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豬圖騰崇拜麵麵觀

圖騰崇拜是原始宗教的早期重要形式,信仰者將某種動、植物視為本族的初始祖先,敬奉祭祀,並遵守相關的禁忌。有的氏族在一定時期內禁止捕殺和食用該種動物;也有的氏族認為食用圖騰動物是必須之舉,可將圖騰聖物的神性血統繼續傳承於氏族成員的身體之內。圍繞著宰殺和享用圖騰之肉的重大禮儀,構成部落宗教活動的中心。

圖騰理論傳入我國學界,在文史研究中產生相應的新解釋視點。一批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的動物被確認為遠古圖騰的對象。包括龍鳳一類虛構幻想中的動物和牛羊豬等家養牲畜,以及虎、熊、狼等野獸。十二生肖中的多數動物均與圖騰說的解釋發生了聯係。如在我國黎族的原始信仰中,主要的神即為“祖先鬼”,又可化身為豬、牛、狗、雞等動物。

徐顯之在《山海經探原》一書中便探討了豬圖騰崇拜的跡象。他指出,《山海經》是一部最古的方誌。大體說來,其中《山經》部分是以山為經的方物誌,《海經》部分是以氏族為經的社會誌,其《海內經》部分具有製作發明的科技誌的性質。它是產生於氏族社會末期的我國古代氏族社會誌。如《北次三經》所述:

凡北次三經之首,自太行之山,以至於無逢之山,凡四十六山,萬二千三百五十裏。其神狀皆馬身而人麵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瘞之;其十四神,狀皆彘身而載玉。其祠之,皆玉不瘞。其十神,狀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壁瘞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徐氏認為,這一片地區比較複雜,“凡四十六山,萬二千三百五十裏”,它包括了今天山西、河北及東北廣大山區。這裏有二十個山的先民所崇拜的圖騰是馬,這和今陝西渭北的部分先民是一樣的。其餘諸山居住的先民所崇拜的圖騰,大都是彘,也就是豕、豬。豬在我國,養畜得較早。但以豬為圖騰,除《中山經》伏牛山、桐柏山地區的先民外,隻有這《北次三經》所述的一些地區了。

然而,從近年來民族學的研究看,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中曾奉行豬圖騰崇拜。美國漢學家愛伯哈德所著《中國文化象征詞典》中寫道:“有個少數民族契丹,曾於公元916年至1122年統治著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它的祖先據說長著個豬頭。由於這個原因,契丹人似乎不吃豬肉。”馬昌儀先生說:“中國西南的傈僳、哈尼、珞巴等民族古時候曾以豬為氏族圖騰。雲南新平縣彝族有豬槽氏族,認為豬槽有功於祖先,故尊之為聖物,嚴禁用、跨、坐和觸。雲南劍川蘭州灞白族的一些村寨,對外以高、黃、楊、趙等姓稱呼,內部卻有猴、雞、豬、赤鹿、青豆蟲等家族標誌。”這些情況雖然還有待於具體的辨析,但可以肯定漢族以外的豬圖騰崇拜並不罕見。

圖騰信仰往往借用神話形式來講述人祖由來的動物淵源。《豬救母子》便是珞巴人的古老圖騰神話。相傳,有母子二人遇難躲進豬圈,母升天求救,留兒子與老母豬生活在一起。豬對兒說:“我老了,你把我殺了吧。”兒子不肯。母豬又說:“你把我頭上的虱子掐死,我也就死了。但你不要吃我的肉,把我切成一塊一塊的,哪裏有竹子就放在哪裏,那裏就會有你的鄰居。”兒子聽從了母豬的話。後來果然在放豬肉的地方出現了村莊和人家。這樣的情節把老母豬奉為人的恩祖和救星,也許正體現了遠古女神宗教的雌性為先特征。

下麵是另一則珞巴族的豬圖騰神話,不過其圖騰先祖被視為野豬:

米日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豬生的。有一則傳說說,米日村的另一支珞巴族,一天帶著獵狗上山打獵,遇到一頭野豬,就讓狗去追獵,野豬跑得很快,鑽進了自己的洞穴中,狗和獵人們把此洞穴團團圍住,等了很久卻不見野豬出來,反而從洞中傳出嬰兒的啼哭聲。大家衝進去一看,隻有一個嬰兒,野豬卻不見影子了,獵人們議論紛紛,有說是鬼,有說是人,最後決定先把嬰兒抱回村去養著再說。這小孩子長得特別快,最後成了米日人的土王,米日人都成了他的後裔。野豬因此也就成了珞巴族圖騰崇拜之一,在現實生活中一般是忌諱捕食,即使在沒有其他野獸捕食時,在捕獵到野豬後,也絕不會馬上就吃,而要放一個晚上後才能食用。他們認為野豬剛打死,其靈魂還存在於肉體內,這時吃了肉,就把靈魂也吃了,那就會遭祖神豬靈的懲罰;等一個晚上以後,靈魂就離開了肉體,這時食用不會傷害祖神,但對捕獲的野豬要進行一番禱告,大意為:我們是不想捕殺你的,但實在沒一點別的獸肉可以充饑,請讓我們為你念經,祈禱你早點離開肉體去再生,保佑我們打獵豐收,有更多的其他獸肉可吃,我們再不會傷害你!珞巴族認為婦女不育,或流產、早產、難產、死胎等現象是讓卜烏佑幹的,就需要殺豬驅鬼。殺豬時,從豬的腰間砍斷,掏出腸肚等內髒,將鮮血淋漓的整個胸腔戴在該婦女頭上,待該婦女頭上、臉上和衣服到處沾滿了鮮血才取走,並將該婦女的沾血衣服拿去燒掉。這樣“讓卜”惡鬼就會被驅除了。

這種驅鬼儀式以豬圖騰的保佑作用為觀念背景,似乎是不言自明的。

圖騰感生的母題在神話時代逝去之後依然會改變形式保留在民間信仰之中,並由此而不斷滋生出新的感生故事。下麵就是關於漢武帝降生的一種傳奇說法。據誌怪之書《洞冥記》所述:“漢武未生,景帝夢一赤彘,從雲中直下崇芳閣。帝覺,見赤氣如雲霞來蔽戶牖,乃改崇芳閣為猗蘭殿。後王夫人生武帝於此殿。”在此類故事中,所突出強調的已不再是出生者與圖騰的血統聯係,而是“感生”的神秘性質了。這是從作為信仰的神話到作為文學的小說之間的一種必然變化。

人類學家拉?巴爾對以家畜為圖騰的現象提出過一種大膽的觀點。這種觀點借用精神分析學的俄狄浦斯情結概念,把人與畜之間的關係視同親子之關係:野畜曾經是父親,他與母神的結合生育出家畜,又生育了人。可以說人是畜之後代,以牛或豬等動物為圖騰的現象在古文明之初多有表現。希臘神話多次講到某位母神的男性情侶(如阿提斯、阿都尼斯)被複仇的野豬咬死的情節。這或可視為俄狄浦斯式的親子衝突的變相表現。此種假說即使有效,也隻能適用於有限的範圍。因為在大多數信奉豬圖騰的地區,人豬之間因性的競爭而發生衝突的情況畢竟甚為罕見。還有的地區以定期舉行全民性的豬宴而著稱,但人豬之間也沒有敵對關係。馬文?哈裏斯寫道:

世界上熱愛豬類的地區,集中在新幾內亞和南太平洋美拉尼西亞諸島。在該地區,那些以村莊為單位,靠種植為生的部落,把豬視為聖物,專門用做祭奉祖先,或把豬視為重大日子如婚禮、葬禮的美味佳肴。在許多部落中,在開戰或停戰前,必須先宰殺生豬。村民們堅信,久離人世的祖先對豬十分偏愛。由此,不管是活著的村民還是長眠的故人,其喜食豬肉的程度都達到了驚人的地步。人們不厭其煩地頻頻舉行盛大宴會;轉瞬之間,幾乎全部的豬都被吞光食盡。連續多日,村民和客人們狼吞虎咽地享受豬肉;當腸胃無法容納時,他們便大口嘔吐,以便騰出地方再繼續吞食。待宴會結束時,部落裏的生豬已所剩無幾,要想恢複原來生豬的數量,尚需數年辛勤細心的飼養。然而,還未待生豬的頭數恢複過來,新的一輪狼吞虎咽的活動又開始了。這種浪費敗家的行為,就是這樣周而複始地進行著。

也許有人懷疑,崇奉豬為圖騰的信念和豢養家豬的實踐究竟能否統合在一起呢?豬既然是自己的祖先,那麽大吃豬肉又該作何解釋?請聽人類學者的說明:“愛豬之信仰包括飼養生豬,使之成為家庭的一員,朝夕相處;與豬交談;撫摸戲耍;為豬取名;牽豬外出;當豬染病受傷時,為它們傷心流淚;主人一日三餐與豬同食一鍋等。但是與印度的母牛崇拜不同,愛豬還包括在重大節日定期祭祀先靈和食吃豬肉。由於大規模的祭祀宰殺和隆重的盛宴,愛豬之信仰比之印度農人與母牛之間的關係,更充分地體現了人畜合一的深刻含義。愛豬的高潮就是將豬肉融於人體,豬的靈魂匯入先人的心靈之中。”在這裏,吃豬的行為似乎不是出於作為食物果腹的功利動機,而是出於與豬圖騰祖先在肉體上相認同的宗教目的。這也可說是由圖騰信仰派生出的飲食文化奇觀。

在我國海南島中部山區聚居的黎族人盛行祖先崇拜,所信奉的神靈黎語叫“登”,意思是祖先鬼。按照對生人的影響和威脅程度,祖先鬼又劃分為大鬼、中鬼和小鬼,分別以不同祭品進行祭拜。如有人長期生病不愈,或經常夢見死去前輩的麵容,或家中人畜不興旺等,皆認為是“大祖先鬼”回來尋食,要由頭領主持殺牛祭禮,作法一晝夜,曆經七道儀式,號稱“吃牛鬼”。一般的發冷發熱或頭痛病之類的常見急性病,被認為是“中祖先鬼”回來找吃,相應的殺豬祭鬼儀式叫做“吃豬鬼”。其七道儀式隻在一個晚上就全部完成。另外還有中祖先鬼會導致村民中的非正常死亡,要舉行“吃狗鬼”的祭禮。婦女難產則被認為由“小祖先鬼”所致,相應的祭禮叫做“殺雞鬼”。這裏作為犧牲的動物雖然並未被認同為圖騰對象,但其和祖先崇拜的密切聯係還是一目了然的。吃豬鬼之所以同“中祖先鬼”相聯係,就因為豬在黎人的常見家畜中比牛小而比雞大,可與“中”的尺度相當吧。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