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鉗製思想實行八股取士

朱元璋為了加強對天下士民思想的鉗製,除了大興文字獄之外,還大力推崇孔孟之道、程朱理學,嚴格規範科舉考試,實行新的文體——八股文。與濫施淫威的大肆屠戮相比,這些措施更能“觸及人的靈魂”,故而要高明得多,影響更為深遠。

朱元璋明確地認識到“治本於心”,即天下治理在於對士民思想的控製。而且“本於心者,其用無窮”,甚至勝於“本於法者”。也就是說對天下黎民思想的控製,其有效程度要超過嚴刑厲法。朱元璋尊孔可追溯到1356年,那時他還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在攻克鎮江之後,他入城先拜謁了孔子廟。及至他登基之初,就開始大搞尊孔活動。1368年2月,他詔令以太牢(牛、羊豕各一隻)祀孔子於國子學,並且遣使到曲阜致祭,說:“仲尼之道,廣大悠悠,與天地相並,故後世有天下者,莫不致敬盡禮,修其祀事。”

朱元璋在京師接見了孔子第五十五代孫孔克堅時,賜給他田兩千大頃(折合民間官田六千頃),賜宅一區,馬一匹,月給米二十石。同年十一月,詔以孔希學襲封衍聖公,品秩由原來的三品升為二品,賜銀印,並設置衍聖公官屬,以其族人孔希大為曲阜世襲知縣,立孔、顏、孟三氏教授司,立尼山、洙泗二院。1370年朱元璋下詔廢除諸神封號,惟孔子封爵仍用。令每年由政府給牲畜及錢幣,專供衍聖公祭祀用。第二年,朱元璋又下令免除山東闕裏孔氏子孫二十六戶徭役。

1374年朱元璋根據孔希文的要求,下令修繕孔子廟堂、祭器、樂器,充實法服。並且規定,先世遺留的田產,凡荒蕪者,盡數免其賦稅。元璋下令,免除顏、孟大宗子孫的徭役。史載,孔希學每年入京師朝覲時,均要受到特殊禮遇。孔希學死後,其子孔訥襲封衍聖公,他每年入京朝覲時,可乘驛站車船。朱元璋召見他時,讓他位列文臣之首。1383年,根據諫官關賢的報告,國家用來崇尚儒術的費用內外已達巨萬。尊儒之風盛極一時。元璋除了經常命儒士為太子諸王和文臣武將講授儒家經書外,還規定學校生員必修《四書》、《五經》。朱元璋說:“《四書》、《五經》如五穀,家家不可缺。”同時朱元璋還大力提倡程朱理學。他明令“學者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學(即程朱理學之代稱)不講”。這樣,明朝初年的思想界便成為程朱理學的一統天下。如當時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學習內容,完全洪武刻本《禦製大誥》以宋儒所注的《四書》、《五經》及朱元璋審定的《大明律》、《大誥》為本,明令諸生“篤誌聖賢,潛心古訓,違者罪之”。明朝規定:府、州、縣學的諸生,必須進入國子監學習後才能入仕,這就使國子監(或稱“國子學”)成為培養各級官吏的主要基地之一。而受過國子監教育的各級官僚,於不自覺中便成了程朱理學的信徒。

為了維護大明帝國,鞏固專製主義統治,從明初開始以儒學和程朱理學為主要內容,實行八股取士製度,以選拔效忠皇帝的奴仆。明朝首次開科取士為洪武三年(1370)。史載,本年五月,朱元璋詔令開科取士,詔令規定,“自今年(洪武三年)八月為始,特設科舉,以起懷才抱道之士……果有才學出眾者待以顯擢,使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選,非科舉者,毋得與官。”並且連試三年,而後三年一舉。又規定,凡是學成的國子監南京貢院生及府、州、縣的生員,未出仕的儒士,未入流的官員,皆由有關府申舉參加應試。但由於朱元璋選拔人才最重實效,曾因痛感科舉取人的無用,一度宣布停止科舉考試達十年之久,而專門通過薦舉方式選拔人才。但薦舉方式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魚龍混雜,難以甄別。朱元璋無計可施,隻得允許分科考試,隨後任官,由此科舉考試才得以恢複。但朱元璋對考試製度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即以“八股”取士,這就是中國曆史上聲名狼藉的文體——八股文。

八股文,又稱八比文,也有人把它叫做製藝、製義、時藝、時文等等。它是一種格式化的文體,有特定的結構、格式與法則,主要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八部分組成。它是以“四書”、“五經”為內容的命題作文,所論內容必須以朱熹的《四書集注》作為根據,不允許考生自由發揮,不能有任何創造性思想,而且寫作形式單調刻板,又有嚴格的字數限製,對人束縛很大,嚴重摧殘人才。然而,它又是科舉考試的關鍵科目,是進入官場的必備“通行證”,如果八股文作不及格,不論你有怎樣的經國治世之才,也沒有說話的資格,更休想進入仕途,有所作為。功名利祿的誘惑使天下讀書人致力於《四書》、《五經》的背誦及八股文的研修,為之耗盡全部心血。要想在科舉考試中獲得成功,每位考生就必須成為程朱之學的忠實信徒,將孔孟之道作為修身立命的根本。明朝洪武以後,科舉考試逐步壓倒薦舉,成為官府選取人才的最主要途徑。

明朝之所以實行八股取士製度,完全是出於封建統治者政治上的迫切需要。儒學作為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居於正統位置,統治階級要強化思想統治,必然離不開《四書》、《五經》,而以考試的方法強迫知識分子服膺孔孟學說,接受程朱理學,則是最直接、最普遍、最有效的形式和手段。一方麵它強迫廣大士子從識字起就要研習儒學,另一方麵也製止了所謂的異端雜說。八股文從題目到內容都貫徹了儒家經典和文史知識,學會“代聖人立言”,有利於行孔孟之道。考生即使進不了仕途,也可做個知書明禮的順民,一旦及第從政,更便於被封建統治者所駕馭使用。從有科舉製度起,曆代統治者都在尋找一種既能考察士子學識,又便於控製士子思想的文體,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經過不斷嚐試和選擇,認定八股文符合這種要求,實踐證明,這種文體對於加固封建統治階級的政治藩籬、維護孔孟之道的正統地位、統一廣大士子的思想行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為明代統治者所用。通過八股取試方式,確實為大明王朝選拔了一批有較高文化知識的官僚隊伍。

然而,也必須看到,八股文在曆史上罪孽深重,其弊端也十分明顯。首先,它在內容上必須代聖賢立言,既禁錮於孔孟的經義,又隻取朱子的注疏,不許越雷池一步。士人為了掙得功名,皓首窮經,揣摩聖賢的言行和時文的程墨。到了後來,連經書也不讀了,隻“記其可以出題之篇,及此數十題之文而已”。清代徐大椿在其譏諷士人的《道情》中說:“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生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算是聖門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上放高頭進章,店裏買新科利器。讀得來肩背高低,口角唏噓。甘蔗渣兒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負光陰,白白昏睡一世。就叫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這類讀書人究竟於世何補?

著名學者顧炎武曾把八股之害比為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顏元則把八股看成是造成天下禍亂的孽源:“八股行天下而天下無學術,無學術則無政事,無政事則無治功,無治功則無升平矣”。龔自珍攻詆八股之風行使“天下子弟心術壞而義理固”。其次,它缺乏實用的價值。八股文一意代聖賢立言,遠離現實,隻能作為博取科舉功名的“敲門磚”,別無他用。無論官場文書、私用文體、著書立說、抒情記事等等,都無法應用八股形式。再次,它形式主義嚴重。八股文有不少清規戒律,諸如怎樣破題、承題……都有嚴格的規定,甚至在字數上也限定為五百或七百字。繁瑣的格式,驅使人們隻能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半步。顧炎武指出:“文章無定格;立一格而後為文,其文不足言矣。”隻求形式,了無內容,架床疊屋,乃八股文流弊之一;最後,它的命題無新意。從八股的作法可以看出,八股文是一種內容陳舊、形式僵化、表達空疏的文體。試想,《四書》、《五經》之中就那些題目,選來選去能有多少新意?而考生的思想又有千差萬別,怎好拿一個格式去硬套呢?這樣就會產生兩方麵的問題:考官難免出些偏題、怪題,或出洋相題目找樂趣。考生則易肢解題意,或寫些不著邊際的廢話,甚至拿經書當作兒戲。

總之,明代皇帝對士民思想禁錮的程度要超過以往各個封建王朝,尤其是以八股文為特征的科舉製度更為後人所唾棄。直至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由於維新派的強烈呼籲,光緒帝才諭令科舉考試停用八股。自此,八股文一蹶不振。至1901年,清廷終於明令廢止八股。禁錮人們思想的八股文就這樣在曆史的長河中銷聲匿跡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