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音於繞
(2006-06-24 20:55:30)
下一個
小時候在家之時,是不懂慢拍子來欣賞這些調子曲子的悠閑。每次家裏長輩放了傳統調子來聽,第一反應就是趕快跑開,跑得遠遠才是最安靜。
長大了,懂了些詞詞調調的也就好些,開始學著安安靜靜坐一下,看看紅裝綠裹,聽著咿咿呀呀,也別有一種滋味。
家鄉的劇種也罷,滬劇,越劇,黃梅戲,繞上幾個彎轉上幾個圈,覺得搖頭晃腦自己也能聽懂些詞,畢竟山山水水的都是走的那條柔和曲折的調。換了京劇豫劇就覺得是大炮般的轟炸。大鼓子一響,就有種心驚膽戰得畏懼。
於是又長大了些,學會了分辨舞台上的男女和他們手中騎得馬,就更有興致得看了些。也知道原來越劇黃梅戲不管女人男人都是女人飾的,京劇不管男人女人都是男人演的。(小時候的誤解,現在知道京劇原來也有女人演的,越劇也有男人唱的)
因為黃梅戲很多都被拍成了實景的電影故事,因此更喜歡黃梅戲多些,感覺就象在看古代裝的故事,情情愛愛的反比現代裝電影要真實些。
而越劇則是紹興的小百花,那個時候真叫紅,紅得連我這個劇盲都能認上一兩張熟臉。
滬劇的趙誌剛知道不?那是我不認得brad pitt前的男星偶像呢,沙漠王子,至今我還模糊得記得他在裏頭是個盲人。。。
以前唱相聲的總能來兩句京劇,那個調子也能接受些,侯寶林曾經有個相聲是關於京劇演員在文革期間做苦力的,裏頭有個賣西瓜的甩包袱至今還能彗心一笑,我管這個叫做快樂式傳統戲劇教育。上海的獨角戲裏,老輩的也經常雜和滬劇的來上一下,記得侯寶林也曾學過一段滬劇:切罷早飯切中飯,切罷中飯切晚飯,切罷晚飯七困搞。。。。
好文!
東拉西扯,總是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