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桃花源的生態景象與桃花源景區的建設

  陶勇清

  陶勇清,星子縣陶淵明研究會會長。

  陶淵明是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詩人,也是傑出的辭賦家和散文家,更是傑出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他的詩文帶有濃鬱的哲理思想,這種哲理不是抽象的,而是從生活、從勞動出發的;他將生活、勞作實踐中的感受升華為哲理思想,又將這哲理連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訴諸詩的形象和語言。

  《桃花源記》就是這樣一篇假托文學紀實,暗藏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現實與理想的思考與感悟、探究與追求的精短散文。一篇隻有300來字的短文,流傳1600多年,家喻戶曉,舉世推崇,傳唱不衰。文中所包含詩人的情趣、哲人的智慧、理想的光芒,雋永厚樸,耐人尋味。

  一、桃花源中的三大生態景象

  《桃花源記》以武陵漁人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後順序,把發現桃源、走進桃源、體驗桃源、離開桃源、尋覓桃源的曲折離奇情節貫穿起來,極富表現力地描述了桃花源中的三大生態景象,即自然生態、社會生態、政治生態。一是自然生態——秀美。桃花林的風景極為秀美。“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引,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正是作者自況。陶淵明從少年起就培養了對自然和田園生活的愛好和向往。在他的詩文中多有表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久在樊籠裏,複得返自然”,“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等。當他身在官場,無論是為公事奔忙,還是靜坐沉思,心中始終有一個聲音在強烈地呼喚著:“回歸自然,回歸田園。”愛好自然,應該是陶淵明最終“歸田”的一個重要的主觀動機。所以在陶淵明構思的理想社會中以自然生態美開篇,符合他一貫的生活態度。一句“忘路之遠近”,正是詩人執著追求美而又被美所陶醉的表現,從而更為進一步揭示桃花源中社會生態、政治生態的純淨、完美作好了鋪墊。二是社會生態——和諧。桃花源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對待外來客人皆“設酒殺雞作食”,人們“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這些都意味著桃花源人人勞動,自食其力;衣食無憂,生活富裕;風氣醇厚,老少歡娛,一派和諧的景象。這種景象有詩人那個時代和既往曆史的投影,正是陶淵明所熟悉和熱愛,苦苦追尋和向往的田園,也是當下顛沛流離的勞苦大眾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社會。理想社會的美好與現實社會的殘酷形成鮮明對比,這是作者的獨到用心。三是政治生態——平等。桃花源中和諧景象的成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遂與外人間隔……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等文句中已透露了玄機。作者從側麵揭示了動亂的現實給人們帶來了災難,使人們無法在自己的所居之地安心生活,隻好帶著妻子,連同父老鄉親采取逃亡的行動。他以逃避現實的藝術構想,表現了對現實社會的深刻批判,對秦漢以來及至當下統治者的否定。從而揭示了桃花源中和諧社會景象的成因,就是因為這裏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爭,甚至沒有賦稅、沒有官府和王權,沒有統治階級,人人平等。正如王安石詩中描寫的那樣:“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這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

  桃花源的生態景象與桃花源景區的建設上述三種生態景象既相互關聯,更層層遞進,這是基於陶淵明多年來對美好自然、美好田園、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又經曆了長期辛苦躬耕勞動仍過著食不果腹、饑寒交迫貧困生活的深刻體驗所虛構的理想世界。他的思考,已經從個人的進退得失,擴展到整個社會未來的發展前景和勞苦大眾的生活出路。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有學者認為,《桃花源記》的第一含義在政治,是用文學來翻譯政治。這篇政治美文是他一生觀察思考的結晶,是他思想和藝術的頂峰,也是他偉大而不平凡的最高體現。

  二、桃花源景區的美中不足

  也許陶淵明沒有想到,他筆下的“桃花源”,或稱“世外桃源”,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所追慕的理想社會和美好境界的代名詞。不僅引發後人一代又一代地去追夢、評說,而且不惜花重金去複製、打造各色各樣的實驗版本。處處自詡桃花源,人人爭當武陵人。至今,誰也難說清楚神州大地有多少處桃花源,真可謂一處山水一桃源,中華無處不桃源。

  桃花源成了風景的偶像。國內隻要有一點桃源意境的山水,就有可能借題發揮,大膽創意地去打桃花源的牌子。且不說陶淵明是否曾經駐足此地,都會旁征博引地貼《桃花源記》的創作原型標簽。當然在當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遊經濟成為一些地方重要經濟支柱且後勁無限的大背景下,大力開發創意旅遊應該是無可厚非的。但縱觀已經建成、對遊人開放的桃花源景區,總感覺到意猶未盡,哪一處桃源景區真山水也比不上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原因在於創意者、開發者往往單純地把桃花源當作風景來打造,注重的是其自然生態美。把功夫過多地花在桃花洞、桃花林、桃花溪、良田、美池、桑竹等自然環境的營造上。也有不少景區在此基礎上重視桃源文化的積累,引經據典,搜集各種文史資料;想方設法,征集曆代名人題詩題字。當然這些元素對於打造桃花源景區是必需的,但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甚至是忽視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最核心、最本質的元素。也就是說,沒有把桃花源中自然、社會、政治三種生態元素有機結合起來、進而加以挖掘、表現。事實上,現實世界中,自然生態的桃花源是比較容易找到,也是比較容易打造的,而社會生態、政治生態中的桃花源就不是那麽簡單,一旦缺少社會、政治生態的氛圍,打造再美的桃花源也隻是“風景這邊獨好”。桃花源是一處風景,但不隻是風景,更是一種生活符號,一種文化標記,一種社會模式。

  三、理想桃花源景區的文化創意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打造一個理想的桃花源景區,除了選擇一處與《桃花源記》意境和內含相匹配的地形地貌外,更要有與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社會、政治生態緊密相連、完整係統的自然、人文創意。其中應包含的元素主要有:(一)與《桃花源記》中秀美自然生態相應的自然環境,這是載體;(二)與《桃花源記》中相吻的曆史文化記憶,這是文化標記;(三)在桃花源中應有原住居民,這是營造理想社會模式的核心。雖然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沒有說明其中的人口規模,但從“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推測:從避亂至被發現,經曆了500多年的繁衍生息,人口規模不在少數,且漁人能夠在此停留數日,更說明地域也有相當規模;(四)有一定規模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是滿足人人勞動,自食其力的條件。在此基礎上著力營造四種氛圍,即:傳統農耕文明的氛圍;人情淳厚、熱情好客、和諧歡樂的氛圍;沒有欺詐、沒有權貴、人人平等的氛圍;相對封閉、沒有汙染、少有喧囂的氛圍。

  理想的桃花源景區,吸引遊客的不僅是看風景,重在營造氛圍,讓遊客全方位地體驗桃源人家的生活、勞作,與原住居民協調相處,和善共存,乃至忘卻自己是遊客,從而身臨其境能夠認識傳統農耕文明,感受古樸淳厚風韻,體驗和諧平等生活,洗滌內心田園。哪裏有這樣的桃花源呢?答案是:沒有現成理想的桃花源,但可以去尋找、可以去創意和打造。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一代偉人毛澤東第一次上廬山,躍上蔥蘢,登高望遠,麵對茫茫九派中國大地,冷看世界政治風雲,他在想什麽呢?他想到了廬山腳下的陶淵明,想到了廬山邊上的桃花源,於是賦詩道:“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裏可耕田。”他是否從陶淵明詩文中,從《桃花源記》中找到解決當下艱難中國的社會發展新模式呢?我們無法知曉。但風雲突變的政治形勢,使得很長的年代裏,動蕩的中國哪裏也難找到桃花源中那份寧靜和諧。可毛澤東所想到的桃花源正是一處難得的世外桃源理想景觀打造地,這就是星子境內的康王穀。

  星子是陶淵明的故鄉,康王穀位於星子境內的廬山主峰大漢陽峰西麵最長的一條山穀。從陶淵明的故居走出,翻過一座山就是了。這道深長的峽穀綿延十來公裏,沿清溪而行,山重水複處,時時柳暗花明。兩側高峰入雲,一道清流見底,蒼鬆翠竹,爭奇競秀。每逢春季,桃花爛漫,好鳥唱和。康王穀裏的人,世代都堅信,陶淵明當年真的曾經來此漫遊,他翻過了家背麵的山,走進了深穀。他看到了田園,被邀請進了農舍,他享受到熱誠的招待。他被童子所問,聽老丈所答。他感慨萬千,才從容命筆,康王穀的環境和相對封閉的生活喚起他對理想生活的一種嶄新詮釋。之所以叫康王穀,據史料記載:當年秦國滅楚,楚懷王之子熊繹楚康王被秦將追逐到此,避難於穀,故得此名。這段曆史與《桃花源記》中的“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如出一轍。穀中至今有康王觀及康王城遺跡,曆代石刻亦多處可辨。《桃花源記》中的曆史文化標記在此一目了然。穀中原住居民千餘人,在山腰中還保留半山康村,康姓居民為康王嫡係後裔,且康、熊二姓不能通婚。這裏民風淳樸,人們和諧相處,儼然就是《桃花源記》中的“非遺傳人”。穀中有大片的良田及美池、桑竹之屬,千百年來人們在這裏勞作生息,自食其力,過著相對封閉、自給自足、衣食無憂的生活。桃花源裏可耕田!不僅原住居民如此,就是外來遊客想過把當農民的癮,也是“英雄有用武之地”,挺方便的。

  康王穀中這些不可多得、不可複製的自然地理、曆史人文、社會民俗等元素,與《桃花源記》中描述的自然生態、社會生態、政治生態景象十分吻合。林伯渠先生曾經在這裏考察後,賦詩道:“栗裏先生留雅韻,桃源是處不須疑。”隻要在此基礎上加以精巧的文化創意和適度的開發營造,這不就是原汁原味的世外桃源嗎?這不就是人所向往的精神家園嗎?2011年10月8日,江西省政府朱虹副省長來這裏調研時指出:“要將世外桃源項目打造成全體中國人的偉大夢想,構建和諧社會的經典範例。”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當然隻是一個美好的夢想,千百年來,深深根植在後人的心中,讓人不斷地去追尋。這個美麗的夢想將世人生活的理想以及價值觀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境界。這是個讓人無限憧憬的境界,是人們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抵達的彼岸。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