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陶淵明行役詩題旨概說

  謝春陽

  謝春陽,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

  陶淵明生活於晉宋易代之際,社會動蕩不安、政治黑暗、百姓惶恐不安,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不難想象陶淵明行役生活之艱辛和煎熬。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身處異域他鄉,孤苦無依之時,唯有思親才能緩解內心的苦楚,唯有親人才能化解內心的孤獨。陶淵明行役詩數量雖少,但對後世陶學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社會價值。“陶淵明的行役詩都是他宦遊期間的作品,它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悲歎行役的辛苦,表達對仕宦的厭倦,反複訴說對田園的思念和歸隱的決心。悲歎行役的辛苦原是此前行役詩共同的內容,後兩者則是陶淵明所特有的,而且越到後來這兩種情緒就越強烈。那種失去自由的無奈之感,成為這類詩的基調。”

  陶淵明行役詩的創作與當時獨特的政治、經濟是緊密結合的。曆史上,魏晉南北朝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社會黑暗,王朝更迭,有誌之士深感報國無門,前途渺茫。久而久之,滿腔熱血得不到釋放,至東晉初年,形成了“偏安”的個性,這種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造就了陶淵明日後消極避世的性格特征。由於陶淵明獨特的家族教育背景,從小他就立下了宏大的誌向,“憶我少年時,無樂自欣豫。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可見,青年時代的陶淵明心懷蒼生、兼濟天下,渴望建立功勳,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然而,由於當時士族門閥製度的影響,幾近而立之年的陶淵明才入仕為官。但從詩題中我們不難看出,陶淵明注定沒有做大官的命運,僅僅做過參軍、祭酒和縣丞這類小官。這顯然無法滿足陶淵明遠大的政治抱負。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時期,統治者驕奢淫逸,權欲縱橫,百姓民不聊生,窮苦至極。毫無疑問,社會的政治變革必將帶來文化上的一場革新。在這樣一個朝不保夕、人言可畏的社會中,陶淵明作為一名朝廷小官員,上有統治者的壓迫,下有老百姓的不解,處境十分尷尬。“像陶淵明這樣的知識分子,既要不斷去執行搜刮百姓的任務,又要忍受上層的侮辱和欺壓。”他在政治漩渦裏掙紮著,但他不適應這樣的生活,已經快要窒息了。伴隨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陶淵明在入仕與出仕激烈的思想鬥爭中,寫下了為數不多但文學價值極高的行役題材的詩歌。

  結合當時的社會現狀和陶淵明的經濟條件,可以知道:陶淵明的入仕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上有老母親,下有妻兒,要想維持一家七口人的生計,必須入仕為官,也就是保住我們今天所說的“鐵飯碗”。最後,在高潔的人格麵前,不得不放棄仕途,歎道“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邪”。

  陶淵明行役詩題旨概說陶淵明的前兩首行役詩寫於隆安四年,作者當時大約36歲。隆安四年,桓玄的勢力範圍蔓延在長江中上遊,一直野心勃勃地妄圖伺機篡取東晉的政權,《庚子歲五月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寫於這一年。詩中的第一首是一首五言律詩,五字一句,抑揚頓挫,表意明確,言簡意賅。其開篇第一句:行行循歸路,計日望舊居。其思鄉之情溢於言表。人們往往覺得離家之時,萬分不舍,寸步難行;歸家之際,滿心期待,充滿無限的動力。“計日”一詞深刻地體現了作者離家愈來愈近,心情越來越歡愉。“歸子念前途”一句,運用雙關的修辭手法,既明指歸鄉之路坎坷崎嶇,更暗指仕宦之路“道阻且長”,這似乎已在暗示宦途風險,家才是最終停泊的港灣。這組詩的第二首,開頭便歎道:“自古歎行役,我今始知之。”古往今來,多少仕宦之人在外出公差,哀歎行役的艱辛啊,時至今日,我才發現這其中的酸辛,行路難啊行路難。“歎”一詞開篇點題,突出行役之辛苦,讓人不得不哀歎,讓人一想到“行役”就唉聲歎氣,愁緒滿懷。“始”一詞用得極妙,這個“始”字仿佛一下子將作者的滿心幻想和憧憬殺了個片甲不留。古人感慨行役,作者並沒有親身體驗過,他以為那也許隻是一少部分人的主觀感受,也許真正的行役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內心仍有一絲希望。而現在,到了自己親自感受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山川一何曠,巽坎難與期。”山川高遠空曠,風起雲湧、變幻莫測,讓人捉摸不透,著實讓作者內心一顫,猛地涼了半截,真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這首詩中,詩人先交代了自己對行役之路的感受並交代了行役之路的險峻惡劣,接著筆鋒一轉,直抒胸臆,感歎道:“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茲。”長久在外奔波勞碌,愈發思念生養自己的父母啊,怎可長時間在此逗留!於是,情到濃時,詩人又揮筆寫下:“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這兩句詩揭示了作者的意向所在,遠離塵囂,歸隱田園,為日後的歸隱之路奠定了基礎。上篇詩著重表達了詩人的思鄉思親之情,與自古以來的遊子有著相同的心境,下篇詩則從思親之情漫延到思退隱,向往田園生活之中,這是與其他行役詩人截然不同的地方。我們在詩中已然完全看不到陶淵明的政治熱情。

  在此之後,陶淵明歸隱田園的熱情也愈演愈烈,政治熱情不複存在。第二年,陶淵明又作《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這是作者銷假返任途中感懷之作。開篇即向讀者交代了田園生活的美好,更加重了內心的苦悶“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突出對入仕之路的懊惱,這也更加是對仕桓玄的悔恨,對自己沒有鑒別能力的一種深深的自責。這首詩與前麵兩首詩的創作時間僅相距一年,其創作心境仍沿襲前詩的感懷自身處境不堪之感。較前詩不同的是,該詩對園林生活的美好描述用墨頗多,足見其歸隱之誌更加明顯了。《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可以稱得上是陶淵明行役詩中的名篇,該詩作於陶淵明四十歲之時,迫於生計,陶淵明入仕作為鎮軍將軍劉裕的參軍,前往京口上任。昔日幾經入仕出仕,陶淵明對官場的黑暗已經了如指掌,但又不得不走上這條路。顯然,這一行為與作者的性格是格格不入的。於是,在他途經曲阿的時候,奮筆疾書,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行役詩,以此述說自己尷尬兩難的境地,表達內心的苦楚。“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不難看出,作者此時還是抱有一絲幻想的,他的政治熱情來源於他遠大的抱負,他渴求自己的一生能夠有所作為,一旦機會來臨,就要奮力去抓住。然而,結尾句將作者的矛盾心情展露無遺:“聊且憑化遷,中返班生廬。”陶淵明縱然壯誌滿懷,可惜天不遂人願,鬱鬱不得誌。那麽,姑且順應自然,最後終將返還家園,這必將是作者的最終歸宿。顯然,這兩句詩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眷戀和向往。《己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作於義熙元年,作者時年四十一歲。從“事事稀如昔”和“義風都未隔”兩句可以看出,當時的政局給陶淵明的影響是明顯的,詩歌的基調是舒暢的、輕鬆愉快的,但是時局並未有根本改觀,仍然危機四伏,舉步維艱。而依陶淵明的政治抱負和高尚人格,不可能使自己卷入這場權勢鬥爭的漩渦,詩的結尾也必然是夢歸田園。不難看出,每一次政治熱情的消減必會大大助長歸隱田園的豪情壯誌。思鄉之情越濃,作者的政治熱情就會越受挫。這兩者相輔相成,此消彼長。顯然,陶淵明行役詩的創作為日後田園詩提供了良好的創作背景,影響極為深遠。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