那種場麵,卻也是西方的城市中所無法見到的。
三峽的建築工地用了大量的機械設備,國家在這方麵投資還是很猛的,那段時間,國內大量的建築公司可算是發大了。
一說起機械,就想起德國,一個讓我仰慕的嚴肅枯燥的國家。不懂德語,但一直聽說著德語的嚴謹,一個動詞有著陽性,中性,陰性的變位,再加上各種時態,這是一個很龐大複雜的語種。德國的精神來自於古羅馬,嚴肅頂針占了絕大因素,也因為如此,才會產生很多嚴肅的人,我們稱他們為思想家。這些思想家就像磚瓦一樣,累積著人類思想的瓦塊,把這個建築褡向了天堂,稱之為babel也不為過。
有一次和朋友開玩笑,說隻有德國人才會產生象希特勒一樣的瘋子能夠統治他們的國家然後開始戰爭,他們有種向心力,一種執著狂熱的偏執性。這種精神在法國人身上是看不到的,法國人太發散了,各種思潮沒有定向,浮於表麵的色彩和塗抹,缺乏實質的內容和構建,但也或許這種來源於古希臘的精神使得法國和嚴肅的德國成了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因而能夠雜交產生英國這種綜合兩種性格於一體的語言以及國家。
八十年代,當時的行業老大IBM曾經跑了幾個工程師,他們在德國建立了SAP公司,ERP成了一種公司管理理念傳遍了全世界,當電腦開始管理倉庫,管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人事,管理銷售,管理營銷時,德國有無數的鄉村被發展成了建築公司,往往一個村子都是一個公司的,而每個公司都用著數據庫電腦統籌安排。這是一個很可怕枯燥無味的概念,中國也在建立著如此的工業基地,比如金山石化,安亭汽車(SORRY,隻對上海熟些)。
聽過中國要造飛機了,不用再向波音,麥道那些公司出資上百億的外匯了,這可能會創造大量的就業率,祝賀一下。
最後,回到我前天的那個話題——電腦式思維。我們在被一個電腦的世界包圍,我們的思維也開始和電腦有所共同,當塊狀的思維結構開始充斥我們整個世界,並且強加於我們的下一代時,我卻對著原始愚昧感性文明開始產生了濃烈興趣。
人就是如此矛盾,而電腦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