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搏擊貧困——記全國勞模、黃陵縣咀頭新村黨支部書記趙延平

王春梅

他,一個普通的農民,卻曾經接受過江澤民的親切接見,“五一”前夕又要赴北京參加全國勞模大會,聆聽胡錦濤總書記的教誨。

他,一個普通的村官,卻帶領全村人創出了一條產業致富的新路子,將一個貧困的村子帶入了小康。

他就是黃陵縣阿黨鎮咀頭新村黨支部書記——趙延平。

“錢堅決不能分完,我們要過日子,還要過好日子”

現年46歲的趙延平,是黃陵縣土生土長的農民娃。1983年他從部隊退伍回來,利用自己在部隊學的汽車駕駛和修理技術,貸款買回推土機、大卡車,跑運輸、包工程,幾年下來,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可是鄉親們的日子還是過得緊緊巴巴的,東家緊了來向他借點,西家有困難他給湊點,慢慢地群眾看到他是個能人、好人,推薦他當村委會主任,鄉上也希望他擔當起這一重任。一種責任感、使命感,迫使他在1988年6月擔任起咀頭村委會主任和書記的職務。

上任後的趙延平,點燃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第一把火是重新組建村班子,並對新班子成員提出“不跟群眾爭利,不借權利謀私,不占集體便宜”。第二把火是轉變村風。他與其他班子成員走村入戶,宣傳黨的政策,講致富途徑,刹賭博歪風。第三把火是發展集體經濟,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也許是沉澱在他骨子裏的那份天性,也許是他從小受一直擔任村主任、書記的父親影響,也許是部隊生活的磨煉,也許是有群眾的支持和在市場風浪中的無情摔打,趙延平做起事來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闖勁,有一股不服輸的倔勁。他頂著壓力收回采石場、機動地,采取集體經營,自己墊付6800元,為群眾接上自來水;開著自己的推土機,又向朋友借來兩輛推土機,義務給村上修通盤山路;四處求情,給群眾拉上了電。到1994年,村上不僅還清了欠債,而且擁有固定資產70萬元,實現了水、電、路“三通”。

1996年,這個地處偏僻的葫蘆河川道小村子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延煉第二期工程開工需要該村整體搬遷,征地費達1000多萬元,並安排青壯年進廠工作,趙延平也在其中。去還是留,他進行了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告訴延煉領導“我不能來廠工作”。其實讓他作出這一決定的主要原因是,他對父老鄉親的那份感情,村上年輕人都進廠後,剩下這些老的老,少的少,沒有土地,沒有勞力,今後的日子怎麽過,進廠的工人將來下崗了怎麽辦?麵對抉擇,他選擇了群眾,選擇了村集體的事業。

然而事情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人老幾輩都沒有見過這麽多錢的群眾,急盼著把錢分到自己手裏。錢分還是不分?分了最省事,可分了農民沒有土地,生活來源沒有了。他先後多次主持召開支部會、群眾會,討論研究,有的建議辦煤礦,有的建議建賓館,有的堅持要把錢分光。他告訴大家“錢絕不能分光,我們要過日子,還要過好日子。”於是他帶領支部班子成員和部分群眾,赴華西村、南街村等全國典型的富裕村進行考察。北京韓村黨支部書記田雄的話使他茅塞頓開:“咱們農民經商辦企業都是外行,隻有在土地上做文章才是內行。”回來後,他就同其他支部班子成員一道做群眾的思想工作,統一了大家的認識,選擇了一條致富的路。

“靠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蘋果產業才是要走的路”

咀頭村今後到底怎麽發展,發展什麽?趙延平請教縣、鄉幹部,許多人提出發展蘋果產業,趙延平為了穩妥,托人找到了省果樹研究所教授史連讓,請他做參謀,幫助解決技術難題。史教授看著信心十足而倔強的趙延平,答應他先去該村看看。經過現場勘察後認為,這一帶屬於蘋果優生區,但是缺乏水。他對趙延平說:“隻要你一個月把水引上山,我就來給你做技術指導。”“沒有問題,一個月後,我來請您。”趙延平拍著胸腔立下了軍令狀,立即請水利專家進行設計,帶著技術人員吃住在工地,日夜施工,僅用了19天就把山底下的水引上了山。通水那天,他檢查水管時不慎掉在水溝,扭傷腰住進了醫院。第三天,他帶著傷又一次來到了史連讓的家,要求他去做技術指導。史連讓教授被他那股拚命的精神折服了,答應了他的請求。

1998年開始,趙延平、史教授吃住在山上一間窩棚裏,天剛亮,他就帶領大夥駕駛推土機,出現在荒山荒坡的工地上,當年一次性平整出土地728畝。他一邊苦幹,一邊上延安、下西安在大中專院校招兵買馬,先後來他果園裏的技術人員達到200多人。到2001年,該村先後投資400多萬元,發展新優蘋果2000畝,改造老果園500多畝,2000多畝果園不僅全部使用上了微噴、滴灌、噴灌等現代化節水灌溉新技術,而且柏油路、電通到果園,建立起有3位教授、64名技術員的果園技術隊伍,為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同時,他積極探索綠色農業的發展路子,發展果園養豬、養雞,實行果園種草。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果樹專家先後到果園裏考察,無不驚歎果園高質量的管理,無不驚歎他的果樹品種新、質量好。如今這裏已經成為省果樹研究所、西北林學院等科研單位的實驗基地,實習生來了一批又一批,參觀者走了一批又來一批。

“建起龍頭企業,解決蘋果難賣的問題”

麵對新形勢下激烈的市場競爭,要做大做強蘋果產業,必須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與市場對接,建立起自己的龍頭企業,把一家一戶組織起來,實行規模化經營。在市場經濟中爬滾了多年的趙延平想的更遠、更多。2001年在縣上大力支持下,他成立了華轅公司,並探索著用工業化管理模式管理農業,用市場化運作農業,力求打開製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先後注冊了華轅牌蘋果商標和紙箱,在黃帝陵景區設立蘋果銷售點,在珠海、深圳等沿海城市設立直銷窗口,並聯合周圍的新村等3個村子的110戶果農,按照“入會自願、退會自由、利益分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建立了公司+農戶+協會的管理模式,由公司與協會、與農戶簽訂技術服務、農資服務、蘋果銷售協議。這樣不僅對外擴大了規模,而且帶動了周圍村子蘋果管理技術和質量的提高。

現在的公司已經是一個由起初的蘋果生產企業發展到集農資供應、技術服務、銷售儲藏、畜牧養殖、建築建材、第三產業為一體的股份製公司;由一個簡單的蘋果園,成為延安市科技示範、西農大園藝學院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由隻是本村人勞作的土地,成為吸納下崗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基地。2004年全村綜合收入達到150萬元,人均純收入突破6000元。

趙延平在注重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沒有忘記精神文明建設,村裏建起高標準的幼兒園、中心小學。孩子們從上幼兒園到小學畢業,一律免費;村裏60歲的老人像城裏人一樣領著退休金,辦理了財產、人壽保險,每年組織外出旅遊一次;統一安裝閉路電視、程控電話,整齊的村莊掩映在綠樹鮮花叢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現在的咀頭新村,被命名為全國精神文明村,趙延平本人也被破格提拔為阿黨鎮的黨委副書記,省、市黨代表。麵對一道道光環,趙延平沒有驕傲。他說,榮譽是黨和老百姓給的,它隻能鞭策我更多地為老百姓辦事。談起今後的打算,趙延平有說不完的設想,“建設一個發泡網廠,與全國幾家大的農資廠聯係,建立直銷點,保證優質農資在黃陵的供應;根據不同人的需要,種植新優品種;建立網站,向果農及時發布信息……”

又是一年花開時,暢遊在咀頭新村的果園裏,聽著他更多、更大的設想,讓人無不為該村的未來產生美好的遐想。

選自2005年5月16日《延安日報》

作者簡介:

王春梅,女,1963年生,陝西省延川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程度。先後在延川縣農機局、黨史辦工作,1992年調入黃陵縣委通訊組從事新聞工作,現任黃陵縣委外宣辦、政府新聞辦主任。在從事新聞工作10多年間,采寫的新聞稿件和拍攝的新聞圖片多次獲省市好新聞獎。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