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知己知彼

  《孫子兵法·謀攻篇》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決定戰爭勝敗的一條重要規律。不過,孫子所說的“知己知彼”,如果一方能“知彼知己”,一方不知彼知己,當然前者勝。如果雙方都“知彼知己”,誰勝誰敗則很難說了,戰爭也就變得極其錯綜複雜。

  這個智謀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回“漢兵劫寨破曹真,武侯鬥陣辱仲達”。

  孔明計算一月秋雨將盡,天尚未晴,傳令讓大軍在赤坡駐紮。孔明升帳對眾將說道:“我料魏兵一定會退,魏主必下詔讓曹真、司馬懿撤兵。我如果追的話,他們必有準備;不如任他去,再作良圖。”這時王平令人來報,說魏兵已退。孔明吩咐來人,告訴王平:

  “不可追襲,我自有破魏兵之策。”正是:魏兵縱使能埋伏,漢相原來不肯追。

  眾將聽說孔明不追魏兵,都入帳道:“魏兵苦雨,不能屯紮,因此回去,正好乘勢追擊,丞相怎麽不追?”孔明道:“司馬懿善能用兵,現在軍退必有埋伏。我若追之,正中其計。不如縱他遠去,我卻分兵徑出斜穀而取祁山。”眾將道:“取長安之地,別有路途;丞相隻取祁山,這是為什麽?”孔明道:“祁山是長安的屏障,隴西諸郡,倘有兵來,必經由此地;更兼前臨渭濱,後靠斜穀,左出右入,可以伏兵,正是用武之地。我故欲先取此地,以得地利。”眾將皆拜服。孔明令魏延、張嶷、杜瓊、陳式出箕穀;馬岱、王平、張翼、馬忠出斜穀;都會師於祁山。調撥已定,孔明自提大軍,令關興、廖化為先鋒,隨後進發。

  卻說曹真、司馬懿二人,在後監督人馬,令一軍人陳倉古道探視,回報說蜀兵沒有來。又行數日,後麵埋伏眾將皆回,說蜀兵全無音信。曹真道:“連綿秋雨,棧道斷絕,蜀人豈知我等退軍?”司馬懿道:“蜀兵隨後就要來了。”曹真道:“你怎麽知道?”司馬懿道:“連日晴明,蜀兵不追,是料我們有伏兵,故縱我兵遠去,待我兵過盡,他就要奪祁山了。”曹真不信,司馬懿道:“子丹如何不信?我料孔明必從兩穀而來。我與子丹各守一穀口,十日為期。若無蜀兵來,我麵塗紅粉,身穿女衣,來營中伏罪。”曹真道:“若有蜀兵來,我願將天子所賜玉帶一條、禦馬一匹給你。”當即分兵兩路:曹真引兵屯於祁山之西斜穀口;司馬懿引軍屯於祁山之東箕穀口。各下寨已畢。司馬懿先引一路兵伏於山穀中,其餘軍馬,各於要路安營。司馬懿更換衣裝,雜在全軍之內,遍觀各營。忽到一營,有一偏將仰天而怨道:“大雨淋了許多時,不肯回去,今又在這裏住下,強要賭賽,卻苦了官軍!”司馬懿聞言,歸寨升帳,聚眾將皆到帳下,揪出那將來。

  司馬懿叱之道:“朝廷養軍千日,用在一時。你怎敢口出怨言,以慢軍心!”其人不招。司馬懿叫出同伴之人對證,那將不能抵賴。司馬懿道:“我非賭賽,欲勝蜀兵,令各人有功回朝,你卻妄出怨言!”喝令武士推出去斬首。司馬懿道:“爾等諸將皆要盡心以防蜀兵。聽我中軍炮響,四麵皆進。”眾將受令而退。

  卻說魏延、張嶷、陳式、杜瓊四將,領二萬兵,取箕穀而進。正前行時,忽報參謀鄧芝到來。四將問其故,鄧芝道:“丞相有令:如出箕穀,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輕進。”陳式道:“丞相用兵怎麽這麽多疑?我料魏兵連遭大雨,衣甲皆毀,必然急歸,怎麽會又有埋伏?今我兵深入,可獲全勝,怎麽又不讓我們前進?”鄧芝道:“丞相計無不中,謀無不成,你敢違令?”

  陳式笑道:“丞相如果多謀,不致有街亭之失!”魏延想起孔明一貫不聽其計,也笑道:“丞相若聽我之言,徑出子午穀,此時別說長安,連洛陽都得了!今天一卻定要出祁山。既然讓我們進兵,今又不讓前進。”陳式道:“我自有五千兵,徑出箕穀,先到祁山紮寨,看丞相羞也不羞!”鄧芝再三阻擋,陳式隻是不聽,徑自引五千兵出箕穀去了。鄧芝隻得飛報孔明。

  卻說陳式引兵行不到數裏,忽聽一聲炮響,四麵伏兵四起。陳式急退時,魏兵塞滿穀口,圍得像鐵桶一般。陳式左衝右突,不能得脫。忽聞喊聲大震,一彪人馬殺入,正是魏延。魏延救了陳式,回到穀中,五千兵隻剩得四五百帶傷人馬。背後魏兵趕來,卻得杜瓊、張嶷引兵接應,魏兵方退。陳、魏二人方信孔明先見如神,懊悔不及。

  一方知彼知己,一方不知彼知已時,戰爭則顯得簡單化。當雙方都知彼知己,戰爭則曲折離奇、變化莫測。比如下棋,當高手對劣手時,很快便進入殺局,沒什麽看頭。如果雙方都是高手,彼此下棋,不是見一步走一步,而是走一步想到下幾招,此方下一招,彼方已料到其下幾招,乃用新招以破之。

  戰爭千變萬化,戰爭不是由一方來擺布,而是由雙方共同設計,任何一方都不能穩操勝券,而是勝中有敗,敗中有勝。它不僅體現了戰爭的複雜性,也說明了戰爭的嚴肅性:它是生和死的搏鬥,誰要是錯走了一步,就有被消滅的危險。這兩回書所寫的鬥智之戰,不僅豐富和發展了孫子“知彼知己”的思想,且對我們從事一切競爭都很有借鑒意義。

  像熟悉自己一樣熟悉對手。現實中每個人每天都要與人交往,比如上司、同事、朋友、親戚等等,而交往的媒介主要是語言,所以如何說話直接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關係。那麽與對手交往,要想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就要設法讓對手沿著自己設定的思維軌跡去思考。為此,必須首先熟悉對手。《韓非子》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十分詳細的闡述:

  “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辨之能明吾意之難也;又非吾敢橫失而能責之難也。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為之。所說出於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出於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說之以原則,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

  這段話的意思大致為:進言實在是太難了,而最大的難處並不在於自己本身知識太少,也不在於自己有口難言,表達不出來,更不在於自己缺乏勇氣。進言之難是難在如何洞悉對方的心意,而采取對方所希望的辦法。例如一個想追求美名的人,若是跟他談重利,就會被他看不起;相反的,若跟一個喜歡利益的人談話,必定不能跟他談名聲,否則也會被敬而遠之。而對方若是表麵為了名,私底下為利,若以名去遊說,他必定表麵讚同而實際上疏遠;若以利去遊說,他必定私下采納而表麵離棄。

  以此為前提,再推演出更具體的進言訣竅:“凡說之務在知飾所說之所種,而滅其所恥。彼有私急也,必以公義示而強之。真意有下也,然而不能已,說者因之飾其美而少其不為也,而實不能及,說者為之舉其過而見其惡,而多其不行也。有欲種以智能;則為之舉異事之同類者,多為之地,使之資說於我,而佯不知也,以資其智。”

  這段話的大意是,要稱讚對方引以為傲的事情,而忘記他自覺可恥的事情。對方如果對自己的行動有所顧慮,害怕是不是太好利了,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對他的行動賦予正義的名聲,以加強他的信心;如果對方行為的動機卑下,但卻屬於迫不得已,那麽說服者就要誇飾他的好處,使他安心;如果對方理想很高卻苦於達不到理想,那麽自己就要指出此事的不足,告訴他不這麽做也無傷大雅。同樣道理,若要勸說對方中止危險的事情,就應該暗示出對他不利的方麵,而不要提及自己知道的利害關係。

  這絕不是阿諛逢迎,而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種法則。每一個人都喜歡聽到別人恭維自己,設身處地地為自己考慮。有一些人往往不注意談話方式,樂於挑別人的毛病,而不善於真誠地讚揚別人的優點,結果往往不受大家的歡迎。因此,在與人打交道之前,必須首先分析對方的心理和欲望,用言語打動別人,這樣才能最終說服別人,並贏得別人的好感。這樣,人家才會不經意間按你的思路走下去。

  關鍵時刻不掉鏈

  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人受到諸如“關鍵時刻掉鏈子”的埋怨,可見這樣的人絕不能夠擔當大任。從諸葛亮的用人戰略來說,把關鍵的人用到關鍵的地方,這就是勝利的根本保障,可惜在他的手下雖然有像趙雲、鄧芝這樣能夠不辱使命的良將,也有像馬謖這樣誌大才疏、狂妄不知收斂的劣將。可見,一個領導人用人水平的高低對於成就大事來說是多麽的重要。

  馬謖是諸葛亮手下的大將,屢立戰功,也算是一位功臣,然而卻留下了大意失街亭的遺憾。司馬懿出兵進攻街亭這個咽喉要塞,為諸將提供了一個表現才能的好機會,馬謖也瞅準了這個關鍵時刻主動請求把守街亭。諸葛亮深知街亭的戰略意義重大,提醒道:“街亭雖小,幹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休矣。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馬謖立功心切,立下軍令狀。但他的想法並未如願。街亭失守,打亂了諸葛亮出祁山的計劃,馬謖不僅沒能立功,還喪失了卿卿性命,真稱得上“十清一俗”。而同去的趙雲、鄧芝卻表現甚好,沒有損兵折將,還保證了軍資什物的安全,深得諸葛亮的喜歡。諸葛亮親自率領諸將出迎,見到趙雲說:“是吾不識賢愚,以致如此!各處兵將敗損,惟子龍不折一人一騎,何也?”鄧芝回答說:“某引兵先行,子龍獨自斷後,斬將立功,敵人驚怕,因此軍資什物,不曾遺棄。”諸葛亮誇獎道:“真將軍也!”還賞賜趙雲五十斤金子,取絹一萬匹賞給趙雲的部下。趙雲推辭不受,諸葛亮更是倍加欽敬,歎道:“先帝在日,常稱子龍之德,今果如此!”

  同樣的關頭,同樣的機遇,馬謖把事情辦砸了,趙雲和鄧芝卻把事情辦得很好,一個傷了諸葛亮的心,一個贏得了諸葛亮的賞識和敬佩,所以,關鍵時刻表現自己有很多經驗值得總結。

  關鍵時刻的難題最能考驗人,所以必須具備衝上去的勇氣。有的人確實有才能,但害怕困難,或者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明哲保身的態度,因而不敢在緊要關頭站出來,自己的才能也不會被人發現。毛遂在這方麵可以說是我們的老師。毛遂自薦隨平原君到楚國談判合作的軍國大事,平原君與楚王談了大半天也沒結果,主要是楚王有些顧慮,決意不下。眼看談判要以失敗告終,隨行的其他十九個人都一致動員毛遂上,考驗他的時候來了。毛遂鼓足勇氣,按劍拾階而上,問平原君:“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楚王得知毛遂是平原君的幕僚後大怒道:“胡不下!吾乃與爾君言,汝何為者也!”毛遂受辱但毫不含糊,提劍逼近楚王,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楚王,平原君出使楚國的大功告成。這一次出使楚國,使平原君認識了毛遂的價值,讚歎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後來把毛遂作為上客看待。毛遂固然有才,但在這裏他表現出了很大的勇氣,可以說是智勇雙全才獲得了成功。有智無勇或有勇無謀均不能成功。

  但是,單憑滿腔熱情和勇氣並不足以成功。關鍵時刻表現出色還必須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馬謖雖然具備了足夠的勇氣使他承擔了守街亭的重任,但他並不了解敵我雙方的情況,沒有認真觀察地形,同時剛愎自用,不聽勸諫,於是稀裏糊塗打了敗仗。俗語說:“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既不能正確估價自己的能力,也不能估計事情的難度,勢必有很大的盲目性。馬謖在估價自己時認為:“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馬謖在估價對手時放言:“休道司馬懿、張郃,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哉!”馬謖看了街亭地勢後,還嘲笑諸葛亮多心,以致違背諸葛亮的交代駐軍在山關上,卻執意不聽王平的勸告。這些失誤沒有理由不導致失敗。如果馬謖能正確分析敵我形勢,也許不會失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