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爭傳客從台灣來——1988年首批台灣老兵返鄉探親團恭祭黃帝紀實

蘭草

“少小離家老大回”

1988年元月18日上午,黃帝陵軒轅廟大門前,突然來了一群“特殊”人。他們每人手裏舉著一麵印有“台灣返鄉探親團”的小黃旗,小旗上麵還印有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七律: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爭傳客從台灣來。

隻是最後一句把“笑問客從何處來”改為“爭傳客從台灣來”。

他們人人身穿特製的套服,胸前一律印著“想家”兩個字。套服背麵各自印著不同的話語。有的是:“40多年了,放我回家吧”;有的是:“百戰留得餘生,才知老來更苦”;有的是:“孤苦無依漢,夜夜夢神州”;有的是:“西望鄉關何處是,夢裏家園路迢迢”等等。他們聚集在軒轅廟大門前,高聲朗讀對麵照壁上寫的孫中山祭陵詞:“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接著,探親團的全體成員集體高唱流行在台灣的一首歌曲:

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

你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相距千裏遠,血緣卻相連。

遙望山河目,夢裏碧海影。

烽火已遠去,兒女情更深。

“你們不要祖先,我們要!”

返鄉探親團團長何文德先生說:我們台灣老兵返鄉探親團一行24人,老家大都在大陸。一年前,我們向台灣當局提出回大陸探親申請,當局總是找出種種借口,百般阻攔,說什麽也不批準。為了堅定老兵回大陸探親的決心,何文德首先帶頭和自己的結發妻子辦了離婚手續,並把家裏所有財產和銀行存款,經台灣法院全部判給妻子所有。他作了兩手準備,萬一共產黨扣住他,台灣妻子兒女不會受牽連,生活上也不會受磨難。他同老兵們商議組織了一個“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再次向台灣當局提出申請。理由是:我們是黃帝子孫,回大陸探親,第一件大事就是拜謁黃帝陵。你們不要祖先,我們要!第二件大事,是去盧溝橋紀念抗日烈士。這兩條迫使台灣當局無話可說,隻好批準了他們的申請。元月16日,他們從台北直飛香港。當晚在香港舉行了記者招待會。第二天由香港飛抵廣州。17日從廣州飛往西安,18日上午到達黃帝陵。

返鄉探親團詢問大陸祭黃帝老祖先有沒有什麽規定?負責接待的人員說:“沒有什麽具體規定,你們習慣用什麽形式祭拜請自便。”又有人問:“共產黨管不管黃帝陵、軒轅廟?”接待人員說:“管!主要是給前來祭祖的人服務。”“不同的黨派、宗教人士來祭拜嗎?”接待人員說:“在中華民族祖先黃帝陵軒轅廟這個地方,沒有政治見解,沒有黨派之分,沒有階級鬥爭之說,更沒有宗教色彩。這裏是華夏兒女(包括世界華人)尋根問祖、謁陵拜祖的民族聖地。隻要是中國人,不管他信仰什麽,都是黃帝子孫。至於個人在人生的仕途中的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評說,在祖先陵廟裏不講功過是非。”這時,人們發現,探親團裏有不少人聲淚俱下,連連說道:“是呀!是呀!在祖先陵廟裏,我們都是黃帝子孫。”

探親團成員進入軒轅廟大門,首先映入他們眼簾的是一棵高19米、直徑11米、高大偉岸的古柏——黃帝手植柏,距今已有5000年。當地民間有一句諺語這樣形容這棵古柏的粗壯:“七摟八拃半,疙裏疙瘩還不算。”英國兩位林業專家把此柏定為“世界柏樹之父”。它是橋山“群柏之冠”。台灣老兵轉悲為喜,紛紛提出要親手抱一抱。結果7個人手拉手合抱不住。老兵們高興地一個一個抱樹留影。穿過“誠心亭”,又一棵奇特古柏出現在探親團的麵前。據介紹,此柏斑痕密布,縱橫成行,仿佛鎧甲狀,似有斷釘在內,柏液從中流出,枝幹皆然。每逢風調雨順年,柏液流出,凝成球狀,整個樹身從幹到枝,就像嵌滿了珍珠寶石,陽光一照,晶瑩奪目,極為壯觀。這就是漢武帝當年北征匈奴,返回長安途中祭黃帝陵掛甲所致,名曰“掛甲柏”,人稱“群柏之奇”。

“人文初祖”和“外文”碑

探親團一位名叫薛昌勝的老先生問:“‘人文初祖’是啥意思?”

導遊小姐說:“軒轅黃帝曆經52戰,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了蚩尤,結束了上古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國家,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造文字,製衣冠,造舟車,務農桑,定算術,創醫藥等等,後世人都尊稱軒轅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

探親團一位姓李的老兵指著碑廊裏一塊石碑問:“這裏怎麽還有‘外文’碑?”講解員說:“這不是‘外文碑’,這是康熙皇帝用滿文寫的‘禦製祝文’(祭文)。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的長河裏,不論是蒙古族做皇帝的元朝,滿族人坐天下的清朝,漢族人當皇帝的明朝,以及唐、宋兩朝,對陵廟整修、擴建、遷址、祭祀,都留有‘重修碑記’‘禦製祝文’。所以說,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民間有一諺語:“古老中國一條龍,龍的祖先在黃陵。”“秦漢立廟唐擴建,到了宋朝把廟遷,不論誰來坐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因此說,中華第一帝、天下第一陵,指的就是黃帝陵。

一夜修起“祈仙台”

探親團成員從橋山腳下到橋山之巔的黃帝陵前。一座高大的“土堆”出現在他們麵前。這就是漢武帝劉徹當年命士兵一夜之間修築的“祈仙台”,今稱“漢武仙台”。

據《史記》封禪書載:公元前元封元年十月,漢武帝率18萬大軍,巡視朔方,威震匈奴,返回長安時,途經黃陵,他發現橋山上有軒轅黃帝陵墓,忙問身邊隨行人員:“吾聞黃帝沒死,這裏為何有黃帝塚?”隨行人員知道漢武帝一心想成仙的心願,為了討好武帝,忙說:“黃帝在這裏乘龍升天,群臣不舍,拉住他的衣襟不讓黃帝走。不料時辰已到,巨龍騰空而起,群臣拉下黃帝衣襟就地埋葬在橋山。這裏是黃帝衣襟塚。”漢武帝聽罷,低頭感歎地說:“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履耳。”意思是說,我如果也能像黃帝那樣乘龍升天,我把江山妻子兒女像脫鞋那樣隨地扔了,啥也不要。漢武帝傳令停止行軍,備禮致祭。他命令士兵一人一戰袍土,一夜之間在黃帝陵對麵堆起一座20米高的“祈仙台”。第二天旭日東升,軍樂四起,漢武帝令三軍肅立橋山、印台山、馬家山,他獨自一人走上祈仙台,向黃帝禱告:祈求黃帝保佑他長生不老,日後也能成仙升天,同時保佑漢朝江山永遠太平。祭祀完畢,便領兵返回京師長安。

探親團一位很有學問的老兵,聽完這個故事對大夥說:“一生夢想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喜好成仙的漢武帝,崇信阿彌陀佛的梁武帝,到頭來還得到鬼門關上走一趟。不管你有多大神通、權勢、財富等等,都得走生與死這兩道關卡,誰也躲不過。信不信由你!”一席話說得大家都笑了。

聲淚俱下讀祭文

80年代,一次從台灣來了24位老兵探親團,確實是一件新鮮事。因此,圍觀的群眾、遊人、學生約300餘人,蜂擁橋山,把黃帝陵團團圍住,看個稀罕。團長何文德把從台灣帶來的菠蘿、檳榔、鮮花、香表全部供奉在陵前供桌上。奠酒、上香、三鞠躬後,全體人員靜默一分鍾。然後,主祭人何文德團長雙膝跪下,恭讀祭文:

緬我民族,軒轅肇始;唐堯虞舜,三代之君;

胄裔綿衍,四方流布;曆經變亂,終克複興;

五千歲載,東亞雄踞;聲威天下,木本水源;

唯我始祖,黃帝軒轅;台灣同胞,閩粵漢裔;

逐荷東來,洪荒山川;秉承遺訓,敦睦土著;

共啟山林,營建家園;拓土開疆,是作屏藩;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教化廣被,海上中華;

近世悲運,列強陵夷;甲午一戰,乃淪日寇;

首唱民主,義軍奮起;浴血衛土,援絕彈盡;

殖民含垢,猶持漢節;文化協會,民眾之黨;

迭仆迭起,忍辱不屈。抗戰勝利,內戰繼起;

國共鬩牆,神州燎原。台灣光複,舉島歡騰;

二八事件,同胞相殘。一九四九,國土分裂;

海峽天塹,骨肉離散;天地不仁,我為芻狗。

天旋地轉,萬劫歸來;今遂夙願,探親返鄉;

鬢毛雖衰,鄉音未改;滾滾黃河,悠悠長江;

巍巍五嶽,大地蒼茫;泰山昆侖,黑水白山;

土泥芬芳,乃我原鄉。徘徊陵前,心緒縈繞;

仍有同胞,難謁故土;大劫未了,太平難期;

原我先祖,佑我華胄;同室止戈,永棄相殘;

再結同心,光大中華;千秋始祖,其來尚饗。

何文德團長念完祭文,聲音已經沙啞,不少人落了淚。隨後,全體人員繞陵一周,在黃帝陵前合影留念。

“你怎麽能是共產黨員?”

祭陵完畢,全體團員步行下山。探親團一位老兵突然詢問陪同人蘭草先生:“我在軒轅廟院裏說共產黨還管著黃帝陵,今天我們怎麽沒有看到一個共產黨?”

這話對大陸人來說既可笑又莫名其妙。時任黃帝陵管理所書記的蘭草先生不由得脫口而出:

“我就是共產黨員!”

“你怎麽能是共產黨員?”何文德團長用異樣的眼光注視著蘭草先生。

蘭草先生滿臉帶笑地說:“海峽兩岸相隔30多年了,在台灣你們看不到、聽不到大陸的真實情況,共產黨也是人,不是台灣當局向你們宣傳的那樣,什麽紅眼睛綠頭發,共產共妻……你們看,我像嗎?”隨行人員中不知誰說了一句:“唉!百聞不如一見。在台灣,全是謠傳、胡說!”

“現在大陸改革開放,變化很大。你們剛回來,對大陸還不了解,希望回台灣後,向台灣同胞多講一些到大陸的所見所聞。”

何文德團長連聲說:“一定!一定!”接著,探親團的所有人員都從自己腰包掏出不同數額的台幣、美元、人民幣投進了陵前的“功德箱”,作為給老祖先的香火錢,表明他們永遠不忘老祖先。

選自2005年《華聖文化》第3期

作者簡介:

蘭草,原名蘭禮學,陝西省黃陵縣隆坊鎮人,生於1935年,曾任黃陵縣文化局副局長、黃陵文管所書記,從事過新聞工作,愛好民間文學,出版有《黃帝不再是傳說人物》《曆代名人祭黃陵》《曆代祭黃帝陵詩詞選》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