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馳騁千裏飲中得——茶馬貿易縱橫談

  中國是茶的故鄉,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有飲茶的習慣,自盛唐以後,更發展成為具有獨特風格的“茶文化”。唐宋時期,不但中原地區的人民把茶列為“開門七宗事”之一,而且,以肉食為主,需要從茶中攝取維生素的邊疆少數民族也已經到了“不可一日無茶以生”的地步。從唐玄宗時起,中原就開始了以茶易馬的曆史。有宋以來,由於軍事、經濟上的需要,以茶易馬更是進行得如火如荼。馬匹對於增強宋朝軍事實力有很大裨益,而少數民族地區對茶與中原地區對良馬有同樣的渴求。

  @@禮尚往來互通有無

  中原地區缺少良馬,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原地區獲得良馬的渠道主要有兩種——貢賜易馬和錢絹易馬。

  《回鶻人牽引圖》。隋唐時期北方草原的主人是突厥人和回鶻人自秦漢以來,中原周邊地區的少數民族權利,亦即周邊屬國,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把奇寶珍玩及地方土特產貢獻給宗主國。而中原的朝廷也要把等價或高於其值的物品回贈,稱之為“賜”。隋唐以後,西方屬國如吐魯番、回鶻、突厥等少數民族權利進貢的主要物品是良馬,朝廷賜的則主要為金、銀及絹帛等物,而在與少數民族接壤的地區,民間交易一般也是如此。

  安史之亂後,因回鶻在平滅叛亂中有功,唐王朝在與回鶻的交易中常常以高於其值錢貨來換取馬匹。當時絹馬貿易的比價是一匹馬換40匹絹。馬價明顯高於市場價格。唐德宗曾經以帛10萬匹、金銀10萬兩償還回鶻馬價;唐文宗太和元年(827),中央政府支付回鶻馬價達20萬匹絹;太和三年(829年)正月,唐朝又支付回鶻馬價23萬匹絹。史載回鶻“歲送馬十萬匹,(唐)酬以縑帛百餘萬匹”,唐朝“財力屈竭,歲負馬價”。“回鶻馬”漸漸成為唐代後期財政上的又一大沉重負擔。

  而此時中原地區的飲茶習慣正在向周邊地區擴散。邊疆少數民族大都以畜牧為業,以肉和奶為主食,而茶可以化油消膩,補充所需維生素,所以回鶻地區也形成了飲茶習俗。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唐朝後期,各地藩鎮叛亂不斷,茶聖陸羽軍隊急需馬匹以適應平叛的需要。因此,朝廷主動與回鶻商談以茶易馬事宜。不料回鶻答複說,不以馬匹直接換取茶葉,而願用1000匹良馬交換一部陸羽撰寫的《茶經》。陸羽是玄宗時代人,一輩子沒有做官,但他對茶有深入的研究。他把對茶的性狀、品質、產地、采製、烹飲方法及用具等方麵的論著集結成書,名其為《茶經》。陸羽也被稱為“茶聖”。其時,陸羽早已亡故,而《茶經》的流傳還不廣泛。朝廷便下詔征集。在朝廷求索不至,萬分焦急之時,詩人皮日休獻出了《茶經》的手抄本,才得以交換了馬匹。買菜譜是為了做菜,而索《茶經》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飲茶。茶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唐時茶的種植麵積很大,而絹帛的成本又相對較高,以茶易馬當然就在情理之中。宋朝建立後,太祖趙匡胤雖然平滅了幾個割據權利,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中原的分割局麵,但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統一。特別是北麵的遼朝權利是其最大的威脅。軍馬的問題同樣困擾著北宋王朝。於是交易又要進行。

  宋初進行馬匹交易,也經曆了錢易、絹易的階段。但這兩種交易方法有著很大的弊端:以銅錢買馬,其一負擔沉重。據史載,當時的馬價平均每匹約30貫錢,以每年買馬25000匹計算,耗資75萬貫,以當時的國家財力絕對負擔不起;其二影響貨幣流通與市場繁榮。北宋初年,錢幣大量流往宋朝統治以外地區,導致了錢荒;其三以資敵方。蔡襄書法作品《茶錄》(局部)更為重要的是,少數民族地區的人一旦得到錢幣,特別是鐵幣,大都將其熔化來鍛造兵器,這就等於為對方輸送武器,使他們進攻的能力增強,從而削弱了自己本身的抵禦能力,在軍事上會造成極大的危害。同樣,以絹買馬也不足取。宋太宗、真宗時,中央政府稅收入庫的綢絹每年不足200萬匹。一匹絹值一貫,一匹馬值30貫,則需30匹絹買一匹馬,絹賤馬貴。平均每年買馬25000匹,則中央財政絹的支出幾乎占全年稅收的三分之一多,這也是宋政府財力無法承受的。

  而茶這種商品,貨源充足,牧民又喜愛。他們已經明顯地感覺到茶葉的消食、解乏和彌補蔬菜之不足的功效,很多人飲茶成為了習慣,並且對茶有了一定程度的依賴,甚至到了“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的程度,其對茶葉需求的迫切性已經超過了其對絹帛的需求,故而以茶易馬是中央財政的最佳方案。所以宋朝統治者進行榷茶銷番,以保證軍費和戰馬的來源。從而推動了茶馬互市貿易的發展。

  茶葉的產量巨大也是能夠進行茶馬貿易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唐朝時,全國的茶葉總產量多少已無可考,但產量很大當是無疑的。因為據資料記載,唐武宗時僅浙江顧渚山的茶院中,就有茶工匠千餘人,采茶役工3萬餘人,每年進貢紫筍茶18400斤。陸羽的《茶經》產生於這一時期,如果沒有大量的茶葉產量及濃厚的飲茶習慣,這本書的誕生恐怕是難以想象的。宋代的茶葉生產在唐代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北宋茶葉產量增長幅度比較大,據專家估計年產量在5300萬斤以上,若按當時宋朝境內的人口數量及人年均0.5斤的茶葉消費量計算,其所生產茶葉的50%以上,即約2000萬-3000萬斤茶葉可用來外銷,以供周邊少數民族的需求。所以,宋代茶葉生產的發展能夠基本滿足少數民族對茶葉需求的增長,這就為宋代茶馬互市的開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因此,宋朝統治者非常願意以茶代絹從事貿易。

  @@“榷場”互市功不可沒

  唐朝時雖說已有了茶馬互市,但其規模和數量都比較小,而且僅限於唐朝與西北的回鶻與西南的吐蕃之間。五代時期,西北地區的民族貿易依然存在,中原地區的農耕民族以所生產的農產品及手工業品換取畜牧民族所生產的畜牧產品的情況比較普遍。如唐代安史之亂後逐漸強大起來的黨項族,其所產的“黨項馬”在中原地區非常有名,到了五代時期黨項族則主要以自己生產的馬匹換取農耕民族生產的茶葉、糧食和各種手工業品。據統計,黨項諸部與中原地區一年之內的馬匹交易高達5000匹。

  進入宋朝之後,“榷場”的建立使茶馬貿易真正進入了規模化、製度化的良性發展軌道。“榷場”是宋朝在邊境地區設立的互市市場。場內貿易由官吏主持,除官營貿易外,商人須納稅、交牙錢,領得證明文件方可進行交易。榷場貿易中的主要交換商品就是“茶”與“馬”。

  北宋初期,與遼朝隻有民間的互市貿易,也未設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到太宗、真宗時,先後設立機構專門管理宋遼邊境貿易,準許在指定的地點進行交易。太宗時先在鎮州(今河北正定)、易州(今河北易縣)、雄州(今河北雄縣)、霸州(今河北霸州)、滄州(今河北滄州東南)設立榷場,但不久即因宋遼戰起而停滯。後宋又在雄州、霸州、靜戎軍(今河北徐水)、代州雁門寨(今山西代縣西北)重設榷場,同樣由於宋遼處於戰爭狀態,不久又廢。真宗初年又曾在雄州設立榷場,結果仍因宋遼戰爭不斷發生而廢。直到景德元年(1004),宋遼“澶淵之盟”和約簽訂,次年才在雄州、霸州、安肅軍(原靜戎軍)三地設榷場,不久又在廣信軍(今河北徐水西)設榷場,稱為“河北四榷場”。至此,宋遼邊境貿易才得以正常進行。北宋與西夏之間,也設榷場進行互市貿易。宋真宗時先於延州(今陝西延安)設榷場,景德四年(1007)又於保安軍(今陝西誌丹)設榷場,這是陝西二榷場。北宋中葉天聖四年(1026),又在河東路設立和市與西夏進行貿易。到寶元元年(1038)時,又允許西夏進行朝貢貿易。元豐二年(1079),宋神宗又重申舊令,“西驛交市舊法,除賣於官庫外,餘悉聽與牙儈人交易……宜令仍舊”。而河東路麟州(今陝西神木北),應西夏人請求,朝廷允許出口銅、錫以購買西夏的馬匹。

  北宋與西北地區少數民族進行的貿易,包括對西夏的貿易,主要是購買馬匹,交易額度都很大。北宋中葉仁宗時每年以銀10萬兩買馬,“蕃部馬至,徑鬻於秦州”。治平四年(1067)又定成都府路每年輸送納絹3萬匹給陝西監牧司,作為買馬的資金。西北馬成為北宋軍馬的主要來源。南宋的邊境貿易則主要是與金的官方榷場貿易。紹興十一年(1141)末,宋金簽訂“紹興和議”,次年五月初即於淮南東路的盱眙縣設置第一個榷場,金於淮河北岸的泗州也設有榷場。紹興二十九年(1159)正月,金帝完顏亮準備發動侵宋戰爭,下令關閉金方所有榷場,隻留泗州一處,每五日一次開場;南宋也於二月關閉其他榷場,隻保留對應的盱眙榷場。金帝完顏亮侵宋敗死,南宋北伐也失敗,隆興二年(1164)末,宋金再簽和議,史稱“隆興和議”。乾道元年(1165)二月,宋複設盱眙榷場;三月,移原棗陽榷場於襄陽府(今湖北襄樊)西北的鄧城鎮;四月,恢複花靨鎮榷場;九月,又將光州榷場移置於光山縣(今河南光山)。宋金邊境貿易於是全麵恢複。

  榷場交易的商品中,遼、西夏、金所輸出的主要是馬匹,而宋所輸出的則主要是茶。其他商品交易還有牛、羊、駱駝等牲畜以及玉、氈毯、甘草等。宋還以香藥、瓷器、漆器、薑桂等商品換取西夏的蜜蠟、麝臍、毛皮、羚角、柴胡、紅花、翎毛等。宋朝的其他新商品有鐵製農具、金屬、紡織品等。在交易中要首先保證官府對所需商品的購買優先權,其餘部分允許民間自由買賣。

  宋朝雖然經常遭受西夏權利的襲擾,但他們的關係則是處於時和時戰之間。宋朝與西夏一直存在著茶馬貿易。如寶元元年(1038)元昊建夏國以後,宋廷決定中斷與西夏互市,到慶曆四年(1044)十二月宋夏議和後,在元昊的請求下,才重新開放保安軍(今陝西誌丹)、鎮戎軍(今寧夏固原)榷場。宋·錢遠《盧仝烹茶圖》但是,到嘉祐二年(1057)二月,因為西夏人與宋人在耕地方麵發生了衝突,宋廷下詔禁止陝西四路與西夏進行民族貿易。直到宋神宗即位以後,宋朝與西夏之間的榷場才又恢複正常。自元昊叛宋,宋夏開戰以後,北宋從西夏購買的馬匹數量減少了2/3左右,即使這樣,北宋向西夏購買的馬匹數量也達10200匹,其數量仍然比較可觀。正因為茶馬貿易在當時對於民族雙方來說均是有利可圖的事,因此即使受到官府的限製也照常進行,官府三令五申也無濟於事。

  宋朝建立後,威脅主要來自北部的遼朝和西北部的西夏,而與西部及西南的吐蕃則相對和平。宋王朝隻好把獲取戰馬的途徑寄托於嗜茶成性、馬牛成群的西北藏族地區。由於買馬製度和買馬場地的確立,宋朝所需戰馬有了可靠的保證,每年大約可以獲得30000匹左右的馬匹。從此以後,宋朝就專門依賴吐蕃地區的茶馬互市獲得必需的戰馬。

  熙寧七年(1074),神宗采納了熙河路經略使王韶以茶易馬招撫吐蕃的建議後,立即派李杞赴四川籌辦。李杞抵達四川後,即在成都府路設置茶場司,在陝西秦州設置買馬司。因榷茶買馬本屬一回事,後兩司合並,更名為都大提舉茶馬司。該司的職責是,製定政策、法令、法規,組建下屬機構,統一管理川茶的征榷、運輸、銷售、易馬事宜。茶馬司先後在成都府路八個州設置24個買茶場。在陝西設置50個賣茶場。賣茶場按國家規定的價格全部收購茶農的茶葉,茶商隻能向茶場買茶,不得與茶農直接交易。官、商、民一律禁止私販。買茶場屬茶馬司直接領導,各買茶場並設有專典、庫秤、牙人等辦理買茶和征稅事宜。並製定了各場收購定額和超額獎勵欠額懲罰條例。賣茶場的主要任務是把四川運去的茶葉按官價出賣或易馬,同樣屬茶馬司領導,地方長官也有監督之責,並依例製定了銷售定額和獎懲條例。熙寧八年,宋在熙河路設置六個買馬場,後又在秦風及四川的黎州、雅州、瀘州等地增設賣馬場。茶馬管理機構的設置與調整,其嚴密的組織、獎勵和懲罰諸措施對保證茶馬貿易政策的貫徹執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製定茶馬比價時,宋按照“隨市增減,價例不定”的原則進行交易。元豐年間,馬源充裕,100斤茶可換一匹馬。以後茶價格下滑,要250斤茶才能換一匹馬。崇寧年間,馬價分為九等(良馬三等,普通馬六等)。良馬上等者每匹折茶250斤,中等者220斤,下等者200斤。普通馬六等,每匹分別折茶176斤、169斤、164斤、154斤、149斤、132斤。南宋時,馬源銳減,馬價上漲十多倍,要千斤茶才能換一匹馬。可以看出,茶馬比價是按照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和馬質優劣來確定的,可說是既公平又合理。

  為了鼓勵吐蕃以馬易茶,宋政府還規定易馬的茶價低於專賣的價格,這種削價政策既刺激了戰馬的來源,又薄利多銷,政府同樣獲得了厚利。

  南宋時,陝西熙秦(治所在今甘肅天水)地區淪陷,西北地區的買馬場僅僅剩下秦州買馬司管轄的西和州宕昌寨買馬場和階州(今甘肅武都)的峰貼峽買馬場兩處,茶馬互市的重點由西北地區轉向了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南宋時戰馬主要依賴秦州和川北地區。成都、利州路11州所屬的23個茶場,每年產茶在2102萬斤左右,再加上每年買馬絹帛值約合249萬緡,其中的約50%-80%主要用於在秦州和川北購馬。如果考慮由此而涉及的人力、物力及商品流通等因素,由西北地區茶馬貿易所帶動的是一個比茶葉和紡織品等商品的流通要廣泛得多的經濟領域,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十分顯著的。

  @@時代發展退出舞台

  茶馬貿易增加了唐、宋王朝特別是宋朝的收入,增強了軍事實力,這是毋庸贅述的了。此外,從人類的發展史上看,它還有促進民族融合,繁榮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積極作用。邊疆來內地易馬者,少則幾百人,多則幾千人,既有地方政府官員、僧侶,也有平民百姓。他們與內地各階層人士進行廣泛的接觸,增進了了解,促進了友誼,擴大和加深了對中原文化的認識。

  宋煮茶畫像唐朝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就曾帶去茶葉,因此藏區的人民也都感受到了茶對於生活的重要。唐德宗派官員出使吐蕃時,讚普(吐蕃首領)看到他們煮茶,便問是什麽?使臣回答說,這東西能消煩解渴,叫做茶。讚普說,我也有這東西。於是命人拿出了許多,而且一一指出其產地。可見唐時,吐蕃地區飲茶已成為風氣。雖當時飲茶隻限於上層首領和貴族,但可喜的是,飲茶習俗已開始逐漸傳播。從此,茶始終成為漢藏民族經濟、文化的紐帶。

  宋朝時,通過茶馬互市,吐蕃與宋朝和睦共處,共同抵抗西夏的進攻。宋與西夏對峙時,茶馬互市中斷,使西夏本已貧困的經濟狀況進一步惡化,迫使西夏與宋議和。宋與西夏簽訂的和約中有一款就是宋朝必須每年“賜給”西夏茶3萬斤。

  茶馬互市首先擴大了茶和馬的市場,推動了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與此同時,也帶動了雙方全麵的物質交流。高寒草原地區的牛、羊、獸皮、佛像、佛經、藥材等物資大量進入內地。內地的絹、布、食鹽、陶器、銅器、鐵器、書籍、紙張等物資大量進入邊疆地區,這對推動當地手工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積極作用。

  茶馬貿易是特定曆史時期的特殊產物,為中原各時代的權利鞏固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它雖然已經消亡,但它的曆史功績永遠不會磨滅。而“茶馬古道”這個名詞,依然令人們憑吊和暢想……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