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殖民時代

達·迦馬繞航非洲

達·伽馬(約公元1469-1524),是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他通過繞航非洲,開辟了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

伽馬是個小貴族,1460年出生在葡萄牙的錫尼什。青年時代的伽馬在艾瓦拉很努力地學習過數學和航海技術,後來他服務於艦隊,擅長於指揮。

葡萄牙人自從航海家亨利王子(公元1394-1460)時代起就一直在尋找一條從歐洲直接通往印度的航線。1488年以巴爾托洛摩·狄亞斯為首的一支探險隊到達並繞過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返回葡萄牙為前往印度群島的新航線打下了基礎。

1497年7月8日,達·伽馬率領4艘船、170名船員從裏斯本出發。船隊最初向佛得角群島前進,在補充了新鮮的食物和飲水之後,繼續向東南航行。他們走了一條弧形航線,先向西南,後轉東南,以避免進入幾內亞灣的無風帶和遭遇險惡的海流。這樣連續航行了96天,由於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大部分船員都得了壞血病。11月4日他們登上了一塊陸地,冒險家們將這裏命名為聖赫勒拿灣,用星盤做了測定之後,弄清了這裏在好望角北方190公裏處。他們在此修理船隻船具,采集食品、淡水、木材。

隨後達·伽馬一行又沿非洲東海岸向北航行。在馬林迪,他找到了一個印度引航員,為他引航三十天,從阿拉伯航海至印度。1498年5月20日,大約在離開葡萄牙十個月之後,達·伽馬到達——印度南方最重要的貿易中心卡利卡特。——卡利卡特的印度君主紮莫林一開始對達·伽馬表示歡迎,但是他很快就感到失望,因為達·伽馬贈送他的禮物全是些便宜貨。這使達·伽馬未能與紮莫林達成一項貿易協定。

5月22日船隊到達了印度西南海岸的中心港口——卡利庫特(鄭和遠航時到達的古裏國)。一眼望去,馬可·波羅筆下的富庶繁榮景象出現了。當居民們得知船隊來自葡萄牙時,他們感到極其驚訝。葡萄牙人很簡單地回答了本地人的疑問,而這也是葡萄牙人八十年來努力爭取的目標:“我們來找香料。”

阿拉伯商人長期壟斷著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印度商人如果得不到明顯的好處,他們是不願意讓葡萄牙人占了便宜而得罪阿拉伯人的。而達·伽馬船隊能拿出來的無非是黃油、蜂蜜、紅帽子、襯衫、銅鈴和珊瑚做的念珠之類的東西,對印度商人來說這些東西沒有什麽吸引力。無奈之下達·伽馬隻得謊稱這些東西並不是葡萄牙國王準備的交易品,而隻是他這個窮困的旅行者自己花錢買來的。

達·伽馬在當地停留了三個月,5月28日覲見了卡利庫特國王。卡利庫特國王懶洋洋地躺在綠天鵝絨臥椅上歡迎他。達·伽馬看到國王嘴裏嚼著檳榔,手持一個約4.5升的大金杯,旁邊放著一個大型金盤,大得要用兩隻手才能圍抱起來,盤中裝滿了香料。這一次見麵唯一的成果是國王同意葡萄牙人在當地販賣帶來的貨物。然而,沒有上等的貨物,就不可能有上等的生意。兩個月過去了,貨物還未脫手,條紋布堆放在貨棧中,無人問津。他們隻能用銅、水銀和珊瑚等交換香料。

一連幾個月,達·伽馬都想方設法與卡利庫特國王訂立貿易協定,但阿拉伯商人從中作梗,說他們是海盜。性急的達·伽馬實在不堪忍受,就野蠻地抓了六名當地貴族做人質,強迫國王改變態度。直到1498年8月29日船隊即將回國之前,國王才請達·伽馬交給曼努爾王一封信,同意與葡萄牙人進行商品貿易,但是要求他們帶著金銀、珊瑚和紅呢絨來換取肉桂、丁香、胡椒等。不管怎麽說達·伽馬總算是完成了使命。

在歸國途中,達·伽馬一行不算順利,他們又經曆了許多風險。風向不順致使航期延長,有30名船員死於壞血病。又因缺少人手,他們不得不把船員集中在兩條船上,毀掉了聖拉斐爾號。於1499年9月初返回葡萄牙,全程共花了26個月的時間。航隊出發時是170人,歸來時隻剩下55人。失散的100多人中還有達·伽馬的弟弟。

達·伽馬以其充沛的精力和堅強的意誌完成了艱巨的任務,作為凱旋的英雄他受到曼努爾王的隆重歡迎。探險隊從印度運回的香料、絲綢、寶石、象牙等商品到國內高價脫手後,純獲利為整個航海費用的60倍。同時,達·伽馬的遠航也打破了阿拉伯帝國對海上貿易的壟斷,達·伽馬因此被葡萄牙國王授予爵位,並被任命為印度洋總督,還得到了巨額的年俸。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克裏斯托弗·哥倫布出生於意大利熱那亞一個毛紡手工業者的家庭,他讀過《馬可·波羅行記》,書中把東方描寫得非常富有,說那裏黃金遍地,香料盈野,這使他自幼憧憬並向往東方的財富。哥倫布20歲左右當水手時到過歐洲沿海各國,熟悉大西洋東部海域的航路。他堅信當時盛行的地圓學說,認為從歐洲海岸向西航行可以直達亞洲印度,從而可以得到大量的黃金、香料。為此,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但都遭到拒絕。因為一方麵,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並不相信。此外當時歐洲所需要的東方商品,如絲綢、瓷器、茶葉、香料和黃金等,主要經傳統的海、陸聯運商路運輸,經營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團因而也極力反對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計劃。

1486年,哥倫布來到經濟基礎強大的西班牙王宮,向西班牙國王陳述了他的主張和設想,並提出了一些條件。1492年4月17日西班牙王室同哥倫布簽訂協議,任命哥倫布為他所發現或取得的一切島嶼和大陸的海軍司令、總督和欽差大臣,西班牙國王則是這些土地的宗主和統治者;這些領地所出產的或交換而得到的一切珍寶、黃金、白銀、香料以及其他物品的十分之一歸哥倫布,十分之九交西班牙國王。1492年8月3日,哥倫布攜帶了西班牙國王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3艘帆船、87名船員從巴羅斯港出發,開始了探索橫渡大西洋航路的第一次遠航。

1492年10月12日淩晨,船隊在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後,還沒有收獲。就在船員中怨聲四起,幾乎要發生叛亂的時候,船頭上的一名水手突然在月光下隱隱約約地看到前方有一塊陸地。天亮時,他們來到了一個島嶼。哥倫布立即上岸,麵對繁盛的草木,他欣喜地宣布這裏是西班牙的土地,並命名為聖薩爾瓦多島。聖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這個島嶼就是現在巴哈馬群島中的華特林島。哥倫布以為他已經到了印度,所以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哥倫布沒有向西,而是由此向南繼續航行,到達了附近的古巴和海地,發現了那裏許許多多的大小島嶼。哥倫布到達海地以後,在那裏建立據點,把歐洲的先進武器——大炮和火槍帶到了島上,開始了對當地人民的血腥統治和瘋狂掠奪。但使哥倫布失望的是,這裏並沒有他所想象的那麽多黃金和香料,隻是有許多他們從來沒有見到的動植物和風土人情。盡管如此,土地對他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哥倫布為了炫耀他的成功,帶著掠奪來的財富和10個印第安人返回,於1493年3月15日回到西班牙的巴羅士港,向歐洲人宣布他已經找到了通往印度的航路。這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哥倫布得到了國王的禮遇,成為西班牙的貴族。西班牙國王對哥倫布待若上賓,並大力資助他於1493年9月、1496年3月、1498年和1501年進行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次遠航,哥倫布等人先後到達了多米尼加島、瓜得羅普島、安提瓜島、維京群島的波多黎各島、特裏尼達島、委內瑞拉海岸以及巴拿馬一帶。就在哥倫布探險遠航期間,1499年到1502年佛羅倫薩人阿美利加·味斯普奇到哥倫布“發現”的土地上考察,於1503年出版了一部遊記,斷定那裏根本不是東方的印度,而是一片“新大陸”。1507年德國教授馬丁·華爾西穆勒印出一張世界地圖,按照阿美利加的說法,把“新大陸”命名為“阿美利加洲”,並把哥倫布最初到達的南北美洲之間的島群稱為“西印度群島”。

由於哥倫布所到之處黃金不多等原因,他並未給西班牙國庫帶來巨大收入,也未能使自己成為巨富,反而遭到西班牙貴族的嫉恨和排擠。1506年5月20日,他病逝於西班牙的瓦裏阿多裏德城。

麥哲倫全球航行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西班牙遠洋艦隊完成了人類曆史上首次環球航行的壯舉。

麥哲倫出身貴族,青年時曾在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的宮廷充任侍從。1505年,他作為一個海軍士兵跟隨葡萄牙首任駐印度總督阿爾梅達,參加了對東方的殖民掠奪戰爭。

八年的海洋征戰,使麥哲倫掌握了航海知識,熟悉了東方情況。在對蘇門答臘、爪哇、印度尼西亞和摩鹿加群島(今馬魯古群島)的考察和遊曆中,麥哲倫得知摩鹿加群島以東是一片汪洋大海,由此他想到這片大海的東邊離摩鹿加群島不遠的地方應該就是哥倫布發現的美洲大陸。於是,麥哲倫萌發了環球航行的想法,他通過閱讀大量的航海資料和地理書籍,以及拜訪航海家列什波亞、天文學家法利羅等人,堅信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有一道海峽相通,而且這道海峽就在美洲大陸的南端。也就是說,從歐洲西岸出發,沿非洲西岸向西南航行,渡大西洋,再沿南美東岸繼續向西南航行,找到海峽,繞過南美,西渡大南海前往摩鹿加群島,然後再跨印度洋繞非洲好望角就可以返回歐洲西岸。

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麥哲倫在西班牙宮廷內外廣泛遊說,爭取王室、貴族和商人的支持。麥哲倫的請求在遭到多次拒絕後,在麥哲倫的嶽父、塞維利亞的長官,還有豐塞卡主教的支持下,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終於下定決心,1518年3月22日,他宣布支持麥哲倫的航行計劃,並許諾如果航行成功,麥哲倫可分享所得全部收入的5%,還可出任管轄新發現領地的行政長官。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西班牙為麥哲倫裝備了5隻帆船,配備了265名全副武裝的船員。船上滿載食物、玻璃鏡、絲絨和水銀品等貨物。

1519年8月9日,麥哲倫的船隊從塞維利亞出發,沿瓜達爾基維爾河入海。9月20日,船隊離開河口,駛入浩渺無際的大西洋,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環球航行。

經過兩個多月的航行,麥哲倫的船隊才從加那利西渡大西洋到達巴西東北海岸。隨後沿海岸南下,仔細搜尋通向“大南海”的海峽。12月13日,船隊進入裏約熱內盧灣,船員們起初以為它是海峽入口,後來才查明是個海灣。在這裏,疲憊不堪的探險隊員進行了一番休整,然後繼續揚帆南航。

1520年1月中旬,麥哲倫見到一個西去的寬闊水道,以為是海峽,結果是一條大河的出口。這就是今天烏拉圭的拉普拉塔河的出口處。

船隊繼續向南前進。三月的南美洲已臨近冬季,風雪交加,航行極其困難。月底,船隊來到一個風平浪靜的港灣,麥哲倫為它取名為聖胡利安灣,並決定在這裏拋錨過冬。由於幾次探索海峽的失敗,大多數海員都感到灰心喪氣,有三個船長也借機反對麥哲倫。麥哲倫設下計謀平定了這次叛亂,避免了航海半途而廢的結局。

經過近5個月的休整,8月,麥哲倫又率領船隊出發了。由於有一艘船觸礁沉沒,此時隻剩下四條船了。兩個月後,船隊在南緯52°處又發現了個海口。這個海峽彎彎曲曲,忽窄忽寬,波濤洶湧。麥哲倫派出一艘船去探航,然而這艘船卻調轉船頭逃回了西班牙。麥哲倫隻好率領著剩下的三條船在海峽中摸索前進。經過38天高度緊張的航行,1520年11月28日,麥哲倫終於駛出了長達550公裏的海峽。後來,為了紀念麥哲倫,這條狹窄而又曲折的海峽就被命名為“麥哲倫海峽”。

麥哲倫指揮剩下的三隻船駛進了他朝思暮想的南海,他認為南海水域並不寬,很容易渡過,所以沒有做好應有準備,結果連續航行了100餘天才到達西岸,航程超過17000公裏,比大西洋寬得多。這段航程中,探險隊經曆了從未有過的饑餓、幹渴和壞血病的煎熬。

1521年3月6日,麥哲倫一行在關島土著那裏得到了淡水、糧食和蔬果補充。從關島出發,10天以後發現了較大的陸地——盛產熱帶水果的錫亞高島。第二天,又發現附近的島嶼。因為3月17日是聖拉薩羅節,於是麥哲倫將他發現的土地命名為“聖拉薩羅群島”。22年以後,它被改名為菲律賓。

三個多月的航行中,盡管吃盡了各種苦頭,然而幸運的是天氣晴好,沒有碰上任何風暴,因此麥哲倫把最後發現的也是最大的海洋命名為“太平洋”。太平洋是麥哲倫此次航行最偉大的發現。

在麥哲倫以前,沒有任何一位歐洲探險家到過菲律賓,歐洲出的世界地圖上也找不到這個龐大的群島。麥哲倫見到島上的馬來人,知道離摩鹿加不會很遠了。麥哲倫在聖拉薩羅各島之間航行考察;同時傳播基督教。宿務島的君主為了征服一水之隔的麥克坦島,佯稱信仰基督教,並請麥哲倫出兵相助。麥哲倫就這樣卷進了當地人的衝突漩渦。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在戰鬥中被麥克坦武士殺死在沙灘上。

群龍無首的歐洲水手駕駛僅存的維多利亞號和特立尼達號繼續尋找摩鹿加。11月8日,向導把麥哲倫的殘部帶到了摩鹿加。他們在一個小島上收購了大量貴重香料。特立尼達號由於損壞嚴重,隻好留下來進行修理。1522年1月底,維多利亞號航至帝汶島。2月13日,自帝汶島朝好望角駛去,這時離麥哲倫抵達錫亞高島已有11個月之久。幸存的船員繞過好望角,但是在佛得角群島又有不少人被葡萄牙當局逮捕。最後剩下18名衣衫襤褸、麵目全非的船員回到當年的出發地塞維利亞。特立尼達號修好以後,1522年4月離開摩鹿加,企圖去巴拿馬,結果被風暴逼回摩鹿加,成為葡萄牙的囚徒,後來僅有4人生還西班牙。

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既是一次無可比擬的海上大探險,在科學史上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證明人類居住的地球的確是一個圓球體,從而最終結束了有關地球形狀的無休止爭論。麥折倫的航行也證明世界各大洋都是相通的,而且地球上海洋的麵積明顯超過陸地麵積,從而推翻了陸地大於海洋的謬論。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