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八章 人為什麽有喜怒哀樂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都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情緒,即使在做夢的時候也會體驗到歡樂和悲傷。那麽,人為什麽有喜怒哀樂呢?

  早在1884年,詹姆斯和蘭格(Lange,C。)就提出,生理反應是情緒產生的直接原因。後來,坎農(Cannon,W。)更進一步指出這種生理反應就是刺激所引起的神經衝動向丘腦部位的傳遞。巴德(Bard,P。)則驗證了丘腦在情緒產生中的作用。隨著情緒研究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逐漸重視認知過程或環境對情緒產生的作用。到了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阿諾德(Arnold,M。B。)認為對外部環境的認知評價是情緒產生的直接原因。而以伊紮德(Izard)為代表的研究者們則認為情緒是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步發生的,環境因素十分複雜,因此任一情緒體驗的產生都可能是由環境中的不同因素引起的。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沙赫特認為情緒受環境影響、生理喚醒和認知過程3種因素所製約,其中認知因素對情緒的產生起關鍵作用。後來,他和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辛格(J。Singer)於1962年設計了一項實驗,用來證明上述三因素在情緒產生中的作用。

  他們把大學生誌願者分成四組,告訴他們注射的是一種維生素化合物,研究的目的是觀察這種化合物對視力的作用。而事實上,前三組被試注射的是腎上腺素,這是一種對情緒會起激活作用的激素。另外,給第四組注射的是生理鹽水,作為控製組。在注射前,實驗人員告訴第一組被試,注射後會出現心悸、手顫抖、臉發熱等現象,這也是注射腎上腺素後的一般反應;告訴第二組被試會有輕度發癢,手腳有點發麻,別無其他反應(即給予錯誤信息)。對第三、第四組被試不作任何說明。注射後,把四組被試每組平均分成兩半,然後讓他們分別進入兩個特殊的實驗環境休息。

  在第一個實驗環境中,有人做滑稽表演,營造一個令人發笑的愉快環境;而在第二個實驗環境中,強迫被試回答煩瑣的問題,並且橫加指責,營造一種令人憤怒的環境。根據主試的觀察和被試的自我報告的結果顯示:第二組(錯誤信息組)和第三組(無說明組)都在愉快(或憤怒)的情境中顯示出愉快(或憤怒)的情緒;而第一組(告知真情反應組)則沒有愉快或憤怒的表現和體驗;注射生理鹽水的第四組出現的愉快或憤怒比第二、三組小,但比第一組多。

  這個實驗說明:告知真情反應組盡管受到相同外界環境的影響,由腎上腺素引起的生理狀態也與二、三組相同,但他們卻沒有表現出與其他兩組相同的反應,所以說明本人對生理反應的認知性解釋對情緒體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很多研究者重複沙赫特的實驗卻沒有得到同樣的結果。後來拉紮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被認為是具有較大說服力的理論。但情緒、情感是非常獨特而複雜的心理現象,對它的產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看圖炒股
4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5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6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7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8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9少年不知愁
10少年不知苦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