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北美獨立戰爭與美利堅合眾國的建立

  護國主克倫威爾

  在英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由獨立派領袖奧利弗·克倫威爾領導的議會軍英勇善戰,為扭轉整個戰局粉碎國王軍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1649年1月27日,克倫威爾親自起草了處死查理一世的死刑執刑令。這年3月3日,國會決定廢除君主製和上院,規定一院製國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行政權由國會選出的國務會議行使,克倫威爾為第一任主席。5月,英吉利共和國宣告成立,英國革命發展到了最高峰。

  克倫威爾1599年生於亨丁頓郡一個信奉清教的新貴族家庭,是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克倫威爾17歲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後來又在倫敦學法律。1628年,他被選入議會。

  當查理一世向議會宣戰時,克倫威爾毅然參加了反國王的戰爭。戰爭初期,議會軍節節敗退,克倫威爾十分焦急,他決定自己出戰成立一支紀律嚴明,有戰鬥力的隊伍。他仔細分析了議會軍潰敗的原因,認為要想在戰爭中爭取主動,必須有一支英勇善戰的騎兵。

  克倫威爾決定發展有戰鬥力的騎軍。原來,在17世紀的歐洲,步兵已經開始使用一種短管火槍的火器。但是這種槍使用起來極不方便,它必須從槍口裝子彈,並且要用火線點火才能發射,非常麻煩,遇上大風大火,就等於沒有。這種子彈的殺傷力不強,遇到身穿鎧甲的騎兵,就很難奏效。而騎兵行動迅速,又可以衝鋒陷陣。

  克倫威爾從劍橋郡的自耕農和手工業者中間選擇士兵,要求他們具有革命熱情,英勇無畏,並能自覺遵守紀律。起初,他的隊伍隻有60人,但他們英勇善戰,常常以少勝多,越戰越強,克倫威爾率領的“新模範軍”在納西比戰役中擊潰查理一世的軍隊人數也越來越多,人稱“鐵騎軍”。克倫威爾率領鐵騎軍扭轉了戰場上的局麵,鐵騎軍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克倫威爾的聲望也日益增高,當上了議會軍的司令。

  1644年7月2日下午7時,在英格蘭的北部的馬斯頓草原上,議會軍和王家軍相遇了。王家軍統帥魯伯特和紐斯卡爾率領1萬步兵和7000騎兵在草原深處擺下陣勢。魯伯特站在高地上向遠處望去,隻見議會軍黑壓壓一片站在那裏。魯伯特回頭問侍從:“克倫威爾在不在那裏?”侍從回答說:“在那裏。”魯伯特心情立即沉重起來,他早知道克倫威爾能征善戰,現在又見對方陣容整齊,士氣高昂,怎能不擔憂。

  “轟隆!”“轟隆!”議會軍的大炮開始轟擊。緊接著,2萬名步兵和7000名騎兵分三路發起了衝鋒,迅速向王家軍殺了過來。

  魯伯特沒想到克倫威爾會這樣快就發起進攻,急忙下令迎戰。他們雖然打退了左翼的議會軍,但中路已被克倫威爾親自率領的鐵騎軍突破。王家軍騎兵抵擋不住,掉頭逃出了戰場。議會軍越戰越勇,一鼓作氣地追殺起來。王家軍步兵失去了騎兵掩護,立即全部解散。魯伯特見大勢已去,急忙帶領少量殘兵敗將倉惶逃跑。這時,太陽剛剛落山,短短的時間內,議會軍就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議會軍雖然在馬斯頓草原大勝王家軍,但查理一世的勢力,仍然很強大。議會內部矛盾重重,有人竟私下和國王談判。查理一世利用議會軍內部的不團結,兩次大敗議會軍。

  克倫威爾感到必須改革議會軍,他在議會開會時,向保守派嚴正指出:“如果不改組軍隊,如果不更加有力地進行戰鬥,人民就不會再忍耐下去了。”

  1645年1月,議會通過《新軍法案》,授權克倫威爾建立一支2.1萬人的軍隊,改組後的軍隊稱新模範軍。新模範軍的士兵有三分之一來自“鐵騎軍”。克倫威爾製定了嚴肅的軍紀:士兵罵人罰12便士;喝酒要挨軍棍;禁止盜竊、奸淫,否則要處以嚴厲的刑罰。克倫威爾還打破門第觀念,大力提拔英勇善戰的底層平民。這樣一來,部隊的戰鬥力更強了。1645年6月14日清晨,英格蘭中部的納斯比村被濃濃的大霧籠罩著,議會軍和王家軍在這裏展開血戰。查理一世想到用大霧作掩護偷襲議會軍,當王家軍呐喊著衝入敵方陣地時,卻發現議會軍帳篷裏空無一人,查理一世才知道上當了,但為時已晚。克倫威爾早料到王家軍要偷襲,已經做好了埋伏,又親自率領一支人馬繞到王家軍後方。兩邊同時發起衝鋒,夾擊王家軍。查理一世首尾不能相顧,大驚失色,急忙化裝成一個仆人逃到蘇格蘭。王家軍被徹底擊潰。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斷頭台。查理一世被處決僅一個星期,蘇格蘭議會便宣布擁立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為國王,並且加緊備戰,準備出兵討伐英格蘭。克倫威爾得到消息,迅速進軍,不久就攻占了蘇格蘭首都愛丁堡。

  1651年9月3日,克倫威爾全殲蘇格蘭軍隊,查理二世逃到了法國。克倫威爾占領了整個蘇格蘭,從此,他獲得了“常勝將軍”的稱號。

  隨著軍事上的勝利,克倫威爾的個人野心也膨脹起來,已不滿足於僅僅指揮軍隊,他要獨攬大權。

  1653年4月19日,克倫威爾在倫敦白廳召開軍官會議,要求議會自動解散。他用武力驅散了“殘缺國會”,建立起獨裁統治。為了使其合法化,由軍官會議提出一個憲法草案《政府文件》。文件規定,最高統治者為終身製的護國公,並兼海陸軍總司令,宣布克倫威爾為“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護國主”。自此,克倫威爾成了英國的無冕之王。

  護國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的話就是法律。克倫威爾把國家的立法、行政、軍事、外交大權都緊握在自己手裏。他從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家,變成了一個軍事獨裁者。他把全國劃分為11個軍管區,各區派一名少將,以確保軍事獨裁政權在全國的統治。護國政府對內保護圈地者對農民的掠奪,對外繼續推行有利於大資產階級的政策。

  護國政府的統治很不穩固,1658年9月3日,繼任護國公的理查·克倫威爾沒有統治能力,使國內政局更為動亂。由此引發了查理二世複辟斯圖亞特王朝。

  “王朝複辟”與“進口”國王

  國王自從克倫威爾去世後,原來議會中的保王分子,通過國會議案迎立查理二世即位。原來,克倫威爾的統治並不比有國王時好多少,令英國人民非常失望。在他統治的5年裏,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各地紛紛起義,議會也讓他給解散了。於是,在1658年克倫威爾死後,資產階級和貴族王朝和解,請回了在法國流亡的查理二世,即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斯圖亞特,史稱“斯圖亞特王朝複辟”。

  1660年4月4日,查理二世在回國之前,於荷蘭的布列達發表宣言,信誓旦旦地向英國人表示:大赦革命黨人,實行宗教信仰自由,保證不變革命時期土地和財產的分配形式,補發軍隊的欠餉等。果然是一個擁護資產階級革命的開明君主。4月25日,英國新議會召開會議,通過表決同意查理二世回國。5月25日查理二世回到倫敦繼位為國王。

  誰知查理二世登上王位不久,就把布列達宣言扔到了一邊,重用保王黨人,大肆向革命黨人反攻倒算。許多參加審判查理一世的人被處死,克倫威爾的屍體還被他從墳墓裏挖出來施以絞刑。革命時期被沒收,尚未拍賣的土地又重新發還給原主,已經拍賣的土地由國家給以經濟補償。為此國家付出巨額款項,而這些錢又都以稅收的方式加在人民頭上,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甚至老百姓做飯都要交“灶稅”和“爐稅”。

  查理二世是依靠法國國王的支持上台的。他一當政,就把克倫威爾從西班牙手中奪來的敦刻爾克賣給了法國。敦刻爾克是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唯一貿易根據地,賣給了法國,英國就喪失了在大陸上的立腳點。廣大人民,特別是資產階級,對此十分不滿,認為是“丟掉了一把掛在腰帶上的鑰匙”。作為報答,法國政府不斷地給查理二世以“貸款”支援。查理二世有恃無恐,在國內更加倒行逆施。議會被解散,城市的自治也被取消。英國革命時得到的一些民權,被剝奪光了。

  1685年,查理二世死了。他沒有合法的兒子,王位由他弟弟詹姆士二世繼承。詹姆士二世是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除了繼承他哥哥的複辟政策以外,又大肆進行宗教壓迫,弄得整個英國民怨沸騰。

  詹姆士二世的倒行逆施極大地激惱了英國資產階級和廣大下層人民,就連政府中的貴族官僚也大失所望。

  1688年6月30日,英國議會的兩黨領袖和一名主教聯名寫了一封信,請求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婿,當時任荷蘭國王的奧蘭治·威廉回英國執政,以結束詹姆士二世的反動統治。經過幾個月細節搓商,這年的11月5日,威廉親率1.4萬大軍,乘坐500多艘船隻,由60餘艘戰艦護航,在英國南部的托爾貝港登陸。然後浩浩蕩蕩地向倫敦進發。一路上,威廉的軍隊都受到貴族和鄉紳們的歡迎,就連詹姆士二世的王軍總司令約翰·丘吉爾和多數大臣都傾向威廉。

  詹姆斯二世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隻得倉惶出逃,到法國避難。

  1688年12月18日,英國議會宣布詹姆士二世“自行退位”,王權由威廉繼承。1689年2月13日,威廉正式登上英國國王的寶座,從此英國曆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君主立憲製的政體產生了。

  威廉推翻了複辟王朝,建立起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國王隻是儀禮上的元首,國家大事都經議會決定,由內閣(政府)執行。同時,也恢複了革命時期的一些民權。資產階級新貴族們感到十分滿意,把這次事件稱為“光榮革命”,意思是不流血的革命。其實,這種沒有人民群眾參加的政權更迭,隻能是一次政變。

  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正式合並,稱“大不列顛王國”,簡稱“英國”(英吉利)。君主立憲製的政體,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從17世紀末期開始,英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

  產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英國於十七世紀開始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製度,建立起了資本統治。到了十八世紀前期,國王已是“統而不治”的虛設,主理國政的權力全部落在國會及向國會負責的內閣手中。這就是資產階級國家極為通行的內閣製。

  為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國會頒布了圈地命令。失去土地、背井離鄉的農民成了為工業預備的勞動力。農村出現了農場,使產量大增,為工業提供了原料與食糧。

  英國的原有二百年曆史的手工工場,也越來越專業化了。

  英國傳統的“民族工業”本來是毛紡呢絨行業,棉紡業很弱。但因棉紡布比較低廉,著身又特別舒適,深受百姓喜愛,都爭相購買。這使棉紡商大發其財,為了急於生產,有些工人便在棉紡機上動起腦筋來,成了發明家。

  1733年,有個叫凱伊的織布工人,他很聰明,不但能織布,還能修檢織機。後來,他造出了新式織布梭子,由機器傳動,比用手穿快兩倍,取名為“飛梭”。這種“飛梭”立刻得到世人的認可,很快就供不應求了。

  31年後,又有一個叫哈格裏沃斯的人發明出了手搖紡紗機。1769年,鍾表匠凱伊在紡紗機的紡錠上安裝了滑輪,轉動靈活,還可用水流把機器帶動運轉,稱為水力紡紗機。

  一個叫阿克萊特的理發師竊取了專利權,於1771年建起了一座水力紡紗廠。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座使用機器的工廠。四年後,他又得到梳紗機的專利權,高價販賣采用水利紡紗機的許可證,從而暴富起來。

  1779年,紡紗工人克倫普頓造出了一台名叫“騾機”的走錠精紡機,具有紡製各種紗線的效果。於是,紡紗超過了織布。

  接著,一位鄉村牧師卡特萊特鑽研紡織術,造出一架織布機,織布工廠建起來了。開始時,紡織業對機器生產很厭惡,把它視為怪物。機器運轉時常出現故障,後來不斷改進,才逐步占了上風。

  1782年,經過多年的努力,瓦特終於造成了“雙動式蒸汽機”。這種機器既可用於礦井、田間,也可以用於工廠中帶動機器運轉。真正的機器終於產生了。

  1806年,曼徹斯特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由蒸汽機傳動的織布廠之後,英國上下才承認隻有機器生產才是發財致富的光明大道。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汽船。5年後,英國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汽船。

  1814年史蒂芬森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機車,隨後便有了鐵路鋪設與火車運輸。1819年,汽船橫渡了大西洋,完成了航海史上了不起的飛躍。

  工廠中的機器也由木製改為鐵製了。製造機器的行業於19世紀30至40年代興旺起來。由機器來製造機器,是第一次產業革命的標誌。

  產業革命是人類曆史上改天換地的大事。此前,自有人類以來,從來沒有見過一人開動機器可抵得上數十人的手工勞動的事,也未聽過火車的轟鳴聲。產業革命創造了人間奇跡,這奇跡讓人們重新認識了自己。

  從此,人類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演進了。

  大器晚成的笛福

  英國文學經過莎士比亞的戲劇和米爾頓的長詩之後,進入18世紀以來,小說成為文學藝術中的主要形式。丹尼爾·笛福是英國18世紀第一位最有影響的小說作家。說笛福大器晚成,是因為他在59歲時才創作出著名小說《魯濱遜飄流記》,從而一舉確立了自己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被稱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然而在此之前,笛福也並非沒有一點兒名聲,隻不過不是在文學界而已。

  笛福1660年出生於倫敦的一個屠戶家庭,年輕時參過軍,退役後又從事商業活動。由於他不善經營,一度負債累累。為了償還債務,他想盡辦法去賺錢,同時投身到政治活動中,希望能夠躋身於政界以擺脫危機。為此,他經常寫一些政論性的小冊子。1702年12月,笛福出版了一本名叫《對待非國教徒的最簡便的方法》的小冊子。書中用諷刺的手法,反對國教壓迫不同教派人士的行徑。由於文章寫得很隱晦,開始並沒有被人識破是反對國教。後來被人告發,笛福大禍臨頭,被捕入獄,被判處枷刑示眾3次。誰知在第一次枷刑示眾的當天,笛福又當眾發表了《枷刑頌》以示抗議,指責對他判刑是不公正的,應當受到審判的是那些無能的將軍、爭權的政客、貪婪的資本家和騙人的掮客等。他的演說道出了人民的心聲,觀眾向他歡呼,為他幹杯,並獻上花環。因為“罪上加罪”,笛福又被投進了大牢,半年後才被放出來。從此以後,笛福由於敢說敢講而多次得罪政府,屢屢被抓進監獄,然而每次放出後,他總是更加犀利地批判政府和社會。他曾與26家雜誌取得過聯係,發表了250種政論性的小冊子,被人譽為“現代新聞報道之父”。

  這些閱曆使得笛福對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心理揣摸得十分透徹,以致影響他後來的小說創作,他在寫作手法上也更注重現實主義。

  笛福與文學的結緣,純屬是件偶然的事情。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叛變,被船長拋到智利海外的一座荒島上。4年後,一位航海家發現了他並把他救回來。此時,他幾乎已經變成茹毛飲血的野人了。這一奇聞在當時轟動了整個英倫,也深深地激發了笛福的創作靈感。他便以此為素材,匠心獨運地創作了一部舉世聞名的冒險小說《魯濱遜漂流記》。這一年是1719年。

  小說的主人公魯濱遜厭惡平凡的生活,一心要到海外去冒險。他不聽父親的勸阻,多次出海經商,並從事販賣黑奴的交易,終於遇難沉船,隻身漂流到一座荒島上。這座荒島既無人煙,也無野獸。他用沉船上的桅杆做了個木排,把船上所貯存的食用之物運到岸上,並在山邊搭起帳篷居住。他飲山泉,食野味,奇跡般地在島上生存下來。更令人驚訝的是,遠離外界的魯濱遜隻身一人種植了穀物,並加工成麵粉製作麵包,還開墾出種植園和牧場,蓋了兩處住所,從而建立起自己的“王國”。從上島之日起,他就堅持記日記。直到第24年的一天,他的領地來了一夥土人準備吃掉一個他們抓來的俘虜。魯濱遜救下了這個俘虜,並以當天的日期給他起名叫“星期五”。後來這個“星期五”就成了他忠貞不二的奴仆。又過了4年,魯濱遜和“星期五”被人發現並救回英國。後來,魯濱遜還以荒島主人的身份回來視察,接著又去世界各地從事冒險生涯。

  在笛福的筆下,魯濱遜是個與新聞中的水手完全不同的形象。他並沒有消極地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地與大自然作不屈的鬥爭。在長達28年與世隔絕的荒島生活中,魯濱遜經受了數不清的嚴峻考驗:地震、旱災、疾病,以及工具、材料不齊等。然而他硬是靠堅韌不拔的意誌,開辟了僅屬於他一個人的“小王國”。由於笛福把這一人物刻畫成既有冒險精神又有實幹精神的資產者,於是魯濱遜就成了新生資產階級的英雄化身。因此,小說出版後受到了空前熱烈的歡迎。《魯濱遜漂流記》成為一部啟蒙主義的代表作,其主人公魯濱遜也成為歐洲啟蒙主義文學中第一次出現的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正麵形象。笛福因此而成為18世紀英國第一個重要的長篇小說作家及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從此,年近60的笛福便越發聲名大振了。

  《魯濱遜漂流記》獲得成功後,極大地激發了笛福的文學興趣,他開始把全部精力轉移到文學創作上來,又一氣嗬成地接連發表了《辛格頓船長》、《莫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和《羅克查娜》等小說。這些小說的主人公仍然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代表人物,永不厭倦地冒險,永不滿足地追求財富。

  笛福雖然成名了,但他仍然沒有發財,沒有擺脫掉沉重的債務,不得不四處躲債,最後於1731年4月26日客死他鄉。

  與笛福同時代的作家中,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富有浪漫色彩和諷刺意味;亨利·菲爾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湯姆·瓊斯》等作品,揭露了英國現實生活的陰暗。他們的創作形成18世紀英國小說創作的主流。

  詹納征服天花

  英國醫生詹納發展和推廣了牛痘接種技術,這是一種對付可怕的天花病有效的預防措施。

  今天,由於愛德華·詹納醫生的功勞,地球上消滅了天花,但我們仍無法忘記早年它所引起的災難是多麽的可怕。天花具有傳染性,以至大部分的歐洲人一生中都可能染上該病,而且至少有10%~20%的患者死於該病,另外10%或15%的人被麻子終身毀容。當然天花也不局限在歐洲,在北美、印度、中國以及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都曾猖獗一時,孩子是最常見的犧牲者。

  許多年來,人們試圖尋找一種可靠的預防天花的方法。眾所周知,一個人如果能從天花中劫後餘生的話,就有了免疫力,也就不可能第二次染病。在東方,這種發現導致了用從輕微天花患者身上提取的物質,給健康人接種的方法。這個方法在18世紀初傳入歐洲,在詹納之前已經流行了好多年,詹納自己在8歲時也接種過。但這種方法有巨大的缺陷,即接種過的人不僅要抵禦病魔的進攻,而且病毒要給他們留下可怕的麻子。顯然,一種先進的預防方法必不可少。

  詹納1749年生於英格蘭格洛斯特郡的伯克利小城,12歲時給一個外科醫生當學徒,後來又學習了解剖,並在一家醫院工作。1792年他獲得醫學學位,45歲時,他在格洛斯特郡當了外科醫生。

  在行醫中,詹納發現沒有得過天花但得過牛痘的擠奶姑娘,去護理病重的天花患者後卻安然無恙。於是他充分利用鄉間的農場,調查牛是否出牛痘;出了牛痘的牛是否將牛痘傳染給人;而得了牛痘的人又有哪些病理反映,病後是否得天花,或與天花病人接觸後有沒有被傳染等等。他詳細記錄調查結果,並建立了大量檔案。

  詹納首次接種牛痘實驗詹納還仔細研究牛痘——牛乳房上發的膿瘡,以及與之相類似的幾種膚皰,他仔細地觀察,辨認出真正的牛痘,做詳細的觀察筆記,並繪圖。在牛出了牛痘後,他天天都去農場記錄膿疤發展的狀況,並在圖上著色以表示膿皰的變化。

  經過十幾年的研究,詹納終於得出結論:牛痘與天花的膿疤相似,得牛痘和天花的症狀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狀要輕得多。牛痘不會引起牛死亡,得牛痘的人也不會死亡。而天花則要嚴重得多。

  那麽人怎麽會傳染上牛痘呢?詹納發現,同樣給患了牛痘的乳牛擠奶,同樣都是沒得過牛痘的人,有的姑娘得了牛痘,而另一些姑娘卻不得牛痘。詹納在思索著。

  後來詹納發現,那些被傳染上牛痘的姑娘都是因為手上的皮被劃破了,病菌從這些傷口侵入,然後又傳到全身,牛痘就是這樣得上的。二十多年的苦心研究,詹納終於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給人接種牛痘,用牛痘接種代替人痘接種,以避免人痘接種對人生命的威脅。

  1796年5月,詹納給一個8歲男孩接種了從一個牛奶工手指牛痘膿包上提取的物質,果然,男孩得了牛痘,但不久竟痊愈了。幾周後,詹納又給他接種了天花,正如他所期望的,男孩沒有患天花的跡象。

  又經過更深入的調查,詹納將結果寫成一本小書,並於1798年出版。此後他又接連撰寫了5篇有關牛痘的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用於該項技術的傳播和推廣上了。牛痘的應用很快在英國傳播開來,不久英國的陸軍和海軍規定必須接種牛痘,最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采納了牛痘接種法。

  詹納無償地把他的技術貢獻給了世界,並不想從中獲利。1802年英國議會為了感謝他的貢獻,獎勵他1萬英鎊,幾年後獎勵了2萬英鎊。詹納獲得了許多榮譽,聞名天下。他於3年後死於伯克利,終於73歲。

  我們知道,詹納並不是第一個提出天花免疫理論的人,他是從別人那兒聽到的。事實上,在詹納之前,已經有人用牛痘接種了。但詹納大膽實驗,把一種民間傳說變成了拯救無數人生命的實踐。盡管詹納的技術僅能被應用來防治天花一種疾病,他仍舊受到同時代人和後人的無限尊敬。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