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陪葬豬骨的觀念動機

史前考古中有一個相當普遍的發現,新石器時代的居民總要在墓葬中陪葬動物骨頭。在我國境內迄今發現最多的是豬骨。這種葬俗背後潛藏的原始觀念是怎樣的呢?

前引排灣族神話中有播種骨頭而生長出活豬的母題,它表明這樣一種神話觀:骨頭是可以再生的生命力之儲藏所。而史前初民所理解的生命力與現代生物學絕不相同,總是帶有神秘信仰的色彩,體現為可以遊離出入於生物體的某種靈力(如馬那)或精魂。

許多原始狩獵民族敬重獵物的骨頭,或用於裝飾物,或用於儀式道具,或奉於祭壇之上。他們相信,保存了骨頭,靈力就還存,到時候骨頭會長出肉,動物生命複生。如美國西部草原上的明納塔裏印第安人認為,被他們獵殺的野牛骨頭會重新長肉,二度複活,到來年6月就長肥可供宰殺了。所以在草原上可以看到擺放成圓圈狀的野牛頭蓋骨,靜靜地等待著複活的降臨。

從狩獵進入農耕生產之後,對骨頭為生命力儲藏之源的這種法術觀念很自然就轉移到家畜身上,並相應地和農作物的生命再生信念聯係起來。弗雷澤在解說古希臘的塞斯莫福裏亞節日儀式時,曾舉出北歐的民間風俗加以對照。“在黑森和邁寧根也是一樣,在灰星期三和聖燭節的豬肉,骨頭保存到播種的時候,再把骨頭放在播種的田裏,或是與袋裏的種子拌在一起。最後,最後一捆上的穀粒也是保存到聖誕節,做成聖誕豬,然後打碎,春播時拌在穀種裏。”

從我國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的材料看,家豬飼養在各個從事農業的氏族公社中占有僅次於農業的重要地位。半坡遺址發掘的獸骨中豬骨的數量最多,說明豬肉是當時人們的主要肉食資源。遺址中的兩個大圈欄設施,說明當時養豬的規模已經不小,河南淅川下王崗遺址中發掘的大量豬骨,也反映了當時養豬業已相當發達。隨著生產的發展,母係氏族社會逐步為父係氏族社會所代替,私有財產和私有觀念也開始出現了。人們不僅把豬作為私有財產占為己有,而且還把豬(包括豬頭骨和下頜骨)作為隨葬品,帶到墳墓中去。我國不少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墓葬,都反映了這種情況,大汶口遺址已發掘的138座墓中,就有45座(占總數三分之一強)除用一般生產工具和生活工具隨葬外,還用豬架,豬下頜骨、豬蹄、豬頭等隨葬,最多的是用完整的豬頭,45座墓共有96個豬頭,其中最多的一座,竟多達14個。這些情況,清楚地說明家豬飼養在當時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不僅因為豬是重要的肉食資源,還因為私有財產產生後,豬是當時可供交換的活動財富。

從比較文化的視野看,這種以豬骨之多寡來表明富裕程度的現象並非個別民族所特有。我國西藏珞渝馬尼崗一帶珞巴族博嘎爾部落喜歡養豬,男子自婚後另立家庭起,凡家中殺豬,均把下頜骨留下,存放在稱為“邦固”這一麵牆上,排列成行,作為其家庭富有之標誌。在南太平洋島民阿洛爾人(Alor)社會中,家豬被人們直接用做貨幣的一種,其流通功能相當於我國遠古時之“貝”,以及後世之金銀。以養豬之數量來直觀反映主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正像遊牧社會中以牛羊之多少來定貧富一樣。類似的民俗文化現象還可舉出許多,它足以說明史前人類陪葬豬骨的動機經曆了一個發展過程,即從單純的法術性生命再生信仰發展到墓主社會地位之標記。換言之,從單一的宗教動機發展出政治經濟的動機。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