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章 法國大革命

  牛頓力學的創立

  1642年,偉大的近代科學的先驅者伽利略逝世了,但是另一位科學巨人伊薩克·牛頓在這一年的12月25日聖誕節的早晨,誕生在英國林肯郡的伍爾斯托普村。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史上最負盛名的科學家之一。他對力學、光學、熱學、天文學和數學等學科,都有重大的發現。牛頓是有史以來公認的最偉大,最有影響的科學家。

  少年時代的牛頓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少年,沒有什麽神童或天才的跡象。但他與伽利略相似,喜歡動手製做會動的玩具,對機械製作和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同時他也很喜歡數學和繪畫。他的母親曾想讓他當個出色的農夫,一度讓他退學,幸運的是,他母親被人說服,承認他的天賦在其他方麵。1661年,牛頓考入英國名牌大學——劍橋大學,從師於巴羅教授,學業大有長進,開始顯示出非凡的才能。1665年,牛頓畢業後,為了繼續搞研究,他仍留在大學的研究室工作。

  可是,就在這年的6月,淋巴腺鼠疫席卷英國,劍橋大學被迫停課。牛頓無奈回到伍爾斯托普鄉間的老家,他利用這段在家避瘟疫的時間,對自然科學中許多領域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他最重要的發現也是在這段時間裏完成的。

  牛頓生活的17世紀中葉是一個孕育偉大科學家的時代。望遠鏡的發明已使整個天文學研究發生了革命的變化。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和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積極倡導科學家應依靠自己的實驗和觀測。牛頓一直在思索著他所關心的科學命題。

  1666年的一個秋天,天空晴朗,萬裏無雲,燦爛的陽光像往常一樣照耀著伍爾索普村。這天,牛頓一早起來就在屋裏埋頭讀書,感到有些疲倦。他想休息一下,於是,手裏拿著筆記本到後院散步去了。

  牛頓無心欣賞田園風光,他的腦子裏裝滿了哥白尼的日心說。這一學說從一開始就遭到羅馬教廷在宗教上的殘酷迫害,可是,由於伽利略、開普勒等人的研究,即使是反對日心說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一學說的正確。關於地球、火星、金星等行星的運行規律,也已由開普勒定律證明了。至於行星為什麽要那樣運行,誰也不知道。

  “為了使地球、火星、金星等圍繞太陽運轉,太陽必須牽引著這些行星。為了使月球圍繞地球運轉,同樣地球也必須牽引著月球。因此天體之間肯定是引力在起作用。”

  正當坐在蘋果樹下的牛頓沉浸在苦苦思索之中時,忽然有一個蘋果從樹上落下來,掉在他身邊。

  他看見了,覺得很奇怪,他想:“這個蘋果為什麽會落下來呢?是因為它熟透了嗎?可是,它熟透了為什麽隻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飛呢?”

  “蘋果落地,那是因為地球在吸引它。地球對蘋果的引力,就是在高山上也不會減弱。如此說來,這種地球引力也能夠到達月球了!”牛頓的眼裏閃出了奇異的光芒,長期以來思考的問題終於找到了解決的線索。

  牛頓在分析光線於是,牛頓開始在筆記本上畫了起來。地球是圓的,在地麵高處的任何一點,把一塊石頭輕輕放開,石頭就會作自由落體運動,是落到這一點的正下方,這是由於地球對石頭有一種引力。如果不是將石頭輕輕放手,而是向水平方向拋出,石頭就會落到離這點較遠的地方,其運行軌跡是一條拋物曲線,而且速度越大落地越遠,這是因為石頭在作水平運動的同時,也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飛過的路線是曲線。如果拋出的速度特別快的話,它就不落到地麵上,而且沿著一定的軌道,圍繞著地球轉起來。那麽,月球之所以能以一定距離圍繞地球運動,就是因為月球總是向地球方向下落的緣故。就像蘋果落地一樣,月球也是向著地球下落的。

  “啊!我明白了。”牛頓從地上一躍而起,高興得一邊大聲喊著,一邊往家跑去。

  晚上,在燭光下,牛頓開始根據筆記本上的記錄計算起來,得出了地球引力的減弱是與地球中心到月球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這就是“平方反比律”。後來他又聯想到太陽、行星,也計算出引力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時,牛頓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他卻把它放到桌子裏了,因為他認為在未能證明這一定律的正確性之前是不能發表的。

  直到1687年,牛頓在證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後,才最終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發表了自己的萬有引力定律和運動三定律。該書中提出大量的新科學知識,使世界麵貌發生了永久性的變化。

  牛頓在1668年設計並實際製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即今天大多數天文觀測使用的望遠鏡,他對現代數學最重要的成就是發明了微積分。牛頓為現代科學提供了一套可以用來科學預測的理論。牛頓對熱力學和聲學也做出了貢獻。

  牛頓不僅僅是最傑出的科學家,而且他還是科學理論發展中最有影響的人物。

  西班牙首席畫家戈雅

  美術史家一致認為,近代歐洲的繪畫是從西班牙畫家戈雅開始的,無論是從思想性和藝術性來看戈雅可以說是位先驅者。

  戈雅生於1746年,青年時代曾跟隨胡塞·盧讚等人學畫,研究過委拉斯凱茲等人的創作。20歲時,他在家鄉參加了反宗教的鬥爭。後來逃往馬德裏,又流亡於意大利。在羅馬期間,他接觸了一些文藝複興時期繪畫大師的作品。這對他後來的藝術成長起了很大的作用。

  1771年,戈雅回到馬德裏從事繪畫工作。在那裏,他創作了《陽傘》、《陶器市場》、《春》、《踩高蹺的人們》等一係列早期代表作品,並由此確立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被樹為西班牙民族畫家的偶像。不久,他又出任宮廷畫家,還榮獲了皇家美術學院“功勳院士”的稱號。

  戈雅的想象包羅萬象,一切看得到和看不到的東西,全包括在他的藝術範疇之內。然而最有成就的是他的肖像畫。

  1799年,戈雅接受國王查理四世的委托,畫了《國王家族群像》。查理四世曾賜予戈雅“西班牙第一畫家”的頭銜。但是在這張畫像上可以明顯地看出,戈雅並沒有投桃報李地把“第一西班牙人”的形象賦予查理四世,反而以揭露的手法描繪了這群王族的種種醜陋。畫中的國王昏庸愚蠢,像一隻挺著肚子的公雞;王後呢,則裝腔作勢,像一隻討厭的烏鴉;王姐和王弟們看上去更是醜陋奸猾;王子和公主們也顯得木訥呆板。為了逃避國王的指責,戈雅以巧妙的手法和豐富的色彩描繪了王族們華麗的服飾、閃光的勳章和珠寶,使整個畫麵看上去富麗堂皇,五光十色。為了避開“13”這個不吉祥的數字,戈雅還把自己畫在了左方暗處。由此可見畫家的用心良苦。

  這幅畫被展出後,有人形容它是一堆“錦繡垃圾”。法國19世紀的藝術批評家戈蒂葉更認為這是“暴發戶雜貨鋪老板的一家”。

  據說,戈雅還曾畫過兩幅阿爾巴公爵夫人馬哈的肖像畫。一幅是《裸體的馬哈》;另一幅是《穿衣的馬哈》。這其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最初畫的是《裸體的馬哈》。畫畫好後,立刻引起了廣泛的反響,人們議論紛紛。這件事很快就被阿爾巴公爵知道了。他覺得蒙受了奇恥大辱,氣得暴跳如雷,決定親自去戈雅那兒察看一下。如果確有此畫,他一定要進行報複。當他來到戈雅的畫室後,真的看到了一幅馬哈的肖像畫,不過畫上的馬哈衣著十分得體,完全不像謠傳的那樣。公爵轉了一會兒,沒有發現什麽破綻,隻好悻悻地走了。

  這是怎麽回事呢?原來事先戈雅就得知了消息,他趕緊畫了另一幅《穿衣的馬哈》。整個畫僅用3個小時便完成了。畫中人物的姿態和麵部表情完全一樣,別無二致。一場看來勢在難免的衝突,就這樣在畫家神奇的筆下,悄然化解了。

  1808年,法國侵略者侵入了西班牙。腐敗的西班牙朝廷屈膝投降,把政權拱手讓給拿破侖的哥哥約瑟夫。西班牙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就在這年的5月2日,英勇的西班牙人民在馬德裏舉行起義,但卻遭到血腥的鎮壓。人民的流血犧牲教育了畫家,動蕩的年代造就了戈雅的藝術。他相繼創作出《5月2日比埃爾塔·德米·索爾的起義》、《5月3日的槍殺》兩幅著名油畫和《戰爭的災難》版畫集,控訴侵略者的殘暴罪行,歌頌人民的英勇鬥爭,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傳達了那個激昂悲壯、驚心動魄時代的聲音。

  在美術史上,戈雅是個敢於以自己的作品向黑暗社會衝擊的畫家。他的著名銅版組畫《狂想曲》是采用民間藝術中隱喻手法創造出來的一組近乎惡夢式的幻想性作品,共82幅,集中批判性地反映了宗教的偽善、殘忍以及統治者的愚蠢和貪欲,表達了人民在宗教統治壓迫和封建專製製度下的痛苦和不幸。每一幅畫上都寫有畫家發人深省的題詞。

  還有一幅畫畫著一頭悠然自得的驢子騎在一個人身上,畫上的題詞是“累死你也要馱著我”。這種人驢顛倒的不合理現象正是當時活生生社會現實的真實體現。

  《獄中的睡夢》畫了一群窮苦的勞動者昏睡在黑暗的牢獄中,題詞是“睡夢常是顛沛流離之人的天堂”。該畫諷刺了世人昏庸麻木的不覺醒狀態。

  1824年,戈雅78歲高齡時,為了躲避費迪南七世的迫害而僑居法國。幾年後,戈雅走完了81年生命的旅程,被靜靜地安葬在法國的波爾多城。

  巴洛克巨匠貝尼尼

  在藝術史上,17世紀是一個極富轉變的時代,充滿著極端情感主義與理性主義的對立。藝術史家們習慣上把這一時期的歐洲藝術稱為“巴洛克藝術”。

  17世紀意大利傑出建築家、雕刻家貝尼尼是巴洛克藝術的創始人,也是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傑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為羅馬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建築和雕塑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貝尼尼的雕刻作品和他的建築一樣,充滿著輝煌華麗的巴洛克風格。他常在雕刻中運用繪畫的手法,又把雕刻與建築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集雕刻、建築、繪畫於一體的混合物。一些嚴守古典傳統的藝術家,覺得這種“非驢非馬”的東西破壞了各門藝術本身的規律和獨立性,所以稱這種藝術為“巴洛克”,即“奇形怪狀的東西”。但從藝術技巧而言,他們卻不能不承認貝尼尼的作品在藝術表現上確有創造性。

  在1656年至1665年間,貝尼尼擔任了建築聖彼得堡大教堂前廣場和廊柱的工作。在這些建築物上,貝尼尼最大限度地表現了他那非凡的才能和獨創性,使這些建築物成為人類建築史上別有特色而又極具影響力和生命力的景觀。

  不過,貝尼尼更大的才能還是表現在雕塑方麵。他最具巴洛克風格的雕塑代表作是為羅馬科爾納羅教堂創作的《聖德列薩的幻覺》群像。德列薩本是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從小患有癔病。每當發病時,她總會產生許多奇妙的幻覺,而且這些幻覺充滿了宗教的神秘氣氛。於是教會就將德列薩的這種病態大肆渲染,說她是天上派來的使者,並封她為聖徒,稱之為“聖德列薩”,以此製造一種宗教的神秘色彩以鞏固統治。貝尼尼選擇的就是德列薩在一次幻覺中見到愛神丘比特時的情景創作了這一作品。雕像上,聖女半倚半臥地睡在一片雲朵上,愛神正手舉一支象征著愛情的金箭刺向聖女的心窩。雲朵托著二人“飄”向一個壁龕。壁龕上方,一輪用金屬製成的太陽放射出萬道光芒,使兩個人物產生一種似幻似真的升騰感。這一“特技”式的藝術處理,力求收到讓觀眾在眼光繚亂中產生真假難辨錯覺的效果。

  貝尼尼的另一代表作品是以希臘神話為依據的著名雕刻《阿波羅和達芙妮》。

  羅馬詩人奧維德在《變形記》中曾經敘述過這一故事情節:太陽神阿波羅愛上了河神的女兒達芙妮;而愛神丘比特為了報複阿波羅,故意將一支燃燒著愛情之火的金箭射中了他,同時又將另一支拒絕愛情的鉛箭射向了達芙妮。結果,阿波羅狂熱地追求達芙妮,卻遭到達芙妮的拒絕。為了逃避阿波羅的追逐,達芙妮拚命向遠方跑去,終因精疲力竭而癱倒在地。眼看阿波羅就要追了上來,達芙妮急得大聲呼喊道:“父親啊,快救救我吧!我的美貌太惹人喜愛了,把它毀了吧!”話音剛落,達芙妮就變成了一棵大桂樹。她的頭發變成了樹葉,軀體變成了樹幹,兩臂變成了樹枝,雙腳變成了樹根……後來為了永遠懷念這位美麗的少女,古希臘人常把用桂樹枝葉編成的“桂冠”授予傑出詩人或競技優勝者。

  貝尼尼把這一故事題材處理得非常細膩感人。人物造型優美,活靈活現,生動逼真。尤其是達芙妮即將被阿波羅追上時的驚慌失措,張著嘴大聲呼救的神態更是惟妙惟肖。整個作品見不到絲毫神的莊重與威嚴,有的隻是人世間少男追逐少女的動人情景。

  貝尼尼一生精力充沛、才思敏捷,有著多方麵的科學知識和藝術才能。他所留下的大批城市建築和雕塑作品,成為全人類一筆極其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彼得大帝

  1682年,一個剛滿10歲的小沙皇登基了。他就是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維奇·羅曼諾夫。

  彼得即位不久,他的同父異母姐姐索菲婭借助射擊軍兵變,上台執政。彼得被迫和母親住在莫斯科郊外。他從小就喜歡軍事遊戲,把自己的小夥伴編成兩個“遊戲”兵團,整天在綠蔭環繞的村莊中,建築土堡,進行軍事演習及仿戰遊戲。

  7年以後,彼得長大了,他的遊戲兵成了兩支訓練有素的近衛軍。索菲婭意識到,彼得是個危險的對手。1689年8月,她發動兵變,企圖廢掉彼得,但是陰謀失敗,索菲婭被送進修道院。

  彼得開始親自執政。這時的俄國基本上是個內陸國家,經濟也很落後,要改變這種狀況,彼得認為首先要有出海口,他宣稱“水域,這就是俄國所需要的。”有了出海口,就等於打開了通向西歐的窗口。

  1695年1月,彼得親率3萬大軍進攻土耳其,企圖占領亞速海。由於沒有海軍,彼得不能從海上包圍亞速城堡,而土耳其艦隊卻可以經常提供援助,這次遠征失敗了。他並不灰心,用一年多時間建立了一支艦隊。1696年春天,30艘俄國戰艦出現在亞速海上,俄軍水陸並進,圍攻亞速城堡,土耳其戰敗求和,亞速海落到了俄國人手中。

  彼得一世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之後,俄國富強了。彼得又開始為俄國尋取出海口,南方不行,就把眼光投向北方,首要的進攻目標就是瑞典。瑞典是北歐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歐洲強國之一,它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彼得要和瑞典爭奪波羅的海是一項非常大膽的決定,是對俄國的一次嚴重考驗。

  彼得大帝1700年秋天,彼得率3萬大軍從莫斯科出發,一路行進了兩個月,初冬的時候才到達瑞典在彼羅的海沿岸的一個重要城堡納爾瓦。彼得等隊伍集結完畢,立即下令圍攻。一連猛攻了兩個星期,瑞典軍隊頑強抵抗,納爾瓦城堡又非常堅固,俄軍的炮彈都快打完了,納爾瓦依然還在瑞典人手裏。

  這時,瑞典18歲的國王查理十二世正親自率領1萬多名瑞典軍人,首先擊敗俄國的盟友波蘭和丹麥,然後又以閃電般的速度來到納爾瓦,增援被圍的瑞典軍隊。初冬的北歐已經十分寒冷了。天空陰暗低沉,飄著雪花。俄軍在納爾瓦激戰了將近一個月,已經疲憊不堪,後邊的糧食又供應不上,俄軍忍著饑餓伏在戰壕裏,怨天怨地。瑞典軍隊在淩晨時分突然發動了攻擊,前鋒已悄悄摸到了俄軍的陣地上。俄軍立即亂作一團,有的茫無目標地射擊。有的看勢頭不對,開始逃跑。一個俄國軍官忙亂中帶領部隊渡過涅瓦河,瑞典軍隊的炮彈正在他們中間開了花,俄軍人仰馬翻,無數人掉進冰涼刺骨的河水,再也爬不起來了。

  這一仗下來,俄軍幾乎全軍覆沒,傷亡1萬多人,大炮和各種武器全被瑞典人繳獲,軍官大多數死在了戰場上,彼得一世僥幸逃脫。

  當瑞典人歡慶自己的勝利時,彼得正在自己的皇宮裏考慮如何重建俄國軍隊,報仇雪恥。

  他首先在國內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加強了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製權。為了向國外購買武器裝備,他把賦稅提高了4倍,還增加了各種新的稅收。對於老百姓來說,幾乎沒有什麽東西可以不繳稅的,就連婦女的洗衣盆,死人的棺材、房子的煙囪,人臉上的胡子,都要繳稅,甚至連人的眼珠如果不是藍色而是黑色或灰色,都要繳稅。

  他又下令全國每25戶農民出一名終身服役的士兵,很快重建了一支擁有20萬人的陸軍,他高薪聘請外籍軍官到俄國服務,讓他們嚴格訓練俄軍士兵,提高部隊的戰鬥力。他命令每三座教堂交出一口大鍾,很快就鑄造了300門大炮,比在納爾瓦損失的大炮多3倍。他命令每1萬個農民要繳納一艘戰艦的錢,然後又征集全國的工匠加緊建造船隻,迅速地造了40多艘大船和200多隻小船,建立了俄國第一支海軍艦隊——波羅的海艦隊。

  一年之後,彼得率領強大的俄國軍隊向波羅的海進軍。這一次,他們包圍了納爾瓦附近的尼恩尚茨堡。彼得笑著對部下說:“我要在這裏開一桌炮火宴席。”幾十門大炮整整轟擊了一天,終於將要塞炸開了三個缺口,步兵呐喊著蜂擁而進。瑞典軍隊抵擋不住,不得不投降,俄軍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接著彼得又率軍攻占了吉諾特要塞。納爾瓦和尼恩尚茨堡要塞、吉諾特要塞的地理位置成品字形結構,可以互相保護,現在隻剩下納爾瓦城堡了。

  彼得坐著軍艦,命令士兵倒舉瑞典國旗和軍旗在納爾瓦城堡前向瑞典軍隊示威。守城的瑞典將軍戈恩看後不屑一顧地說:“彼得是我手下敗將,去年這個時候,他要不是逃得快,早當了我的俘虜。今天卻在這裏耀武揚威,真是可笑。”第二次納爾瓦大戰開始了。俄國軍隊首先還是用炮火轟擊。100多門大炮,對準納爾瓦城猛轟,炮聲震天動地。城裏的瑞典軍隊也不甘示弱,用炮火還擊,雙方炮戰整整持續了一天一夜,納爾瓦的城防工事極為堅固,俄國人毫無辦法,瑞典人也被俄軍猛烈的炮火嚇得心驚肉跳。戈恩感到俄軍今非昔比,長期打下去,納爾瓦終究要被攻破,他決定派人向瑞典國王求援。

  瑞典信使一出納爾瓦,就被俄軍抓住,帶到彼得麵前。彼得看完戈恩給瑞典國王的信,突然有了主意,為什麽不將計就計攻破納爾瓦呢?

  他馬上召集將軍們開會,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他們。幾名將軍一聽,立即大笑,齊聲稱讚:“陛下真是神機妙算!戈恩怎麽也不會懷疑的,我們看著戈恩這個笨蛋怎麽上當吧。”數天之後,一隊瑞典軍隊向納爾瓦開來,他們衝破俄軍的包圍,來到納爾瓦城下,戈恩一見援軍到來,大喜過望,馬上命令士兵打開城門,接援軍進城。城門打開了,瑞典援軍一進城卻對準自己人開火起來,原來這支瑞典援軍是俄國人裝扮的,這正是彼得的妙計,戈恩果然上當了。

  城外的俄軍一見自己人攻進城內,也像潮水一樣向前湧來。俄軍想起了一年前自己的恥辱,個個奮勇爭先,猛衝猛殺。戈恩見納爾瓦已經守不住,隻得下令投降。

  俄軍大獲全勝,凱旋而歸。彼得奪取出海口,打開“朝向歐洲窗戶”的計劃完成了第一步。然後,彼得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島上修建要塞卡朗施塔特,在葉尼薩利島上建立彼得——保羅要塞。彼得——保羅要塞地處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的匯合點,控製著通向波羅的海的水路。彼得選中這塊地方作為未來的首都,使它成為真正的通向歐洲的商口。

  1712年,彼得在涅瓦河兩岸的荒島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取名為彼得堡,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裏。

  1709年6月27日,俄國和瑞典的波爾塔瓦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激戰。彼得親臨前線指揮,他的帽子和馬鞍都中了槍彈。最後,瑞典潰敗,查理十二世逃到土耳其。後來俄軍又多次在波羅的海打敗瑞典。1721年,雙方簽訂和約,俄國從瑞典手中奪得了芬蘭灣、裏加灣沿岸的土地,從而解決了北方出海口問題。

  1721年10月,俄國樞密院尊稱彼得為“大帝”和“祖國之父”,俄國也正式改稱“俄羅斯帝國”。

  野心勃勃的女沙皇

  彼得大帝打敗了瑞典,奪取了波羅的海沿岸廣大地區後,企圖獲得整個海域的控製權。當時,波羅的海沿岸最大的國家是德國,彼得就把自己的大女兒嫁給了德國的一個親王。彼得死後,許多人爭奪皇位,最後他的小女兒當上了沙皇。可是這個女沙皇沒有兒子,就去德國把姐姐的兒子領來做自己的兒子,取名彼得三世。彼得三世到俄國來時,也把未婚妻帶來了,她就是索菲亞。因為彼得大帝的姐姐也叫索菲亞,所以就給她取了一個俄國名字——葉卡傑琳娜。

  葉卡傑琳娜不會說俄語,更不懂俄國的規矩。但是她聰明伶俐,又機智又好學,很快就學會了俄語,了解並接受了俄國的曆史和風俗習慣。她善於察言觀色,討人歡心,所以,宮廷裏上上下下都非常喜歡她。

  1761年底,女沙皇死了,彼得三世即位。彼得三世采取了許多改善下層人民生活的措施,遭到了大地主和大貴族的反對,野心勃勃的女沙皇就想趁這個有利的機會,發動一次宮廷政變,自己當皇帝。

  1762年7月29日,葉卡傑琳娜依靠其情夫、近衛軍軍官奧爾洛夫發動了宮廷政變,秘密處死了彼得三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稱葉卡特琳娜二世。

  在俄國曆史上,葉卡傑琳娜是個非常反動的皇帝。她一上台就企圖加強封建農奴製的專製製度。她擴大貴族特權,把許多土地,連同居住在上麵的農民都賞賜給貴族。在她統治時期,貴族所有的農奴數占全國農民數的一半以上。

  她還賜給貴族可以任意放逐農奴去服苦役的權力,而農奴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控告貴族地主。農奴常常像牲口一樣在市場被買賣。出賣農奴的廣告同出賣騾馬、狗的廣告的一起登在官方的報紙上。

  葉卡傑琳娜非常虛偽、荒淫、殘忍。她一麵嘲笑啟蒙學派的演說,一麵又與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通信,說她準備把他們的主張作為對政策的箴言。她總想把自己打扮成一個“開明君主”,她居然寫信告訴伏爾泰,俄國農民生活富裕,每天都能吃雞。而實際上,俄國農民隻能吃粗黑麵包。

  1775年,葉卡傑琳娜二世殘酷地鎮壓了普加喬夫農民起義,把他戴上腳鐐手銬裝在木籠裏運到莫斯科,然後把普加喬夫砍頭、肢解、焚屍。

  葉卡傑琳娜二世還頻頻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瘋狂地擴張俄國的領土。她夥同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攫取了波蘭62%的領土,滅亡了波蘭共和國,在那裏建立了血腥的殖民統治。她發動了對土耳其的戰爭,奪得了黑海沿岸的大片土地,使俄國船隊能順利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實現了彼得大帝都沒能實現的夢想。

  在亞洲,葉卡傑琳娜通過修築軍事堡壘,蠶食高加索,侵入中亞北部的哈薩克草原。到18世紀80年代,俄國完全占領了西伯利亞北部,獲得了豐富的森林和礦產資源。俄國還從亞洲東北部越過太平洋,占領了阿拉斯加,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一塊俄國殖民地。

  葉卡傑琳娜二世還是革命的不共戴天的敵人。她咒罵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為“法蘭西瘟疫”,發誓要予以“剿滅”。她派俄國海軍到北海去封鎖法國、“製止革命”。葉卡傑琳娜又出資600萬盧布支持普魯士、奧地利幹涉法國革命。

  1796年8月,葉卡傑琳娜二世病入膏。垂死之際,她還在狂叫:“假如我能活到200歲,歐洲全部就會落到俄國腳下。我要建立一個包括六個都城的大帝國,它包括彼得堡、柏林、維也納、巴黎、君士坦丁堡、阿拉斯特罕。把我的孫子取名為亞曆山大吧,我希望他像古希臘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一樣,建立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大俄羅斯帝國。”

  沙俄名將蘇沃洛夫

  以專製、凶殘著名的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對外通過兩次對土耳其戰爭,俄國擴張了大片領土,打通了黑海出海口。蘇沃洛夫是葉卡特琳娜二世統治時期的陸軍將領。他以卓越的戰功揚名歐洲。

  蘇沃洛夫指揮戰役時智勇雙全,又往往好於冒險。1787年第二次俄土戰爭開始後,蘇沃洛夫上將奉命鎮守金布恩要塞。一天,蘇沃洛夫正在教堂作禮拜,部下上前耳語道:“土耳其陸戰隊登陸了!”蘇沃洛夫神色泰然地繼續作他的禮拜。來人等待著他的命令,他漫不經心地說:“不要管他!”土軍已經得到蘇沃洛夫正在教堂作禮拜的情報,以為抓到了一個突然襲擊的機會,於是大批地登陸上岸。蘇沃洛夫走出教堂後,回到要塞立即發出反擊的命令。他拔出佩劍,大喊:“孩子們,跟我來!”他衝在隊伍最前頭,奮不顧身地英勇殺敵。士兵們個個精神百倍,視死如歸。

  蘇沃洛夫拚殺得眼紅,一顆子彈擊中他的左肋,他跌倒在地,便失去了知覺。部下急忙把他救起,抬進要塞處治。蘇沃洛夫不顧傷痛又去前哨陣地,組織隊形,指揮反擊。不幸的是,又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左臂,鮮血直流,在這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緊要關頭,蘇沃洛夫拒不下火線,他讓人取來海水洗洗傷口,包紮了一下,跨上戰馬帶頭衝鋒,追殺逃敵。經過9個小時的激戰,金布恩沙灘上,留下敵人屍體4300多具,土耳其11名軍官人頭落地。

  士兵出身的大將軍,不僅在疆場上能夠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有巨大的感召力,而且在帷幄之中也能決勝於千裏之外。1790年,第二次俄土戰爭進入關鍵時期。蘇沃洛夫準備攻打多瑙河左岸的土耳其精銳部隊據守的伊斯梅爾要塞。伊斯梅爾是當時歐洲最著名的要塞之一,拿下這個要塞不僅是對土耳其的致命打擊,也會大大提高俄國在歐洲的地位和聲望。

  可是伊斯梅爾城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它南麵有500米寬的天然屏障多瑙河。東西兩麵是湖泊。要塞建在山坡上,城堡高達15米,城牆外有10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土耳其守軍配有重炮265門,精兵3.65萬。

  當時,蘇沃洛夫統轄的軍隊總共才3.1萬人。他把自己統率的部隊編成三個集團共九路縱隊。從10月起分別從東、西、南三個方麵同時猛攻,他有意不明確主攻方向,讓三路大軍的指揮官都以為自己是主攻部隊,以培養他們的主動進取精神。同時,給土耳其軍隊造成緊張空氣,使其疲憊至極,但又無法斷定俄軍的主攻方向和進攻的時間。

  庫圖佐夫將軍於12月11日天亮前又率領部隊向要塞的齊利亞門發起攻擊。他親自上陣,但負了重傷,部隊還是攻不下這個要塞。庫圖佐夫眼看兩個月的時間強攻無效,再這樣打下去傷亡更加慘重,勢必影響士氣。同時進入冬季作戰,部隊給養、糧食、甚至運輸彈藥都更加困難了。軍中的疫病和失敗情緒一起流行蔓延起來。

  庫圖佐夫將這些困難寫成報告,請求蘇沃洛夫發援兵。

  蘇沃洛夫接到報告後,沒發一兵一卒。他卻發了一個“伊斯梅爾要塞已被庫圖佐夫將軍占領”的捷報。這捷報自然是要上報大本營,下發全軍的文件了。同時,蘇沃洛夫又發了一個任命狀:任命庫圖佐夫為伊斯梅爾要塞司令官。

  這一下庫圖佐夫可就誠恐誠慌,騎虎難下了。打不下要塞,被女皇知道了,這是“欺君之罪”。不僅自己要被砍頭,蘇沃洛夫也要跟著遭殃。要塞司令不占據要塞,這是多麽荒唐的事情。

  庫圖佐夫就這樣被逼出了勇氣和智慧,說來也怪,在他接到捷報和委任狀以後,又發起進攻,這次進攻他成功了,打贏了,成了名符其實的要塞司令了。這一仗,土軍傷亡2.6萬人,其餘全部被俘,俄軍繳獲了土軍全部火炮及價值100萬盧布的財物。第二年,俄國打敗土耳其,訂立《雅西和約》,土耳其承認俄國對克裏米亞汗國的吞並。

  1799年,蘇沃洛夫受命任意大利境內對法作戰的俄奧聯軍總司令。他以70歲的高齡,率軍去瑞士,援救在那裏作戰的俄軍。在翻越阿爾卑斯山時,天寒地凍,大雪紛飛,他披著單薄的鬥篷,和士兵們一起翻山越嶺。士兵們走累了,他鼓勵說:“勇士們,一隻鹿能轉彎的地方,就是你們能越過的地方,跟我前進!”

  兩軍在阿達河畔展開了一場血戰。俄軍有4.85萬人,莫羅統帥的法軍有5.8萬人。戰爭開始以後,法軍瘋狂地向俄軍陣地發起衝鋒。兵力和武器裝備都不如法軍的俄軍,被法軍的氣勢所嚇倒,士兵從自己的陣地紛紛向後逃跑。

  蘇沃洛夫見狀十分震驚,但他沒有責罵和威脅,而是騎上馬,跑到逃兵的最前頭。他還不時地喊:“好漢們,快跑呀!把敵人都吸引過來。”跑了一氣之後,蘇沃洛夫突然把馬一橫,攔住士兵,大聲喊到:“敵兵被我們吸引到這片開闊地,反攻的時機到了!”他掉轉馬頭,高舉戰刀,威嚴命令:“全體官兵,向後轉——前進!”他一馬當先,箭似地往前衝。剛才還是逃命的士兵,一下子變成吃了豹子膽的追兵了。可見,老將軍蘇沃洛夫多麽善於掌握用兵的心理。蘇沃洛夫得勝還朝,被授予大元帥軍銜。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蘇沃洛夫因為反對普魯士那一套軍事製度,曾遭受貶謫。他敢於摒棄陳舊的戰略和戰術,製定了超越時代的比較完善的作戰樣式和方法。他認為集中兵力兵器於最重要方麵具有重大意義。他一生曾指揮60多次戰鬥、屢戰屢勝。士兵出身的蘇沃洛夫,以刻苦讀書著稱於世,即使在戎馬倥傯中也手不釋卷。他以其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戰爭經驗,寫就了《製勝科學》一書。此書成為俄國軍事科學的奠基之作。

  俄國人民和軍隊為了紀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重要的軍事學院,製發了各種高級的勳功章。在二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之後,斯大林代表蘇聯最高統帥授予戰功赫赫的朱可夫元帥的第一枚勳章就是蘇沃洛夫勳章。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