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世界整體化曆史的啟動(1)

  為了讓自己的理想國能得以實現,柏拉圖不斷遊說。公元前367年,狄俄尼索一世病故,他的兒子狄俄尼索二世繼位,並由他的舅舅狄昂輔佐朝政,管理國家。但狄昂的心思並不在於誠心誠意幫助狄俄尼索二世,而是想著自己怎樣才能當上最高統治者。狄昂早就知道柏拉圖的學識,他把柏拉圖邀請到敘拉古來,讓他當狄俄尼索二世的老師。柏拉圖便想通過狄俄尼索二世實現自己對“理想國”的夢想。

  狄俄尼索二世在學習過程中,漸漸地對柏拉圖所傳授的知識產生了厭煩。而此時的狄昂正假借狄俄尼索二世的名義在外沒收富裕公民的土地,增加稅收,從而激起了人民的不滿。狄俄尼索二世得知後,便以賣國罪處罰了狄昂。柏拉圖的美好理想變成了泡沫,他的生命受到了威脅,不得不逃走。在這之後,柏拉圖又連著受到幾次打擊,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然而,他的理想是如此不切實際,根本無法成功。其實,柏拉圖心中至善的城市,不過是空想的烏托邦。柏拉圖在文藝、美學等方麵,也有成套的理論主張。他的“對話”妙趣橫生,想象豐富。

  在柏拉圖81歲生日,他去參加了一個學生的婚禮。在婚禮上,他隻是笑眯眯地注視著這對新人。當大家向柏拉圖舉杯的時候,才發現這位偉大的哲學家已經與世長辭。柏拉圖死後,他所創業的學園由他的弟子主持,代代相傳,繼續存在了數世紀之久。

  柏拉圖的哲學對後世影響極大。後人對其哲學進行深入研究,研究他的著作都能裝滿一個圖書館。柏拉圖在認識論上提出的“知識就是回憶”的先驗論主張,永遠給人以啟發。

  亞裏士多德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意味深長的話出自大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的名言。亞裏士多德治學嚴謹,堅持真理,是希臘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亞裏士多德的父親是馬其頓王國的宮廷醫生。亞裏士多德17歲起,就被父親送到當時著名的柏拉圖學園,在那裏他學習了20年。據說他每逢夜讀時就拿一個小銅球,下麵放一個銅製的容器,打盹時球落入容器中,發出叮咚響聲,以此嚴格策勵自己學習。由於他勤奮刻苦,涉獵廣泛,很受老師柏拉圖看重。可是,柏拉圖又說:“要給亞裏士多德戴上韁繩。”意思說,亞裏士多德非常聰明,思想敏捷,不同於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為柏拉圖期望的人。亞裏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師,但是,在很多問題上,他又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

  在學園裏,亞裏士多德經常和柏拉圖爭論,有時候,會把老師問得答不上來。他不同意柏拉圖把真實存在看成是“人的理念”的唯心觀點。他提出這樣的問題:樹就是樹,由種子長成,結出果實。離開實實在在的樹,僅僅是頭腦中的樹的概念又有什麽意義呢?後來,亞裏士多德終於拋棄了柏拉圖的許多唯心論觀點。他認為,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是永恒的,不是靠什麽觀念產生的。是先有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三角形狀的東西,然後在人們頭腦中才有三角形的觀念。代數和幾何的定律是從自然現象中抽象出來的。他還認為,生命和世界都在運動,沒有運動就沒有時間、空間和物質。這些都具有一定的辯證法觀點。但是,亞裏士多德碰到一些解釋不了的現象,還是要把老師的一些唯心論的觀點搬出來幫忙,常常弄得自相矛盾,在唯物論和唯心論這兩種觀點中搖來擺去。

  柏拉圖死後,亞裏士多德離開學園。從公元前343年起,他給當時的馬其頓王國王太子亞曆山大當老師。亞曆山大繼承王位後,亞裏士多德來到雅典,在阿波羅聖呂客翁體育場設壇辦學,並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亞裏士多德與他的學生亞曆山大他首先提出了對青年學生必須進行“智商、德育、體育”三方麵的教育,並且提出了劃分年級的學製。他主張,對於7歲到14歲的兒童,國家應該為他們辦小學,讓他們學習體操、語文、算術、圖畫和唱歌。對於14歲到21歲的青少年,國家應該為他們辦中學,教他們曆史、數學和哲學。體育是為培養強健的體魄,德育是為了培養自尊心和勇敢豪放的性格。他還主張,在青年們中學畢業之後,還要對其中的優秀分子繼續培養。因此,他創辦了呂克昂學園。這個學校是古希臘科學發展的主要中心之一。

  亞曆山大國王十分支持亞裏士多德辦學,據說先後提供了800金塔蘭(每塔蘭重合黃金60磅)的經費。亞裏士多德在學園裏建立了歐洲第一個圖書館,裏麵珍藏了許多自然科學和法律方麵的書籍。

  亞曆山大還通令全國,凡是獵手和漁夫抓到稀奇古怪的動物,都要送到亞裏士多德那裏。學園裏開展生物的研究,時常解剖各種動物。經過無數次的解剖,師生們發現一條規律:動物進化愈是高級,它的生理機構也就愈是複雜。

  亞裏士多德的學問非常淵博。教課之餘,他還寫了大量的著作:《工具篇》、《邏輯學》、《物理學》、《政治學》、《修辭學》、《形而上學》、《詩學》,等等,涉及到哲學、邏輯學、心理學、倫理學、政治學、曆史學、生理學、美學、物理學、動物學、植物學、醫學等眾多的方麵,並且都做出了有價值的貢獻。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認識是有係統的,分門別類的,從基本知識出發加以分析推論或歸納,從而形成一個體係。他是形式邏輯的創始人。他的邏輯學,在兩千年前的歐洲思想界就已形成體係。

  在亞裏士多德之前,科學還處於胚胎時期,亞裏士多德孕育了這一胎兒並使它降生。希臘人之前的文化都是用超自然的力量來解釋自然界的各種神秘變化的,到處都是神的作用。亞裏士多德的光輝成就之一就是能以寬廣的胸懷和勇氣把科學組織成一個有條不紊的龐大機體。

  但是,亞裏士多德是擁護奴隸製度的。他認為社會上有一部分人做奴隸,一部分做主人,是“當然而合理”的事,這又說明他思想中的階級局限。

  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死後,雅典人激烈地反對馬其頓的統治。有人告發了曾做了亞曆山大老師的亞裏士多德,準備將他逮捕。亞裏士多德的學生及時得到消息,幫助護送著他的老師逃出雅典,來到亞裏士多德的故鄉優卑斯亞島的卡爾喀斯城避難。第二年夏天,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在淒涼的境遇中死去。

  亞裏士多德是希臘古典時代最後一位大哲學家。他死後留下的弟子們組成了“逍遙學派”,繼續傳播亞裏士多德的學說,影響甚廣。

  幾何學的奠基人歐幾裏得

  兩三千年前,古埃及人生活在尼羅河兩岸,生產力很發達,大片大片的土地被開發。但是,人類無法與大自然抗爭,當時的人們對洪水束手無策。每年,當夏秋季節尼羅河泛濫時期,河兩岸的田地就有不少被洪水淹沒或因河床改道,好端端的一塊農田就會被吞沒一塊。每到這時,就會有幾個聰明的埃及人拿著木棍和繩子又比又量,準確地計算法老租給人們土地麵積的變化。漸漸地,埃及人積累了不少計算麵積的公式。如:矩形:A=ab(其中A是麵積,a是長,b是寬。);三角形:A=ah/2(其中a是邊長,h是高。);另外,還能計算出梯形麵積。但是,當時的人們還沒有把這些公式命名為幾何學。

  到了公元前320年,有一位叫作歐德謨的學者,根據埃及人的經驗,寫了一本《幾何學的發展史》。這部書隻有殘篇傳到了現在。又過了大約20年,古希臘出了一位叫歐幾裏得的人,他根據前人的經驗,經過自己的計算推理,寫出了一本共13篇的《原本》(又稱《幾何原本》)。這是人類第一次出現的“幾何”概念。

  歐幾裏得在《原本》這本書裏,首先給出的是定義和公理。比如,他的點、線、麵的概念:點是隻有位置沒有大小的;線是隻有長度沒有寬度的;麵是隻有長度和寬度的。

  歐幾裏得同學生在研究幾何

  《原本》中還有關於圓的性質的討論。如弦、切線、割線、圓心角等等。討論了圓的內接和外接圖形。其中,有一個命題是在一個圓內作正15邊形。據說,當時的天文學一直認為地球赤道麵與地球繞日公轉麵的交角是24°,即是圓周的1/15.於是,歐幾裏得運用自己的智慧,作出了正15邊形,這在當時是一個難度十分大的命題。

  歐幾裏得大約生於公元前330年,死於公元前275年。他深受亞裏士多德的影響。他把亞裏士多德的公理法則用到幾何學中,推演出幾何學的五條公理。這五條公理對幾何學發展產生過巨大影響。現在看來,五條公理都非常簡單,但在當時很了不起。比如說,兩點之間可以連接一條線;如果兩條直線和第三條直線相交,所交出的同旁內角和小於180°,那麽兩條直線延長,總會在同旁內角一側相交。

  五條公理最後一條就是平行公理。在當時,平行公理引起過懷疑。它的文字多,讀起來又不是那麽顯而易見。以後曆經兩千年,一些數學家均未證實。一直到19世紀20年代,德國的高斯、俄國的羅巴切斯基、匈牙利的亞·鮑耶三位數學家重新提出平行公理的不可證性,作出了正確解答,才消除了人們對平行公理的懷疑。三位偉大的數學家在證實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幾何學——非歐幾何學,對近代物理學、天文學以及人類的思維方式的變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歐幾裏得涉及的學科不隻是數學,除《原本》外,我們知道的還有《數據》、《光學》、《曲麵——軌跡》、《現象》等。但《原本》尤其引人注目。《原本》是進行數學基礎知識教育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極為有效的教材。

  《原本》13篇中共有467個命題。這些命題和推理所建立起來的幾何學體係是相當嚴謹和完整的,以至於連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都這樣說:一個人當他最初接觸歐幾裏得幾何學時,如果不曾為它的明晰性和可靠性所感動,那麽他是不會成為科學家的。

  從《原本》的出現到現在,這部書出版達一千次以上,幾乎世界上所有的數學家都是讀著《原本》成長起來的。兩千多年來,《原本》就像一尊堅固的寶塔,其堅固程度沒有人能撼動它。因此,後人,尤其是科學界都把《原本》看作是一部經典奇書。

  伊索的寓言

  提起伊索,也許熟悉的人不多,但提起《農夫和蛇》、《狼和小羊》、《龜兔賽跑》等,大家就不陌生了。

  《農夫和蛇》的故事家喻戶曉:農夫在路上碰到一條凍僵的蛇,他可憐蛇,就把它揀起來放在懷裏。蛇溫暖過來後,竟忘恩負義地咬死了救命恩人。農夫臨終時悔恨地說:“我可憐了惡人,死有應得。”這則故事說明人們對待惡人決不能心懷憐憫,心慈手軟。

  《龜兔賽跑》也是我們所熟悉的一則寓言故事:烏龜與兔子比賽誰跑得快。兔子自恃“武藝高強”,認為十拿九穩能贏,竟狂妄地在半路上躺在一棵大樹上睡起覺來,結果睡過了頭,輸給了烏龜。烏龜雖然爬得慢,但能持之以恒地向前跑,最終獲得勝利。這個故事向人們揭示了“驕兵必敗”、“勤可補拙”等道理。

  這是《伊索寓言》中的兩個小故事。在這部寓言故事集中,像這樣膾炙人口的故事有三四百個。

  伊索本是古希臘的一個奴隸,他生活的時代正是古希臘奴隸製城邦的形成時期。那個時代,奴隸主為非做歹,奴隸和下層平民備受欺淩。奴隸和下層平民對奴隸主貴族的專製並不是逆來順受的。他們把寓言當作武器,向奴隸主做鬥爭。在眾多的奴隸出身的寓言作家中,伊索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以他的才智受到主人的賞識,並獲得了人身自由,被允許可以四處遊曆。廣博的見識加上豐富的才學使伊索創作出一個又一個精彩而又耐人尋味的小故事。後來被人改編整理,編纂成集。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集。

  其實,今天所流傳的《伊索寓言》並非伊索一人所作,而是古希臘寓言的匯編,是長期以來古希臘人民的集體創作,個別篇章還可能來源於亞洲和非洲。

  《伊索寓言》裏的小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受欺淩的下層平民和奴隸的鬥爭經驗和生活教訓。寓言通過描寫動物之間的關係來表現當時的社會關係,主要是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的不平等關係。寓言作者譴責社會上人壓迫人的不合理現象,號召受欺淩的人團結起來同惡人進行鬥爭。寓言凝聚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總結了他們的種種生活經驗,表達了他們對社會和自然界的看法。如《狗和公雞與狐狸》告訴人們要善於運用智慧,戰勝敵人。在《獅子與鹿》、《捕鳥人與冠雀》、《兩個鍋》等故事裏,揭露了當政權掌握在貪婪殘暴的統治者手中時,貧苦的人就不可能平安地生活下去。《狼與小羊》揭示了統治者為了壓迫人民是不愁沒有借口的。《伊索寓言》中有些故事還總結了古代希臘勞動人民的生活和鬥爭經驗;其中有的長期被後人引用,成了人們熟知的典故,如《狐狸與葡萄》、《烏鴉與狐狸》等等。

  伊索創作的寓言故事中把奴隸主比為獅子、毒蛇,揭露了他們的殘暴,同時又鼓勵人民團結起來,向奴隸主作鬥爭。因此,奴隸主對伊索恨之入骨,千方百計想殺害他。公元前560年的一天,伊索被奴隸主押到愛琴海邊的一塊高聳的岩石上。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伊索從容不屈。終於伊索被推下了山岩。

  伊索在世時,他的寓言就在人民中間以口頭文學的形式廣為流傳,但當時並未編成書。後來經過多次匯集和改寫,就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伊索寓言》共360篇。《伊索寓言》的內容極為豐富,大多采用擬人化的手法,用一個簡短的動物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賦予各種動植物及無生物以人的思想、性格和語言,讓它們像人一樣思考、運動和交談,從而構成一個活生生的世界。它那淺顯易懂的道理不僅是向孩子們灌輸善惡美醜觀念的啟蒙教材,也是成年人愛不釋手的言行準則。我國語言大師錢鍾書先生曾說它“雖是一本小孩子的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了那些幼稚的見解”。

  作為一本生活的教科書,《伊索寓言》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它為後來的歐洲寓言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7世紀法國人拉·封丹和19世紀初俄國人克雷洛夫的寓言創作,都深受《伊索寓言》的啟發和影響。

  伯羅奔尼撒戰爭

  公元前五世紀上半葉希波戰爭結束後,在下半葉又爆發了波及全希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尼撒同盟之間的戰爭。戰爭從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除了暫短的間歇外,前後延續了二十七年之久。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希臘城邦體製危機所造成的,特別是雅典和斯巴達積極對外擴張爭霸的結果。兩大城邦雖在希波戰爭中一同抗擊敵人,這樣的時候並不多,相互間的矛盾由來已久。希波戰爭後期,部分希臘人為了反對波斯的勢力,以雅典為中心組成了海上同盟——提洛同盟,但是,雅典人很快利用同盟的力量進行對外擴張,並稱霸愛琴海和小亞沿岸。雅典勢力的擴張必然威脅斯巴達。所以,希波戰爭結束後,兩者的矛盾也就激化了。

  雅典不僅鞏固和發展了它在黑海方麵的勢力,而且力圖向意大利、西西裏擴張,以便控製富饒的糧食產地。但是,當時西西裏的貿易已掌握在伯羅奔尼撒同盟手中,特別是科林斯工商業城邦手中。因此,在東西地中海貿易上,雅典的擴張必然導致雙方矛盾的尖銳化。

  雅典是民主共和製,斯巴達是貴族寡頭共和國了。雅典為了擴大政治勢力,到處扶持民主派,反對斯巴達;斯巴達則積極支持各邦的貴族寡頭分子,反對雅典民主政治及其同盟者。結果,兩方勢同水火,終於引起了長達27年的大戰。

  公元前431年3月,斯巴達盟邦底比斯夜襲雅典盟邦普拉提亞,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了。

  伯羅奔尼撒戰爭是希臘各邦之間的一場內戰。斯巴達憑借陸上優勢,開始向雅典進攻。5月,斯巴達王率領伯羅奔尼撒大軍侵入阿提卡。斯巴達的戰略方針是大肆蹂躪雅典城的近郊和農村,挑動雅典人出戰。雅典的民主派領袖伯裏克利則采取“堅壁清野,固守城垣”的方針,把被破壞地區的居民移到城內,並發揮海軍的優勢,沿伯羅奔尼撒半島破壞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沿海城市。

  這年冬天,伯裏克利在死亡將士的葬禮上發表了流傳千古的墓前演說:“我們的祖先在這塊土地上延續到現在,憑借著自身的勇敢,把一個自由的國家傳到了我們這一代。我們的製度被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而是在多數人手中。為民主政治而戰,雖死猶榮。在強大的敵人麵前,我們沒有別的出路,隻有為自由而戰,為自由而死!”

  伯裏克利的講演豪氣衝天,打動了每一個與會者的心。會後,烈屬領取了撫恤金。國家將把烈士的子女撫養到18歲為止。

  公元前430年夏天,在斯巴達的圍困下,雅典難民遍布於露天劇場、寺廟等地。外麵輸入的糧食不能按時供應,食宿發生了嚴重的問題,瘟疫的蔓延更為可怕。由於饑餓和瘟疫,有的全家都死光了,廣場上和街道上堆滿了屍體。由於鼠疫的蔓延,居民死亡人數達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公元前429年,伯裏克利因到處奔忙,也染上了瘟疫。轉眼到了秋天,伯裏克利仰臥在病榻上,國難當頭,他憂心如焚。幾天後,他去世了,但兩眼一直沒有閉上。這年,他已經66歲了。為了雅典,他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公元前421年,斯巴達和雅典的戰爭已經進行了10年,都無力再戰,締結了為期50年的《尼西阿斯和約》。

  從此,雅典失去了傑出的引路人,國家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和平剛剛維持幾年,雅典主戰派領袖西比德,希望通過遠征西西裏來補充日益短缺的奴隸市場,樹立海軍霸主地位。伯羅奔尼撒後期戰爭展開了。

  公元前415年,雅典遠征軍就要出發了。就在軍隊即將出發的前一天夜裏,雅典城內所有十字路口的赫爾墨斯神像全被人砸碎了。這可是個不祥的預兆,迷信的雅典人對此十分震驚。統帥亞西比德分外惱火,他打算徹底清查雅典城,嚴懲破壞者。但大軍馬上就要出發,不容拖延,他隻好悻悻地帶領軍隊離開了雅典城。

  遠征西西裏是雅典前所未有的軍事行動,耗資巨大,所派軍隊最多。計有各類戰艦136艘,重裝步兵5萬多名,輕裝步兵1萬多名。僅劃槳手就有26000人。每一個雅典士兵都滿懷著勝利的信心。

  龐大的艦隊從愛琴海出發,往西橫跨亞得裏亞海,不久就到了意大利南端的西西裏島。亞西比德躊躇滿誌,對即將來臨的惡戰毫不在意,但他卻未料到,國內的政敵比他的異國敵人更加惡毒。就在他率軍離開雅典不久,有人就開始羅織他的罪名,在公民大會上宣布他有罪,要將他召回受審。

  雅典的艦隊剛剛靠岸,一個雅典傳令官走下船來,直奔統帥大營,向亞西比德宣布了召他回國的命令,亞西比德驚異不止,不得已將兵權交給了副統帥尼西亞。乘上自己的軍艦,在一仗未打的情況下,垂頭喪氣地回國了。途中,他自思回國後沒有好結果,於是調轉船頭,向遠離雅典的方向劃去。他要投奔雅典的敵人斯巴達。

  亞西比德投敵的消息傳到雅典後舉國嘩然,人們紛紛譴責他的變節行為。公民大會宣布判他死刑,並沒收他的全部財產。亞西比德知道後十分惱火,他向斯巴達人獻策說:“要戰勝雅典,你們要大力援助敘拉古,並搶占狄西裏亞,以瓦解雅典人的提洛同盟。”斯巴達人馬上采納了他的建議,向西西裏島派出了大批援軍,並以重兵攻占了狄西裏亞。

  雅典軍隊的新統帥尼西亞不但是一個主和派人物,而且還是一個膽小如鼠的平庸之輩。他硬著頭皮當了統帥,卻不知道該將這支龐大的艦隊領到何方。他恨不得馬上撤兵求和,但已經來到前線,又不能一仗不打。於是,他下令在敘拉古城外築了一道城牆,試圖以此包圍敘拉古城,迫使敵人屈服或求和。誰知雅典人剛剛築起城牆不久,增援來的斯巴達人又在雅典人的後麵築起了一道城牆,形成了一道反包圍圈,雅典人立刻陷入前後夾擊的危險境地。士兵的給養也發生了嚴重危機。尼西亞連忙派出使者回國請求增兵,並要求辭去統帥的職務。

  這時,斯巴達人已經占領了距離雅典城僅20多公裏的狄西裏亞,雅典城受到威脅,自身難保。當局沒有同意尼西亞的辭職要求,但仍然為他派出70艘戰艦和8000名士兵。

  西西裏島上,雙方展開了激戰。最初幾仗,驍勇善戰的斯巴達重裝步兵把雅典人打得落花流水,尼西亞見此情景嚇得急忙收兵,退回城裏不敢再戰了。最後,他征得國內同意,不得不下令撤軍。就在他準備撤軍的當晚,即公元前413年8月27日,天空出現了月蝕。迷信的尼西亞急忙向隨軍的預言家谘詢,預言家正色警告說:“現在撤兵必有災難,隻有等過了三九二十七天才能撤兵。”尼西亞聽後言聽計從,於是傳令堅守27天後撤軍。27天的時間給敘拉古重整海軍、補充軍資的好機會。待到雅典軍撤退時,敘拉古的海軍已將海麵封鎖,再一次把雅典軍打得大敗。

  海路走不通,尼西亞指揮軍隊從陸路撤走。但是4萬大軍全無鬥誌,行動起來十分艱難。沿途不斷受到敘拉古人的襲擊,傷亡慘重,到第5天時,糧食又全部斷絕了,一天軍隊才行走1公裏。

  經過幾次重大的襲擊,最後,雅典軍隻剩下7000人了。走投無路之際,尼西亞不得已向敘拉古人投降,希望能借此保存自己和7000士兵的生命。敘拉古人接受了尼西亞的投降。但受降之後,敘拉古人馬上把尼西亞斬首示眾,並將7000餘戰俘全部賣為奴隸。

  龐大的雅典遠征軍在西西裏戰中全軍覆沒,這在雅典戰爭史上是十分罕見的,也是損失最大的一次。由此,雅典主力軍隊消耗殆盡。

  公元前405年,在赫勒斯海峽北岸的羊海,雅典和斯巴達的海軍再一次展開激戰,結果雅典軍又遭慘敗,3000人被淪為俘虜。從此,雅典海軍在地中海上失去了往日的霸主地位。第二年,雅典人不得不接受伯羅奔尼撒同盟各國的苛刻條件。從而,長達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宣告結束。

  雅典的民主政治被推翻了,代之以斯巴達的寡頭政治,所謂寡頭政治就是政權集中在極少數人的手裏。雅典加入了伯羅奔尼撒同盟,接受了斯巴達的領導。

  伯羅奔尼撒戰爭以雅典人的最終失敗而結束,為歐洲帶來了新的格局。結果,使馬其頓人染指昔日雅典的殖民地,力量漸漸強大起來,崛起了一個馬其頓強大帝國。

  馬其頓的興起

  馬其頓原是個貧困落後的國家,在腓力二世執政期間,馬其頓很快由弱變強。可以說,腓力二世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馬其頓地處希臘半島的東北邊緣地帶,分上下兩個地區。上馬其頓山嶺縱橫,森林密布,適於牧業,是馬其頓人的主要居住地。下馬其頓依山臨海,地勢平緩,適於農業。整個馬其頓窮困落後,在希臘沒有政治地位。馬其頓人民風粗獷,尚武善戰,喜歡豪飲,被當時的希臘人視為異族蠻人。

  馬其頓立國較遲,公元前六世紀才形成國王統治的國家。希波戰爭時迫於形勢,依附波斯,派兵加入波斯入侵軍。但身在波斯,心在希臘,不時向希臘人提供情報。戰後,馬其頓在希臘大國之間仍不受重視。

  進入公元前四世紀,馬其頓王室發生權力之爭,國王派迪卡爾遺下的幼小的兒子繼位。國家三麵受敵,北有派奧尼人威脅,東有色雷斯軍隊進逼,西麵的伊利裏亞人也要大舉進攻,馬其頓危在旦夕。馬其頓國王的叔叔腓力受命於危難之際,成為攝政王。

  腓力當時不過二十四歲,卻顯出了雄才大略。他早年經曆坎坷,曾因國弱而有過受辱的經曆。十七歲那年,他被當作人質留在底比斯名將埃帕米儂達家中。他在民主政體的底比斯耳濡目染,學了不少軍事和政治經驗。由於受不了當地人對人質的鄙視,他逃回馬其頓,立誌要振興國家。

  腓力做了攝政王後,為了安定國家,他先花錢讓色雷斯人退兵。當時,馬其頓是個窮國,王室也不富裕。周圍的人見腓力把本國本來就缺少的黃金送給敵人,都有些不滿。腓力立刻召開公民大會講清道理。人們聽他言之有理,又見敵人果真退兵了,也就不再說三道四了。

  馬其頓方陣不久,馬其頓的王位覬覦者阿爾蓋烏斯在雅典獲得支持,企圖借外部勢力奪取王位。雅典人為保護自己的糧道和造船、建築材料來源,也對靠近色雷斯的馬其頓頗為關注,便派出一支艦隊和三千名重裝步兵護送阿爾蓋烏斯回國登基。腓力心知立足未穩,部隊又欠訓練,不是雅典的對手,便以屈求伸,讓出自己占領的色雷斯沿海要塞安菲波裏,作為雅典拋棄阿爾蓋烏斯的交換條件。雅典前方將領果然上鉤,在阿爾蓋烏斯和安菲波裏之間選擇了後者。腓力輕而易舉了擊敗了阿爾蓋烏斯。

  隨後,腓力又打退派奧尼人和伊利裏亞人,消除了外部襲來的危險。腓力不僅樹立起個人的威望,而且培養起一支聽命於他的軍隊,可謂名利雙收。

  腓力當初任攝政王時,的確有輔佐幼主的打算。但當他名聲大振,權勢炙手可熱時,野心便澎漲來。他整飭內政,把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變成聽命於他的工具,然後廢黜幼主,自立為王,進行了曆史上有名的“腓力軍事改革”。腓力深知軍隊既要有鐵的紀律,又要有嚴格的訓練。所以他的士兵被禁止使用車輛運載輜重,出征作戰時要自馱30天的糧食。與希臘各邦不同之處在於同是重裝步兵,馬其頓的比其他邦的在戰術上要靈活些,裝備上也十分獨特。馬其頓方陣的基本單位中“斯佩拉”,由256人組成,近似現代一個營的兵力,其隊形可依戰場敵方陣式而改變,或縱深32排、16排、8排。陣內每一士兵手持一根名副其實的長矛,矛身長六米三,臨戰時戰士左手在前,握在矛身一米八處,右手在後,握在長矛尾部。圓盾則用皮革套在左臂和脖子上。士兵在方陣中,前後排間隔90公分。戰鬥開始時,前5排橫端長矛,依次貼著前邊士兵的右側伸向前方。5排後的士兵因尚未進入戰鬥,將長矛豎起,視前排戰況依次將長矛放下端平。這種超長的武器能在遠距離先行打擊敵人。為避免長矛折斷後敵人前來近戰,每一士兵還佩有半米長的短劍。步兵的作用在於頂住敵人的攻擊,必要時衝垮敵陣。

  戰鬥的結局一般仰賴優勢騎兵對敵陣兩翼的衝擊。腓力是希臘中第一個賦予騎兵重要意義的人。經過幾年臥薪嚐膽般的努力,腓力訓練出一支紀律嚴明、無堅不摧的軍隊,一投入戰場就顯出了它的實力。

  公元前333年,腓力拿下北希臘平原,次年夏天進逼中希臘的咽喉要衝溫泉關,嚇得雅典急遣一彪兵馬搶先占據關口,這才化險為夷。

  事後,中希臘的政治家們都出了一身冷汗,這才知道北方興起了一個不可等閑視之的強敵。他們剛要聯合,腓力卻仿佛知道他們的心思似的,很快退回馬其頓。以後幾年,他專門收拾近鄰國家,把雅典的盟友和不肯歸順的地方部落一個個臣服了。

  麵對馬其頓的威脅,雅典公民分成了主張姑息和鬥爭的兩派。反馬其頓派以著名政治演說家德摩斯提尼為代表,認為唇亡齒寒,號召支援盟友。姑息馬其頓派以埃斯奇來斯、恩布魯斯為首,反對雅典介入不必要的國外戰爭,在公民大會上鼓噪隻有溫泉關與赫倫斯滂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才是雅典的生命線。正當雅典陷入無休止的爭論時,腓力已經掃清了周邊國家,隻給雅典留下了色雷斯的軍事基地凱爾索奈斯。雅典無奈,隻好采取和談政策,於公元前346年與腓力簽訂了一項和約,雙方保證維持現有控製區。雅典的和平使團帶著腓力對條約的保證興高采烈地返回雅典,全城陶醉在和平成功的喜悅中。哪裏想到腓力這位梟雄,根本不按常規辦事。條約墨跡未幹,他就著手入侵中希臘了。中希臘的小邦弗西斯的部隊此時正把守溫泉關,該邦正缺錢花。腓力摸準守將是個見錢眼開的小人,便用重金買下關隘。大軍兵不血刃便進了關,輕取弗西斯,建起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橋頭堡。

  雅典人這才如夢方醒,於是八方串連,組成反馬其頓同盟,使腓力進一步南下的陰謀暫時受挫。

  腓力能屈能伸,不逞一時之勇。他見南下困難,便轉而避實就虛,矛頭一轉,折向赫倫斯滂海峽,圍打扼黑海與地中海交通咽喉的派林圖斯與拜占廷兩邦。

  雅典聞訊,帶頭出兵,與友邦組成聯合艦隊,大敗馬其頓海軍,解了拜占廷等城之圍。腓力失利,退回馬其頓。

  雅典人不敢有絲毫懈怠,在德摩斯提尼倡議下,公民大會經過激烈辯論,決定把公民的福利之一觀劇津貼轉用於軍事開支,並令一千二百名最富有的公民分成若幹捐獻組,負責提供造艦的款項。雅典如同希波戰爭時一樣,成為希臘人反馬其頓入侵的中堅。

  腓力馬上派外交團赴底比斯,陳述了馬其頓想要結好的願望,一再保證腓力絕無征服希臘的野心。但底比斯的公民早有預見,堅決與雅典結盟了。

  底雅雙方旋即集結軍隊,撥出一部分兵力堵住自弗西斯進入彼奧提亞的道路,另一部分扼守科林斯灣附近的通道,防止腓力進入海灣。公元前338年夏天,腓力的軍隊擊敗由雅典將軍卡萊斯率領的阻擊部隊,奪取科林斯灣附近的安菲薩,威脅著聯軍的後方。

  聯軍撤至喀羅尼亞平原,想要襲擊進犯底比斯的敵軍。一場決戰即將開始。雅典和底比斯聯軍得到科林斯、墨加拉等邦的增援,總計約3萬。馬其頓步兵3萬,騎兵二千,兵力稍多於對方。會戰在8月的一天早晨開始。經過一番激戰,雅典軍隊大敗,隻有底比斯的軍隊寸步不讓,同馬其頓騎兵直戰至最後一人,贏得了不朽的榮譽。隨著喀羅尼亞會戰的結束,反馬其頓聯盟也就破產了。

  底比斯的精銳損失殆盡,隻好屈服於腓力的長矛之下,民主政體被廢除,允許馬其頓軍隊駐紮城內。中希臘各邦紛紛倒戈,隻有雅典像希波戰爭時一樣,實行總動員,準備堅決抵抗。但腓力並未對雅典過分進逼,而是以誘人的條件呼籲和平。雙方討價還價,雅典不僅保住了獨立,並保住了大部分海外領地。

  解決了中希臘問題之後,腓力沒有絲毫懈怠,於同年秋進入伯羅奔尼撒半島,將斯巴達大片土地分割給科林斯、美塞尼亞、鐵該亞等國,確立了自己對整個希臘的霸權。

  亞曆山大東征

  亞曆山大大帝

  亞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生於馬其頓首都培拉。他是古代最著名的征服者。亞曆山大的父親菲利普二世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人,由他重組的馬其頓軍隊,為亞曆山大繼位後的東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亞曆山大從小興趣廣泛又聰明勇敢。在他12歲的時候,父王得到一匹未經馴練的烈馬。在馴馬時,幾名馴馬好手都被烈馬摔得狼狽不堪。亞曆山大見了卻偏不服勁,走上前去使勁扯過馬韁繩,飛身上了馬背。烈馬頓時暴跳如雷,但掀了幾掀沒有把亞曆山大掀下馬來,最後隻得服服貼貼接受了這個新騎手。在場的人見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幕,無不為小皇子的勇敢而折服。

  13歲時,腓力二世為兒子請了當時希臘最有名的學者亞裏士多德當老師。亞曆山大向這位學者學習了三年的曆史、哲學和數學知識,使這位王子學識大長。之後,腓力二世又讓他熟悉和掌握“馬其頓方陣”的戰法。

  馬其頓方陣是腓力二世征服希臘各城邦時創立的軍隊隊形,縱深達16-20排重騎兵和重步兵。亞曆山大以他的聰穎和勇敢很快地掌握了這種戰法。18歲時,老國王就任命他當了馬其頓軍隊的副統帥。

  當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亞曆山大剛剛繼位之時,希臘各城邦蠢蠢欲動起來,企圖借此擺脫馬其頓的控製。亞曆山大把軍隊悄悄開到雅典的底比斯城,當底比斯人剛一起義之時,亞曆山大的大軍一下子攻入城內,使這座古城變成了一堆瓦礫,全城的居民都淪為奴隸。至此,希臘各城邦才知道亞曆山大的智勇遠遠超過其父。一個月後,希臘各城邦在科林斯召開大會,亞曆山大宣布自己是希臘——馬其頓聯軍的最高統帥。

  從此,亞曆山大雄心勃勃。公元前334年春,他率領35000軍隊和160艘戰艦遠征波斯。行前,他把自己所有的地產收入、奴隸和畜群分贈給他人,一位將軍不解地問:“陛下,您把財產分光了,給自己留下什麽呢?”

  “希望。”亞曆山大說,“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無窮的財富!”

  將士們被亞曆山大的雄心激勵了,他們決心隨他到東方去掠奪更多的財富。

  公元前333年,亞曆山大在伊索城附近大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妻子和女兒成了他的俘虜。次年,他切斷波斯陸軍與海軍的聯係,長驅直入埃及,埃及人向他俯首稱臣。於是,他在尼羅河三角洲親自選地,親自規劃,建起了一座亞曆山大裏亞城,用以宣揚他的卓越戰績。此城至托勒密王朝時人口達到70萬,成為古代世界名城。公元前331年9月,亞曆山大高加米拉與波斯軍決戰,波斯軍號稱百萬,但終因缺乏戰鬥力和指揮不當而失敗。大流士三世逃跑至大夏被殺,亞曆山大一舉攻下波斯都城巴比倫,從此波斯降服。

  公元前327年,亞曆山大率領軍隊離開中亞,南下侵入印度,在印度河穀建立了兩座亞曆山大城,迅速占領了西北印度的廣大地區。他想進一步征服印度的心髒地帶,向恒河流域進發。但此時亞曆山大的士兵已厭倦了長期的緊張戰爭,再加上印度的炎熱、暴雨和疾病,他們拒絕前進,要求回家。他們紛紛舉行集會,發生嘩變,印度的土著居民也群起反擊。亞曆山大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公元前325年,將大部隊撤出印度。

  亞曆山大的部隊分兩路撤回。一路在海軍將領涅河霍斯的率領下取海道由伊朗海灣入波斯灣;一路由亞曆山大親自率領,從陸路經卡曼尼亞沙漠而歸。公元前324年初,兩路大軍會師在巴比倫境內的奧皮斯城。由於長途跋涉,亞曆山大的部隊損傷極大。將近10年的亞曆山大遠征,終於結束了。亞曆山大將巴比倫作為首都。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它的版圖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

  在遠征以前,亞曆山大認為希臘民族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民族,隻有這個民族才真正具有開化的文明,而其他非希臘民族都是野蠻的民族。隨著東征,亞曆山大逐漸認識到波斯人和希臘人一樣具有傑出的智慧和才能,他們也應該受到尊敬。因而亞曆山大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改變,他認為各民族應該是公平平等和睦相處。他因此產生了一個偉大的計劃,想讓波斯人、希臘人與馬其頓人結為友好的同伴。為了促進馬其頓人和波斯人、東方人的融合,亞曆山大和大夏貴族羅克珊娜結婚,並鼓勵馬其頓人和東方女子結婚。在蘇薩城,亞曆山大舉行了一次盛大奢華的結婚典禮,他親自和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兒斯塔提拉結婚。同一天舉行婚禮的馬其頓將士有1萬對之多。在婚禮上,亞曆山大宣布:馬其頓人和東方女子結婚,可以享受免稅權利,他還給新婚夫婦饋贈了許多禮物。

  在巴比倫,亞曆山大還整編一隻龐大的軍隊,將3萬波斯青年編入馬其頓部隊。並準備繼續進行遠征。他計劃侵入阿拉伯與波斯帝國北麵的土地,還想再次入侵印度、征服羅馬、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區。但不幸的是公元323年6月,亞曆山大突然患惡性瘧疾,從發病到生命結束僅10天時間。他匆匆離開了世界,年僅33歲。

  由於死亡的突然降臨,亞曆山大未明確他的接班人,導致爭奪王權的激烈鬥爭。在鬥爭中,他的母親、妻子與兒女都被反對黨殺死。將領們紛紛擁兵自立為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王國從此分裂為若幹個希臘化的國家。亞曆山大龐大的帝國隻存在了短短的13年。

  亞曆山大的東征,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發展,開拓了人們的眼界。東方的城市出現了優美的希臘式雕塑和建築,東方的天文學和數學知識也傳入希臘、西方,豐富了西方的知識寶庫。亞曆山大的東征,還開辟了東西方貿易的通路。他在東方建立的幾十座城市,都逐漸發展成為商業中心。如埃及的亞曆山大港至今仍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羅馬和母狼

  孿生子與母狼繼希臘之後稱霸地中海的是古羅馬,羅馬的首都就是現在的意大利羅馬城,關於羅馬建城,流傳著一隻母狼喂養兩個嬰兒的美麗神話。

  公元前1184年,古希臘城邦聯軍用10年時間最終用“木馬計”攻下小亞城市特洛伊。城中一些特洛伊人逃了出來,其首領是伊尼亞。傳說這些特洛伊英雄曆經千辛萬苦,一路奇遇,來到意大利中部拉丁姆海岸,在神的啟示下定居下來。當地一位首領熱情地接待了伊尼亞,並將自己的女兒拉維妮亞嫁給他為妻。後來,伊尼亞和拉維妮亞的兒子阿斯卡尼建立了阿爾巴龍伽城。

  經曆數代之後,到努米特統治拉丁區的阿爾巴龍伽城時,他的弟弟阿穆利烏斯不擇手段,終於取而代之。阿穆利烏斯將努米特趕下王位,殺死努米特的兒子,並把努米特的女兒西爾維亞送去做貞女祭司,使她不能結婚,以免有後代與他爭奪王位。傳說西爾維亞奇跡般地懷孕,生下一對雙生子,戰神馬爾斯是他們的父親。阿穆利烏斯便以此為借口,下令處死西爾維亞,並把兩個嬰孩放入籃子,拋到台伯河中。不料河水卻把嬰兒籃子衝上岸邊,擱淺在一棵無花果樹旁。這時恰好有一隻母狼到河邊飲水,尋著嬰兒的哭聲而來。這隻母狼通人性,慈愛地低下頭,用長長的舌頭舔幹了孩子的身體,又用自己的奶喂飽了他們。

  後來,國王的一個牧人發現了這對孩子,把他倆帶回去交給妻子撫養,並給他們取名,一個叫羅慕洛斯,一個叫勒莫斯。兄弟倆一天天地長大,他們從牧人那裏知道了自己的不平凡身世,決心殺死篡位的阿穆利烏斯。事成之後,兩兄弟決定在牧人發現他們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

  不幸的是兄弟倆為確定新城市的名字和新城市的統治者爭吵起來,哥哥殺死了弟弟,自己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統治者。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這件事據說發生在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古羅馬人把這一天作為開國的紀念日。

  羅馬城終於建立起來了,但城市的人口很少。因為這是座新的城市,有正當工作的居民都不願遷居到這座新城,所以羅馬接納的多是逃亡者,流浪漢、甚至流氓、盜賊。他們多為男子,崇尚武力,凶狠好鬥,他們的惡名聲使得周圍的部落都不願把姑娘們嫁到這兒來。男人們都娶不到媳婦,羅馬城的人口怎麽能增加呢?

  羅慕路斯為城市人口的增加苦思冥想,絞盡腦汁,終於他想出一個聰明的計謀了。他向周圍的部落發出邀請:羅馬城要舉行一次盛大的節慶日,歡迎大家前來參加。節慶的日子終於到了,周圍的部落陸陸續續有人來了,其中薩賓人的部落來的人最多,他們帶著妻子兒女,整個羅馬城陷入一片歡騰中。他們又吃又喝,又玩奇妙的遊戲,開心極了。突然,羅慕路斯發出暗號,羅馬的男人頓時全體出動,衝進玩樂的人群中,每人抓住他們早已看中的薩賓姑娘,帶回自己家裏成親。薩賓人覺得受了極大的侮辱,他們怒氣衝衝地退出羅馬城,發誓要報仇雪恨。

  一年以後,尚武的薩賓人終於準備停當,向羅馬進攻了。雙方軍隊在羅馬城旁的一個峽穀中,擺開陣勢。一場殘酷的血戰眼看就要爆發了,空氣中充滿不祥的恐怖氣氛。

  正在危急時刻,從山崗上衝下一群被羅馬人搶走的薩賓婦女。她們淚洗滿麵,懷抱剛吃奶的孩子,哭叫著來到兩軍陣前,她們跪在地上,苦苦衰求雙方不要互相殘殺。因為不管哪一方得勝,她們都是受害者,或者是失去父親兄弟,或者是失去孩子的父親,成為寡婦。她們的哀求和哭訴深深感動了雙方戰士,他們扔下手中的刀和箭,彼此和解了,並且訂下和約:兩個部落合二為一,世世代代都居住在羅馬城,互相關心,互相保護……

  這是關於羅馬城的傳說故事,表達了羅馬人民對自己曆史的深厚感情,反映了羅馬先民們創業的艱辛。在羅馬博物館裏,現在仍保存著一尊很特別的青銅像:一隻母狼圓睜雙眼,露著尖厲的牙齒,正警覺地注視著前方,在它的腹下,有兩個可愛的男嬰,正抬頭吮吸著母狼的奶頭。據說這尊銅像已保存400多年了,它生動了表現了羅馬人民對自己祖先的懷念之情,對母狼的感激之情。許多現代學者認為,羅馬建城的傳說不足為信。但是,在神話傳說的背後,實際上存在著一些曆史的真實。阿爾巴龍迦城是真正存在過的,這已經得到考古發掘的證實。神話裏說,羅慕洛斯把羅馬城建於台伯河畔的帕拉丁山岡上,這裏恰好是第一批移民出現的地方。

  法西斯笞棒

  一提起法西斯,人們就會聯想到意大利的墨索裏尼和德國希特勒的種種暴行。其實,法西斯這個古老的名詞,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的後半葉。

  公元前六世紀後半葉,羅馬的統治者是塞維·圖裏烏。他按照財產的多少,把羅馬人劃為五個等級;同時設立一個所謂百人團會議,來處理國家的重大事務。在這個會議中,多數是第一等級即最富有的人。羅馬的政體,也就逐步過渡到了奴隸製國家。

  塞維有個女兒,生性貪婪殘暴。他的女婿塔克文,同樣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物。夫妻倆經過一番密謀,準備奪取老塞維的王位。

  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劃,塔克文認為時機成熟,就穿著當時隻有國王才能穿的高筒紅靴子和寬大的紅鬥篷,率領著一批武裝隊伍,衝到羅馬城的中心廣場,大搖大擺在走進元老院,坐在國王的寶座上。

  老塞維見塔克文這麽無禮,非常氣憤,徑直走上台階,要把塔克文拖下寶座。

  塔克文喪心病狂地抓住老塞維的衣領,猛然把他摔下台階。塞維剛想站起身來,塔克文的打手們一擁而上,當場把他打死,並把屍體拋在大街上。

  第一個來祝賀塔克文成功的,是他自己的妻子。在她乘車回家的途中,車夫突然驚駭地勒住了馬,原來老塞維的屍體就橫在馬車前。塔克文的妻子毫無人性地命令車夫驅馬從她父親的屍體上輾過去。

  塔克文成了國王以後,非常專製獨裁,一個人主宰一切。然而,他非常害怕別人也會用同樣的陰謀手段來對付他,因此變得猜疑多端,動不動就殘酷地處死他所不喜歡的人。他崇尚武功,到處作戰,並且大興土木,裝潢自己的城市。連年的戰爭、沉重的勞役和血腥的殺戮,引起了們普遍不滿。

  塔克文曾經處死了羅馬最富有的一個貴族及其長子,隻留下了他年幼的小兒子魯齊。魯齊漸漸知道塔克文是殺害自己父親和兄長的凶手。為了伺機報仇,他把自己偽裝成傻子。塔克文也深信不疑,不把他放在眼裏。

  一次,塔克文的兒子依仗父勢,當眾嚴重地侮辱了羅馬一位最顯貴的婦女,引起了大家的公憤。人們早就痛恨塔克文一家的專橫、殘暴,就紛紛拿起武器反抗塔克文。魯齊也不再裝傻了。他在人民大會上發表演說,曆數塔克文殺害丈人,他妻子驅車輾壓父親屍體,以及加給人民的各種痛苦等種種罪行。大家推舉魯齊為起義的首領。人民大會決定剝奪塔克文的權力,並把他全家從羅馬驅逐出去。當時,塔克文正在城外的一個軍營裏,聽到城內發生事變,立刻趕來。魯齊帶了一隊誌願兵勇猛地衝了過來,塔克文隻好趕緊逃跑。據說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10年。

  羅馬人在驅逐了塔克文以後,決定不再產生新的國王。並且鄭重宣布,個人專製要處以死刑。他們選出兩個首腦來代替國王,開始稱為軍政長官,後來稱為執政官。這種職位沒有薪俸,但享有很高的榮譽,羅馬人甚至用他們的名字來做每年的紀年。

  執政官有12名侍衛官。侍衛官肩上荷著一束打人用的笞(chī)棒,中間插著一把斧頭,象征國家最高長官的權力。這種笞棒稱為“法西斯”。執政官平時是羅馬的統治者和法官,戰時是羅馬軍隊的統帥。不過他們的權力是受到限製的:兩名執政官權力均等,其中的一名隨時可以撤消另一名的命令;執政期隻有一年,到期就變成普通的公民;如果人們對執政官的命令有不同意見,可以在人民大會上提出。與此同時,元老院也起著巨大的作用。其中的300名元老,由退職的執政官和氏族中的長老組成。元老院管理國家財政、外交和占領區的事務,批準所有法律,選舉公職人員。執政官和元老院的成員,都是從貴族中選出來的。這樣,羅馬就變成了一個貴族專政的共和國。共和國第一任的執政官之一,就是為推翻塔克文作出重大貢獻的魯齊。

  塔克文被逐出羅馬後,一直企圖奪回自己已經喪失的權力。他軍事上力量不足,便陰謀煽動羅馬一些貴族青年反對共和國。這些貴族青年答應在塔克文率領武裝部隊來到的時候,給他打開羅馬城門,來個裏應外合。但是塔克文的陰謀沒有得逞,富有警惕性的公民幫助共和國揭露了這個陰謀。參加叛亂的貴族青年被抓了起來。

  在這批貴族青年中,竟有魯齊的兩個兒子和另一位執政官的兩個外甥。羅馬人都嚴肅地注視著,這兩位執政官將如何處理他們親人中的叛國賊。

  兩位執政官把全城人民召集到中心廣場,由他們親自當眾審判叛國賊。

  先由魯齊審問自己兩個兒子的叛國罪行。兩個兒子供認了自己參加陰謀的活動,他們含著眼淚請求父親寬恕自己的罪過。人們緊張地等待魯齊的判決。

  “這兩個人犯了反對共和國的嚴重罪行,”魯齊聲若洪鍾地宣判說,“應該用‘法西斯’對他們處以死刑!”說罷,他向站在一旁的侍衛官堅決地揮了一下手。

  侍衛官們立即從肩下解開笞棒束——“法西斯”,狠狠地抽打著麵前的兩個罪人,直到把他們抽得皮開肉綻,然後又拉他們跪在地上,從“法西斯”中抽出斧頭,當場砍下了他們的頭顱。當這一切在進行的時候,魯齊安然坐在椅子上,目光炯炯地注視著,連頭都不轉動一下。

  現在輪到另一位執政官審問和判決他的兩個外甥了。那位執政官缺乏像魯齊那樣堅強的意誌和大義滅親的勇氣,提議把他兩個外甥放逐出羅馬,以代替他倆應獲的死罪。

  “不,”魯齊堅決地說,“這兩個叛徒也應當先用‘法西斯’抽打一頓,然後砍下他們的頭顱!”

  人們堅決擁護魯齊的宣判,侍衛官們立即執行了這個判決。至於那個徇私護親的執政官,則根據魯齊的提議,被放逐出羅馬。

  法西斯笞棒做為一種權力的象征,確實有它震懾枉法者的作用,在羅馬人的心目中,法西斯笞棒不是什麽刑具,它象征著公正的裁決。

  白鵝的功勳

  公元前4世紀末,羅馬已是一個勢力強大的國家。羅馬征服了意大利的中部,它周圍的許多部落都臣服它。但西北部的高盧人卻不承認羅馬的統治,而且不斷南侵,準備進攻羅馬。

  高盧人是個勇敢的部落,他們個頭矮小,頸帶金項圈,但體格健壯,英勇善戰,他們受傷後,隻要還有一口氣都不離開隊伍。這次,他們向克魯城進攻了。克魯新城離羅馬僅有200公裏,守城的將士見高盧人氣勢洶洶、銳不可擋的樣子,急忙向羅馬元老院求援。

  羅馬元老院得悉後,經過緊急會議決定派3個使節去見高盧人的首領高林,勸他立即退兵。不料高林傲慢無禮,對使節揚言:“別為別人操心了,再有100天,我們就攻進你們的羅馬城了。快滾吧,羅馬人!”

  三個外交使節覺得受了極大的羞辱,他們違反外交慣例,立即趕往克魯新城,幫那裏的將士出謀獻策。其中的一位使節是弓箭手,他的箭法超人,居然一箭射死了一個來探聽消息的高盧人的酋長。

  高林得知消息後,肺都氣炸了。他立即挑選幾個身體壯實的高盧人做使節,去羅馬向元老院抗議,要求把羅馬派出的3個使節交給他們懲治。羅馬元老院當即拒絕,而且把那3位使節選為羅馬軍事保民官。這是一種人身不受侵犯的特殊官職,權力極大,甚至可以否決元老院的決議。

  高林聽到這一消息後,咆哮如雷,像一頭發瘋的獅子。他親自率領7萬大軍,直接向羅馬發動進攻。

  高盧人全部光著頭,他們猛烈衝鋒,至死不離開部隊,他們揮著長矛、板斧,殘酷地揮舞著,居然砍下羅馬士兵的胳膊,津津有味地啃著。羅馬軍隊從未見過高盧人的作戰方式,他們很快就被高盧人逼到河裏,很多人被激流吞沒了。一部分羅馬士兵狼狽逃回城裏,慌亂中,連城門也忘了關閉。羅馬軍隊是個驕傲的軍隊,在此之前從未遇過這樣的慘敗。這一天是公元前390年7月18日。後來羅馬把這一天定為羅馬的國恥日。

  羅馬軍隊潰退到城內。執政官曼裏把一部分居民從別的城門撤離到城外去,一部分軍隊和年輕的元老決定撤到城後的卡庇托林山崗上,等待援兵。卡庇托林山崗是羅馬城內最高的山,陡峭險峻,懸崖絕壁,易守難攻。

  大約有100多位年長的元老,他們不願到山上避難,他們身穿華麗的節日盛裝,來到羅馬的中心廣場。準備和羅馬城共存亡。

  羅馬的城門未關,高盧人以為是羅馬人設下的圈套,第一天不敢輕舉妄動。探子偵察後報告高林說城裏城外毫無動靜。高林終於縱身上馬,衝進羅馬。

  羅馬城空曠無人,家家關門閉戶,隻有幾隻鴿子在街上啄食。高林大隊人馬衝到中心廣場。隻見在寬闊的廣場上,上百位衣著華麗的老人手持聖杖,在象牙圈椅子上巋然不動,像一尊尊雕像。高林走到他們麵前,他們毫無動靜,既不站起來,也不改變臉色。高盧人以為他們是雕塑。一個高盧人小心翼翼地拉了拉一位元老的花白胡子,這位老元憤怒地用聖杖打了他的頭。這時,高盧人才相信他們是活的,於是用亂劍將長老們殺死。頓時,血流遍地,廣場被染得通紅。高盧人開始搶劫放火,在短短的幾天裏,羅馬城成了一片廢墟。高盧人尋找羅馬的軍隊和百姓,但是連影子都看不見。一個探子告訴高林,他們在卡庇托林山崗。高林率領軍隊如狂風一般撲向山崗。高盧人的多次進攻都失敗了。高林決定改變策略,實行長期圍困,用饑餓、缺水來逼羅馬人投降。

  執政官曼裏住在山頂的指揮所裏,他幾天幾夜都沒合眼。他在想怎樣和城外的援兵聯係,派誰去合適呢?一名叫波恩的勇敢年輕人接受了這個任務,他在夜色的掩護下,在懸岩峭壁中冒著生命危險拽著蔓藤往下爬。但不幸的是,他的腳剛落地,就被高盧人的利劍奪走了生命。

  高林為此高興異常。因為他從波恩下山的路線中發現一條上山的通道。當晚,高林挑選幾十個最敏捷、最勇敢的高盧人,準備爬上懸岩,一舉攻下山崗。

  深夜,寂靜無聲,高盧人悄悄地往上攀登。山崗上靜極了,不僅士兵,連山上的狗都沒有發現高盧人的陰謀。高中人眼看就要上山頂了,突然,“嘎、嘎——”的鵝叫聲刺破萬籟俱寂的夜空。

  執政官曼裏在睡夢中驚醒,他馬上意識到什麽,立即操劍衝向懸崖,用盾牌將第一個上山的黑影推向懸崖,又揮劍刺中第二個高盧人的胸膛。倒下去的高盧人墜落時又砸倒幾個人。這樣贏得了時間,羅馬士兵紛紛趕來,他們一鼓作氣,用石塊、長矛、投槍,把高盧人打下懸岩。山崗得救了,羅馬人得救了。

  山崗上的白鵝是哪來的?原來,這是羅馬人奉獻給山上女神廟的。山崗上雖然食物稀少,但大家還是你省一口我省一口地用口糧喂它們,但也不能喂飽它們。這些饑餓的白鵝很不安靜,特別容易受驚。它們最早聽到高盧人上山的動靜,因此就驚叫起來。它們的叫聲拯救了山崗和羅馬人。黎明時,曼裏將戰鬥們召集起來,向大家敘說白鵝的功勳。大家紛紛把糧食拿出來獎賞白鵝。

  高盧人對卡庇托林山崗的圍困持續長達7個月,但堅強的羅馬人頂住缺水缺糧的折磨,誓死不投降,堅守陣地。高盧人最後自己打了退堂鼓,他們要求和羅馬人談判。高盧人得到1000斤黃金的贖金,撤離了羅馬。羅馬人和高盧人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白鵝拯救了羅馬”成為羅馬人的諺語。為了慶祝白鵝的功勳,每年的一定時間,羅馬人給白鵝頸上戴上裝飾華麗的項圈,身上披掛上彩帶,抬著它遊行,街上的人們見到白鵝,熱情地向它歡呼,並且稱它為“聖鵝”,以示敬意。

  布匿戰爭中的漢尼拔

  古代羅馬史是一部連綿不斷的對外擴張史。公元前4世紀初,羅馬隻是拉丁諸族中較大的一個城邦而已。經過長期的戰爭,羅馬不但擴大了勢力範圍,而且到公元前3世紀初,已經完全把意大利統一起來。自此,羅馬躋身於地中海強國之列。下一步,羅馬的目標將是征服整個地中海地區。

  迦太基位於非洲北部突尼斯沿岸一帶,是地中海的一大商業樞紐。前814年由腓尼基城邦推羅的移民所建,公元前7世紀至4世紀發展成為西地中海的強國,首都迦太基城。

  公元前3世紀中期至2世紀中期,迦太基和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進行了長達119年的戰爭。因為羅馬人稱腓尼基人為“布匿”,史稱布匿戰爭。布匿戰爭的焦點,是爭奪地中海西部諸島嶼,尤其是西西裏島。這裏有迦太基大部分殖民市場,同時又有羅馬統治下的大希臘利益。戰爭的導火線,是希臘在西西裏東部兩個殖民地邦城敘拉古和麥山那之間的衝突,麥山那的兩派雇傭軍同時向迦太基和羅馬求救,布匿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漢尼拔是古代迦太基人的軍事統帥。

  公元前264年,地中海兩強羅馬和迦太基為爭奪西西裏島,發生了第一次布匿戰爭,戰爭以迦太基的失敗而告終。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敗軍的統帥正是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巴卡。

  巴卡將兒子帶到柏爾摩洛克神殿的祭壇前讓他莊嚴宣誓:竭其一生,血戰到底,擊敗羅馬,為國為父報仇雪恨。

  漢尼拔從9歲起就隨父兄出征,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嚴格的軍事訓練。他知識淵博,通曉幾國語言,體魄健壯,機智頑漢尼拔強,深負重望。

  公元前221年,25歲的漢尼拔被任命為迦太基的軍事統帥。漢尼拔在迦太基國勢衰微的形勢下,積極展開外交鬥爭,同敵視羅馬的部族建立同盟,自己騰出手來在比利牛斯半島(今西班牙)建立基地,訓練出一支精銳的陸軍。在作好戰爭準備後,他先攻打羅馬的盟友,迫使羅馬於公元前218年向迦太基宣戰,於是,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

  羅馬依仗其海上的優勢,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意大利南部,準備直接攻打迦太基城。漢尼拔布置好守城事宜後,率領6萬大軍大膽地越過阿爾卑斯山,在損失大批兵員、戰象情況下,漢尼拔的軍隊開下山時,一些仇恨羅馬統治者的高盧部落紛紛來投奔。大軍直搗羅馬的腹地,把戰爭引到敵國的領土。羅馬執政官見勢不妙,隻好回軍尾追,卻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米諾湖畔遭到迦太基軍隊的仗擊。羅馬四個軍團3萬人在三麵環山,背後臨湖的峽穀中被迦太基軍隊打得亂作一團,幾乎全軍覆滅,統帥弗拉米尼陣亡。獲勝後,漢尼拔把羅馬和拉丁同盟的移民地洗劫一空,但對其他意大利人的財產則予以保全,俘虜中的羅馬人都帶枷鎖,而將無羅馬公民權的其他意大利人一律釋放,以此削弱和孤立羅馬。

  公元前216年春,漢尼拔攻占了羅馬重要的糧倉——亞得裏亞海的坎尼(一譯康奈)。8月2日,羅馬執政官瓦羅和鮑路斯率領步兵8萬、騎兵6千,到奧方托河以北的平原與漢尼拔決戰。漢尼拔當時隻有步兵4萬,騎兵1.4萬,從數量上看羅馬占優勢。但是漢尼拔懂得天文學,能預測到一些天氣、風向的變化。他觀測到坎尼這一帶中午時分有猛烈的東風,於是在羅馬大軍來到之前,便搶先占據了東邊的高地。有的將領提出疑問:“高地在海邊,背後便是大海,這不是自決後路了嗎?”漢尼拔說:“你管它背後幹什麽,隻要臉能看到敵人就行了。”將領們看到統帥一付穩操勝券的神情也就放心了。

  羅馬軍隊一見迦太基軍隊全列在海邊,就發起進攻,妄圖一舉把他們趕到大海裏葬身魚腹。漢尼拔指揮兵士沉著應戰。仗打到中午時分,突然東風大作,越刮越猛,刮得昏天黑地飛沙走石,迎著海風的羅馬士兵被塵沙迷住了眼睛,無法看到對麵的敵人,而迦太基士兵順風作戰有如神助,毫不費力湧上陣前,標槍、石塊的殺傷力大增,砍殺敵人手起刀落,殺得敵人片甲不留,羅馬大軍漸漸退到山穀。漢尼拔早已設置好的伏兵乘機掩殺過來,兩翼精銳的騎兵包抄敵軍後路,打得羅馬大軍毫無還手之力。

  經過12小時的鏖戰,羅馬大軍5.4萬人被殲滅,1.8萬人被俘虜,執政官鮑路斯及軍團將校全部陣亡,隻有執政官瓦羅率殘部得以逃脫。迦太基方麵則傷亡6000餘人。相傳迦太基軍隊打掃戰場時,光從戰敗的羅馬士兵身上取得的金戒指就有3筐。坎尼戰役表現了漢尼拔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成為世界古代軍事史上一個少有的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坎尼”也成了包圍並全殲敵軍大會戰的軍事術語。

  漢尼拔在無後方作戰情況下,馳騁在敵國疆土征戰15年之久,先後占領了敵國400多個城鎮。曾經兵臨羅馬城下,成為羅馬人心目中最凶惡、最可怕的敵人。

  戰功赫赫威震四方的漢尼拔在取得了亞平寧半島上最繁榮的城市加普亞後,沉湎於奢侈腐化的享樂之中,疏於治軍;又因連年戰爭,軍力耗竭,遂大失昔日雄風。在公元前202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的最後一役紮馬戰爭中,漢尼拔的軍隊被羅馬人擊潰。戰勝他的羅馬軍事統帥小西庇阿,因而獲得“阿非利加的西庇阿”的光榮稱號。公元前196年,漢尼拔當選為迦太基最高行政官,實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