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疑兵之計

  諸葛亮從曹操手中奪回漢中,主要就是利用曹操“平生為人多疑”,虛張聲勢。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穀”。

  曹操得知劉備領兵取漢中,親領四十萬大軍征討。

  夏侯淵一直守著定軍山不戰。曹操來後下令出戰,剛一交戰,曹將夏侯尚便被黃忠活捉。夏侯淵衝入陣中,也捉了蜀將陳式。第二天,雙方交換了俘虜。從此,夏侯淵隻守不戰。

  監軍法正設計奪下定軍山對麵的西山。夏侯淵見從西山可窺得曹營的虛實,也想奪回西山。黃忠以逸待勞,等到夏侯淵軍隊疲倦時才猛衝下山,夏侯淵措手不及,被黃忠一刀砍死於馬下,乘勢奪了定軍山。

  曹操親領二十萬大軍,前來為夏侯淵報仇,令張郃先將米倉山屯糧搬往漢水北山下。孔明得知,命黃忠、趙雲燒掉曹軍糧草。黃忠、趙雲爭著前去,兩人便抽簽來決定,最後被黃忠抽中。

  當晚,黃忠與副將張著領兵到漢水北麵山下,不料曹軍早有防備,將黃忠包圍。趙雲等到中午仍不見黃忠回來,便引兵接應,殺進敵營,連斬無數敵人,方才救回黃忠與張著。

  曹操大怒,親自領軍追趕趙雲,趙雲讓弓弩手在寨外壕裏埋伏,將營內槍旗一律放倒,大開門寨。自己則單槍匹馬立於寨外。曹操催促將士直撲蜀營,趙雲把槍一招,弓弩齊射,趙雲領兵衝出,曹軍大敗,糧草盡丟。

  曹操又派徐晃為先鋒,蜀人王平為副將,從斜穀小路來取漢水,徐晃不聽王平之言,渡漢水紮營,結果兵敗,王平投降趙雲。曹操大怒,又統率大軍來爭漢水,與蜀軍隔水紮寨。

  劉備與孔明來看地形,孔明見漢水上流頭,有一帶土山,可伏千餘人,便回營吩咐趙雲:“你可引五百人,皆帶鼓角,伏於土山下,或半夜,或黃昏,隻聽我營中炮響,炮響一番,擂鼓一番,隻是不要出戰。”子龍受計去了,孔明卻在高山上暗窺。次日,曹兵來挑戰,蜀營中一人不出,弓弩也不發,曹兵自回。當夜更深,孔明見曹營燈火方息,軍士歇定,遂放號炮。子龍聽得,令鼓角齊鳴。曹兵驚慌,隻疑劫寨。及至出營,不見一軍。

  剛要回營想要歇息,號炮又響,鼓角又鳴,呐喊震地,山穀應聲。曹兵徹夜不安。

  一連三夜,如此驚疑,曹操拔寨退三十裏,就空闊處紮營。孔明笑道:“曹操雖知兵法,卻不知詭計。”遂請劉備親渡漢水,背水結營。劉備問計,孔明說:“可如此如此。”曹操見劉備背水下寨,心中疑惑,使人來下戰書。

  次日,兩軍會於中路五界山前,列成陣戰。曹軍呐喊著殺過來。蜀兵望漢水而逃,盡棄營寨,馬匹軍器,丟滿道上。曹操見蜀兵背漢水安營已疑,今又見棄馬匹軍器更疑,遂下令:“妄取一物者立斬,火速退兵。”曹兵剛回頭,孔明號旗舉起,劉備中軍領兵便出,黃忠左邊殺來,趙雲右邊殺來。曹兵大潰而逃。孔明連夜追趕。曹操傳令軍回南鄭。隻見五路火起——原來魏延、張飛得嚴顏代守閬中,分兵殺來,先得了南鄭。

  曹操逃到陽平關,蜀軍追到關下,圍城放火,擊鼓呐喊,曹操驚慌,棄關逃走,趙雲、黃忠則緊緊追擊。

  曹操被追到斜穀界口,次子曹彰領兵前來相救,曹操收兵紮營斜穀界口。

  曹操正為進兵還是退兵之事心中猶豫不決。侍從送上雞湯,碗中有雞肋。這時,夏侯惇問夜間口令,曹操隨口回答:“雞肋!雞肋!”

  楊修得知口令為雞肋,便叫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撤退。夏侯惇問為什麽,楊修說:“雞肋要食無肉,要扔又可惜,魏王必會撤兵。”話一傳出,軍士紛紛收拾行囊。

  曹操心亂不能睡,出帳見軍士收拾行囊,問夏侯惇是何原因,夏侯惇告知楊修所言,曹操見楊修太聰明。常以才犯他,便以惑亂軍心之罪,將楊修殺了。

  殺了楊修,曹操再次進兵,馬超卻在此時劫了曹營,曹操拔劍站在高處督軍,被魏延一箭射掉了兩顆門牙,幸得龐德搭救,才得回到營寨。曹操不敢再戰,撤兵回許都。

  劉備得了漢中,文武官員請劉備做皇帝,但劉備不肯,孔明說:“主公以義為本,今有荊、襄、兩川之地,可暫時為漢中王。”最後方才同意做漢中王。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劉備在沔陽登壇受拜為漢中王,兒子劉禪為王世子,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諸葛亮為軍師。

  孔明詭計多端,曹操知兵法,不知詭計而且善疑,孔明就以疑兵勝之。諸葛亮屢設奇謀,以疑兵計戰勝曹操。

  第一次,諸葛亮在高山上暗窺對岸曹軍動靜,令趙雲領五百人,皆帶鼓角,伏於漢水上遊的土山下,依計而行。次日,曹軍前來挑戰,蜀營中一人不出,弓弩不發,毫無動靜,曹軍自回。當夜更深,諸葛亮見曹兵在營內歇定,即放號炮。趙雲聽見信號,令五百軍士鼓角齊鳴,曹軍以為蜀軍劫寨,驚慌出營欲戰,卻不見一人。方才回營欲歇,號炮又響,鼓角又鳴,曹兵徹夜不安。一連三夜,均驚恐不定。曹操心怯,遂拔寨退三十裏紮營。

  兩軍相對,未曾交鋒,諸葛亮根據“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虛實篇》)的原則,對曹軍連續采取騷擾戰術。他以“形人而我無形”的手段,窺察敵營動靜,而將擂鼓的五百軍伏於土山之下,使對方不知虛詐,“實而備之”,極大地加強了騷擾的效果。兵法認為處水上之軍應該是“視生處高,無迎水流”(《行軍篇》),不提倡居下遊迎敵。諸葛亮選擇上遊土山處伏兵擂鼓,有意造成蜀軍順流衝擊的聲勢,更使曹軍不敢稍有疏忽。諸葛亮這一設疑騷擾戰術使蜀軍占取了作戰主動權,使曹軍時時緊張戒備,雖未真正殺傷敵人,但已形成了攻擊和戰勝敵人的作戰態勢,逼使曹操心怯退兵。

  第二次,曹操在漢水邊退三十裏結寨後,諸葛亮讓蜀軍渡過漢水。背水結營,他作就策劃,諸將分頭實施。次日劉封與曹軍徐晃對陣交鋒時,劉封敗走,蜀軍往漢水而逃,盡棄營寨,馬匹軍器,丟滿道上。曹軍大隊衝殺過來,爭相奪齲曹操急令鳴金收軍,對眾將說:“吾見蜀軍背漢水安營,其可疑一也;多棄馬匹軍器,其可疑二也。可急退軍,休取衣物。”遂下令:“妄取一物者立斬。火速退兵。”曹軍方退時,諸葛亮令舉起號旗,劉備、黃忠、趙雲三路軍馬殺來,曹兵大潰而逃。

  諸葛亮背水列陣,無疑也包含著極大的風險,但他暗伏三路精兵以待,保證反擊能夠成功,卻真正地化解了風險。他安排劉封戰敗後撤,盡丟軍器衣物於道上,實是一種“以利動之,以卒待之”(《勢篇》)的戰術策略,意欲對敵人的進攻收到“亂而取之”(《計篇》)的效果。曹操在追擊中覺察到了諸葛亮的用兵詭計,急令退兵,但同樣為蜀軍的反攻創造了機會。可見,安排劉封之軍詐敗棄物,既是一種誘敵之策,也是一種疑兵之策。對曹操這樣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者難以利而誘之,卻可以疑而惑之,這正是諸葛亮用兵的高明之處。

  第三次,曹操丟了南鄭,退守陽平關,聽說蜀兵來斷糧草,遂提兵至褒州(今陝西省勉縣東北)城外與劉備決戰,蜀軍按照諸葛亮的策劃行事。劉封陣前詐敗而走,曹操引兵追趕,蜀軍營中,四下炮響,鼓角齊鳴,曹操恐遭伏擊,急教退兵,軍隊自相踐踏,奔回陽平關。不久蜀軍趕到城下:東門放火,西門呐喊;南門放火,北門擂鼓。曹操大懼,於是棄關而走,退至斜穀界口。在這裏,諸葛亮先以伏兵相疑,令曹操守關而無信心,終於棄關退兵。

  曹操退兵斜穀界口,已處在了“進不能勝,退恐人笑”的窘境,諸葛亮及時安排了幾支攻劫部隊:一是令張飛、魏延截攻曹軍糧道;二是令黃忠、趙雲砍柴塞斷遠近小路;三是馬超兵到漢中後安排劫敵營寨,伏兵追襲。“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軍爭篇》)諸葛亮掌握戰爭的進程,靈活處置兵力的分散與集中,也曾安排過十幾路攻劫部隊。在一次遭遇戰中魏延射傷曹操,三軍銳氣墮盡,曹操遂放棄漢中,下令班師。

  諸葛亮評價漢中之戰說:“操平生為人多疑,雖能用兵,疑則多敗。吾以疑兵勝之。”(第七十二回)這道出了漢中爭奪戰後期蜀軍戰勝敵人的重要原因,也表明了諸葛亮在漢中對付曹操的作戰奧秘。

  凡用疑兵,要先料其人可以疑而疑之,又要料我可以疑彼而後用之。曹軍於博望被燒,新野受挫,鳥林挨打,華容中計,都因遭孔明詭計所算之故,因而他與孔明對陣,一見風吹草動,便疑這疑那。孔明知曹操多疑而深懂兵法,乃以兵法疑之。先是以虛兵使其一連三夜心神不安,以奪其勢,接著以背水結營、丟馬匹軍器以疑之,促其退,乃乘勢掩殺,使之大潰,終獲全勝。

  示形欺敵之法千變萬化,目的是為了使敵人產生錯誤的判斷。要讓敵人生疑,要因時因地因敵而變。用兵雙方,都求詭道,一方的誘敵成功,必以另一方的判斷失誤為前提,關鍵看誰更棋高一著。高明的指揮員,總能在深入了解敵情我情等基礎上,用示形之法誘敵生疑,使敵失誤。

  張巡用計射殺尹子奇

  唐朝安史之亂後,安祿山做了“大燕皇帝”,不久被殺。他的兒子安慶緒掌握了大權,為了擴大地盤,安慶緒派大將尹子奇率領一支13萬人的大軍向淮陽進犯,企圖奪取淮陽。淮陽守將許遠一看形勢危急,立即派人快馬加鞭,向當時擔任河南節度副使的著名大將張巡送來一封十萬火急的軍情報告,請求火速支援。張巡得到報告二話沒說,帶領3000兵馬從寧陵趕赴淮陽救援,與許遠的人馬會合後,總共不足7000人,與尹子奇的13萬人相比,顯然處於劣勢。

  但是,張巡大智大勇,毫無懼色,他指揮全軍士兵頑強抵抗,在半個多月裏張巡率部下擒獲叛軍將領60名,殺敵2萬餘人,尹子奇損兵折將,隻得暫時退兵。

  不久尹子奇調整部署再次向淮陽發動大規模進攻,張巡進行了周密的戰鬥動員,宰牛犒賞三軍將士,並親自執掌令旗,率部衝鋒陷陣,一鼓作氣,再次大敗叛軍。

  雖然連續取得了兩次勝利,但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叛將尹子奇所部13萬人還有近10萬,而張巡的7000兵馬經過兩次作戰也消耗不少,叛軍卷土重來怎麽辦?這次作戰後,張巡開始考慮下一步退敵之計。

  張巡召開了軍事會議,分析形勢,研究下一步作戰方案。但見大家七嘴八舌議論一番也沒有什麽好計,張巡於是說:“叛軍固然糧草將盡,但據報又有新的補給,我們的援軍剛剛出發,需數月左右才能到達。叛軍眼下如果發動進攻,雖然未必能攻下淮陽,但守城兵馬必然又要遭受損失,依我之見,要想個根本的解決辦法才好。”

  張巡最後說:“大家不必衝動,我有個退敵計策,或許可解當前之圍。常言說,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敵眾我寡,硬拚不行,如果能把敵軍主帥尹子奇除掉,亂其指揮,動其軍心,豈不事半功倍?”

  眾人連稱好計。許遠說:“大人不愧智勇兼備,隻是我們都不認識尹子奇,如何擒他?”

  “這個好說,我們先叫士兵用蒿草稈削成箭向敵陣射,中箭的叛軍一定以為我們已經沒有箭可射了,如此重要的軍情必然要向尹子奇報告,我們派人緊盯中箭之人,隻要他向誰報告,誰就是尹子奇。”

  不久,尹子奇又發兵攻打,張巡依計行事,他叫士兵向衝在前頭的一敵校尉射出用蒿草稈做的箭,校尉自然未被射死,拔出箭一看竟是蒿杆所製,大喜過望,急忙向尹子奇報告:“恭喜主帥,張巡已經彈盡箭絕,你看,他們現在用蒿草稈做箭了。”尹子奇一看,非常高興,即刻命令攻擊。正得意忘形時,忽然一支利箭直射而來,尹子奇躲閃不及,箭頭射入左眼,鮮血流了滿麵。同時張巡指揮幾千精兵殺將過來,尹子奇一看不好,急忙逃走,險些被生擒。叛軍一看,主帥受傷,落荒而逃,頓時亂作一團,哄散而去。

  張巡在敵我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利用蒿稈箭愚弄敵人,使得敵人暴露了主帥的位置,進而采用擒賊擒王之計,傷其主帥,亂其陣腳,使其前功盡棄,再次打退叛軍。

  李世民疑兵救楊廣

  隋煬帝楊廣是一個荒淫無道、好大喜功的暴君。奪位不久,想以武力來平複人民的憤怒,便出巡塞北(即現代所說的視察邊疆之意),借此向北方的國家炫耀武力,使之不敢南下騷擾。

  突厥國的始畢可汗(即國王),平時吃過漢族人的苦頭,念念不忘報複,得知隋煬帝此行護駕的兵力單薄,認為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便秘密調動幾十萬大軍,乘機偷襲。始畢可汗親身督師,出其不意,一聲炮響,把隋煬帝楊廣及所有禦林軍團團圍住,困在雁門關,封鎖一切消息,力圖要把隋朝君臣活活餓死。

  楊廣遭此意外,慌得手足無措,想下詔給附近各郡縣,起兵前來勤王救駕。可是已被圍得水泄不通了,連可帶信的大雁都沒有。眼見外有重兵,內無糧草,已開始宰馬吃的時候了,不得已把寫好的一張求救詔書,刻在一塊木板上,投入汾河裏,讓它漂流,希望它會流到漢人手裏。這辦法是沒有絕對把握的,亦不敢存過高的希望,卻也是在無可奈何的環境下的一線生機。

  當時山西的太原留守是李淵,他的兒子李世民,是一個機智勇敢的青年,才十六歲。他忽然聽到在河裏撈到了楊廣的詔書,知道皇上被圍,即往應詔。他對帶兵官雲定興說:“突厥之所以肆無忌憚地把皇上包圍,必定認為沒有援軍去救駕。現在就憑我們這麽微薄的兵力,也不可能把圍解了。最好來一個疑兵之計,把部隊的行列拉長前後幾十裏,多張旗幟,頻敲鉦鼓,讓他看見滿地是軍隊,到處是鼓聲,認為救兵將至。這樣,他自然會知難而退。不然的話,很可能他會先把我們整個部隊吞下去的!”

  雲定興依計而行,把隊伍拉長幾十裏,旌旗絡繹不絕,果然給突厥的諜報人員遠遠望見了,以為幾十萬大軍開到,飛報始畢可汗。可汗大驚,想想過去吃過的苦頭,便立刻下令全軍退卻。這樣,楊廣的雁門之圍才解除了。

  中原解放軍設疑突圍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悍然以重兵大舉圍攻我中原解放區,挑起了中國曆史上空前規模的大內戰。

  當時的形勢對李先念率領的中原解放軍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中原解放軍隻有6萬人,而他們所麵臨的敵人則多達30萬,並且敵已在中原解放區周圍構築了層層工事,建立起6000多個碉堡。蔣介石計劃在48小時內消滅李先念的主力。

  根據黨中央“生存第一”的指示,李先念決定以走為上,率軍突圍。

  蔣介石估計,我軍可能向東北方向突圍,與山東的解放軍會合。因為在其他方向,特別是在西麵的平漢鐵路,皆有敵人重兵防守。李先念認為,敵人重點布防之地往往是敵人容易懈怠之處。為了達到出敵不意的目的,我軍選擇了與敵人估計正好相反的方向,即向西突圍。

  為掩護我軍主力向西突圍,李先念巧施疑兵,迷惑敵人。他首先命令皮定鈞率領中原解放軍第一旅7000多人向東突圍,並在東北前沿陣地上繁忙地加固工事,不斷地調動部隊,佯裝我軍主力要向東轉移。

  6月26日,我軍主力三路開始突圍。7月1日,我軍主力突破了敵人的嚴密封鎖,全部越過了平漢鐵路。蔣介石沒料到我軍會向西突圍,急忙調兵對我軍圍追堵截。但是,我軍主力以每天180餘裏的速度行進,很快將敵人甩到了後麵,分別到達了陝甘和陝甘寧兩個根據地。

  與此同時,東線的皮定鈞部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作戰,跋涉千裏,最後抵達了蘇皖解放區。

  中原解放軍的勝利突圍,是一次成功的戰略轉移,它牽製了國民黨的大量兵力,從戰略上配合了其他地區的解放軍作戰。蔣介石原打算吃掉李先念的中原解放軍,結果計劃落空,而且自己賠進去5000人。

  鐵托渡河之前先炸橋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說的是“路”和“橋”對於軍隊的戰場機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至於炸橋,無論是預先炸橋,還是“過河拆橋”,大多是為了切斷敵人的必經要道,或遲滯敵人的行動,借以創造和利用有利的戰機。然而,南斯拉夫的鐵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親率遊擊隊采取渡河之前先炸橋的措施,收到了出敵不意的奇效。

  1943年1月下旬,希特勒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以4個德國師、1個意大利師、2個師的聯合特種部隊以及南斯拉夫的傀儡軍隊,對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軍占領的西波斯尼亞和中波斯尼亞解放區的叢林地發起了攻擊。其中,分別以3個德國師從北麵,1個德國師從東麵,其餘兵力從西麵,並在強大空軍的掩護下,實施向心突破。

  為了挫敗敵人的進攻企圖,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軍最高指揮部立即組織堅決的抵抗。鐵托將無產者第一、第二和第三師集中使用,以便向東南方向突破,渡過奈雷特瓦河,並相機收複赫格戈維納和門的哥羅地區。為了最大限度地牽製德、意軍隊的行動,保障波斯尼亞地區的作戰,解放軍最高指揮部還向全國各地發出命令,要求他們在避免進行陣地戰的前提下,不分晝夜,積極出擊,騷擾、破壞敵人防護相對薄弱的交通運輸線和後方防衛部隊。這種運動,“意味著把德國人的進攻轉變成南斯拉夫解放軍的進攻。”

  麵對敵人瘋狂的進攻,解放軍還有兩大十分棘手的難題。一是經長期的連續苦戰,解放軍各醫院容留的傷員已增到4000多人,一旦落入敵人之手,必遭殺害,因而必須隨主力部隊一並轉移。二是解放區的老百姓,紛紛隨軍南撤,加之難民激增到十餘萬人,不僅堵塞了道路,妨礙軍隊的機動,而且導致口糧、住房緊缺。

  挫敗敵人進攻的關鍵環節是要及早渡過奈雷特瓦河,深入門的哥羅的群山之中。

  單就南斯拉夫解放軍的無產者師而言,強攻渡河或實施偷渡也都相對容易一些。但是,他們不得不保護好傷員和群眾。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采取真正的有效的措施,以盡可能以小的代價,奪取最大的勝利。

  當德軍從北麵發起攻擊時,鐵托指揮各無產者師一麵向南突破意大利人在奈雷特瓦河沿岸的包圍圈,一麵以部分兵力阻止北麵之敵的進攻。向南突圍的部隊先是收複了意軍盤踞的利夫諾城和依莫茨基,並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緊接著,向由意大利門奇師1個團的兵力所據守的普羅卓鎮發起攻擊。這是渡過奈雷特瓦河的重要通道,敵人已在河對岸構築了碉堡等堅固的防禦工事。解放軍經3天激戰,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卻仍然無法將已增加到4500多人的傷員安全地護送過河。而且,德、意法西斯似乎已對鐵托的意圖“了如指掌”,因而加緊向普羅卓鎮方向集結兵力,增強防護。

  鐵托選擇的下一步行動計劃完全是出人意料之外的。他下令,立即停止對河對岸意軍的攻擊;盡快將傷員轉移到河邊附近隱蔽地域,並炸毀奈雷特瓦河上的所有橋梁;而後,變原來的後衛——無產者第三師作為先頭部隊,回頭向北攻打德國師。

  鐵托的命令一經下達並付諸實行,無論是鐵托的指揮部還是德軍的指揮官都有人不明個中奧妙。在德軍看來,鐵托是在無法渡河的情況下,被迫改變了突圍方向。之所以炸橋,是因為鐵托“害怕”在向北實施突圍時,對岸意軍渡河,形成前後夾擊的態勢。

  橋梁被炸之後,德、意軍隊都已深信鐵托放棄了渡河計劃,進而放鬆了對奈雷特瓦河的防守。

  德、意軍隊的判斷和變化正中鐵托下懷。

  正當德、意軍隊將注意重心和主力部隊向北轉移之際,無產者第一師迅即以1個旅的兵力擔任渡河前鋒,建立橋頭堡。該旅組建1個突擊小組,僅用3分鍾就奪占了意軍的橋頭堡。以後,一麵以這個旅的主力迅速擴張戰果,掃清對岸守敵,占領有利地形,掩護後續部隊渡河;一麵派工兵立即利用被炸後仍基本保存的原橋墩和鋼鐵橋架快速鋪上木板。隨即,解放軍的無產者第一和第二師乘夜晚加速渡河,渡河後又乘勝追擊對岸意軍。

  第二天,當德、意軍隊發覺上當,並速派飛機轟炸這座橋梁時,鐵托的主力部隊已經成功地突破了意軍的包圍。擔任後衛的無產者第三師則充分利用敵機轟炸的間隙,護送傷員到達了對岸。

  日本人英國偷藝

  19世紀中葉,由於各種曆史淵源,英國的紡織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其工藝、技術、機械的先進均居世界之首,成為西方各國的覬覦目標,英國也竭力保守秘密,以期永執牛耳。

  布拉澤公司是英國紡織業的佼佼者,產品行銷全世界。它位於一條熱鬧的大街旁。由於公司營運良好,職員和工人的收入也相當可觀。每到中午公司的職員和工人都喜歡到公司對麵的一家飯店吃午飯。盡管該飯店價格較高,但每天還是顧客盈門,熱鬧非常。要知道,附近隻此一家,別無分店。

  沒守多長時間,這家英國人開的飯店的獨占生意被分食了,附近不遠處又新開了一家飯店。它一開業,就十分惹人注目,那裏上自經理,下至服務生,都是清一色的日本人。雖然他們的英語水準很差,但是由於價格比英國飯店便宜,菜飯味美可口,服務周到,因此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日本飯店開張後,開始隻是少量圖新鮮、貪便宜的工人,和下層職員去光顧。有時,一些布拉澤人沒帶錢去,日本飯店也允許賒賬,並不會因此而遭白眼,同樣受到日本式的熱情招待。賒賬的人以後即使忘了還債,飯店也不深究。時間一久,日本飯店的美名傳遍了布拉澤公司,連那些慣於守舊的職員和工人也經不起誘惑,前來消費。

  幾年過去了。一天,布拉澤人照例到日本飯店吃午餐,發現飯店從服務生到經理都一反常態,親切的微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愁眉不展,悶悶不樂。一直問到經理才知道,因飯菜價格低廉,而進料價格又上漲,加上無法收回的欠款不少,飯店早已出現虧損,一直靠借貸維持。最近還債期限將到,盤算下來,隻有關門,將飯店拍賣,才夠抵債。現在連他自己和其他同伴的回家盤纏都還沒著落,大家怎麽高興得起來?來吃午餐的布拉澤人對此莫不表示同情。有的靈機一動說:“對!我們公司不是正好缺少人員嗎?要不要先到我們公司打工,以後再考慮回日本,好嗎?”

  一些經常到飯店用餐的高級職員,以往受過飯店的“特殊”招待,聽到這個消息後也極力向公司推薦。盡管公司相當謹慎,但還是經不起這些高級職員的一再擔保推薦,最後終於鬆口了。但是按規定,所有到公司打工的日本人一律不準進車間,隻許在車間外做搬運筒管、包裝袋、紗錠等粗工。隻要一到車間門口,就由英國人接替。

  隻要有工作做,不至於流落街頭,日本人就感激不盡了。為了報答公司的恩準,他們個個遵守紀律,幹活主動賣力,從不和公司爭待遇。為了報答高級職員的推薦,他們積攢了錢,對這些恩人一一請客送禮。高級職員為了回報,又主動提醒日本人應該怎樣工作,才不致發生事故。沒多久,公司的管理人員發現這些勤勞幹活的日本人並無可疑之處,加上以往和現在的交情以及同情心,戒備慢慢鬆懈了,這些日本人逐漸不僅能自由進出所有車間,有的還被安排到技術部門工作。被安排到技術部門工作的日本人更是不忘恩,一有機會,就宴請或拜訪高級職員,高級職員對他們的教誨就更主動了。

  幾年以後,這些日本人攢夠了路費,都謹慎地提出希望回家成親的要求。這一合乎人之常情的要求被公司理解並同意了。日本人交代了工作,辦好護照,相繼結伴啟程回國了。不少的英國同事還為這些勤勞和氣的日本同事送行,並歡迎他們成親後再舉家前來,日本人都一概俯首行禮道謝。

  所有的布拉澤人可能做夢都沒想到,這家日本飯店從經理到服務生都是日本一流的青年紡織專家。在飯店裏,通過和布拉澤人閑談,偷聽他們之間的談話,已經刺探到部分英國紡織工業的先進技術。為了進一步徹底弄清楚英國的紡織機和操作技術,他們故意關閉飯店,利用布拉澤人的同情和私交終於打入了布拉澤公司的生產部門,一邊默默苦幹,一邊分工把英國先進的紡織設備機器、結構、作用以及操作方法都牢牢記在心裏。回到日本後,便把全部東西複錄下來,仔細消化吸收,反複推敲,最後根據日本的實際情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終於設計出一套在當時來說相當先進的技術及設備。

  麥克阿瑟萊城痛擊日軍

  1943年初,麥克阿瑟率領美軍對日軍實施“車輪”戰役。此次戰役最難碰的釘子是萊城,它是整個戰略部署的關鍵。

  為了順利地拿下萊城,麥克阿瑟運用了疑兵之計。7月,他命令部分盟軍向薩拉茅阿進軍,以造成薩拉茅阿是主攻目標的假象。日軍沒有很快落入圈套,麥克阿瑟又派飛機炸毀了薩拉茅阿的日軍機常這樣,日軍不再猶豫,開始在薩拉茅阿挖壕築壘,加強兵力,準備在這裏與盟軍決一死戰。

  麥克阿瑟見計策成功,立即於9月4日晨突然向萊城發動猛烈進攻。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澳軍第九師在5艘驅逐艦的掩護下像潮水般地衝上海岸,直抵萊城的日軍要塞。次日,美國空軍在對萊城背後的納德機場進行掃射之後,1700多人的傘兵部隊從天而降,很快就占領了機常9月10日,占領機場的盟軍開始從背後打擊日軍。萊城日軍遭到前後夾擊,陷入困境。到了9月15日,麥克阿瑟一舉拿下萊城。

  日軍統帥這才弄清了盟軍的作戰意圖,急令薩拉茅阿的部隊進攻萊城。麥克阿瑟又乘虛而入,順手牽羊,輕而易舉地占領了薩拉茅阿。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