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宋初名將郭進事跡述評

  摘要:郭進是宋初守衛北疆的名將,以善於用兵,從嚴治軍而享譽一時。在宋太祖一朝,郭進長期鎮守西山一帶,有力地抗擊了北漢、契丹軍隊的進攻,確保了防區的安全,因此得到宋太祖的高度評價。在宋太宗即位後,由於對統軍將帥采取了極端猜忌、壓製的態度,郭進雖仍然在守邊及北伐北漢的戰場上屢立戰功,但最終卻被逼自殺。其生平功業及最後結局,可謂與家喻戶曉的楊業頗為相似。

  郭進是北宋初守衛北疆的名將,以善於用兵,從嚴治軍而享譽一時。史稱郭進“屢有戰功”,最終卻被逼自殺。就其生平功業及最後結局來看,郭進與家喻戶曉的楊業頗為相似,但由於種種原因,郭進其人其事既未能為後世所傳誦,迄今為止學術界也沒有專文加以論述,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筆者不揣淺陋,對郭進事跡予以梳理,並探究造成其悲劇的原因所在。

  一郭進的主要功業及事跡

  郭進,深州博野(今河北博野)人,出身貧賤,早年曾為富家傭保。生活在兵戈不息、武風烈烈的五代歲月,郭進便像同時代及曆史上許多豪傑那樣充滿尚武誌向,所謂:“有膂力,倜儻任氣,結豪俠,嗜酒蒲博。”在遭到富家少年逼迫後,郭進遂投奔駐守太原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漢祖壯其材,留帳下”。契丹軍隊攻陷開封滅晉後,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漢。當後漢高祖準備進軍入汴時,郭進主動請命,率奇兵間道先趨氵名州,“因定河北諸郡”。因這次軍事行動的成功,郭進遷任乾、坊二州刺史。再改磁州刺史。

  五代時期,藩鎮稱雄割據,作為節度使爪牙的地方長吏殘害百姓,無所不為,所謂“刺史皆以軍功拜……恃功縱下,為害不細”。但據記載,郭進在地方任職期間卻能約束部屬,注意保護百姓的生產和生活。如後周廣順初,郭進出任淄州刺史後,當地吏民曾有要求其留任的舉動,此必與其善政有關。在登州刺史任內,他率鎮兵平定了為害一方的群盜,於是“民吏千餘人詣闕請立《屏盜碑》”。顯德初,郭進移衛州。當時“衛、趙、邢、氵名間多亡命者,以汲郡依山帶河,易為出沒,伺間椎剽,吏捕之輒遁去,故累歲不能絕其黨類”。郭進遂發兵圍剿,“數月間剪滅無餘,郡民又請立碑記其事”。郭進在升任氵名州團練使後,“有善政,郡民複詣闕請立碑頌德,詔左拾遺鄭起撰文賜之”。他還在氵名州城四周種植柳樹,在城壕中種荷蒲,“後益繁茂,郡民見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種也。’”透過這些記載,可以清楚地看出郭進身上有著關愛百姓的良將品質,而這在五代時期是極為罕見的。難怪後世還有人追憶道:“(郭)進知人疾苦,所至人為立碑紀德政。”

  北宋建國後,宋太祖在親征澤、潞李筠反叛時,任命郭進為西山巡檢,並將其官銜遷為氵名州防禦使,以負責與北漢接壤的太行山一線防禦重任。在建隆、乾德年間,郭進以西山巡檢的身份抗擊北漢及契丹近十年時間。其中在乾德元年,郭進先與將官王全斌、曹彬率軍攻取北漢樂平縣,俘虜敵軍數千人。不久,北漢引契丹軍攻樂平,郭進又與曹彬等將領帶兵解圍,“三戰皆敗之,遂建樂平為平晉軍”。次年,宋軍奪取遼州,北漢再引契丹六萬大軍來犯,郭進奉命與昭義節度使李繼勳、彰德節度使羅彥□等率軍六萬迎擊,“大破契丹及北漢軍於遼州城下”。開寶二年,宋太祖親征河東時,郭進出任行營前軍馬軍都指揮使,參與此役。開寶九年,北宋再度對北漢用兵時,郭進任河東道忻、代等州行營馬步軍都監,率軍進攻北漢的忻州和代州等地,先“俘北漢山後諸州民三萬七千餘口”。隨之,再奪取壽陽縣。但是,此役不久因宋太祖突然暴死而中斷。

  從有關記載來看,郭進不僅勇於和善於用兵,而且治軍極嚴。《宋史》本傳稱:

  (郭)進有材幹,輕財好施,然性喜殺,士卒小違令,必置於死,居家禦婢仆亦然。

  進在西山,太祖遣戍卒,必諭之曰:“汝輩謹奉法。我猶貸汝,郭進殺汝矣。”其禦下嚴毅若此。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乾德元年九月戊寅”條記載略同,而又事跡更詳,現列舉如下,以進一步予以說明:

  郭進禦軍嚴而好殺,部下整肅,每入北漢境,無不克捷。上時遣戍卒,必諭之曰:“汝輩當謹奉法。我猶赦汝,郭進殺汝矣。”嚐選禦馬直三十人,隸進麾下押陣,屬與北漢人戰,往往退怯,進斬十餘人。奏至,上方閱武便殿,厲聲曰:“禦馬直,千百人中始得一二人,少違節度,郭進遽殺之。誠如此,壟種健兒亦不足供矣。”乃潛遣中使諭進曰:“恃其宿衛親近,驕倨不稟令,戮之是也。”進感泣。

  上引《宋史》和《續資治通鑒長編》還同樣記述了這樣一件事例:曾有一名軍校自西山赴京誣告郭進,“太祖詰知其情狀,謂左右曰:‘彼有過畏罰,故誣進求免爾。’遣使送與進,令殺之”。當時正遇北漢軍隊來犯,郭進便對誣告者說:“汝敢論我,信有膽氣,今舍汝罪,能掩殺並寇,即薦汝於朝,如敗,可自投河東。”此人感奮聽命,遂在戰場上告捷。郭進即將其軍功上奏朝廷,請求遷其官職,“太祖從之”。歐陽修在其筆記中也記述了類似這一段文字的史實,所不同的是:當郭進為其人請賞時,宋太祖曰:“爾誣害我忠良,此才可贖死爾,賞不可得也!”又命將此人交給郭進。郭進複又請曰:“使臣失信,則不能用人矣。”這樣,趙匡胤才賞其一官。由此可以看出,郭進雖治軍極嚴,“然能以權道任人”,故為部下所服。另,宋人還記載:“(郭)進聽訟善以鉤距得其情,軍政嚴肅,戰無不克”。透過郭進的帶兵、作戰表現,不難發現其所具有的傑出將帥素質,其中通過誅殺君主膽怯親兵達到嚴明軍紀、樹立主帥權威的做法,可與先秦時吳起治楚軍的範例相媲美。

  宋太祖一朝,郭進一直駐守河北西部前線,在抗擊北漢和契丹軍隊的戰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並有力地支持了宋中央的南下統一事業。因此,宋太祖對郭進既欣賞,又頗為器重,所謂“時劉繼元據並門未下,以(郭)進兼西山巡檢二十年不易其任”。開寶中,宋太祖下令在開封城中為郭進建造宅第,特許打破常規,“悉用�瓦”。“有司言,舊製非親王公主之第不可用。帝怒曰:‘進控扼西山十餘年,使我無北顧憂。我視進豈減兒女耶?亟往督役,無妄言。’”

  事實上,宋太祖對當時防禦北部和西陲的邊將都頗為信任,給予他們很大的自主權,除了郭進外,其餘如李漢超守關南、馬仁�守瀛州、賀惟忠守易州、何繼筠守棣州、李謙溥守隰州、王彥升守原州、姚內斌守慶州、董遵誨守環州及馮繼業守靈州等等,也都無不如此。以後,宋人常常以宋太祖善用郭進等邊將為範例,津津樂道:“�榷之利,悉以與之,其貿易則免其征稅。故邊臣皆富於財,以養死士,以募諜者,敵人情狀,山川道路,罔不備見而周知之。故十餘年無西北之憂也。”元人修宋史時也指出:“宋之武功,於斯為盛焉。”

  二郭進之死及其根源

  宋太宗即位初,對大批文臣、武將先後加官晉爵,郭進也遷為雲州觀察使,並改判邢州,仍兼西山巡檢,繼續在河北前線帶兵。另外,宋太宗又賜給郭進京城坊第一區。表麵上看似一切如常,但實際上正是從宋太宗時代開始,武將群體的命運逐漸出現了逆轉,而郭進也因此最終走上了不歸之路。

  宋太宗是通過陰謀手段登上帝位的,因此,以其陰暗的心理,加上狹小的氣度和尋常的才質,遂對帶兵武將極為猜忌。趙光義在晚年曾意味深長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機:“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這裏所說的“奸邪”自然不是日益受寵的儒臣,而是可能兵變奪權的武將。因此,宋太宗從即位伊始,就開始采取諸如任用親信、壓製武將乃至於“重文輕武”等等的措施,來整治軍事將領。如:太平興國二年初,宋太宗下詔將各地節度使子弟百餘人編為殿前承旨,調至開封,此舉等於將他們變為人質,以製約四方將領。不久,又罷免向拱、張永德、張美和劉庭讓等四位宿將的節鉞,將他們轉為環衛上將軍的虛銜;解除功臣石守信的軍職,將其改為西京留守。隨之,又將前朝禁軍大帥黨進外放地方節鎮。不久,另兩位禁軍首腦楊信和李重勳相繼病死。於是,宋太宗親自提拔一批順從但能力低下的親信擔任重要軍職,以替自己掌管軍隊。如出任殿前副都指揮使的白進超,被評為無明顯戰功,惟小心謹密,能撫恤士卒而已。柴禹錫、王顯、趙�、張遜、楊守一等宋太宗藩邸屬吏出身者,先後出入禁軍、樞密院要職,元人稱:“自柴禹錫而下,率因給事藩邸,以攀附致通顯……故莫逃於齪齪之譏。”

  與此同時,宋太宗對各地統軍的將領,則通過監軍監視、“陣圖”約束之類的辦法加以控製。如大將李繼隆所說:“圖陣形,規廟勝,盡授紀律,遙製便宜,主帥遵行,貴臣督視。”宋太宗登基不久,還派人到各地察訪將領的動向。如王�到靈州、通遠軍巡查後反映:“主帥所用牙兵,率桀黠難製,慮歲久生變。請一切代之。”宋太宗對王�的建議非常賞識,遂令其帶兵取代邊關老兵。不料“戍卒聞當代,多願留”,於是王�以強硬的手段斬殺了一部分人,才算完成了使命。以後,王�又數度往來西陲與京師之間,不斷匯報前方駐軍的情況,並提出對策。宋太宗曾一次賜其百萬錢,以示獎賞。當時,甚至可以不問事情真相,便誅殺被懷疑者。如“上即位,分命親信於諸道廉官吏善惡密以聞,嶺南使者言知封州李鶴不奉法,誣奏軍吏謀反,詔誅之不問狀”。一時,帶兵武將都感受到來自最高統治者的巨大壓力。

  太平興國三年發生的一件荒唐的事件,便足以從側麵反映前線將領對宋太宗的恐懼:官宦之子李飛雄詐稱自己為巡邊使臣,結果從關中換乘官馬,在地方武官的向導下,一路西行到秦州境內。麵對不持任何憑證的這樣一位“使臣”,當地駐軍將領竟俯首帖耳。結果,李飛雄矯詔逮捕多名帶兵將官,並準備處死,而諸將都甘心受縛就刑。以後,李飛雄因利令智昏,露出破綻,才被眾人捉獲。李飛雄事件說來令人難以置信,這一切隻能說明當時武臣已完全屈從馴服。難怪頗有戰功的曹彬,雖位居樞密使高位,卻極其謹小慎微,甚至在街市上與士大夫相遇,也要主動做出讓路的姿態。

  在上述政治背景之下,郭進勇於專兵的特長及果敢好強的性格便不合時宜了。郭進改調邢州後,繼續肩負著防禦北漢及契丹的重任。據以後沈括記載:“郭進有材略,累有戰功。嚐刺刑州,今邢州城乃進所築,其厚六丈,至今堅完,鎧仗精巧,以至封貯亦有法度。”可見郭進在新任所內仍十分注意軍備建設,忠於職守,積極有為。太平興國二年,他還招降了北漢的一些軍人和民戶。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親征北漢時,郭進出任太原石嶺關都部署,“分兵控石嶺關”,擔負起阻擊契丹援軍的重任。案:都部署為北宋前期戰場主帥之職,宋人曰:“駐泊、行營都部[署],即古之大將軍、大總管之任也。”由此可見,郭進在此次北伐之役中的身份是石嶺關戰區的主帥。但與此同時,宋太宗又依據其慣例派來了一位監督者,即引進使、汾州防禦使田欽祚,其職責為“護石嶺關屯軍”,實際上就是郭進軍中的監軍。正是此人以後逼死了郭進。

  從有關經曆來看,田欽祚也是一名武將。他在後周時從軍,宋初為□門通事舍人,曾參加過滅蜀、滅南唐之役。太平興國初,又曾與北漢作過戰。然而,田氏的品行卻頗為低劣,所謂“欽祚性陰狡……好狎侮同列,人多惡之。”“性剛戾負氣,多所忤犯”。在滅蜀之役期間,他便逼死過將官王繼濤。史稱:彭州刺史王繼濤“素與通事舍人田欽祚有隙,會欽祚入朝,乃誣奏繼濤以他事。太祖驛召繼濤,將麵質之,道病卒”。田欽祚到石嶺關赴任後,又不顧緊張的軍情,竟利用職務之便從事販運牟利活動,從而引起了郭進及其他將校的不滿。史稱:“時田欽祚護石嶺軍,恣為奸利諸不法事,(郭)進雖力不能禁,亦屢形於言。”由此,田氏對郭進懷恨在心,“與都部署郭進不協。賊兵奄至,欽祚閉壁自守,既去,又不追”。以後,田欽祚因“為部下所訴”,被責授睦州團練使,但宋太宗卻令其“仍護軍”。《宋史・田欽祚傳》則稱:宋太宗北上時,用田欽祚為幽州西路行營壕砦都監。可見,在宋太宗眼中,田欽祚雖非良將,但卻具有牽製主帥的價值。

  不久,契丹援軍果然前來進攻,“(郭)進大破之。又攻破西龍門砦,俘馘來獻,自是並人喪氣”。然而,就在此時,田欽祚對郭進進行了惡毒的報複,直至將對方逼死。有關當時發生的情形,據北宋人錢若水《太宗皇帝實錄》卷四一記載如下:

  欽祚之典石嶺軍也,大將郭進屢有戰功,為欽祚所淩轢,進不能甘,遂自經死。事甚曖昧,時皆以為欽祚殺之。左右無敢言者。

  以後宋人也稱:“既而為田欽祚所誣,進剛忿不能辯,乃自經而死。”“欽祚以他事侵之。(郭進)心不能甘,自經死”。由此可見,田欽祚的報複手段極其簡單,即以監軍身份一方麵淩辱郭進,另一方麵則向宋太宗誣告郭氏。值得注意的是,其一,郭進官職比田欽祚高,當時郭氏為觀察使,田氏原為防禦使,後降為團練使,郭氏又為主帥,但郭進不僅不能約束田氏,反而遭到對方的淩辱,最終還被逼自殺;其二,郭進的悲劇發生後,雖然原委一目了然,但“左右無敢言者”。這一切隻能說明:宋太宗賦予監軍極大的權威,使其“口含天憲”,完全可以淩駕於主帥之上,正暴露出趙光義猜忌防範的馭將態度產生了多麽大的效果。由此也不難發現,“性剛烈,戰功高”的郭進實際上是當時極端獨裁和狹隘統治的犧牲品。

  郭進死時,年僅五十八歲,正是戰場經驗豐富、可以施展軍事才能之時,但死不得其所。據李燾記載:“欽祚以卒中風眩聞。上悼惜良久,優詔贈安國節度使。”以後,趙光義“頗聞其事”,卻並未嚴懲田氏,不過是將其罷免內職,出為房州團練使而已。又據《宋史・田欽祚傳》記載可知:田欽祚在太平興國“六年秋,改房州團練使”,此時已距郭進含冤死去兩年有餘。以後,田氏雖一度改往柳州,但最終還是得到了宋太宗的同情,所謂:“嶺外多瘴氣,因遘疾,累表乞生還闕下。上憐之,遷郢州團練使。在郡二年,入覲,欽祚見上,涕泣不已。以為銀、夏、綏、宥都巡檢使,俄召還。”在雍熙年間第二次北伐時,宋太宗又一次起用田欽祚,命其與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為排陣使。“時欽祚已被病,受詔不勝喜。一夕,卒”。田氏死後,其諸子還得到加官的恩蔭待遇,當政者對其可謂仁至義盡。相比而言,郭進的後人就沒有那麽幸運。從有關史籍看,沒有郭進子弟得到恩蔭加官的記載。郭進死後不久,甚至其宅第也為他人所有。

  三餘論

  綜上所述,郭進可謂宋初一位難得的良將,就其事跡及功業而言,頗可與家喻戶曉的楊業相比較。如楊業在北漢守邊時,“以驍勇聞……屢立戰功,所向克捷,國人號為‘無敵’”。歸宋以後,楊業擔負起捍衛代北邊防的重任,曾屢敗來犯的遼軍。《宋史・楊業傳》稱其:“忠烈武勇,有智謀,練習攻戰,與士卒同甘苦”。“為政簡易,禦下有恩,故士卒樂為之用”。楊業的這些事跡及功業與郭進極為相似。楊業生前官至雲州觀察使,出任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而郭進也官居雲州觀察使,死前為太原石嶺關都部署,二人官爵相等。楊業是死於第二次北伐的戰場之上,其結局雖與郭進不同,但死因卻幾乎一致,即同樣是被“護其軍”的王�及劉文裕逼迫出戰而死。郭、楊二人死後,又都得到了節鉞的追加官銜。但郭進身後卻遠遠沒有獲得楊業那樣大的聲譽,特別是宋朝滅亡以後,其事跡往往為世人所遺忘。究其原因,並不是因為其功業相對遜色,而主要還在於楊業後繼有人。楊業死後,其子延昭、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延彬繼續活躍於軍隊之中。其中延昭還在抗遼前線屢建功勳,宋真宗曾說:“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以後,楊延朗之子文廣也頗有名聲,曾參加了抵禦西夏、南征叛亂的戰爭,到宋英宗時官至禁軍高級將領之職。於是,楊門一家三代從軍在宋代便成為佳話,以後又通過民間傳說及評話、小說和戲劇而廣為流傳,影響直至今日。郭進則沒有這樣幸運,當其不肖之子連宅第都保留不下來時,其生前的事跡及功業便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漸被塵封於故紙堆中。

  (原文發表於《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