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坤宮八卦

  1.坤卦

  --坤元資生,厚德載物

  “原文”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逃邙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字詞義”

  朋:李鏡池說:“朋,朋貝。貨幣起先用貝,貝十枚一串為朋。”

  承:《說文》解釋“承,奉也。”乃順承天,猶言大地順承天道的變化而變化。

  合:借為迨。《方言》:“迨。及也。”

  含:蘊藏;弘:深厚;光:借為“廣”。

  品:品類;品物:意思是說各種物類;亨:通“泰”,這裏是生長順暢的意思。

  牝馬:母馬,陰性之物,與地同類。

  馴:柔順,順從的意思。

  王事:指戰爭。王即為大,王事即大事。古代國家以戰爭和祭祀為大事。這裏說大事,就是指戰爭。

  終:古人講終,多指好的結局。

  括:收束,紮緊。

  黃裳:王弼說:“黃,中之色也。裳,下之飾也。”裳,即裙、褲。周人以黃裳為吉祥、尊貴之物。

  玄黃:血流貌,借為泫潢。謂血流得多。

  化光:生化萬物,其道廣大。

  嫌:疑也。這裏,嫌應訓勢均力敵,訓擬的意思。

  “釋義”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本卦是同卦相疊六畫都是陰爻,用以象地。代表純陰柔順之事物,以及與此相關聯的人倫義理概念。占問雌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後來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獲得財物,東北行喪失財物。占問定居,得到吉兆。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彖辭》說:崇高嗬,大地的開創之功。萬物依賴它獲得生命的基礎。它順承著天道的變化。大地厚實,承載萬物,大地美德,廣大無垠。它蘊藏深厚,地麵遼闊,各種物類皆得其所。牝馬陰性,與地同類,善於在無邊無際的大地上奔跑,生性柔和、溫順、便捷、執著。君子外出,先迷失路途,後來順利地找到歸宿。西南行得到朋友,於是與誌同道合的友人同行。東北行喪失朋友,不過最後還是吉慶的。祥和貞吉,則無往而不吉利,正如大地隨處伸展不窮一樣。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是《象傳》解說“卦辭”的“大象”部分。因為大地隻有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所以將上下卦一起解釋。坤象征著大地的形勢,君子應當效法大地,以寬厚的德行,承載萬物。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初六”在坤卦的最下方,開始的第一爻,是老陰,有變成陽爻的可能。《象辭》說:踐踏著薄霜,可以推斷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成了。這表明陰冷之氣開始凝聚了,遵循自然規律的推進,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而成了。這一爻,說明見微知著的道理。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六”是陰爻,“二”已升到偶數的陰位。陰爻陰位得正,又在下卦的中位,所以中正,最純粹。

  這一爻,以大地的形勢說理。大地一直向前延伸,古代說天圓地方,又極為廣大;所以用“直”“方”“大”形容。以大地的德行來說,固執純正是“直”,有整然的法則性是“方”,順從天的德行是“大”。隻要具備“直”“方”“大”的德行,不需要學習,也不會不利。

  《象傳》說:“六二”這一爻的行動,順從大地的法則,一直向前,不需要學習,也不會不利;這正是大地法則的光明偉大。這一爻,說明直率、方正、寬大,為做人的基本態度。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鹹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六三”是陰爻,在奇數的陽位,是從屬的地位,但仍然保有積極的能力。但是,“三”在下卦的最高位,已不能永遠不變。

  “章”是美麗的文采;“含章”意思是說必須含蓄,才能繼續保持純正。不過美麗的文采,難以長久隱藏,隨著時間,會被發現,或許不得不跟隨君王,從事政務。但不可重視個人的成就,最後才能有結果,這正是智慧的光明遠大。這一爻,說明含蓄。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六四”是陰爻,在偶數的陰位,卻是上卦的最下位,雖然得正,但不得中,過於陰柔,仍然是危險的位置。

  這一爻象征處於危險的地位,應當收斂謹言慎行,才不會發生過錯。雖然得不到讚譽,卻可避免災禍。這一爻,旨在說明收斂之道。

  六五:黃裳,元吉。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六五”在上卦的中位;因而以黃色象征。但在奇數的陽位,並不正,所以用“裳”比擬。“裳”是裝飾性的下衣,比擬謙遜的態度。“黃裳”象征中庸謙遜的態度,所以說最吉祥。“文”是美麗的文采,具備像黃色下衣般的中庸謙遜的美德,最吉祥,因為內在的文采,自然會流露於外。

  黃色的下衣,是下士以上的身份的人,穿黑色禮服時,穿在下麵的衣服,“下士穿雜色的下衣。上衣長,罩在下衣的外麵,再束帶”。“文在中也”是說美麗的下衣,隱藏在上衣的下麵,用來比擬內在的美德。這一爻,說明謙遜的美德。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上六”已到達六天的最高位,又是偶數的陰位,而坤卦又全部是陰爻;因而,陰已旺盛到極點,是在陰極反陽的地位,不能不與陽爭。陰陽相爭,亦即小人與君子,邪惡與正義相爭,結果兩敗俱傷。所以,用兩條龍在野外戰鬥,流著黑黃色的血來象征。天玄地黃,天地相爭,所以流的血是黑黃色。龍所以在野外戰鬥,是因為窮途末路,迫不得已,當然凶險-說,這是象征暴君紂王的滅亡這一爻,說明極端陰柔,必然凶險-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用六”是指占到坤卦,六天都是變爻,行可能全部變為陽爻時的斷語。“用六”與乾卦“用九”的用意相同,即善於運用坤卦六爻的變化法則,不要被變化拘束。但是不同的,乾卦“用九”,是指善用陽剛,如大的法則,創始養育萬物,而不求報償,具有主體性。而坤卦“用六”,則是運用陰柔,如順從承受天的法則,生成負載萬物,是屬於從屬的地位:因而,坤卦“用六”,就必須堅定的永遠堅持純正,日光遠大,才能獲得有利的結果,這一爻,說明用柔的法則,以執著純正為先決條件。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而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文言》說:“坤”亦即大地的法則,極柔,但行動時則剛強;極靜,但德行方正;隨後而有所得,在於遵守主從關係的常規;能包容萬物,而且使其成長光大。“坤”的法則,豈不非常柔順嗎?承受天的意誌,而依時序運行。

  積善的人家,必然有多餘的吉慶,遺留給子孫;積惡的人家,必然有多餘的災殃,遺留給後代。臣下殺死君王,兒子殺死父親,並非出自一朝一夕的偶然,而是逐漸累積的必然,由於能辨別是非,而不及早辨明處理的緣故。所以,《易經》說:“踏到霜時,堅冰就要來了。”這是必然會發生的結果。

  君子應以謹慎的態度,使內心正直;以正義的準則,為外在行為的規範;隻要確立謹慎與正義的精神,他的德行,就不會孤立。所以,君子所以說:隻要正直,有原則、寬大,用不著學習,也不會有不利,自然對自己的行為,就不有疑惑了。

  陰柔雖然是美德,但要含蓄隱藏。從而服務於君王,不敢自居有功。這是地道的原則,也是妻道的原則,同樣是臣道的原則。地道不能單獨地完成生育萬物的功業,但是在時序的交替中,它始終一貫地發揮作用。天地交通變化,草木就茂盛,天地阻隔不通,賢人就隱退。《易經》說:“紮緊了口袋,如緘口不言。沒有指責也沒有讚譽。”大概意在謹慎吧。君子內心美好,通達事理,整肅職守,恪守禮節,美德積聚在內心裏,貫徹在行動上,擴大在事業中,這是最為美好的。

  陰陽勢均力敵,勢必會發生爭鬥。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分,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總結”

  坤卦象征大地,她孕育萬物,承載萬物。因此,啟示我們要具有大地的廣闊胸襟、渾厚的德行。當天創生萬物,地則負載完成孕育生命。我們要具有柔順遵循的原則,追隨而不超越,危害而不排斥。懂得含蓄和謙虛,收斂鋒芒,具內方外圓的涵養。同時,還應當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去包容常人之所不能包容之事。正所謂,有容乃大,厚德載物!

  坤元資生,厚德載物

  程顥,北宋時期著名的大儒,理學家合教育家。字伯淳,人稱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與程頤為同胞兄弟,世稱“二程”。“二程”早年受學於理學創始人周敦頤,宋神宗趙頊時,建立起自己的理學體係。

  程顥不僅是著名的大學者,同時還是一位有著強烈的濟世安民之誌的賢良官員。他每到一處,都將“視民如傷”四個字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勉勵自己勤政為民。

  他在扶溝縣任職時,聽說當地的飲用水發鹹,他問幕僚:“難道百姓一直都飲這種水嗎?”幕僚說:“您有所不知,附近隻有僧舍的井水還稍微甜一點,可又不讓婦女去汲水。”程顥經過反複思考並與幕僚商議論證,令人在同一地脈的地段上鑿了一口井,這樣百姓吃水就不成問題了。大家都說:“這麽多年的問題程縣令一來就給我們解決了。”

  巡閱保甲王中正是皇帝身邊的紅人,每到地方巡查,地方長官都花很多錢討好他。當他來扶溝縣時,主管的司吏向程顥請示怎樣款待王中正,程顥幹脆地回答說:“我們縣窮,怎麽能效法別的縣花大把的銀子去孝敬王某人?再說,這些錢都是取之於民的,依法不該亂花。”程顥的剛正不阿震懾了王中正,在程顥任職期間,他再也沒來過。

  程顥給朋友寫信說:“對於百姓,我主張用仁德教化。”有一個人因偷竊被捕,程顥說:“你能痛改前非的話,我願對你從輕處置。”此人後來再次犯事,縣吏來逮捕他時,他自愧無顏再見程縣令,於是自刎。

  當程顥離開扶溝縣到別處任職時,百姓們都哭著追到縣境去挽留他。程顥曾擔任過幾任地方官,他為官的原則就是用德行感化百姓。

  中國傳統文化講“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在這種思想背景下教育出來的為官之人懷有強烈的濟世安民之誌。一方麵,積極關心百姓的疾苦和利益,仁政愛民;另一方麵,努力做到“以德服人”,用自身道德力量去感化百姓,這也是曆來儒家所追求的政治理想。

  其實,在古往今來的曆史長河中,厚德載物,不僅作為勤政愛民的重要表現,即便在為人處事,以及自身修養中,也是一柄不可替代的標尺。

  清代時期,當時,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是安徽桐城人。他向來重視修身養性,待人更是以理服人。有的時候,他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能讓別人失利,所以,他的人緣關係一直很好。

  有一次,張英回來家探親,看到母親和家人還是住在原來的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裏,他覺得很不安全,更何況,他原本就是個孝子,所以,他就讓家人把老房子拆了,重新翻蓋。他安排妥當之後,便回京了。

  巧合的是,正當張家拆房蓋屋的時候,他的隔壁鄰居也要破土動工,由此,兩家便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由於兩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產業,時間久遠了,本來就是理不清,算不明的一筆糊塗賬。所以,兩家的爭執頓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張家人仗著自己的兒子是當朝一品大員,所以便想“仗勢欺人”,就把這件事寫信告訴了張英。張英大人閱過來信,隻是釋然一笑,旁邊的人麵麵相覷,莫名其妙。隻見張大人揮起大筆,一首詩一揮而就。詩曰:“千裏傳書隻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交給來人,命快速帶回老家。家裏人一見書信回來,喜不自禁,以為張英一定有一個強硬的辦法,或者有一條錦囊妙計,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詩,敗興得很。後來幾經思量下,確實也隻有“讓”這唯一的辦法,於是張家人立即動員將垣牆拆讓三尺,大家交口稱讚張英和他家人的曠達態度。他家宰相肚裏能撐船。宰相一家的以德服人的行為,令隔壁鄰居大為感動,所以他們也主動後退三尺。就這樣,兩家人的爭端很快平息了,兩家之間,空了一條巷子,這便是所謂的--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仍然在民間流傳,而故事背後的精神,則更需要後人不斷地學習和繼承,並將之發揚光大。

  2.需卦

  --等待時機,一飛衝天

  “原文”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初九:需於郊。利用恒,無咎。

  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字詞義”

  需:是等待的意思。

  孚:是信用的意思。

  宴:是安與宴會的意思。

  言:是責難的意思。

  衍:是水向四處漫延,引申為延長、推演的意思。

  “釋義”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序卦傳》說:“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序卦傳》將“需”解釋成飲食的道理;“需”亦即需要,生物為維持生命,飲食是必需品。

  這一卦,下卦“乾”剛健;上卦“坎”是險、陷,雖然剛健,但前麵有險阻,不可冒然前進,應當等待;所以,命名為“需”,是等待、躊躇的意思。

  這一卦的主體“九五”,位於“坎”的中央得中。陽爻陽位得正;又在“五”的尊位;在形象上,中心充實,象征信實。

  這一卦的卦形,在“乾”的前方有“坎”。“坎”象征水,不容易步行涉過。然而,由於“乾”是純剛,堅強有力,隻要等待,有信心,最後前途仍然光明,可以亨通;隻要堅守純正,就會吉祥,能夠涉水渡過大川。“貞”是“吉”的先決條件,必須先等待。由於必須等待,因而等待,所以占斷是吉。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彖傳》說:需是須,“須”有等待與需要的含義。前方有“坎”的險阻,所以必須等待。下卦“乾”剛健,本來不應當停止前進,但為了等待有利的時機,以免陷入危險,采取等待的正當方式,就不會遭遇窮困了。等待必須信心堅定,最後才會光明亨通;更必須堅持純正,才會吉祥。這一卦由於主爻“九五”剛健,又居於至高無上的地位,而且“九五”“九二”都中正。所以涉大川有利,是說前進會成功。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予以飲食宴樂。

  《象傳》說:上卦“坎”是雲,下卦“乾”是天。雲上升到天,隻要等待陰陽調和,自然就成為雨。象征君子在應當等待的時刻,就應當等待,盡情享受飲食宴會的樂趣,“以等待有利時機的來臨,不必有所作為”。

  初九:需於郊。利用恒,無咎。

  《象》曰:“需於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

  “初九”在開始的最下方,離上卦的險最遠,所以是在“郊外”等待。又,“初九”是陽爻,剛毅有恒,能夠堅持,所以,不會有過失災難。這一爻,說明在必須等待時,應保持距離,以策安全;而且要有恒心,意誌不可動搖。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象》曰:“需於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終吉”也。

  “九二”比“初九”接近上卦“坎”的水,所以,用“沙”象征。而,此爻也更為接近險阻,雖然不會有大的災害,但已經比較困難,會稍為聽到一些責難的話。但“九二”陽變得中,因而仍然可以安閑的等待,最後還是吉祥。

  《象辭》說:水流在沙中漫延,不可急進,雖然會被責難,但忍耐最後還是會吉祥。這一爻,強調等待必須忍耐,不可急進,不可被閑言碎語動搖。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象》曰:“需於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九三”更接近上卦“坎”的水,以“泥”象征,隨時有陷入的危險。下卦接連三個陽爻,剛強過度,又離開中位。以災害的程度來說,已相當於隨時會有外敵來襲的狀態了。

  《象傳》說:上卦“坎”的危險,雖然還沒有到來,但妄進就會自己招來災難,所以,必須謹慎,才不會失敗。這一爻,強調愈接近危險,愈應當謹慎,不可妄進,以免自己招禍。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象》曰:“需於血”,順以聽也。

  “六四”已經進入上卦“坎”的險,可能造成傷亡;所以,用等待在“血”中象征。不過,“六四”陰爻陰位,雖然柔弱但得正,因而,不會輕舉妄動。不久就會由陷入的“穴”中走出。《象傳》說:陷入穴中時,應當用柔,順應變化,最後才會脫險。這一爻,強調陷人危險,不可逞強,應順應變化,才能化險為夷。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九五”陽爻陽位得正,在上卦得中,又是至尊的地位,所以最安全。因而,用可以安閑的飲食等待,作為象征。然而,仍然以堅持純正為先決條件,才會吉祥。《象傳》說:雖在安全中,仍然應當執著於中正的原則。這一爻,強調在可以安全等待的狀況時,仍然不可違背中正的原則。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本大失也。

  《象傳》說:“不速之客來訪,恭敬相待,終獲吉祥”,說明上六雖然不居於尊貴之九五位,但也沒有很大的損失。

  “總結”

  需卦,是闡述待機而動的道理。在情況不明的條件下,預期莽撞行事,不如蟄伏蓄勢,待一切條件都成熟的條件下,自然能夠鶴鳴九天。但是,在等待的過程中,也許將會麵臨很多無謂的責難合非議,然而,對此大可不必理會,更不宜采取任何行動。因為,等待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成功的謀略。

  等待時機,一飛衝天

  《史記》載:“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於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春秋戰國時期,像齊威王這樣,等待時機,一鳴驚人的帝王,還有楚國的楚莊王。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孫子楚莊王新即位,做了國君。

  公元前611年,楚國發生大饑荒。巴國東部的山戎族趁機襲擾楚國西南邊境,一直打到阜山(今天的湖北房縣一帶)。東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機作亂,派兵入侵楚國的東南邊境,攻占了陽丘,直接威脅訾枝(今天湖北鍾祥一帶)。一直臣服於楚國的庸國也發動各蠻族部落造反。天災人禍逼得楚國幾陷崩潰。而更讓楚國雪上加霜的是,晉國趁這個機會,把幾個一向歸附楚國的國家又拉了過去,訂立盟約。楚國的大臣們很不服氣,都向楚莊王提出要他出兵爭霸權。但是,楚莊王卻對此心不在焉,好像沒事人似的,躲在深宮之中,整日打獵喝酒,不理政務,朝中之事交由成嘉、鬥般、鬥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子,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

  聽到這一命令,大夫們無不搖頭歎息。在楚文王年代,鬻拳為了勸諫楚文王,敢拿著刀子威脅他,楚文王也不曾將鬻拳治罪,反而給了他極高的待遇和榮譽。敢於直諫,已經成為楚國大夫的優良傳統,也為及時糾正國君的錯誤、確保政令的正確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現在,楚莊王,卻以死來威脅眾大夫,封住他們的口,不讓他們自由地發表意見,實在令人感到心寒。但是,眼下的楚國已是內憂外患,當務之急,就是趕快讓楚莊王清醒過來。

  當時,大夫伍舉,實在看不過去,決心去見楚莊王,勸諫楚莊王放棄荒誕的生活,勵精圖治,使楚國成為繼齊桓公、晉文公之後的諸侯霸主。

  有一天,他去晉見楚莊王。正好楚莊王在飲酒作樂,左抱鄭姬,右抱越女,穿著一件鬆鬆垮垮的衣裳,歪戴著帽子,坐在鍾鼓之間,已經喝得七歪八倒了。“伍舉,你難道沒有聽到我的命令嗎?敢勸諫我的人,都得死!”楚莊王用一雙充滿血絲的眼睛狠狠地瞪著他。

  樂師們停止了演奏,低著頭,不敢說話。

  伍舉先是愣了一下,隨即爽朗地笑道:“老臣年邁,還想頤養天年呢,怎麽敢違抗大王您的命令呢?我今天來,一是為了陪大王喝杯酒,助助興,二來是為了告訴大王楚國發生的一件怪事。”

  “哦!什麽怪事?”楚莊王來了興趣。

  “三年之前,有一隻大鳥從南方飛來,身披五色羽毛,眼睛大於銅鈴。這鳥一來就棲息在郢都西南的高山之上,整整三年了,既不飛走,也不鳴叫,百姓們都不知道這是什麽鳥,大王您知道麽?”

  “這鳥啊……我當然知道。”楚莊王輕描淡抹說,“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退下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說這話的時候,楚莊王看都沒看伍舉一下,眼睛出神地望著門外的天空。一行大雁正從天邊飛過,時值深秋,它們一路南下,很快就要抵達過冬的棲息之地了。

  然而,接下來的日子裏,王宮中依然是歌舞升平。大夫蘇從忍不住直闖進王宮,對楚莊王說:“楚國就要滅亡了,主公難道就這樣得過且過嗎?”

  “大夫難道沒有聽過我的命令嗎?”楚莊王反問道。

  “我知道。隻要大王能夠聽我的意見,我就是觸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願的。”

  楚莊王高興地說:“你們都是真心為了國家好,我哪會不明白呢?”隨即,他命令樂師和舞女退下,嬪妃們回到後宮,又命令內侍將眾大臣召集起來開會。

  這時,楚莊王才和盤道出自己的心聲,他說,這三年來,我之所以沉溺聲色犬馬之中,不問政令,目的就是等待時機,並暗中觀察朝野的動態,如今你們敢冒死勸諫,足可見你們都是忠心耿耿的大臣。

  從這以後,楚莊王就決心改革政治,整頓朝綱。半個月以後,楚莊王上朝,親自處理政務,廢除十項不利於楚國發展的刑法,興辦了九項有利於楚國發展的事物,誅殺了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幹的讀書人當官參政,並把敢於進諫的伍舉、蘇從提拔起來,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一麵製造武器,操練兵馬。收服了南方許多部落。後來,楚莊王又發兵討伐齊國,在徐州戰敗了齊國。又出兵討伐晉國,在河雍地區,同晉軍交戰,楚軍取得勝利。

  最後,在宋國召集諸侯國開會,於是楚國便代替了齊、晉兩國,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3.比卦

  --興也比師,敗也比師

  “原文”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四:外比之,貞吉。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無首,凶。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字詞義”

  比:是相親相輔,擇善依附的意思。

  原筮:是古代的占卜方法,有初筮或再筮等不同的解釋;元:是始與善的意思。

  孚:是信實的意思。

  缶:是盛酒的瓦器。

  邑:是市鎮的意思。

  “釋義”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這一卦,與師卦上下完全相反,彼此是“綜卦”,戰與和,相互為用。《序卦傳》說:“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群眾在一起共同生活,必須相親相愛,互助合作,服從領袖,才能和諧圓滿。所以,在師卦之後,接著是比卦。

  以卦形來說,這一卦的主體是“九五”。“九五”陽剛,在上卦至尊的中位,陽爻陽位,至中至正。上下又有五個陰爻追隨,象征在一個團體中,群眾依附領袖的形象。任何團體,人人相親相愛,互相合作,追隨領袖,和平共處,當然吉祥。

  此爻的意思是說,用卜筮來驗證,也是具備元始,永遠堅貞的德行,不會有災難。看到其他的人都前去依附,心裏不安寧。這才前去,像這些遲來的人,就會有凶險。所以,擇善依附,不可遲疑。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彖傳》說:相親相愛,是吉祥的,相親相愛,是相互輔助,是屬下服從領袖。相親相愛,是吉祥的;用卜筮驗證,也是元始,永遠堅貞的德行。不會有災難,因為“九五”陽爻陽位,又在上卦至尊的中位,剛毅中正,具備領袖的條件。心中不安寧才來,是由於上下五個陰爻,都與惟一的陽爻“九五”呼應。後來的人凶險是因為已經走投無路。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這一卦,下卦“坤”是地,上卦“坎”是水,所以說地上有水。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這是相親相輔的象征。古代的聖王,就是以這一卦的精神,建立了萬國,與諸侯相親相輔。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未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初六”是比卦開始的第一爻,說明人人相親相輔,應由誠信開始,才不會有過失。如果誠信像裝滿甕中的酒,必然就會有人前來依附,得到意外的吉祥。這一爻,說明相親相輔,應由誠信開始。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六二”陰爻陰位,在下卦中位,又與上卦的“九五”陰陽相應;因而,柔順、中正、上下呼應。“內”指在下卦內,是說相親相輔,應發自內心,不可失去主動性,堅持純正的動機,必然吉祥這一爻,說明相親相輔,動機應當純正。應發自內心,要求主動。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六三”陰柔,不中不正,上下爻以及應當相應的“上六”,又都是陰爻,以致陰陰相斥,所要親近的人,都不是應當親近的人,怎能不令人傷心!這一爻,說明相親相輔的對象,應當有選擇。

  六四:外比之,貞吉。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六四”應當與下卦的“初六”相應,但同性相斥,以致不能呼應,於是,轉向外麵尋求,與“九五”相親。“之”指“九五”。何況“六四”陰爻陰位“得正”,與陽剛、中正、又在尊位的“九五”相親,是執著於正道。所以,動機純正堅定,當然吉祥。《象傳》說:向外與賢明的人親近,是要追隨比自己高尚的人。這一爻,強調應依附賢明高尚的人。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

  “九五”是這一卦的主體,惟一的陽爻,剛健中正,又在尊位,因而,其他的陰爻,都來親近依附,這是最顯著的相親相輔。所以,用王者狩獵來象征,隻由三麵包圍,來者不拒,去者不迫,態度寬宏無私。本著這種合乎中庸的原則,仁至義盡的態度,地方上的人們,就不會恐懼戒慎,當然吉祥。這一爻,說明親比不可強求,應感化使其自動自發。

  上六:比之無首,凶。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象傳》說:“雖相親相輔了,但沒有首領,”就不能善始善終。

  “總結”

  人與人在社會交往中,往往都是遵循著“物以類聚”的原則。然而,這裏所說的類聚,可以分作兩種類型:其一是君子類型的,朋而不黨;另一類則是小人型的,黨而不朋。其實,無論是哪種形態的交往,都屬於“比卦”所闡述的範疇之列。然而,眾多史實告訴我們,心存不良的朋黨,就是禍國殃民的根源,反之則是一個王朝興盛的巨大推動力。所以,我們在實際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有選擇的交往,而且一定要本著誠信,寬容的原則,隻有彼此間坦誠以待,才能事半功倍,早日成功。

  興也比師,敗也比師

  朋黨之爭,是頗具中國特色的一種社會現象。他們為了某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不約而同的走在一起,並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小集團。朋黨間彼此相互傾軋打壓,從而把一個好端端的廟堂,搞的烏煙瘴氣,更有甚著,會直接影響著一個王朝的覆滅。朋黨之爭的始作俑者,就是唐朝末年的牛、李之爭。

  牛、李之爭起於唐憲宗時代。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朝廷以“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選拔人材,舉子牛僧儒、皇甫湜、李宗閔三人在對策中痛斥政治腐敗、貪官汙吏的種種罪行,確實觸及到當時的社會弊端。他們的策文被主考官楊於陵、韋貫之評為上等,要求朝廷優先錄用。這件事讓宰相李吉甫知道了。李吉甫是個士族出身的官員,他本來就瞧不起科舉出身的官員,現在出身低微的李宗閔、牛僧孺居然敢批評朝政,揭了他的短處,更加生氣。宰相李吉甫對此大為不滿,認為三人策文是危言惑眾,詆毀朝政,向憲宗皇帝彈劾主考楊於陵、韋貫之和複試官裴垍、王涯等四人評卷不公之罪。憲宗皇帝依宰相李吉甫之言,將楊、韋、裴、王四人貶出朝廷,舉子牛僧儒等三人不予錄用。此事鬧得朝野嘩然,民情鼎沸,世人紛紛為牛憎儒等鳴冤叫屈,譴責宰相李吉甫妒賢忌能,對朝廷構成一股強大的政治壓力。唐憲宗為了平息風波,於同年把宰相李吉甫貶為淮南節度使,把先前貶出的翰林學士裴垍召回擔任宰相職務。經過這番黜升進退之後,朝臣之中自然形成了以“直言極諫”考試為起因的對立派別,在此後的一切政治活動中均染上了對立兩派的政治色彩。

  李吉甫死後,他的兒子李德裕依靠他父親的地位,做了翰林學士。那時候,李宗閔也在朝做官。李德裕對李宗閔批評他父親這件事,仍舊記恨在心。

  唐穆宗即位後,又舉行進士考試。有兩個大臣因為熟人應考,私下裏托過考官,考官錢徽沒賣他們的麵子。正好李宗閔有個親戚應考,被選中了。這些大臣就向唐穆宗告發錢徽徇私舞弊。唐穆宗問翰林學士,李德裕說真有這樣的事。唐穆宗就把錢徽降了職,李宗閔也受到牽連,被貶謫到外地去。

  李宗閔認為李德裕成心排擠他,就對李德裕恨之入骨。牛僧孺自然是對李宗閔同情不已。從此之後,李宗閔、牛僧孺就跟一些科舉出身的官員結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官員結成一派,逐漸演變成了朋黨之爭。

  唐文宗即位以後,李宗閔當上了宰相,就向文宗推薦牛僧孺,也把他提為宰相。這兩人一掌權,就合力打擊李德裕,把李德裕調出京城,當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節度使。

  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文宗駕崩。第二年武宗繼位,建元會昌。牛黨失勢,李德裕則被提升為宰相,於是,他掌權之後,就開始大力碾軋牛黨之人。由於他在行使職權的時候,獨斷專行,排斥異己,所以得罪了很多朝中達官顯貴,不僅為牛黨所痛恨,其他在職官員也對他滿腹牢騷,但是,礙於他位高權重,所以他們都隻得忍氣吞聲。直到會昌六年(公元846年)武宗死,宣宗即位,才發生了改天換地的變化。宣宗一向討厭李德裕飛揚跋扈的作風,即位之後即貶他為東都留守,並將李黨從朝廷各級崗位上紛紛逐出,又將牛黨令狐綯、崔鉉等人召入為相,牛黨首領牛僧儒也返朝為官。不久,李德裕由東都留守貶為潮州(今屬廣東)司馬,再貶為崖州(今海南島瓊山東南)司戶,大中三年十二月十日卒於貶所。長達40餘年的牛李黨爭,至此才告結束。

  後來史學家研究表明,牛、李兩黨,長達40年的爭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力量,促使唐朝迅速走向衰落,直至滅亡。

  朋黨之爭,一直以來,都備受曆代統治階級的重視。然而,這種現象卻仿佛春風吹又生的野草,屢治不絕。

  宋仁宗執政期間。除了西夏有階段性邊患之外,其餘都是太平盛世,同時也是北宋曆史上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時期。然而,繁華勝景的背後,卻在悄無聲息地上演著可怕的新、舊兩黨的爭鬥。

  以舊黨為代表的是宰相呂夷簡,出自名門,是太宗時期著名宰相呂蒙正的侄子。他官僚資深,久掌中書,任宰相近20年,深得皇帝信任。新黨則是以範仲淹以及韓琦、富弼、歐陽修等名家為代表的改革派。

  公元1036年範仲淹權知開封府。看到呂夷簡當朝日久,權勢太重,官員進用多出其門。範仲淹就製作一幅百官圖,將官員資曆、政績盡列圖中,並做解釋:如此為序遷,如此為破格,如此為公,如此為私。同時還建議皇上對宰相用人權要有所限製,不能任憑宰相任人唯親。呂夷簡知道後非常氣憤,便伺機報複。一日,朝廷論建都一事,範仲淹說:洛陽地勢險固,開封四戰之地,太平時期居汴,有戰事必居洛陽,現在要做一些準備,以防不測。宋仁宗問呂夷簡有何意見,呂夷簡說:不要聽信範仲淹的言語,這個人迂闊,喜歡虛名,做事脫離實際。範仲淹聞後不服氣,即上書“四論”諷刺和批評時政,還拿出當年“廢後”一事,直接攻擊宰相壞家法亂朝政。此論一出,徹底激怒了宰相。呂夷簡當即狀告範仲淹:越職言事,離間君臣,引用朋黨。範仲淹自然不是老官僚的對手,再一次落敗,被貶職到江西饒州任官。範仲淹被貶後,秘書省官員餘靖、尹洙、歐陽修等皆上書為其鳴不平。當時的一批名士王質、蔡襄等也出言相助,一時天下議論紛紛。為迅速平定局勢,禦史韓縝按照呂夷簡的授意,請奏皇帝同意,將範仲淹朋黨榜於朝堂,並詔戒百官不得越職言事。

  雖然,此次爭鬥告一段落,但是,這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朋黨之爭的問題。而且,由於朋黨相爭,使得朝廷四分五裂,政令不通,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損壞,同時,朋黨之爭也是導致北宋亡國的重要原因。

  4.泰卦

  --創業艱難,守業更難

  “原文”

  泰:小往大來,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誌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誌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複,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象曰:無往不複,天地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上六:城複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複於隍,其命亂也。

  “字詞義”

  後:指的是天後,即君王的意思。

  財成:財即裁,財成的原意是裁布製成衣服。此處象征天地相交之象。

  宜:即“義”,正當的意思。

  茹:是根相連,相互牽連的意思。

  匯:是類,相似的意思。

  荒:是汙穢;包:是包容。“包荒”與《左傳》宣公十五年的“國君含垢”,《老子》中的“受國之垢”的意思相近。

  中行:即中庸之道的意思。

  翩翩:是鳥輕盈飛翔的形態。

  帝乙歸妹:殷代天子,以“乙”為名號的很多,這是以誕生日的幹支命名;“歸”是嫁人的意思。

  祉:是福的意思。

  隍:是城下的溝。

  “釋義”

  泰,小往大來,吉亨。

  《序卦傳》說:“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這一卦,“乾”即是天,下降到下卦;“坤”即地,上升到上卦,看似不適當;但實際上,這是天地相交,地重由上下降天輕由下上升,才不會背離,而能密切交合,成為陰陽溝通的安泰現象;所以,命名為“泰”。

  “小往大來”,“小”指陰,“大”指陽;上卦“坤”是純陰的小,下卦“乾”為純陽的大。“往”是往外,“來”是人內。亦即“坤”到了外卦,為“小往”;“乾”來到內卦,是“大往”。又,這一卦是由歸妹卦變化而來。“歸妹”的“六三”前往“九四”,“九四”來到“六三”,就成“泰”。“歸妹”的“六三”是陰天的小,“九四”的陽天是大,所以說“小往大來”。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誌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泰卦,是陰去陽來,天地相交,萬物生長,吉祥、亨通的安泰時期。以人事比擬,即上下意見溝通,而能誌同道合的形象。又,內卦的乾卦是陽,外卦的坤卦是陰,以人比擬,是內剛外柔的君子性格。由純陰的坤卦,變化到泰卦,陽在內卦成長,將陰排斥到外卦,也象征君子的聲勢伸張,小人的聲勢消退,必然天下太平。

  《象》曰:天地交,泰。後以財(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這一卦,天地相交,因而安泰;君王應當效法這一自然法則,適當剪裁運用,以輔助天地,達成養育萬物的正當目標,調整人民的生活,使其和諧安泰。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誌在外也。

  “初九”陽爻,在最下位,已是陽剛開始升進的形象。但升進必須結合同誌,共同努力,而下卦的三個陽爻,就象征誌同道合,相互結合的同類。要拔除茅草,不能隻拔除一根,必須將根部牽連在一起的同類,全部拔起。以此象征同誌間的團結,向外求發展,才能無往不利。

  這一爻,告誡不可耽於安樂,仍應團結,繼續求發展。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九二”剛又在柔位,是內心剛毅果斷,外表柔和寬大的性格。因而,對外能夠包容汙穢,但有時也用泅水渡過大河的果敢手段。不遺忘疏遠的人;必要的時候,也不惜斷絕親近的人。這種寬容、果斷、不忘遠、不溺於私情、光明磊落的態度,符合中庸的原則,占斷必然是吉。這一爻,說明保持安泰應當包容,果斷,光明磊落,剛柔並濟,把握中庸原則。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複,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象》曰:“無往不複”,天地際也。

  “九三”已經離開“中位”,到達三個陽爻的最上方,是陽剛的極盛時期。大自然的規律,盛極必衰,否極秦來,因而複始的循環不已。所以告誡:安泰到達極盛,必然遭遇阻塞,現在正是臨界點。因而,以沒有平坦的,無不是起伏的,沒有隻往不返的情形來比擬。所以,必須覺悟,這是大自然法則的常理,應當體會,在艱難困苦中,安泰得來不易,仍然要堅守純正,一本初衷,才不會有災禍。這樣,應當得到的當會得到,自然在生活上就會幸福。

  《象傳》說:沒有隻往不返的,這是天地間的自然法則。這一爻,告誡物極必反,仍應一本初衷,堅守正道。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六四”已經超過“泰卦”的一半,由上升到極限,開始回落。所以用鳥輕盈飛翔,來比擬輕率冒進,不可能保有財富。“不富”在《易經》中是專指陰爻的用語,因為陰爻的中間斷開空虛。“象征”解釋“不富”,是說由應當在下方的陰,上升到上方,因而喪失了實力。

  但是,“六四”陰變陰位得正,又與“九二”陰陽相應,所以能夠得到近鄰“六五”“上六”的信任,不必提出警告,就能跟隨一起行動。《象傳》解釋,這是誌向相同,衷心樂意的緣故。這一爻,告誡居安思危,仍應團結,不可掉以輕心。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六五”在尊位,是泰卦的主體,陰爻得中,柔順中庸,陰爻的中心空虛,又象征謙虛。這位天子,自己謙虛,又與下方剛健的“九二”相應,是天子將妹妹下嫁給屬下有力量的人物的形象,所以吉慶,幸福。

  《象傳》解釋,這是由於“六五”得中,能夠把握中庸的原則,信任剛中有才能的“九二”,將自己的理想,交由他去實現。這一爻,說明在安泰時期,更應當選賢與能。

  上六:城複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象》曰:“城複於隍”,其命亂也。

  “上六”已是泰卦的極點,盛極而衰的時刻。平坦有了起伏,往必然有返,用溝中的土推積而成的城堡,也終於崩塌,又使溝恢複到原來的平地。在這種情況下,不可以動用武力,如果企圖一舉挽回頹勢,隻有加速滅亡。“邑”指地方的封建國家。君主不能下達命令,相反的,地方的要求,卻紛紛到來。在這種狀況下,隻有采取消極的正當態度應對;但對君主來說,難免是羞辱。這是說,不可以以人力勉強與命運抗爭,隻有全力防衛;然而,縱然堅守正道,仍不免蒙羞。

  《象傳》解釋,這是國家的政令,已經陷於混亂,所以城堡會崩塌成溝土,亦即物極必反,由“泰”而“否”。這一爻,告誡泰極而否,頹勢已經顯現,隻可消極地使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不可逞強力圖挽救。

  “總結”

  泰卦,闡釋持盈保泰的原則。正所謂,創業艱難,守業更難。所以,要想保持事業的持續發展,穩步前進,就一定不能滿足於現狀,隻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然而,在守業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能驕傲自滿,或是墨守陳規,唯有恪守中庸之道,兼容並蓄,剛柔相濟,選賢與能,修明政治,方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創業艱難,守業更難

  徽商中,流傳著這樣一幅對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數百年來,徽商就是恪守著這樣的原則,活躍在中國商貿舞台上,演繹出了一段段傳奇的佳話,並一躍躋身於中國四大商人的行列。

  但是,創業艱難,守業更難道理,卻並非每個人都能嚴格遵守的。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小夥計在商鋪幹學徒,經過多年的艱苦積累,終於創出了一番事業。但是,這位小夥計,並沒有忘記當年創業時的艱辛,所以在他功成名就之後,仍然保持著謹慎、勤儉的作風。他有雞、有魚、有肉不吃,每日靠兩個玉米餅充饑;有轎、有馬不坐不騎,出門穿上土布鞋,夾上油紙傘,全靠步行。

  而他的孫子卻卻揮金如土,玩世不恭。一次為了擺闊,心血來潮,竟然把上海的青樓全都包下來,慰勞他那一大群“青幫兄弟”。僅此一次花銷,就使他家的店鋪關門了近半。沒過幾年,偌大的家業,就這樣揮霍殆盡了。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在諸葛亮等人的精心治理之下,數年間,蜀地便發展成為了蜀國的糧倉。當時,蜀國上下一片繁榮景象。但是,劉備並沒有因此而忘卻當年漂泊創業的艱苦,而是全力仰仗諸葛亮等人,為匡扶漢室江山,兢兢業業地奮鬥。

  劉備去世之後,劉禪即位。劉禪是個昏庸腐化的皇帝,他上台後,就盡情地享樂生活,早把他父親匡扶漢室的遺願拋之腦後了。

  蜀漢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冬十月,薑維上表,第八次伐魏,派大將張翼率軍直取祁山。當時祁山的魏軍守備空虛,一攻即破。魏軍主將鄧艾,料蜀兵會襲擊祁山,引兵援防。張翼攻打祁山眼見得手,忽然鄧艾兵至,蜀兵大敗。薑維聞訊,火速派兵援救,魏軍退入祁山,堅守不出。薑維領兵包圍祁山,想把鄧艾困死。

  後主劉禪在宦官黃皓的慫恿下,每日沉溺酒色,不理朝政。朝中百官見劉禪荒淫無道,怨恨日深。當時左將軍閻宇,身無寸功,隻因奉承黃皓得法,連連高升。他聽說薑維統兵祁山,就讓黃皓進讒言於劉禪,說薑維屢戰無功,損兵折將,可命他來代替薑維。後主不假思索,便答應了黃皓,傳旨換回薑維。

  薑維正在為軍情日夜操勞,見一連三道詔書命令他班師回朝,無計可施,隻得遵命。回到漢中,欲見後主,劉禪卻一連十天沒有上朝,薑維心中十分疑惑。

  一天,薑維遇見秘書郎郤正,問起後主讓他回朝的原因。郤正笑著說:“黃皓想讓閻宇立功,於是上奏朝廷,便召你回來。”薑維聽後怒氣橫生,便帶著幾個人直奔後園。當時,劉禪正在與黃皓玩樂,黃皓一聽薑維帶兵殺將過來,便急忙躲藏在湖邊的假山後。

  薑維到了亭下,拜見後主劉禪,激動得熱淚盈眶:“我把鄧艾圍困在祁山,你卻一連下三道聖旨召我回朝,不知聖上是何用意?”後主無言以對。

  接著,薑維又說:“黃皓奸巧專權,就像靈帝時的十常侍。說近了你應當以張讓為鑒,說遠了應當以趙高為鑒。隻有殺了這個人,朝廷才會清平無事,中原方可恢複。”

  後主笑著說:“黃皓隻不過是我身邊使喚的一個小小太監,縱然專權,又能幹什麽呢?當初董允就對黃皓非常痛恨,我以為董允很奇怪。你何必也介意他呢?”

  薑維見劉禪不聽忠諫,便忿忿而去,借口屯田,避禍於一個叫遝中的地方。魏軍統帥司馬昭聽說薑維隱退遝中,心中大喜,立即派兵伐蜀。消息傳來,薑維火速上奏後主劉禪,請求降詔左車騎將軍張翼、右車騎將軍廖化出兵,分別守住陽安關、陰平關兩處要地,並派人入吳求救,自己起遝中兵馬拒敵。當時後主整天與黃皓在宮中遊樂,忽接薑維來表,心中恐慌,即向黃皓問計。黃皓說,這是薑維想博取功名,虛表上奏。他讓後主放心,不要多疑,可到城中請一個巫婆,向神靈問一下凶吉。後主聽從他的話,召巫婆問之。巫婆佯裝作法,騙後主說,西川是土神,數年後會一統天下。後主聽信了巫婆的話,不理薑維,每天在宮中飲宴作樂,歌舞升平。薑維多次上奏告急,全被黃皓扣下不往上報。不久,魏軍攻破成都,蜀國滅亡。後主劉禪也被擄到了魏國,羈押在了洛陽。

  有一次,司馬昭宴請劉禪君臣,命樂工吹奏蜀國音樂,歌女演唱蜀國歌舞,在座的蜀國舊臣聽了,都為亡國而感到悲傷,隻有劉禪咧著嘴,傻笑著,觀賞得津津有味。幾天後,司馬昭問劉禪:“你很想念蜀國吧?”劉禪樂嗬嗬地回答說:“這裏很快活,我不想念蜀國了。”站在一旁的舊臣卻隙聽了,覺得這實在有失體統,在劉禪回府後就對他說:“主公方才的答話不妥。如果以後再問你這類話,主公應該流著眼淚,難過地說:‘祖先的墳墓都在蜀國,我怎能不想念呢?’”

  後來,司馬昭又問劉禪是否想念蜀國,劉禪按照卻隙的指教,背出了那幾句話,並竭力裝作淒傷的樣子,隻是苦於流不出眼淚來,隻好閉上眼,裝出一副哭腔。司馬昭一見,心中有數,突然說:“你的話怎麽像卻隙說的一樣。”劉禪一驚,睜開眼,直視著司馬昭,說:“這正是卻隙教我的。”司馬昭和左右都忍不住嗤笑起來。劉禪還東張西望,不明白他們笑些什麽。劉禪去世之後,被世人戲稱為“扶不起的阿鬥”。

  5.臨卦

  --恩威並施,仁義治國

  “原文”

  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凶。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於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初九:鹹臨,貞吉。

  象曰:鹹臨貞吉,誌行正也。

  九二:鹹臨,吉無不利。

  象曰:鹹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四:至臨,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誌在內也。

  “字詞義”

  臨:指的是居高臨下,從上往下看的意思。

  八月:關於八月的的解釋莫衷一是。一說:陽氣開始於十一月的複卦經十二月的臨卦,正月的泰卦,二月大壯卦,三月的卦,四月的乾卦,到達極盛時期。然後由五月的始卦,陰又開始生成,陽逐漸消退,到六月遁卦,已明顯的陰長陽消。遁卦與臨卦,陰陽爻恰好相反,稱作“旁通”“錯卦”象征性格相反。由十一到六月,恰好是八個月,所以說“八月”。

  一說:由十二月臨卦的陽氣明顯成長,到四月乾卦的陽極盛,然後,五月的卦,陰氣又開始發生,經六月的遁卦,七月的否卦,到八月的觀卦,與臨卦的上下卦恰好完全相反,成“綜卦”已經陰盛於陽。陰象征小人、人這時行勢,所以說“八月”有凶險。

  鹹:是感的意思;鹹臨:是以感召來領導的意思。

  至:是最高、最優的意思。

  知:通“智”,聰明,智慧的意思。

  敦:即厚,溫柔敦厚的意思。

  “釋義”

  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凶。

  《序卦傳》說:“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因為發生事端,然後才可以大有發展,所以不能等待,應積極參與。這一卦,是消息卦,代表十二月,陽漸漸成長,由下向上逼迫陰,以進逼的意思,命名為“臨”。

  臨卦,下卦“兌”是悅,上卦“坤”是順,愉悅而且順從,這樣就能保證願望可以亨通。又,“九二”陽剛,在下卦居中,與上卦的“六五”陰陽相應,有前進的可能。因而,這一卦“元亨利貞”四德具務,隻要堅守正道,就有利。不過,陰陽相互消長,到了八月,又陰盛陽衰,就可能有凶險,時機稍縱即逝,必須把握。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於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九二”陽爻剛毅,在中位,又與“六五”陰陽相應,所以強大,亨通,而且正當,與天的法則一致。以上是指陽的成長期,但陰陽相互消長,陽不會永遠強大,不久,陽消退的時期就會到來。所以說,到八月就會有凶險。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上卦“坤”是地,下卦“兌”是澤,地在澤的上麵,居高臨下,君子應當效法這一精神,接近臨督人民,教導啟發其思考於無窮,容納保護人民於無限。

  初九:鹹臨,貞吉。

  《象》曰:“鹹臨貞吉”,誌行正也。

  這一卦,是陽盛逼陰的時期,“初九”與“六四”陰陽相應,有相互感召的關係;所以,“初九”不是以威勢,而是以人格,使“六四”感到服從。“初九”陽爻剛毅,陽爻陽位得正,具備這種德行,因而純正吉祥。《象傳》說:這是由於意誌行為純正的緣故。

  九二:鹹臨吉,無不利。

  《象》曰:“鹹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

  “九二”也與“六五”陰陽相應,所以,也能夠以人格使“六五”感動。“六五”陰爻柔順,“九二”陽爻剛毅,在下卦中位,升進不會有障礙;所以,占斷吉祥,沒有不利。《象傳》說:“九二”陽爻陰位不正,為什麽說吉祥沒有不利呢?因為“九二”逼近上方集結的四個陰爻,不會心甘情願地服從;所以,“九二”要以剛毅中庸的德行來感召,才能使其聽命;因而,剛毅是必要的。這一爻,說明領導應德威並濟,剛毅是必要的。

  六三:甘臨,天攸利。既憂之,無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六三”在下卦的最上方,是在居高臨下的地位。然而,“六三”陰爻柔弱,不中不正;又是下卦“兌”的主體,“兌”有悅的含意;因而“六三”是以甜言蜜語的和悅態度為餌,領導眾人,當然不利。不過,如果“六三”覺悟到自己這種態度的危險性,因而戒慎,就可避免災禍發生。《象傳》說:這是由於“六三”不中不正,地位不當的緣故。這一爻,說明領導不可以用誘騙為手段。

  六四:至臨,無咎。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