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3.無休止的黨爭:東林,閹黨,誰是誰非?

  公元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是明朝曆史上的多事之秋。

  萬曆做了近半個世紀的皇帝,丟下一個臃腫潰爛的龐大國家,在與朝臣的冷漠隔閡中死去。那位曾經被大臣們爭論長達十五年的皇長子朱常洛,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登上帝位了,是為泰昌帝,天下大赦,萬民矚目,人們迎來新的希望。

  可是,大臣們很快發現自己錯了。泰昌帝剛剛登極,就縱情聲色之中,大肆享樂,再加上以前身體不好,僅僅一個月後,就縱欲過度病倒。宮人和大臣忙得團團轉,急忙請太醫,掌管禦藥房的太監崔文升向皇帝進了一濟瀉藥,認為皇上火氣過旺,豈料服藥過後,當晚泰昌皇帝就腹瀉三十次,陷入虛脫,身體立刻垮了下來。

  此時的首輔大臣是方從哲,受先帝托付,掌管朝政大事。在皇帝允許下,方從哲推薦了另外一名宮人李可灼的藥方,據說是民間靈丹妙藥,配製成紅丸,可令人起死回生。

  泰昌皇帝急不可待吃下一粒,似乎覺得神情清爽了不少。大臣們也非常高興,首輔方從哲決定重賞宮人李可灼。到晚上,皇帝又服用了一粒紅丸,沉睡過去,誰知第二天早晨,宮內就傳來消息:皇帝駕崩了!

  所有人腦子裏一片空白……

  萬曆帝逝世的悲痛尚未消去,新即位的泰昌帝竟也在一個月後死亡,這對於為“國本之爭”努力十多年的朝臣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人們紛紛質疑,一定有人背後搗鬼,這其中東林黨人楊漣、左光鬥言辭最為激烈,要求嚴查那兩位進藥的宮人崔文升和李可灼,抓出幕後指使,但首輔大臣方從哲從當時大局考慮,淡化此事,並嘉賞了二人進藥之功。此事被擱置下來,遂成為明朝著名的疑案“紅丸案”,也為後來東林黨爭埋下伏筆。

  一個月時間死了兩個皇帝,泰昌帝十六歲的兒子又倉促登極,年號天啟。這一年的明朝皇宮裏,故事跌宕,撲朔迷離,各派政治力量也隨之粉墨登場。

  九月初一的清晨,已有瑟瑟秋風的涼意。泰昌帝剛死,他的寵妃李選侍與心腹太監魏忠賢就蠢蠢欲動,想控製泰昌帝的兒子——天啟皇帝,作為以後飛黃騰達的資本。兩人把小皇帝約束在乾清宮裏,與大臣們討價還價,尤其是李選侍,作為泰昌帝身前寵愛的妃子,一直想被封為皇太後,享受榮華富貴,堅持不把小皇帝交給群臣,一定要條件談妥才行。

  大臣們在乾清宮外焦急等待,找不見新皇帝天啟,於是憤然大呼:“誰敢隱匿新天子!”殿內一個太監偷偷將小皇帝帶出來,抱起就跑,想交給群臣,這時控製乾清宮的李選侍急了,命令其餘太監衝出去搶奪小皇帝,東林黨人楊漣、左光鬥等朝臣立刻衝上來,與太監們撕扯爭搶,一場皇宮鬧劇上演。

  大臣們搶得了小皇帝,就擁有了控製權,強烈要求李選侍移出乾清宮,不得與小皇帝住在一起。禦史左光鬥是東林黨人,性格執拗,言辭刻薄,上書譴責道:“李選侍既非皇長子嫡母,又非生母,沒有名分,卻至今不早做決斷,搬出乾清宮。這是借撫養皇長子之名,行幹政專製之實。武後之禍,將再見於今日,將來之後果,不忍道出!”

  但首輔大臣方從哲認為不必操之過急,先立新帝要緊。這引起了東林黨人的強烈反對,楊漣等人又上書,其他內閣大學士也紛紛加入進來,在宮門外抗議,大有逼宮之勢,終於逼迫這個想當皇太後的妃子搬離了乾清宮,此乃同時期的“移宮案”。

  天啟帝即位後,因為在之前的“紅丸案”、“移宮案”中東林黨出力頗多,支持新皇,所以大力提拔東林黨人,任用他們為內閣、六部重臣,一時間,東林黨在躍然上升,控製朝廷言論,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政治勢力。

  東林黨的稱號源起於江蘇無錫的東林書院,最早是萬曆年間的大臣顧憲成,因政治鬥爭辭官回鄉,在家鄉講學,吸引江南地域眾多學子前來,“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論被稱為清議。朝廷上的各種政治代表人物也紛紛慕名而來,“朝士慕其風者,多遙相應和”,楊漣、左光鬥等人就是這個派別,久而久之,這些聚集在東林書院的人士成為一個具有極強政治意味的政治團體,時人稱為“東林黨”。

  明朝內部不止東林一黨,早在萬曆時期,文官群體就已分裂,他們不僅僅是向皇帝發難,指責、漫罵鋪天蓋地,也相互攻訐,大打口水戰。除東林黨外,還有以沈一貫為代表的浙黨,以亓詩教、韓浚為首的齊黨,以官應震、吳亮嗣為首的楚黨。古人稱“黨”乃朋黨,是為貶義,朋黨之爭,是文官們最熱衷內鬥的方式之一。

  這些名目繁多的黨派大多以地域關係形成,無所謂正義與不正義,齊黨、浙黨、楚黨、東林黨……明爭暗鬥,水火不容。他們連皇帝都敢攻擊,對同僚就更無所顧忌了,為的隻是自己派係的利益和聲名。

  相比較其他群體,東林黨內部有許多“君子”,也稱“君子黨”,他們以清流自命,自認為是道德的最高準繩,維護至高無上的天理和皇權——這在傳統文化中,是受褒揚的。

  然而也正是這樣一群“君子”,承接了昔日方孝孺、海瑞之風,不顧現實,隻講仁義道德,為了追求純潔的信念,常常采取極端做法。

  天啟皇帝剛剛上台,東林黨人就舊事重提,開始以“紅丸案”、“移宮案”打擊那些在他們眼中不是“君子”的人,其中內閣首輔方從哲成了首要目標。

  方從哲不是東林黨人,他把持朝政六七年,政策觀念也與東林黨不同,尤其在“紅丸案”、“移宮案”中,方從哲主張不應操之過急,對進獻丹藥的宮人、軟禁小皇帝的妃子都采取淡化方式,這正好與慷慨激昂的東林黨人觀點截然相反。在東林黨看來,首相方從哲是非不分,善惡不辨,包庇奸邪,絕非君子,於是群起而攻之,指責“紅丸案”中的宮人崔文升、李可灼罪大惡極,要求將二人斬首示眾。一時間,給事中魏應嘉、太常寺卿曹珍、光祿寺卿高攀龍、主事呂維祺等東林黨人士連番上書,更稱方從哲本人有“十大罪狀,可殺三次”。

  禮部尚書孫慎行也開始發難,甚至直接指責方從哲就是幕後操縱的黑手,難逃弑君之大罪,左都禦使鄒元標也上奏說方從哲不僅不懲罰惡賊,反而維護包庇,即使不是一夥,也無法向世人解釋。孫慎行和鄒元標都是東林黨的骨幹人物,加上上麵這麽多東林黨人,像一支支利箭射向首輔方從哲。

  朝廷上下吵得沸沸揚揚,方從哲的集團予以還擊,但辯解乏力,很快被東林黨的口水淹沒。隨著事態逐漸升級,幾乎已經衍生為謠言四起,若幹種猜測的陰險謀逆大帽子扣在方從哲頭上,他本人已是戰戰兢兢,無奈之下,隻好被迫辭職,告老還鄉去了。

  方從哲倒台後,東林人士葉向高升任內閣首輔,朝廷上下官員們紛紛加入東林黨,皆稱“君子”。

  隻是,這群自我標榜道德的所謂君子們,一個個心高氣傲,按照他們自己的原則設立君子規範,凡是與他們政見不一、觀點不同的人,一律排斥稱為“小人”,在對待首輔方從哲的態度上,他們是抱著“痛打落水狗”的心態,動用大批言官禦史,猛烈彈劾,直至最後逼迫首輔下台。

  事實言之,首輔方從哲本人性格懦弱,傾向於做“和事佬”,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在萬曆皇帝和文官群體之間平衡,誰也不得罪,遇事皆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東林黨人則都是一副“不怕事情鬧不大”的慷慨模樣,他們一個個正義過了頭,得理不饒人,他們的信念或許值得讚揚,但他們的行為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中國儒家傳統文化裏這種二元世界觀,動輒把人分為“君子”、“小人”兩種,非此即彼,非好即壞,到明朝理學思想的扭曲下,更是把人格分裂為極端“聖人”、“禽獸”,隻此二者,別無其他。既然東林黨都是“君子”,那方從哲等人就肯定是“小人”了,雙方發生激烈衝突,也就在所難免。

  隨著原首輔集團的倒台,東林黨掌握了朝廷政權。楚黨、浙黨、齊黨等諸多黨派也再難以有所作為,朝臣紛紛傾向東林,此時應該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忘記過去重塑未來的大好時機。但是,東林黨人抱著極強的“正義感”,世上似乎隻有他們是最純潔的,開始對其他政治派別進行打擊,大有“斬草除根”之勢。

  1623年,天啟三年,東林黨人趙南星掌管了吏部,也就掌握了任免全國官員的大權。趙南星這個人是個極端的工作狂,他是一位清官,也是一位酷吏,他疾惡如仇,使用起鐵腕手段來可謂是“六親不認”,連自己的親戚也不放過,更是把許多原本與他無接觸的官員得罪了。所謂“自古清官多酷吏”,此言在趙南星身上不虛也。

  趙南星執掌吏部後,按照東林黨人一貫的作風,打擊齊黨、浙黨、楚黨。事實上,此刻朝廷已經是東林黨的天下,其他諸黨接近瓦解之勢,不成氣候,許多官員都紛紛求自保,東林黨人大可不必睚眥必報,應該抓住時機團結一切應該團結的力量才對。可趙南星不這麽看,他要把事情繼續鬧大,心存報複嫌疑地寫了篇《四凶論》,指責給事中亓詩教(齊黨)、趙興邦(浙黨)、官應震、吳亮嗣(楚黨)幾年前曾經“結黨亂政”,並將這些非東林黨人士都降職、罷官、外放。

  諸黨殘餘人士惶惶不安,他們想屈服於東林,卻不被接受,陷入迷茫無助。三黨派係主要以地域為劃分,浙、楚、齊黨中也有不少正人君子,更有許多介於君子和小人之間的普通常人,他們並未與東林黨人為敵,但隻因為他們的籍貫家鄉原因,就被東林黨一並打倒。(“中立者類不免蒙小人之玷。核人品者,乃專以與東林厚薄為輕重”)

  東林黨人“痛打落水狗”的群體性格建立在他們“自命君子”的信念上,並不是一件好事。東林人不知道,這種極端做法不久後就招來更大的還擊報複,他們很快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就連最敬佩東林人士的黃宗羲也承認:“東林中亦多敗類,及攻東林者,亦間有清操之人。”他們過分嚴於君子小人之辨,以自我為中心,看待別人動輒就是“君子”、“小人”二元世界觀,不能容忍絲毫瑕疵,缺乏大度胸懷。

  在皇宮內院的某個陰暗處,另外一股勢力已經趁機悄然崛起,將在後來決定朝廷力量的對比,這股勢力的領袖就是——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是天啟皇帝最得寵的太監,又與天啟的奶娘客氏關係甚好。雖然天啟皇帝一度信任東林黨人,但畢竟大臣們與皇帝有距離,比不得身邊的太監、奶媽那樣關係融洽,尤其天啟帝喜好玩樂,不理朝政,每天在皇宮後院做木匠活樂此不疲,漸漸把批複奏章、草擬聖旨的大權丟給了太監,魏忠賢就這樣崛起了。

  朝廷上黨爭不斷,東林黨正為“痛打落水狗”忙得不亦樂乎,但俗話說“狗急了也要跳牆”,齊黨、浙黨、楚黨殘餘人士麵臨絕境,被逼之下,紛紛走向反麵,投向魏忠賢以尋求庇護。有了魏公公的支持,就等於有了皇權的支持,於是形成明代勢力最大的閹黨集團。

  前麵提到過魏忠賢,這個太監心思狠毒,工於心計,他本是一個市井混混,自閹入宮,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飛黃騰達。魏忠賢唆使天啟皇帝玩樂嬉戲,乘機從中弄權,勾結了外廷一批失意官員,利用他們對抗東林君子黨,漸漸占了上風。

  東林黨人的弱點成了他們的致命傷,他們一個個心高氣傲,攻訐其他派係,這種做法得罪了不少同僚,也在自身內部醞釀了許多隱患,而當“君子黨”遇見“閹黨”時,高唱道德仁義的君子自然不是陰險奸詐的太監的對手。

  從天啟三年開始,“閹黨”與“東林黨”成為朝廷上兩股相互鬥爭的勢力,在明王朝這個變異的朝廷裏,內閣官員自然敵不過一個深受寵信的太監的權力大,閹黨一派在魏忠賢的大力開拓下蒸蒸日上,逐漸占據上風。同是這一年,魏忠賢受到了天啟帝的重用,掌管東廠,兼任錦衣衛,兩大特務恐怖機關都在他的手裏,閹黨人士顧秉謙、魏廣微等大臣進入內閣,開始排擠東林黨人的位置。

  山雨欲來風滿樓,大明王朝的上空已是烏雲密布,一場雷鳴電閃即將開演。

  天啟四年,東林黨人感到情勢越來越不對頭,他們猛然發現自己的真正對手不是那些落敗的諸黨,而是那位若隱若現、藏匿宮殿後院的太監魏公公。這年的六月,東林黨首先發難了,東林骨幹楊漣最先上書彈劾魏忠賢,言辭激烈,殺氣騰騰,列數魏忠賢迫害朝臣、迫害妃嬪、蓄養內兵、羅織獄案等二十四條罪狀,並建議皇帝把這個太監千刀萬剮,淩遲處死,“寸磔忠賢,不足盡其辜”。

  緊接著,東林黨其他大臣也紛紛加入進來,討伐魏忠賢,聲稱掃除閹黨,奏折達上百餘條。

  隻是,這些奏折統統落到了魏忠賢手裏,他利用天啟帝喜好玩樂的特點,遮掩視線,留中不報,截斷了文官進言之路,皇帝幾乎沒有得到多少真實消息。

  魏忠賢倒是“先禮後兵”,他先力圖緩和局勢,讓自己的手下勸說東林黨人,不要把事情鬧大。當然,君子們是絕對不會放過任何小人的,魏忠賢的勸說無效,他也開始出招了。小人發起狠來,從不按套路出牌,魏忠賢首先用陰謀詭計侮辱首輔葉向高,迫使葉向高憤而辭職,又逼迫趙南星、高攀龍等東林高官辭職,一步步削弱他們的力量。這些東林黨人都心高氣傲,自命清流,受不得半點侮辱,動輒就鬧辭職、要求罷官,以此表明自己的純潔,豈料這個弱點被魏忠賢掌握,屢試不爽,個個擊破。

  從這些行為來看,我們不得不惋惜地承認:東林黨的政治手段實在太天真,根本不是市井混混出身的魏忠賢的對手,與其說東林黨是政治團體,不如說他們是一群意氣用事的書生。

  隨著事態升級,閹黨與東林黨鬥爭日趨白熱化。楊漣、左光鬥等人被削職為民,然後被錦衣衛抓入大牢,誣陷貪贓受賄,嚴刑拷打,最後慘死於獄中;魏大中被緝拿,路過蘇州,群眾聚集乞命,與閹黨、錦衣衛發生衝突,引起騷亂,死傷多人;同時兵部尚書,那位威震遼東的熊廷弼,也因得罪閹黨,被言官彈劾,下獄處死,傳首九邊,並被誣陷與楊漣、左光鬥勾結行賄。

  天啟年間,閹黨對東林黨的反撲是極為凶狠的。鑒於之前趙南星對三黨人士的報複行為,在魏忠賢的一手策劃下,三黨人士又重新清洗東林黨人,彈劾、罷免大量東林官員,楊漣、左光鬥、魏大中等被殺,趙南星、高攀龍、葉向高等罷官,朝廷上遍植閹黨人士,這些昔日的齊、楚、浙黨終於翻身重見天日,但今天他們統稱為一個名字——閹黨。閹黨骨幹顧秉謙提升為首輔,崔呈秀成為工部尚書,田吉為兵部尚書,李夔龍提升為左副都禦史……

  後來魏忠賢又借助吳楚浙黨之手,打擊迫害東林黨人士左光鬥、黃尊素、周順昌等人,以之前的“三案”為借口,毀東林書院,齊楚浙黨大肆打擊報複,又造天鑒諸錄,加東林以惡名,並列黨人榜於全國,每榜少則百人,多至五百餘人,凡列名者,生者削籍,死者追奪,朝中善類為之一空。

  明朝末年的黨爭激烈,以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發展到極端。相比較之下,東林黨內君子頗多,遭遇更慘,更得到人們同情。但客觀評價,東林黨人孤傲清高,在得勢之時對異己勢力打擊,同樣不缺乏狠毒,兩方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著名的明清史家謝國楨對明末黨爭有很客觀的評價:“天啟三年的京察,趙南星未免做的太辣,但後來魏忠賢的殘戮,又未免太毒了。”

  黨同伐異,朋黨之禍,自古以來就是政治一大毒瘤。東漢有“黨錮之禍”,晚唐有“牛李黨爭”,雖然酷烈,但時間不長;兩宋有文人“新舊黨爭”、“戰和黨爭”,雖說時間較長,但出發點還是在於國家社稷,不在個人恩怨;而到了明朝這裏,從萬曆朝開始,一直延續到泰昌、天啟、崇禎乃至南明,時間不僅漫長,而且黨爭目的早已變成個人恩怨、政治利益的攻訐,中國封建社會的後期發展到這個樣子,實在不忍觀看。

  明朝士大夫們經受了朱熹注解的四書五經的思想灌輸,從方孝孺到海瑞,從嘉靖文官到萬曆、天啟朝東林黨,他們幾乎都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思想簡單化,自認為是道德楷模,缺乏包容寬容之心。

  所謂“風水輪流轉”,隨著天啟皇帝的去世,崇禎皇帝登極,魏忠賢倒台,東林黨人又開始執政。隻是,大明江山已在風雨飄搖中搖搖欲墜,內憂外患,災荒四起,邊境大地,土地淪喪,再也無法挽回敗局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