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二章 論高等學校在未來終生教育體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終生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和新興的教育體係,是對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體係的重要發展,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從一定意義上說,終生教育思想是一個古老的命題。從中國的孔子、孟子到西方的誇美紐斯、盧梭等教育家、思想家,都曾以不同方式表述過這種思想。日本學者諸岡和房在他編著的《生涯教育事典》中,曾引用孔夫子的名言:“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他稱孔子不但具體指出了個人在各個發展階段的特征,而且指明了人生不同階段應該達到的思想狀態。而要達到這樣的理想境界,也就要通過孔子所主張和讚同的“學而時習之”、“吾日三省吾身”這樣終其一生的學習和修養方有可能。諸岡和房讚譽孔子是東方終生教育的偉大先驅者。當然,這種樸素的終生教育思想,還更多地是在“活到老,學到老”這個層次上說的。

  196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成人教育會議上,法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學者保羅·倫格蘭德(Paullengrand),第一次以終生教育為題作了報告。他根據自己理論和實踐活動經驗,特別是對當代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的了解,對傳統教育思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在過去的傳統做法上,把人的一生機械地割分為學習期和工作期,少年、青年期用於學習,而成人初期、壯年期用於工作、勞動,把學習與工作截然分開,是不合理的,也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他認為教育不能停止在兒童期和青年期。隻要人還活著教育就應該是繼續不斷的過程。隻有這樣,教育才能適應人和社會的連續性的要求。因而他主張把所有的教育機會和教育機構統一起來,形成一個有機聯係的終生教育體係,把教育同人一生的生活聯結起來,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和教育機構在開發人力資源,促進社會進步方麵的作用。

  這種終生教育思想有著新的時代特征,它反映了當代科技進步要求,適應了當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要。

  眾所周知,教育是未來的事業,學校是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的。但在曆史發展的長河中,與漫長的社會生產水平低下、社會觀念守舊的狀況相對應,文化科學知識和勞動技能更新變化極其緩慢,過去、現在和未來幾乎是刻版式的相似。因而麵向未來的教育卻主要傳授過去的知識,“一次教育,終生受用”。教育無須有未來觀念。但在工業社會中,時代要求人們用越來越多的時間精力來了解和掌握現在,因而要求教育的重心也要由過去轉向現在,當代教育主要是向學生傳授現代的知識。技能和觀念;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的今天,也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世界知識和信息總量在激劇增加,使知識老化速度在加快,知識更新的周期在縮短。據統計,知識更新周期,18世紀以來為80—90年;而近50年來,已縮短為15年;近幾年來,知識老化與“失效”速度明顯加快。據有關權威人士估計,一個大學工科畢業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的半衰期大約為5—7年,而在某些高新技術領域,這種老化的過程更明顯。如計算機科學的半衰期僅二年多,電子及信息科學的半衰期約為3—5年,通訊技術正以4年增長4倍的速度發展著。知識的失效在許多領域每年達15%—20%。與此同時,企業產品的壽命周期也將會越來越短。據估計,到2000年,現有工業生產技術的60%將過時,而生物工程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空間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新技術和新興科學的發展,無疑會形成一些嶄新的產業和部門,也將給傳統的工業生產帶來巨大變革。在世界知識量大增而知識更新周期又愈來愈短的情況下,即使在大學階段,也隻能獲得整個一生所需知識的10%左右。其餘的則要靠走向崗位後繼續教育中來取得。這種知識老化的現象,在人文科學領域也同樣嚴重存在。特別是被未來學家們稱之為“信息革命”的極其迅速的發展,必然對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引發重大變革,這勢必對人文科學工作者的知識結抅和知識內涵帶來重大影響。

  同時還要看到,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使科學與生產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科學技術在產品的國際競爭中也具有決定意義的作用。科技進步在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中的比重變化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本世紀初科技進步作用僅占5%—20%;50—60年代達到50%左右;60—80年代則高達60%—80%,有些生產如電子工業則高達90%以上。美國的統計數字表明,1909-1929年間,物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幾乎是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二倍,在1929—1957年間人力資本的貢獻卻超過了物力資本,而到60—80年代,美國人力資本的貢獻已遠遠超過物力資本的貢獻。對這種變化起決定作用的,是科技的進步和運用。正因為這樣,對人的素質的要求,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上述情況表明,傳統的單純傳授知識的學校教育,已不能適應這種變化了的時代需要,終生教育思想正是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提出的。

  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人們的餘暇時間將相應增加。我國已在企事業單位普遍實行五天工作製。一些發達國家也正在考慮通過立法,在本世紀末將周工作時數降至32小時,法國甚至考慮到2015年左右規定年工作時數為1000小時。姑且不論具體的目標能否實現,但可以肯定,工作時間的逐步縮小已成為發展的趨勢。因而隨著休閑時間的增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的開發與享受也將被提上了日程,這也為終生教育提供了更加現實的可能。可以預計,隨著終生教育體製的推行,人類期望的“學習化社會”將到來。

  終生教育問世以來,雖然它的科學內涵、教育體係及其動作方式等問題還需進一步探討,但由於它適應了科技、社會激劇變革的需要,已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成為當代最有影響的國際性教育思潮。終生教育目前已成為發達國家發展教育的重要的指導思想、原則、製度和實踐。近幾十年來,教育形式的多樣性,特別是繼續教育迅速發展,充分說明終生教育論已從理論和原則轉向了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對當代教育實踐和教育體係的變革將發生深刻的影響。

  二

  毫無疑義,終生教育的理論和原則,是對傳統教育的挑戰。按照終生教育思想的要求,它是要整個教育真正貫串於人的一生,擴大到整個社會;它既有學校教育,又有大學後的繼續教育,即包括了教育體係中各種方式。這種終生教育體製的建立,將使現代教育發生結構性的變化。當然,終生教育並不排斥學校教育,而且還應該把學校看作是整個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應當肯定,隨著終生教育原則和體製的推行,它必然會深刻影響學校教育改革的進程。就大學教育而言,一方麵,終生教育思想將促使學校教育進一步改變傳統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特別是要把過去那種過於注重學曆和文憑的人才培養觀,轉變到著重培養人的能力和適應性上來,使大學教育為終生教育創造有利的條件,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麵,要適當地發揮高等學校在終生教育,主要是繼續教育中的作用,使學校培養的人在繼續教育中不斷地得到完善。

  一些發達國家的繼續教育對象主要是工程技術人員,稱之為繼續工程教育。它是為適應科技迅速發展的需要,對工程技術人員不斷進行知識更新、充實的教育。近十幾年來。繼續工程教育已被引進到中國,並獲得了相當的發展。但在大陸,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是用繼續教育作為成人教育中的一個術語,它的特定涵義,是專指大學後的在職教育,而且並不局限在工程技術人員。這是一種大學後的教育,屬於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當今高等教育思想中,大學本科教育已被看作是高等教育的“初始教育”,而繼續教育則是初始教育的延伸、補充、擴大和發展。終生教育論思想提出後,繼續教育便被納入這一體化的教育體係之中,成為高級專門人才終身學習的一種基本形式,也是終生教育體製中的一個重要方麵。這說明高等教育已由短期(一定的期限)轉向了長期,在一定意義上說,是和一個人一生的職業相伴隨,適應了信息社會所要求的經常性的知識更新和充實、必要的職業轉換和高層次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因而,應當把終生教育、繼續教育看作是大學教育的繼續,應當發揮高等學校在繼續教育中的中堅作用。

  作為高等學校,要充分認識在當今世界發展中繼續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首先,繼續教育以它特定的內涵和作用,使它成為極富活力的大學後追加教育活動,學校教育必要的延續和補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從1971年3月到1972年5月用一年多時間舉行了六次會議,對23個國家進行了考察,並研究了70多篇有關世界教育的形勢和改革的論文,最後寫成《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這是研究世界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很有參考價值的一部書。該書在回顧教育發展的曆史,論述當今世界麵臨的挑戰時,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即:“有些社會正在開始拒絕製度化教育所產生的成果(按:指拒絕使用學校的畢業生),這在曆史上也還是第一次”。認為這是由於“在教育成果與社會需要之間產生了矛盾”。因而指出,當前的製度化教育體係必須重新加以考慮。和這種相類似的觀點,也一再被一些研究者和實踐家提出來過。80年代初美國的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方向》一書中,提出了教育已開始由短期向長期的轉變、終生教育的概念已經取代了短期教育的看法。他指出,急劇變革的信息社會要求學校培養能適應各種情況的通才,而不是很快就會落伍的專家,現在高等教育已經沒有活力了。他主張組織更有創新力和活力的教育活動,不要受傳統、偏見和慣例的限製,要根據新技術的發展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而且這種教育活動要受到企業的歡迎。上述這些尖銳的看法,就傳統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來看,諸如學曆主義、偏重傳授知識而忽視能力的培養,知識結構的不合理和知識老化,以及過分強調專業教育而忽視通才教育,使培養的學生適應性不強,等等,是深刻而富有啟迪的。這些看法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學教育並不是教育的終點,而職業中的繼續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最富活力的教育活動,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供職的法國專家洛蒂姆曾對開展繼續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八條理由:第一,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有助於避免技術落後,確保本人有晉升機會;第二,有利於填平正規教育和企業需求的鴻溝;第三,有利於本人的工作變化;第四,能夠獲得事業上的心理滿足;第五,有利於肩負更重大的責任;第六,有利於取得職業合格證書;第七,有利於實施所在企業的發展規劃;第八,有利於吸引企業兼並以及產生競爭狀態。有的學者則把繼續教育視作一把銳利的“兩刃劍”,擔負著既要為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水平服務,又要為增加企業經濟效益服務這樣雙重任務。這些雖然都更多地是從企業本身說的,但大體上反映了繼續教育的作用。

  其次,在當前以提高綜合國力為主要標誌的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科技和人才的競爭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因而更加突出繼續教育的作用。在21世紀已經近在咫尺的今天,許多國家都在認真思考並製定新的發展戰略,以保證自己的國家在未來競爭中處於領先的地位。由於當代自然科學正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應用於生產,使社會物質生產的各個領域麵貌一新。特別是由於電子計算機、控製論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正在迅速提高生產自動化的程度。同樣數量的勞動力,在同樣的勞動時間裏,可以生產出比過去多幾十倍、幾百倍的產品。據聯合國工合組織統計,早在70年代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65%就已與微電子技術的應用有關,微電子技術所具有的深刻而巨大的輻射力和滲透力,將使一係列產業發生革命性飛躍。很明顯,隨著技術革命浪潮的到來,誰能在科技工作中領先,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主動權。這已不是從事未來學研究的學者的預言,而是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政治家和企業家所認同的現實。有學者提出,世界上的事情瞬息萬變,競爭的實質是智力的競爭。我們看到的是經濟競爭、科技競爭,實際上內含的是人才競爭和智力競爭。正因為這樣,如何開發人力資源,特別是如何不斷開發已有的人力資源(以我國為例,到2000年,現有工程技術人員的80%仍將繼續留在崗位上工作,但他們必須麵對科技知識的迅速更新),使其知識不斷更新、再生,以使自己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成為許多企業乃至國家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繼續教育急劇發展的一個社會背景。美國從70年代以來,就十分注意為國民提供終生學習的機會。當前一個突出的現象是所謂“非傳統學生迅速增加”(即現職的成人教育)。據美國國立教育統計中心統計材料,從1970年至1980年的10年間,25歲以下的傳統學生,其增長率為25%。而25歲以下的非傳統學生的增長為100%。日本目前正在實施第三次教育體製總改革,目標是終身教育。他們準備對一些科學家、工程師實行強性工作製;鼓勵科學家、工程師利用現有時機,抓住新科技挑戰這樣一個機遇,從事創造性研究,並在創造性研究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素質。而新加坡政府從1991年至1995年投資於科技發展的是20億新加坡元,其中用於人才培訓、繼續教育的占1.6億,比例是相當高的。這些都從一個方麵反映了繼續教育在當代科技人才智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再其次,繼續教育的實施與發展,為高等教育注入了活力,它將促進高等院校的改革與發展。隨著繼續教育推行,進一步溝通了教育世界與勞動世界的關係,拓寬了學校新的學生來源。在未來的社會需求中,傳統年齡的學生數量將日趨穩定,而非傳統學生的數量將會日益增加。就一般而言,高等學校具有兩個基本職能:一是傳播知識;二是積累和發展知識。繼續教育提供了一個麵向社會的知識傳播係統,使高等學校知識傳播職能大大擴展了。這種開放性的辦學,打破了過去閉關自守的狀態,也使高校有可能在發展中求生存,在生存中得以發展。同時,就繼續教育的特點而言,它是以不斷輸入新的科技信息,調整知識結構,擴大學術境界,更新、補充知識,提高在職人員的創造力為目的,因而它除了更多地要求學科的前沿性知識外,還會把一大批新興的交叉學科、邊緣學科作為自己的教育內容,這無疑將會對高校的知識結構、新學科的生長,教材、教學內容以至教學方法的改革,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總之,我們要麵向未來,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建立起終生教育體製,使高等教育與成人繼續學習的需要相協調。事實上,現代社會的教育已經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要終身受教育。現代教育具有終身性。過去人們對繼續教育認識不足,實際上是源於對“一次性教育”的依賴。傳統的“一次性教育”觀念,往往是把大學看作是培養完美的專門人才基地,而大學後的教育則被嚴重忽視了。這種“一次性教育”觀念不僅使學校教育太專門化、太狹窄,一些人才常因知識老化而失去效用;而且它還可能導致一個嚴重後果,即擁有文憑擔負“要職”的中、高級人才,有可能逐漸走向經驗主義,而經驗主義則是現代科學技術、信息社會的最大障礙物。8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教育改革的一大趨勢,就是以終生教育思想來構造高等教育體製,而把原有的學曆教育,僅僅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階段。有學者估計,到下個世紀,為社會承擔繼續教育的任務將占整個大學教學任務的50%以上。這一切表明,繼續教育正在向傳統大學教育提出了挑戰,如何適應這一形勢而對自身加以必要的調整,這是我們需要給以積極而正確的回應。

  三

  我國的繼續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近十多年來的大力提倡和實施,80年代後期開始進入了穩步、深入發展的階段。1986年製訂的國家“七五”計劃報告,就提出了“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對科技人員繼續教育的製度”的要求和目標。80年代中期,國家有關部門頒布了開展大學後繼續教育的行政法規,肯定了接受繼續教育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權利和義務,並規定了實施的方針、政策措施。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繼續教育事業的深入發展。據統計,在我們的1100萬自然科學技術人員中,已有40%以上受過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現在,繼續教育的對象不僅限於工程技術人員,而且覆蓋了各個行業和科學領域。目前我們的繼續教育事業正在各行各業橫向聯合的基礎上,進一步向整體網絡和建立全國的繼續教育體係發展,並逐步完善“有規劃、有製度、有組織、有經費、有考察”的“五有”工作體係和“經常化、製度化、科學化”的管理體係。這表明,我國的繼續教育事業是起步晚、發展快,繼續教育之花,正在神州大地吐露芳香。

  高等學校需要在未來的終生教育體製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在富有活力和發展前途的繼續教育事業中,高等學校應當發揮自己的特殊作用。高等學校信息密集,掌握當今世界最前沿的信息技術資料,科學實驗設備先進,圖書資料豐富,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思想活躍,具有開展繼續教育的許多優勢,特別是它們擁有一大枇高層次的教學科研人員,他們熟悉並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是進行以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為主要內容的繼續教育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這些優勢,將高校逐步建成繼續教育的主要基地,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這樣做,既可避免目前在高層次人才培養上存在的某種無序狀態,又能保證繼續教育的質量。

  誠然,大學後的繼續教育和正規高等教育是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的。從教育內容看,正規高等教育主要是提供某一基礎層次、某一專業的較為係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而繼續教育則是以更新知識為主,教學內容主要是涉及本領域內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的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具有起點高、知識麵廣、要求不斷變化的特點。在辦學形式上,繼續教育則表現了更多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既有在職的學曆教育又有各種培訓、研討型的非學曆教育,但主要是靈活多樣的非學曆教育。在學習的時間上,繼續教育具有周期性和短期性的特點,在職人員需要周期性地進行知識更新,但每一次時間又不宜太長,以免影響生產及所學知識的老化。在辦學的渠道上,它包括高等學校、研究機構、企業以及專門的技術職業進修院校等多種渠道。繼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延伸,又是屬於社會教育的範疇。在這種社會老教育的係統中,高等學校對於繼續教育事業則應當發揮其主導的作用。這主要是:

  ——高等學校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建立和完善繼續教育所要求的專業,並根據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拓寬專業範圍,發展急需而又短缺的專業;在一定的地區範圍內要通過調整形成合理的專業布局,高校之間要加強協作,在專業設置上應避免盲目競爭、各自為政,做到既發揮各校優勢辦出特色,又在一個地區間形成合理的專業結構和網絡式專業布局的綜合優勢。

  ——製定適合繼續教育特點的各類專業的教學計劃。編製時應考慮繼續教育具有起點高、時間短、內容新、方法靈活的特點,在充分體現重在輸入科技信息、調整知識結構、擴大學術境界、提高創造能力這一教學目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類型的人才、不同時限的要求和不同專業的需要,提出具體的目標要求,保證所培養人才的質量和實際需要,盡量使繼續教育工作規範化、科學化。

  ——要建設繼續教育的基本教材。繼續教育要求做到:缺什麽補什麽,需要什麽樣的知識就傳授什麽樣的知識,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就培養什麽樣的人才。要根據大學後教育的需要,特別是培養高層次複合型人才的需要,編寫基本教材。同時要根據繼續教育是要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最大限度學習新的理論,掌握新的技能,了解新的動態的特點,不斷增加信息量,完善教材。

  ——由於繼續教育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有它自身的運行要求,高校要在建立繼續教育的管理機製、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麵的改革,提供有效的經驗。

  未來的終生教育體製,將是包括“從搖籃到墳墓”的極為廣泛的教育內容,而其中學校教育和繼續教育是互相聯結的、最為重要的兩個環節。我們在改革開放中引進了繼續教育,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製,更給繼續教育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契機。對於一個國家來講,人才始終是最可寶貴的資源;對於每一個人,知識與智慧永遠是最珍貴的財富。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培養跨世紀人才,將發揮繼續教育無窮的潛力。高等學校要充分認識繼續教育重要性,預測繼續教育的未來,並相應地進行自身的變革,力爭在繼續教育中處於主導地位。

  (《北京大學學報》,1997〈5〉;《高等教育論壇》,1997〈1〉)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