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星巴克的完美轉身

  如果你能夠不放棄,你總有機會實現更遠大的夢想。

  --霍華德舒爾茨

  一夜之間,霍華德舒爾茨的咖啡公司從3家門店擴至11家。霍華德舒爾茨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在保留“天天”經營模式的情況下,不再用這個名字,而是改用星巴克的名字及標識。盡管在情感上,舒爾茨對“天天”還有依戀,但是他也深知這將成為過去,星巴克已成為高品質且獨一無二的咖啡品牌,早已獲得了顧客的認可。星巴克的名字蘊含了似曾相識的神秘特質,反映了服務與產品的精髓,也表達了對顧客的承諾。於是,這家始於“天天”的咖啡公司以“星巴克”之名開始了聞名於世的旅程。

  最初在星巴克工作的那幾年,舒爾茨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咖啡思想。他想要在咖啡--這種老掉牙的普通商品裏,加入浪漫情懷和人際關係;他要重新發掘出環繞在咖啡周圍幾百年之久的迷人特質和神秘氛圍;他要顧客對咖啡店裏的氣氛、風格以及文化著迷,以至於無法擺脫。在舒爾茨的構想中,咖啡店應該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第三個好去處”,是除了家和工作地點以外的另一個舒適的社交場所。收購星巴克後,舒爾茨就致力於打造一個這樣的“第三個好去處”。舒爾茨為了實現這一設想,在開出第一家銷售滴濾咖啡和濃縮咖啡飲料的門店後,又陸續擴大自己的經營版圖,從此帶領公司跨越了數座裏程碑。

  在星巴克第一次員工大會上,舒爾茨宣布了自己的目標:建立一家全國性的公司--將來所有人都會為他感到驕傲的公司。童年時代目睹了父親在工作中的遭遇,他希望能讓自己公司的每個人都受到足夠的尊重,找到存在的價值。重新入主星巴克後,舒爾茨發現了一道現實的溝壑:星巴克的職業道德狀況非常糟糕。大家都憤世嫉俗,這是一種有才華而無以施展的沮喪表現,當初那些無處不在的信任和共識都已經消失了。贏得員工的信任成了當務之急。要贏得員工的信任,唯一的方式就是真心對待他們,與他們分享夢想與未來的規劃,還要兌現承諾。1988年,星巴克成為美國第一家為臨時工提供完善醫療保健的私營企業。1991年,通過“咖啡豆股票”計劃,星巴克把員工變成了擁有股東期權的合夥人。20世紀90年代中期,星巴克的員工跳槽率僅為60%,遠遠低於快餐行業鍾點工的140%-300%的跳槽率。在公司內部喚醒了員工的信任,努力填平管理層和員工之間的溝壑的同時,舒爾茨也在製定星巴克獨特的發展計劃。

  星巴克在西雅圖發展得順風順水,舒爾茨的眼光卻更加長遠,他希望在其他城市也能見到人們拿著星巴克的杯子。最初在芝加哥的小試牛刀雖然充滿波折,但芝加哥人終於也都慢慢喜歡上了重烘焙咖啡。星巴克與芝加哥的文化習俗結合得如此水乳交融,讓舒爾茨向外拓展的雄心也變得越來越大。

  到1991年,星巴克才最終圈定從芝加哥到沿太平洋西北部地區的擴展版圖,從波特蘭開始,穿過西雅圖,直抵溫哥華。星巴克向各地拓展的做法是先攻下該地區的大城市,塑造良好的口碑後,再以此為中心,向周圍較小的市鎮進軍。星巴克的綠色店鋪在美國越開越多。在拓展過程中,星巴克會先參考各地的人口結構資料,仔細進行分析,確定有合適的客戶群之後,才會進入該地區。在商圈選擇上,除了考慮區域的人流與經濟狀況外,還注意與當地風土民情相結合。在店堂設計上創造了遍及全球的統一外觀,同時每間咖啡店的設計又不失自己獨有的風格。星巴克將市場定位在注重享受、休閑、崇尚品味、富有小資情調的城市白領。顧客在星巴克購買咖啡的同時,也得到了一種體驗。他們的策略是以最好的咖啡、最好的服務、最親切的氛圍來贏得顧客。

  在原有的基礎上,星巴克在1988年財務年度又開出15家新店,在1990年財務年度開了30家店,在1991年財務年度開了32家店,在1992年財務年度又開了53家店,而且所有的店都歸星巴克所有。

  然而在這種快速發展的態勢麵前,最大的質疑阻力來自如何保持咖啡的風味和品質。就連畢特,一個一生致力於咖啡烘焙事業的人,也預言如果星巴克要麵向全美,將毀掉它賴以生存的咖啡品質。他們的懷疑原因出於一種傳統的咖啡理念:一般而言,出售整顆咖啡豆的企業,應該把市場放在本地,咖啡店必須要臨近咖啡烘焙廠。如果要把咖啡豆穿過半個大陸運往外地,咖啡豆會失去原有的風味和新鮮口感。

  但在1989年,星巴克就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他們使用一種“咖啡保香袋”的真空包裝,用一次性閥門使二氧化碳氣體逸出,不讓有害氣體和潮氣進入袋內。這種裝置是星巴克為了大宗交易而準備的,但現在被用作咖啡豆的保鮮設置,剛烘焙出的咖啡豆5磅一包用錫箔紙裹封運往各地。但是“咖啡保香袋”一旦被打開,就要在7天之內使用掉,逾期就要捐給慈善機構,這樣星巴克咖啡的品質即使在幾千英裏以外的地方也得到了保證。

  為了保證品質,星巴克最初還堅守著四大原則:

  拒絕加盟,星巴克不相信加盟業主會做好品質管理;拒絕販售人工調味咖啡豆,星巴克不屑以化學香精來汙染頂級咖啡豆;拒絕進軍超市,星巴克不忍將新鮮咖啡豆倒進超市塑膠容器內任其變質走味;選購最高級的咖啡豆,星巴克要做最完美烘焙的目標永遠不變。

  但是也正因為這些堅持,使星巴克處於市場競爭劣勢。後來出於競爭的考慮,星巴克對有些內部規則做了妥協。例如1997年進入超市,特殊區域(如機場)和一些國外市場(如新加坡)采取授權加盟方式(但比例不到10%);提供低脂奶調製的咖啡飲料(星巴克為保證濃縮咖啡的正宗味道都是全脂奶調製)等,都是隨環境和市場變化而與時俱進。重要的是,當初的堅持已為建立品牌提供了最大助力。但無論怎麽調整,星巴克都是在確信不會改變品質,不會稀釋公司所關注的核心價值的前提下進行的。

  1990年初,舒爾茨帶領星巴克高層管理團隊,審慎地分析了公司的價值觀核心,起草了一份使命宣言:

  將星巴克建成全球極品咖啡的翹楚,並在公司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堅守自己一貫的指導原則。下列六項原則將幫助我們判斷公司各項決策的正確性:

  提供完善的工作環境,創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圍。

  將多元化作為公司的基本要素。

  在咖啡產品的購入、烘焙及保鮮運輸過程中,保持最高質量標準。

  永遠以熱情的服務使顧客滿意。

  對我們的社區和人居環境做出積極貢獻。

  明確利潤增長是公司未來成功的要義所在。

  星巴克的一位員工說:“這兒來往的並非隻是軀體,這兒充滿了靈魂。”正是“星巴克的使命宣言”和星巴克獨特的企業家精神,造就了星巴克的成功。

  1992年6月26日,星巴克在美國號稱高科技公司搖籃的納斯達克成功上市。那天,星巴克的高層來到西雅圖市中心的證券交易所,盯著屏幕上代表星巴克的股票代號SBUX,等待著交易的開始。一開盤,股價就漲到了21美元,他們禁不住歡呼了起來。在整個納斯達克市場上,星巴克是當日第二隻最活躍的股票。到收盤時,星巴克的總市值達到2.73億美元--而5年前霍華德舒爾茨買下星巴克時,它還不到400萬美元。霍華德舒爾茨春風得意地告訴整個世界:“我是一個夢想者。”他果然創造了一個神奇的夢。

  在1992年星巴克股票上市之前,星巴克隻是在美國西海岸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他地方的人還不知道有這麽一個咖啡公司,更不知道它的咖啡如何了。但是,在準備上市的過程中,美國大大小小的媒體都在報道星巴克這個公司,介紹它的咖啡是如何如何好。這樣一來,連還沒喝過星巴克咖啡的人都好奇了,也想去試試,一下把星巴克咖啡變成時尚品了。股票上市之後,股價一天天漲,這本身又使星巴克成為新聞,使更多人對星巴克好奇。就這樣,雖然星巴克沒花錢做廣告,但其效果勝過廣告。

  在華爾街的成功給星巴克帶來了光彩,但也帶來了更多的責任和負擔,星巴克再也不能回到那些小公司簡單運作的日子了。一天,一家報紙的報道讓舒爾茨惱怒不已。一位華爾街權威人士預測星巴克會栽大跟頭,他認為星巴克是被高估了,而且預言當年年底的股價將降至8美元,這個不詳的預測給星巴克的成功蒙上了一層陰影。舒爾茨把這篇報道剪下來放在了辦公室的抽屜裏,每天早上都要看一下,這個預言成了星巴克的警示牌。幸運的是,6個月後的結果證明了這位權威人士預測的錯誤:星巴克的股價繼續走高。星巴克沒有栽跟頭,但也帶來了更多的期待。

  作為一家傳統的咖啡連鎖店,1996年8月,為了尋求更廣闊的海外發展空間,舒爾茨飛到日本東京,親自為第一家海外店督陣。之後,星巴克大力開拓亞洲市場,並進入中國。有了強大的資本後盾支持,星巴克的經營一飛衝天,以每天新開一家分店的速度快速擴張。自1992年星巴克股票上市以來,其銷售額平均每年增長20%以上,利潤平均增長率達到30%。經過10多年的發展,星巴克已從昔日西雅圖一條小小的“美人魚”進化到今天遍布全球6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鎖店達到1萬餘家的“綠巨人”。

  §§第三章 星巴克體驗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