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從宋與遼夏金簽訂的幾個和約說開去

  宋朝建立後,太祖、太宗經過數年征戰,終於將南麵、西麵的幾個封建割據權利及北麵的北漢剿滅。五代十國時期的分割格局結束。本來,宋太宗還幻想著收複被遼朝占據的燕雲十六州。然而,太平興國四年(979)和雍熙三年(986)的兩次征伐,均失敗而歸。最後一次連太宗也險些喪命。宋、遼、西夏形勢圖從此,大宋君臣對收複之事便絕口不言,而宋朝的政策也隨之變化:守內虛外成了大宋王朝的基本國策。而到了南宋時期,國土大部淪喪,已沒有回天之力了。在宋朝300餘年的統治時間裏,王朝統治者與鄰國先後簽訂了數個和約、和議,均是以宋朝吃虧,外敵得利而告終,最終演變成亡國之恨。

  @@澶淵之盟屈辱的濫觴

  守內虛外的國策製定後,宋雖已不想收複失地,但遼朝卻對宋展開了攻勢。鹹平二年(999)蕭太後、遼聖宗率兵南下,宋將傅潛率大軍駐定州,閉門自守,不敢出戰。次年正月遼兵到瀛洲,大敗宋軍,擒宋將康保裔。鹹平六年(1003)四月,遼兵入侵定州望都,宋將王繼忠與王超、桑讚領兵前去迎敵,在望都附近的康村同遼兵遭遇。王超與桑讚臨陣畏縮,率師先退。王繼忠雖與部下赴敵力戰,但被俘後也向遼投降,娶了蕭太後所賜的妻子,做了遼朝的官,還表示要“為遼盡力”。

  北宋的料敵塔景德元年(1004)八月,蕭太後、遼聖宗率大軍以收複失地為名大舉南侵。遼軍采取避實就虛的策略,繞過宋軍堅守的州縣,直趨黃河邊的澶州(今河南濮陽),大有直逼北宋都城開封之勢。宋廷震恐,朝中大臣中出現了主張遷都逃跑與堅決抵抗兩種對立意見。大臣王欽若主張放棄東京逃跑,遷都升州(今江蘇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隻有新任宰相寇準等少數幾人力主宋真宗親往澶州前線督師,以振士氣。

  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遼兵抵達澶州北城,隨即對澶州北城展開三麵圍攻,遼軍充當先鋒的大將蕭達攬在督戰時,被宋軍床子弩射中額角,當晚死去。因損失大將,遼軍士氣低落,稍為退卻。十一月二十六日,宋真宗到達澶州北城,宋軍士氣大增。遼軍的南侵,原是以掠奪財物和進行政治訛詐為目的,及侵入宋境後,因陣前受挫敗,就表示願與宋議和。真宗於是派親信曹利用前去和談,並叮囑他若迫不得已,每年給他們百萬兩銀也可以。寇準聽說後,將曹利用召到自己帳下,嚴厲地說:“雖然皇上允許百萬,可你所談的銀兩不得超過30萬。否則,回來後我要砍你的頭。”

  經過幾次交鋒,兩國簽訂了如下協議:其一,宋每年給遼朝絹20萬匹,銀10萬兩(稱為“歲幣”);其二,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對方逃亡“盜賊”;其三,雙方不得創築城堡,改移河道。此外,宋遼互稱兄弟之國,遼聖宗耶律隆緒稱宋真宗趙恒為兄,雙方使者定期互訪。這個宋遼雙方在澶州城下達成的休戰協議,曆史上稱為“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是宋朝在遼的巨大軍事壓力之下,不得不選擇的外交策略。宋遼停戰後,雙方貿易大大發展,北宋保持著巨大的貿易順差,每年都有上百萬的收入,而且因贏得時間發展經濟,國力大大增強。“歲幣”就愈發顯得無足輕重。因為這“歲幣”隻占宋朝7000萬財政收入的一小部分。而遼此時也無力南侵,自然樂於“歲幣”的供養。為和平付出的代價無疑要比軍費來的便宜。宋遼之間保持了120餘年的相對和平。

  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澶淵之盟的訂立為以後的宋夏、宋金、宋元關係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處於半開化狀態的周邊少數民族,既羨慕中原江南的富裕,又欺宋的軟弱無能,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大勝則裂土,小勝索歲幣。大宋朝野不得不忍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比如,慶曆二年(1042),遼趁宋與夏交戰正酣之際,派使者向宋索取後周時占領的晉陽(今山西太原)和瓦橋(今河北雄縣易水上)以南十縣的土地。並聲言,如若不給,則兵戎相見。而當時宋朝根本無力兩麵作戰,隻得應允每年向其增納白銀10萬兩,絹10萬匹。

  @@慶曆和約虛假的宗主光環

  宋與西夏的關係可稱得上“剪不斷,理還亂”。自李繼遷起,夏就一直在宋、遼之間周旋。宋夏之間則征戰不休。真宗景德二年(1005)春,宋廷在同李繼遷長期進行戰爭後,決心對西夏實行罷兵息民,以財貨爵祿籠絡西夏統治者,並主動向夏主李德明提出了媾和條件:“許德明以定難軍節度、西平王;賜金帛緡錢各四萬、茶二萬斤;給內地節度俸;聽回圖往來;放青鹽禁,凡五事。而令德明納靈州土疆,止居平夏;遣子弟入宿衛;送略去官吏;盡散蕃漢兵及質口;封境之上有侵擾者稟朝旨,凡七事。”即宋保證做到封李德明為王、予以金帛緡錢等五項,同時要求李德明以歸還靈州、遣子弟宿衛等七條作為交換條件。李德明同意了其中大部分條件,“惟以子弟人質及納靈州為難”,因此,真宗也就取消了向西夏開放青鹽的禁令。經過多次討價還價,最後雙方求同存異,於景德三年九月,正式簽訂了和約。

  到明道元年(1032),元昊建立夏朝(宋稱為西夏),戰亂又起。西夏人覬覦中原的富饒,因此,不斷向元昊南興兵襲擾,甚至攻城略地。然而,元昊在對宋戰爭中雖然屢戰屢勝,但由於是小國寡民,人力、物力有限,連年的戰爭給老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和災難,史稱:“死亡創痍者相半,人困於點集,財力不給,國中為十不如之謠以怨之”。在此情況下,為了鞏固新建的封建權利,不如乘戰勝之威,以勝利者的姿態,向富裕的宋朝提出締結和約,通過談判,從中撈到經濟上的好處。因此,在三川口之戰獲勝後,元昊就向延州守將範仲淹作出和平姿態,他一麵“使人於涇原乞和”,同時又釋放宋塞門砦主高延德,讓他回到延州,轉達其希求和平的願望。範仲淹也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提出但元昊必須同意宋方提出的要求。他寫信給元昊,要求其取消皇帝稱號,依舊向宋稱臣納貢。否則,隻有繼續戰鬥下去,元昊因又取得了好水川的勝利,態度強硬,談判失敗。龐籍知延州後,宋政府處境艱難,曾密令龐籍尋求媾和途徑,“會帝厭兵,因招懷之,遣籍報書”。慶曆二年(1042)九月爆發的定川砦之戰中,宋朝又遭失敗,西夏因“久不通和市,國人愁怨”,也感到戰爭難以繼續下去,於是雙方恢複了和談。次年,元昊派六宅使伊州刺史賀從勖與文貴到汴京(今開封市)進行和談,西夏方麵堅持元昊“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未得到宋朝同意。接著,宋仁宗派邵良左、張士元、張子奭、王正倫前往西夏首都興慶府商議,“且許冊為夏主”,元昊仍不肯讓步,和談未能取得進展。元昊再派如定、聿舍、張延壽、楊守素到汴京繼續談判。雙方你來我往,經過一年的討價還價,最後求同存異,和約終於成立。

  宋夏和約議定後,元昊向宋進“誓表”(接受議和的保證書),而宋仁宗也給元昊頒降了“誓詔”。同年十二月,宋朝派員前往西夏冊封元昊為夏國主,賜“夏國主印”,至此,完成了宋夏和約的全過程。

  宋夏和約的主要內容,根據《長編》《宋史》等有關史書的記載,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六條:一、夏主對宋稱臣,奉正朔(指循奉宋朝所頒曆法);二、宋帝冊封元昊為夏國主,並承認西夏現有領土;三、宋歲賜夏銀七萬二千兩,綿帛十五萬三千匹,茶三萬斤。總數為二十五萬五千兩、匹、斤;四、置榷場於保安軍(今陝西誌丹)及高平砦(宋屬鎮戎軍,在今寧夏固原)但不通青鹽(即西夏青鹽不得遠銷宋境);五、雙方以前所俘軍民各不歸還,今後如有邊人逃亡,不得越界追逐;六、兩國邊境劃中為界,界內聽築城堡。這六條主要內容,除了第四條對雙方有利,西夏均獲得了最大好處,尤其是第三條,宋朝付出了較大的代價。這個代價換取了什麽呢?西夏對宋稱臣,奉正朔,這一點對宋沒有任何實際上的意義和價值。因為西夏名義上雖然對宋稱臣,但他們在實際上照樣稱帝,國號大夏,設置州郡,“自置官屬”,一切同宋朝幾乎沒有差別。正如韓琦、範仲淹所指出:“(元昊)所獲者大利,所屈者虛稱……元昊帝其國中自若也。”

  @@海上之盟北宋滅亡的前奏

  在宋遼相持的100多年間,遼北部的女真人卻在悄悄興起。女真人本是黑龍江、鬆花江一帶的遊牧民族。他們一直依附於遼朝,每年向遼朝貢獻駿馬、良犬、貂皮及美女等。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趁遼朝綱紀廢弛,帝王窮奢極欲,百姓怨謗之際,興兵反遼,建國為“金”,正式與遼分庭抗禮。

  此時宋朝的帝位已傳至徽宗手裏。雖然他貪圖玩樂,不懂政理,然而對於收複“燕雲十六州”之事,還是頗為用心的。當然,他也知道,單憑宋朝的軍事實力是不可能實現的。政和元年(1111)九月,徽宗派童貫出使遼朝以窺探虛實。童貫返程途經燕京時結識了燕人馬植。此人聲稱有滅遼的良策。童貫將他帶回,改其名為李良嗣。在童貫的舉薦下,李良嗣向徽宗全麵介紹了遼朝的危機和金朝的崛起,並建議宋金聯合滅遼。在李良嗣看來,宋朝應該抓住這千載難逢的良機,出兵收複中原王朝以前喪失的疆土。徽宗大喜,當即賜李良嗣國姓趙,授以官職。徽宗好大喜功,以為若僥幸滅遼,列祖列宗夢寐以求的燕雲之地即可收複。他也就成為彪炳千秋的一代明君了。宋朝開始了聯金滅遼、光複燕雲之舉。

  對徽宗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朝廷內外許多有見識的大臣都不以為然,隻有童貫、王黼、蔡攸等人異想天開,竭力支持。重和元年(1118)春天,徽宗派遣馬政等人自登州渡海至金,策劃滅遼之事。隨後金也派使者到宋,雙方展開了秘密外交。幾經往返之後,宋金雙方就共同出兵攻遼基本達成一致意向:雙方同時出兵夾攻遼朝,金兵攻取遼的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縣西),滅遼以後占領遼朝長城以北的州縣;宋軍攻取遼的燕京析津府(今北京);遼亡後,北宋占領燕雲諸州。把原來每年給遼的銀絹照原數轉送給金朝。史稱“海上之盟”。

  其後不久,徽宗得知遼朝已獲悉宋金盟約之事,擔心遭到遼的報複,再加上急於打壓方臘起義,便遲遲不履行出兵協議,這就為後來金朝毀約敗盟留下了把柄。在此期間,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接連攻下遼朝的中京、西京,遼末帝天祚帝也逃入山中,遼朝的敗亡已成定局。在這種形勢下,徽宗才匆忙命童貫帶領15萬大軍以巡邊為名向燕京進發,打算坐收漁翁之利。但這批人馬一到燕京便遭到遼將耶律大石所部的襲擊,大敗而歸。1125年金滅遼後,金以宋軍未攻克燕京為由不履行“海上之盟”。後雙方議定:宋除如數轉交給遼的銀、絹(此時為各50萬)給金外,另附加“燕京代稅錢”百萬貫;金同意北宋收複燕京及薊、景、檀、順四州。雖然收複的隻是幾座空城,北宋君臣仍陶醉在“複燕之功”中,並大封童貫等“功臣”。

  在滅遼戰爭中,金人看清了北宋的實力,準備南下滅宋。而徽宗君臣認為金朝不會立即南下,甚至還撤了原守遼邊界的防禦,下令“敢妄言邊事者流三千裏”,不做任何戰爭準備。在滅遼的當年,金便開始攻宋。兩年後,金兵攻陷宋朝都城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及王公百官、金銀財物北返,北宋遂亡。

  @@紹興和議風波亭上空悲切

  南宋建立後,高宗趙構雖然口頭上總掛著收複失地,迎“二聖”回朝,而實際上為了保其皇位,他並不希望“二聖”回朝。趙構開始重用秦檜之流的主和派。對於嶽飛、韓世忠這些主戰派表麵上予以支持,而實際上則處處掣肘,甘心處於偏安的局勢之中。

  紹興七年(1137),金朝的主和派占據朝廷主流,向宋廷暗示議和。趙構當然樂於如此。次年十二月下旬,金使張通古到臨安,稱南宋為“江南”,不稱“國書”而用“詔諭”,宋高宗要高宗拜接金熙宗詔書。文武大臣強烈反對,但高宗決意投降求和,派奸相秦檜於二十八日代高宗拜接金詔書。金將原偽齊統治區河南、陝西地區劃給南宋,南宋以稱臣、並“許每歲銀、絹五十萬”議和。紹興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中旬,金右副元帥宗弼(兀術)與宋東京留守王倫完成交割河南、陝西地區,金將原在開封的行台尚書省移往大名,後又遷往燕京,宋也隨後任命新收回地區的官員。但是,同年七月,金朝主和的宗磐、宗雋被以謀反罪處死。主戰的首相完顏宗幹(斡本)、升任都元帥的宗弼等掌權。紹興十年五月初,金撕毀和議,分兵兩路重占已劃歸南宋的河南、陝西地區。宗弼隨即率東路金軍自黎陽(今河南浚縣)南下,河南各地相繼投降。

  紹興十年(1137),南宋取得了順昌保衛戰和柘皋之戰的勝利後,金人不願再戰,而高宗也怕真的搗了“黃龍府”,迎回“二聖”自己無立足之處,遂下令各路宋軍從河南、淮北等地撤回,以取悅金人。金完顏宗弼則率重兵深入淮南,造成大兵壓境的形勢。紹興十一年(1138),宋將劉錡、楊沂中、王德等部,在柘皋鎮(今安徽巢縣西北)大敗金兵,金兵在濠州(今安徽鳳陽)擊敗宋兵,退至淮河北岸,淮西的宋軍也退至江南。宋廷以論功行賞為名,將韓世忠、張俊、嶽飛三大將召赴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分別任命為樞密使和樞密副使,實則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又將其所領三個宣撫司撤銷,軍隊直屬宋廷。秦檜進一步拉攏張俊,打擊韓世忠、嶽飛,甚至不惜采用卑劣手段,製造嶽飛冤獄。與此同時,宋高宗和秦檜加緊對金乞和。紹興十一年十月,派魏良臣為稟議使赴金。十一月,《中興名將》圖,四人分別是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嶽飛(從右往左)

  金以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入宋,提出和議條件。雙方最後達成和約:一、宋向金稱臣,“世世子孫,謹守臣節”,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二、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縣)二州及商(今陝西商州市)、秦(今甘肅天水)二州之大半予金;三、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1139)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

  宋金既然已經媾和,還留著這些手握兵權的武將作何用?太祖的時候,那些武將都是好兄弟,而現在則不同了,必須使一個斬草除根的“萬全之策”。於是,嶽飛父子隻能在風波亭上“抬望眼”了。

  @@隆興和議主戰派的無奈

  1148年,兀術死,海陵王完顏亮為右丞相。次年,完顏亮殺金熙宗,自立為帝。1153年,金以燕京為都,改名為中都大興府。為了南下掠奪,完顏亮著手經營開封,紹興三十一年(1161)夏,金遷都南京開封府。九月,便以號稱百萬的兵馬,分為四路,大舉南下。采石渡江失敗後,完顏亮被部將殺死,金兵北歸。十二月,金世宗完顏雍當立,向南宋提出議和。

  1162年,高宗趙構傳位兒子趙眘,是為孝宗。孝宗血氣方剛,一心要恢複祖宗基業,主張北伐。於是起用主戰派張浚為樞密使。四月,張浚命李顯忠、邵宏淵出兵北伐。李顯忠接連攻占靈璧、虹縣,張浚渡江前駐盱眙督戰,李顯忠又攻占宿州。李顯忠被任為淮南、京畿、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為副使,準備收複中原。但邵宏淵坐視不戰,其子又率先逃竄,李顯忠被迫退兵,宋軍潰敗,史稱“符離之戰”。北伐宣告失敗,主和派於是又占上風,而張浚也對北伐喪失了信心。無奈,“張浚乞致仕,且請通好於金”,而這時金世宗也傳話說,如果宋朝歸還占領的疆土,納幣如故,就可以休戰。隆興二年(1164)宋金雙方簽訂了和約,史稱“隆興和議”。其主要條款如下:一、南宋不再向金稱臣,世為叔侄之國;二、原來的“歲貢”改稱“歲幣”,每年減少銀絹各10萬兩匹,仍支銀20萬兩,絹20萬匹;三、疆界與紹興時相同(宋放棄新收複的海、泗、唐、鄧、商、秦六州)。

  這次和約的簽訂,除了主和派勢力強大外,主戰派對宋軍的能力完全失望則是其重要因素之一。這次和議,使南宋王朝的數萬軍民、無數糧帑都付諸東流。南宋君臣恢複中原的信心幾乎喪失殆盡。

  @@嘉定和約人血饅頭換來的安寧

  隆興和議後,宋金休戰了40多年。在這些年裏,南宋君臣都不再提恢複中原之事。直到紹熙五年(1194),寧宗趙擴登基後,韓侂胄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格局。韓侂胄(1152-1207),外戚出身,因擁立寧宗得到重用。入仕前期雖沒有擔任實職,但權勢卻日益增長。特別是在開禧元年(1205)被封平章軍國事,其位置在宰相之上。韓侂胄是個不甘平庸、雄心勃勃之人,他時刻都想要恢複祖宗基業。他首先起用一批主戰人士為官,如愛國詩人辛棄疾等;然後在鎮江修建韓世忠廟,追封嶽飛為鄂王,大力表彰兩位抗金名將;追奪秦檜的申王爵位,取消忠獻諡號,後改諡謬醜,全麵否定對金乞和的國策,以激勵宋軍士氣。

  嶽飛墓而此時的金朝正處於內外交困的狀態。蒙古的不斷進攻,使金軍全力應對,而其內部的農民起義也層出不窮。韓侂胄看準了機會,決心發動北伐。在韓侂胄的鼓動下,寧宗拿出皇家儲備資金黃金一萬兩犒軍。韓侂胄拿出家財20萬兩白銀以作軍資,積極備戰。

  開禧二年(1206)四月,北伐正式開始。宋軍首先在東線、中線相繼告捷。在東線,鎮江都統製陳孝慶和部將畢再遇攻克泗州,陳孝慶再攻克虹縣;在中線,江州都統製許進攻克新息縣,光州忠義人孫成收複褒信縣。捷報傳到臨安,韓侂胄大受鼓舞,於是請求寧宗下詔伐金。然而,此時的宋軍已經沒有什麽戰鬥力,就在詔書下達的前一天,江州都統製王大節攻蔡州(今河南境內)失敗,軍隊潰散。半個月後,皇甫斌率步騎數萬攻唐州(今河南境內)被拒於城下,又被金兵偷營,死傷數千。皇甫斌重整旗鼓再來交戰,又中伏,軍隊被分割為二,大潰,死傷萬餘。建康都統製李爽攻壽州(今安徽境內),逾月不下,結果被金守軍和援軍裏應外合而擊潰。宋將田琳雖攻克壽春,皇甫斌部將曹姓統製卻又被敗於溱水(今河南境內)。西線興元都統製秦世輔更是無能,行軍途中,軍隊居然潰散。宋軍對江蘇山東沿海的進攻也不順利。七月,宋將商榮再攻東海縣(今連雲港附近),失敗。不久,統製戚春、夏興國以舟師萬人進攻邳州(今江蘇境內),被守將擊敗,戚春投水自殺,夏興國被殺。北伐重點的東線形勢更加不妙。東線宋軍的第一戰略目標是攻克重鎮宿州。當時宋軍已經攻克宿州外圍的靈璧、虹縣,馬軍司統製田俊邁又攻占了離宿州不過幾十裏路的蘄縣。金將仆散揆意識到了宋軍的戰略意圖,搶先派精騎三千增援宿州。田俊邁率兵夜襲,被擊潰。

  北伐全麵失敗,韓侂胄始料未及。他因此須發皆白,整天悶悶不樂。幾個月後,金軍開始大規模報複性反擊。宋軍根本無力抵抗,節節敗退,寧宗慌了手腳,主和派趁機而上,積極與金媾和。金人要求懲辦戰爭禍首,主和派禮部侍郎史彌遠等竟殺死韓侂胄,函其首送給金人。嘉定元年(1208),雙方重定和約,史稱“嘉定和議”。其主要內容為:一、依靖康故事,世為伯侄之國;二、增歲幣為銀三十萬兩,絹三十萬匹;三、疆界與紹興時相同(金放棄新占領的大散關、濠州等地)。南宋另給金軍犒軍銀(賠款)三百萬兩。

  宋寧宗綜觀兩宋三百餘年的曆史,統治者把注意力放在了防止內部顛覆上,而對外則是能忍則忍。這就是所謂的“守內虛外”。實施這種政策的後果,必然是對外屈膝投降,納幣割土。如果說在北宋和南宋的前期和中期,這一政策對待遼、金還算有效的話,那麽到了北宋、南宋後期時,則一點也不靈光了。尤其是南宋後期,以忽必烈為首的元朝統治者的目的就是要消滅宋朝,統一全國。因此,南宋統治者的投降政策不過是剜肉補瘡,飲鴆止渴而已。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