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7章 印度總述(3)

  城東二裏有一座塔,高三百多尺,是無憂王無憂王:又譯作阿育王或阿輸迦王。古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著名國王,在位時間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他用武力基本上統一了除半島南端以外的印度全境。傳說他後來信仰了佛教,是佛教的積極宣傳者和保護者。建造的。壘石建成,雕刻神奇。在這裏,釋迦菩薩遇到燃燈佛把鹿皮衣鋪在地上,把頭發鋪開來遮蓋地上的泥濘,因而受到燃燈佛預言他將成佛。雖為大劫所破壞,但這個遺跡卻沒有泯滅。在吃齋的日子,天上落下名花像下雨一樣,老百姓都心懷敬意,競相朝拜供養。西麵有一所寺廟,和尚很少。再往南有一小塔,是古時遮蓋泥濘的地方,無憂王避開大路,在這偏僻的地方建成。

  城裏有一個大塔的故基。聽本地人說:古時有佛牙,高大美麗。現在塔內牙沒了,隻剩下舊基。旁邊有一座塔,高三十多尺。老百姓中流傳,不知這塔源起如何,說是從天上墜下來的,將基礎紮在這裏。不是人工所成,是神仙所造。

  城西南十幾裏有一座塔,是如來佛從中印度淩空遊化降下之處。國人感念欽慕,建了這座神靈之塔。東邊不遠有一座塔,是釋迦菩薩古時遇到燃燈佛買花供養的地方。

  小石嶺佛影窟。

  向城西南走了二十多裏,來到小石嶺,有一座寺廟,殿堂崇高,樓閣成重,都是堆石建成。庭院寂靜,一個和尚也沒有。裏麵有一座塔,高二百多尺,是無憂王建造的。

  在寺廟西南,有深澗非常陡峭,瀑布飛流而下,懸崖像牆壁一樣。東麵石壁上有一個大洞,是瞿波羅龍的住處。門口狹小,窟穴冥暗,崖石中滴出水來,一直流到下麵的小徑上。從前這裏有一個佛像影,同真像一樣光彩煥發,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具備,儼然像活著的真人一般。到了近代,就不能人人都能看到,縱然看到,也是影影綽綽。如果至誠祈禱,能夠感動神明的人,就能暫時看得清晰,也不長久。從前如來在世的時候,這一條龍原來是一個牧牛的人,供給國王乳酪,因為奉獻不合規定,受到國王的譴責,心懷怨恨,就用金錢買了花,供養受的塔,發願生為惡龍,破國害王,於是走向石壁,投身自殺,遂生為大龍王,住在這石窟裏。他正想出穴實現自己的惡願。剛這樣想,如來已經知道,他憐憫本國人為龍所害,於是就運用神通力,從中印度來到龍住的地方。龍見到如來,惡毒之心立刻停止,接受了不殺生的戒條,願意衛護正法,並請求如來:“你要常住這個窟穴中,那些聖賢弟子經常接受我的供養。”如來告訴他說:“我將要涅,我把自己的身影給你留在這裏,派五個羅漢常受你的供養。即使正法消逝,這件事也不改變。如果你毒心發作想生氣發火,你一看到我的身影,由於慈善的緣故,你的毒心立即停止。在這一個賢劫中,將來的世尊,也會可憐你,都在這裏留下影像。”影窟門外,有兩塊方石,在一塊石頭上,有如來佛腳踩的痕跡,微微露出輪相,有時發出光輝。影窟左右,有很多石室,都是如來佛各聖賢弟子入定之處。影窟西北角上,有一座塔,是如來散步的地方。旁邊的塔中有如來佛的頭發、指甲。鄰近這個地方不遠有一座塔,是如來佛闡揚真如法性,說五蘊十八界的地方。影窟西有一塊大而扁平的石頭,如來佛曾經在上麵洗自己的袈裟,袈裟的影子隱隱可見。

  醯羅城。

  出城向東南走三十多裏,到了醯羅城。方圓四五裏,高峻險要而堅固,有花木、樹林、水池子,美麗明朗澄清如鏡。城中的居民,品質淳樸,篤信佛法。還有一座樓,梁上彩畫,柱子赤紅。在第二層上有七寶小塔,裏麵放著如來頂骨,骨圓一尺二寸,發孔看得清清楚楚,顏色黃白,盛在寶盒中,放在塔裏。有人想知道吉凶,就用香末和泥,來印頂骨,根據個人的福德,印出的形象煥然清晰。又有七寶製成的小塔,用來貯存如來髑髏骨,樣子像荷葉,顏色同頂骨一樣,也是裝在寶盒中,外麵封閉牢固。又有用七寶製成的小塔,貯存如來的眼睛,眼睛像柰子那樣大,光明澄澈,內外相映,又用七寶盒緘封如來的僧伽胝袈裟,它是用細毛布做成,顏色黃紅,放在寶盒中,由於時間太久,稍有損壞。如來佛的錫杖,用錫作環,用檀香作杆,盛在寶盒中。最近有一個國王,聽說這些東西都是如來佛生前親身使用的,仗著自己的威力,搶奪到手。回到本國,放在自己住的宮內,過了不到十二天,再找已經丟失,派人尋訪,它已回到本處。這五件聖跡,有很多靈異之事,迦畢試王派五個婆羅門來用香花伺候,來觀看禮拜的人,相繼不絕。那幾個婆羅門想保持寂靜,認為財物為人所重,就訂立了條規,來製止喧鬧雜亂。大體上是這樣的:想看如來頂骨,交稅一個金錢,想要印,交稅五個金錢。其餘依此類推,訂立了條規。條規稅金雖重,觀看禮拜之人,反而更多。

  重閣西北有塔,不很高大,但多靈異,人們用手指頭一碰,塔就搖動,連地基都搖晃,塔上的鈴鐺也和著響起來。

  從此向東北山穀中走五百多裏,來到健馱邏國舊時叫乾陀衛,訛。在北印度境內。

  健馱邏國。

  健馱邏國,東西一千多裏,南北八百多裏。東臨印度河。此國的大都城叫布路沙布邏,方圓四十多裏。王族絕了嗣,役屬於迦畢試國。城鄉空荒,居民稀少,宮城一角有一千多戶。莊稼繁盛,花果茂密,多產甘蔗,又產石蜜。氣候溫熱,沒有一點霜雪。人性怯懦,愛好學習經典藝文,多崇拜外道,少信佛法。自古以來,印度國內作論的大師如那羅延天、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法救、如意、脅尊者等出生在這裏。和尚寺廟有一千多所,摧殘荒廢,破爛蕭條。那一些塔多有倒塌。外道神廟有一百多,外道信徒雜居此地。

  王城內東北有一個故基。是古時安置如來佛缽的寶台。如來涅之後,缽傳入此國,經過了幾百年,被人虔誠供養,(後來)流傳很多國家,現在波剌斯。

  卑缽羅樹及迦膩色迦王大塔

  城外東南七八裏有一棵卑缽羅樹,高一百多尺,枝葉繁茂,濃蔭四布。過去四佛都曾在樹下坐過,現在還有四佛的坐像。賢劫之中,九百九十六個佛都要坐在這裏。在冥冥中有神靈保護,有神異的力量潛伏著。釋迦如來在這棵樹下麵南麵坐,對阿難說:“我去世以後四百年時,有一個國王出世,名叫迦膩色迦。在南邊不遠建立一座塔,我身上所有骨、肉的舍利多存其中。”

  卑缽羅樹南有一座塔,是迦膩色迦王建立的。迦膩色迦王在如來涅的第四百年,應天運做了皇帝,統治贍部洲,不相信罪與福,輕蔑詆毀佛法。到草澤打獵,遇上一隻白兔,王親自追趕,到了這裏,忽然消失不見。看見一個放牛童子,在林子裏樹間做小塔,高三尺。王說:“你做這個幹嗎?”牧童回答說:“從前釋迦佛曾經預言:將有一個國王在此地建塔,我身舍利多藏其中。大王前世有聖德,名符預言,神仙功德,殊勝福跡,此時就要實現。所以我現在先給你提一個醒。”說完了這話,忽然不見。王聽了這話,心裏倍加高興,自負名字為大聖所預言,因而心裏萌發純正的信仰,深敬佛法,圍著小塔,又建了一座石塔,想用自己的功德力量把小塔蓋住,隨著石塔逐漸加高,小塔總是高出三尺,這樣增高下去,一直到超過四百尺,塔的基礎方圓有一裏半,塔基共有五級,整個塔高一百五十尺,這才把小塔覆蓋住。王心裏歡喜,又在上麵建築了二十五層鍍金銅盤,把一斛如來的舍利貯存在裏麵,虔心供養。剛建完畢,看到小塔在大塔基的南角下伸出來了一半。王心裏不耐煩,就把它丟開,它於是就留在塔第二級下石基中,露出半身,另一個小塔又在這個地方出現。王垂頭喪氣地歎道:“哎呀!人事容易迷惘,神功卻又難遮掩,神靈護持的東西,我們生氣又有什麽用!”他又慚愧又害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回了家。那兩個塔,現在還有。有生了病想祈求康健痊愈的人,塗上香,撒上花,誠心誠意拜倒在神靈腳下,多蒙神治好了病。

  大塔周近諸佛像。

  大塔東麵石階南邊雕上了二座塔,一高三尺,一高五尺,規模形狀同大塔一樣。又雕了兩尊佛像,一高四尺,一高六尺,模擬的是佛在菩提樹下盤腿打坐像,日光照上,金色耀目,陰影漸漸移去,石頭紋變作青紺色。聽老人們說:幾百年前,石基的空隙裏有金色螞蟻,大的像指頭,小的像麥粒,同類的聚集在一起,咬齧石壁,咬出來的紋理好像雕刻一般,摻上金沙做成了這個像,現在還留存著。

  大塔石階南麵有畫的佛像,高一丈六尺,從胸膛以上,出現了兩個身軀,胸膛以下則是一個身軀。聽老年人說:從前,有一個窮人,靠賣力氣來過日子。他得到了一個金錢,願意用它來造佛像。來到塔這裏,對畫工說:“我現在想畫如來佛的妙相,我這裏有一個金錢,作為酬金,還很不夠,但是早已立下心願,耿耿於懷,無奈貧窮沒錢。”這時畫工看到他的至誠,不再談論價錢,答應他一定畫成。又有一個人,情況同前一個一樣,他也拿著一個金錢,來到這裏,求畫佛像。此時畫工接受了二人的錢,找了一個圖畫妙手,共同畫成一個像。那兩個人同一天來到這裏拜佛,畫工於是把同一個像指給他二人看,並且說道:“這就是你們要求作的佛像。”二人相向看了一看,心裏好像有點疑惑。畫工知道他倆心裏疑慮,對他倆說:“你們思慮那麽久幹嗎?我接受的東西,一點也不少。如果我說的不是謊話,這像一定會變。”話聲未了,像就顯了靈異,身子分開,影子卻連結在一起,光明輝耀。兩個人心悅誠服,堅定了信念,非常高興。

  大塔西南一百多步,有白石佛像,高一丈八尺,麵向北站在那裏,這佛像很有靈異,常常大放光明,有一次有人看到像在夜裏出來行走,圍繞著大塔轉圈。近來有一群賊想進去偷盜,像走出來迎賊,那一群賊嚇得逃跑了,像又回到原來的地方,像從前一樣站在那裏。這一群強盜因而改過自新,在城鄉行走,向遠近的人宣告這一件事。

  大塔左右,有小塔一百多,像魚鱗一樣,擠在那裏。佛像裝飾美麗,窮極工巧,神妙的香氣,特異的聲音,常常可以聞到、聽到。有時看到仙人或者聖賢,繞塔而行。這一座塔,根據如來佛的預言,焚燒七次,再建七次,佛法方才消滅。本地人說:成壞已經三次。我初到此地,塔剛被火燒,現在重建,尚未建成。

  迦膩色迦王寺院與脅尊者、世親、如意遺跡

  大塔西麵有一座古老的寺廟,是迦膩色迦王建造的。有多層的樓閣,高台上有層層房屋,一層層的高台,一間間深邃的屋宇,表彰並召請高僧,誠敬地表彰他們的功德。現在廟宇雖已坍塌,仍然可以稱之為奇工。和尚很少,都學小乘。自從建廟起,常常出現一些奇人,有些寫作經論,有些證得了聖果,純潔的風氣至今尚存,高尚的德操並未消泯。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