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世界近代史是資本主義產生、確立和發展的曆史,它是人類文明史上歐洲占優勢地位的一段曆史。資產階級不但從政治經濟上摧毀了封建專製製度,而且也摧毀了中世紀以來的扼殺個人自由和社會生機的神權統治、君主製製度和文化專製主義,建立了比封建社會先進得多的有利於生產力發展,有利於科學技術、文化教育進步的資產階級民主製度。

  資本主義是曆史的一大進步,它創造了極其雄厚的物質財富,同時,它在藝術和社會政治思想等方麵也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

  資產階級的統治是通過革命或改革在英國、美國和法國等一些歐美先進國家先確立的,它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道路。18世紀下半葉,從英國開始,一場工業革命的浪潮席卷歐美各國,帶有現代工廠特點的資本主義大機器生產出現,人類開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資本主義在歐美各國取得進展的同時,資產階級還對世界各地展開殖民掠奪,在19世紀的最後三十年內,將整個世界瓜分完畢,形成了一個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體係。

  歐美國家的殖民掠奪帶有雙重性,一方麵,它破壞了當地古老的傳統社會,加重了殖民地人民的苦難;另一方麵,它又帶來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給這些地區向近代社會的轉變奠定了基礎。日本正是以西方的侵略為契機,通過明治維新,實現了向近代社會的轉變,成為亞洲強國。

  資本主義代替封建社會雖然是一個曆史的進步,但它隻是一種剝削製度替代另一種剝削製度,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反對資產階級統治的鬥爭從來沒有停止過。1848年2月,由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發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開始成為一種時代潮流。

  整個近代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從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到1870年普法戰爭前夕為第一階段,是“自由”資本主義轉變為帝國主義即壟斷的資本主義時期。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鬥爭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削弱了歐洲的優勢地位,使美、日崛起;俄國則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世界體係被打破。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一世在世界近代史上,是英國率先開拓了資本主義產業革命的先河。而在新舊交替的過渡進程中,1558年即位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為英國的強大做出了非凡的貢獻。

  亨利八世繼位後,英國的中央集權在他統治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亨利八世娶過六位王後,卻隻有一個太子和兩位公主,伊麗莎白是次女。亨利八世去世前曾留下遺詔說:“我身後即由太子愛德華繼承王位大統;若愛德華身後無嗣,繼而以長女瑪利繼承王位;若瑪利身後無嗣,王位再由次女伊麗莎白繼承。”

  太子愛德華9歲時被扶上王位,15歲時駕崩。公主瑪利比愛德華大20多歲,已近40歲才繼承王位。她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對羅馬教皇懷著一顆赤誠的忠心,因此繼位之後,就三番五次頒布法令,先後廢除了愛德華六世時代以及亨利八世時的一係列宗教改革措施,把英格蘭教會獨立於教廷之外,重新隸屬於羅馬教廷。更令人發指的是一項暴虐措施,就是恢複使用人稱“火刑柱”的刑具,並用這種刑具燒死大批新教領袖。瑪利此舉遭到了全國百姓的反對,於是獲得了“血腥瑪利”的綽號。

  伊麗莎白公主則被國人視為新教的象征。她與姐姐宗教信仰不同。瑪利暴虐成性,為人乖張,時刻提防伊麗莎白以恢複新教信仰相號召。這時,托馬斯·懷亞特爵士發動叛亂,公開打出廢黜暴君、恢複新教的旗號。由於計劃不周,被瑪利鎮壓下去。平叛以後,瑪利懷疑伊麗莎白是這場叛亂的幕後策劃者,因此才把她找來詢問。

  這時,西班牙王太子腓力正與瑪利女王商談婚姻大事。這位太子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兒子。後來,他繼承了西班牙王位,世稱“腓力二世”。

  腓力也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為了得到瑪利女王的王位,他催促瑪利盡早處死伊麗莎白。於是,瑪利以弑君的罪名將伊麗莎白投入倫敦塔囚禁起來了。後來,經調查核實,證明伊麗莎白公主與叛亂沒有任何幹係。於是,瑪利手下留情,保全了她的性命。但仍將伊麗莎白軟禁在遠離倫敦的一處城堡中,言談舉止都在女王的監視之下。

  伊麗莎白時刻麵臨著死亡的威脅,因此她非常警惕,凡事小心謹慎,從不越雷池一步。她咬緊牙關,忍受著難以煎熬的孤獨寂寞,煉就了堅強的性格,變得更加成熟了。

  “血腥瑪利”隻在英格蘭統治了5年,於1558年11月17日病死。當天,樞密院宣布:“根據先王亨利八世遺詔,由公主伊麗莎白繼承英格蘭都鐸王朝王統,擇吉日良辰舉行登基大典。”

  消息一經傳出,舉國上下歡呼雀躍,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霾立刻散去了。

  瑪利的五年統治遺下了嚴重的後患,致使英格蘭王國傷痕累累。瑪利以血腥手段推行天主教,不僅將大批新教徒綁在火刑柱上燒死,還迫使更多的新教徒背井離鄉,逃亡到歐洲大陸避難。這些人對瑪利和天主教懷有深仇大恨,國內宗教矛盾空前激化。在國際事務中,瑪利追隨她的丈夫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不顧國內朝野的呼聲,與西班牙結盟征伐法蘭西。這場遠征不僅使英格蘭國庫空虛,債台高築,而且造成加萊失守,導致百年戰爭以來就劃入英格蘭版圖的這一塊海外領地被法蘭西人奪去,英格蘭喪失了它在歐洲大陸的最後一塊橋頭堡。內憂外患,使國家聲望大大降低了。瑪利女王遺留下的就是這樣一個貧窮薄弱、人民怨聲載道的局麵。

  伊麗莎白登上英格蘭王位後,雖然麵臨百廢待興的局麵,卻能分清輕重緩急,采取斷然措施解決內政外交的重重難題。

  一天,年僅25歲的女王伊麗莎白,正在王宮裏籌劃解決宗教矛盾問題,一個外交大臣走上前來稟道:“陛下,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前來求婚。”

  伊麗莎白聞聽,一雙深邃清澈的藍眼睛裏冒出了怒火。滿朝官員見此情景,都低下頭,不敢再看她。伊麗莎白心裏清楚,西班牙人是想通過聯姻,以保護西班牙的利益。

  伊麗莎白估計得一點不錯。當時歐洲有兩大強國爭雄,一為西班牙,一為法蘭西。此時的蘇格蘭與法蘭西結盟,而西歐北部的尼德蘭又是西班牙屬地,因此英格蘭就恰好位於兩大國夾持之下的鉗口上。無論是西班牙還是法蘭西,哪一方爭取到英格蘭,都可以完成對另一方的包圍。在這種格局下,腓力二世急於與伊麗莎白聯姻,其用意是昭然若揭的。

  伊麗莎白想到這裏,又搖了搖頭。她覺得自己還不能立刻回絕這門親事,腓力二世對自己還有用處。

  原來,伊麗莎白雖然即位作了女王,但尚未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當初,她的父親亨利八世與凱瑟琳鬧離婚,始終未獲得教皇批準。若有特殊情況需要離婚,必須先呈請羅馬教皇批準。因而亨利八世與安妮的婚姻也不能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這樣,伊麗莎白作為亨利八世與安妮的女兒,在天主教徒眼裏不過是個私生女,而私生女是沒有繼承權的。

  伊麗莎白眼珠一轉,臉上笑容可掬,說道:“此事可以考慮,待我想一想,再給你回話吧。”

  伊麗莎白打上了腓力二世的主意,她想拖一段時間,使腓力二世對聯姻懷有希望,希望利用西班牙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敦促其他國家承認自己作為英格蘭女王的合法身份。於是,求婚一事拖了幾個月。直到伊麗莎白獲悉國際社會已承認她作為英格蘭女王的合法身份,她才一改過去幾個月的暖昧態度,明確告訴西班牙使節說:“由於我與貴國國王所持宗教信仰不同,他不能與我聯姻。”

  西班牙使節聞聽,目瞪口呆,他不知該如何向國王交待。

  伊麗莎白一直沒有結婚,直到1578年,她已經45歲時,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的弟弟——年輕的阿朗鬆公爵親自登門向伊麗莎白求婚。這時,英格蘭急需借助法蘭西在尼德蘭戰爭中削弱西班牙,於是伊麗莎白又使出對求婚者虛與委蛇之計,玩弄外交遊戲。憑借風韻猶存,端莊典雅之氣溢於言表為資本,與阿朗鬆公爵周旋了5年。直到1583年,伊麗莎白才最後宣布不能納阿朗鬆為夫婿。

  這是伊麗莎白最後一次借助聯姻施展外交手段。隨著阿朗鬆的遠去,再也無人前來向女王求婚,伊麗莎白也就更加堅定了她以英格蘭臣民為終生伴侶的決心,她認為如此才能保住英格蘭的獨立地位,如此才能避免重蹈瑪利女王的覆轍。

  伊麗莎白小心翼翼地周旋於歐洲列強中間,為英格蘭的繁榮發展創造了和平環境。伊麗莎白發展工商業,製訂了一係列政策,為以後的英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羊吃人的圈地運動

  15世紀以前,英國的生產主要還是以農業為主,紡織業在人們的生活中,還是個不起眼的行業。隨著新航路的發現,國際間貿易的擴大,在歐洲大陸的西北角的佛蘭得爾地區,毛紡織業突然繁盛起來,在它附近的英國也被帶動起來。毛紡織業的迅猛發展,使得羊毛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猛漲。英國本來是一個傳統的養羊大國,這時除了滿足國內的需要而外,還要滿足國外的羊毛需要。因此,養羊業與農業相比,就變得越來越有利可圖。這時一些有錢的貴族開始投資養羊業。

  養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貴族們紛紛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甚至把他們的房屋拆除,把可以養羊的土地圈占起來。一時間,在英國到處可以看到被木柵欄、籬笆、溝渠和圍牆分成一塊塊的草地。被趕出家園的農民,則變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這就是圈地運動。

  當時一位著名的作家托馬斯·莫爾在一本叫作《烏托邦》的書中寫道:“綿羊本來是很馴服的,所欲無多,現在它們卻變得很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們要踏平我們的田野、住宅和城市”。

  圈地運動首先是從剝奪農民的公共用地開始的。在英國,雖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澤和荒地這些公共用地則沒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貴族利用自己的勢力,首先在這裏擴大羊群,強行占有這些公共用地。當這些土地無法滿足貴族們日益擴大的羊群需要時,他們又開始采用各種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出家園,甚至把整個村莊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來,變成養羊的牧場。

  曾經有一群農民在向國王控訴一個叫約翰·波米爾的領主的上訴書中寫道:“這個有權有勢的約翰·波米爾用欺騙、暴力占有您的苦難臣民——我們的牧場,這些土地是我們世代所擁有的。他把這些牧場和其它土地用籬笆圍上,作為自己所有。後來,這個約翰·米波爾又強行奪取了我們的住宅、田地、家具和果園。有些房屋被拆毀,有些甚至被他派人放火燒掉,我們被強行驅逐出來。如果有誰不願意,波米爾就率領打手包圍他的家。這些人手持刀劍、木棒,氣勢洶洶,凶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門,毫不顧忌他的妻子兒女的號哭。約翰·波米爾為了圈占我們的土地,不惜將我們投入監獄、毒打、致殘,甚至殺害,我們現在連生命都難保全。”在這種強行的圈地運動中,農民以前以各種形式租種的土地,無論是以前定下的終身租地,還是每年的續租地,都被貴族強行圈占了。這些成為牧場主的貴族們還互相攀比,使他們的牧業莊園變得越來越大。

  農民的日子越來越艱難,於是反對“羊吃人”的圈地運動起義,在英國各地爆發起來。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發生在東部的凱特起義。凱特起義開始時集結的農民隊伍一度發展到2萬人,聲勢浩大。但凱特是個小貴族,他的反抗不徹底,由於向國王妥協,貽誤了戰機,起義失敗了。凱特及300多個起義農民被絞死。

  凱特起義,是英國1381年泰勒起義後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但使圈地運動一度受到遏製。

  英國的圈地運動從15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到18世紀末。英國“光榮革命”後,圈地運動大規模地展開了。英國全國一半以上的土地都變成了牧場。在圈地運動的發展過程中,雖然英國國王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限製,頒布了一些企圖限製圈地程度的法令,但這些法令並沒起多大的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為了使被驅逐的農民很快地安置下來,英國國王在頒布限製圈地法令的同時,也限製流浪者,目的是讓那些從家園中被趕出來的農民,去接受工資低廉的工作。凡是有勞動能力的遊民,如果不在規定的時間裏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辦。通常,對於那些流浪的農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後送回原籍。如果再次發現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隻耳朵。第三次發現他仍在流浪,就要處以死刑。

  後來,英國國會又頒布了一個法令,規定凡是流浪一個月還沒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經告發,就要被賣為奴隸,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驅使他從事任何勞動。這種奴隸如果逃亡,抓回來就要被判為終身的奴隸。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處死刑。任何人都有權將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學徒,當苦役。

  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兩代國王統治時期,曾經處死了大批流浪的農民。圈地的結果,使英國的農民數量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農民隻好進入城市,成為城市無產者。為了活命,他們不得不進入生產羊毛製品的手工工場和其它產品的手工工場,成為資本家的廉價勞動力。在這種手工工場裏,工人的工資特別低,而每天則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18世紀後,英國國會通過了大量的準許圈地的法令,最終在法律上使圈地合法化,英國農民的人數為此減少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數量。圈地運動促進了大農場的建立,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這種“羊吃人”的圈地運動,為它準備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勞動之外的一無所有的勞動者。同時,愛爾蘭破產農民大量流落英國,也為城市提供了廉價勞動力。

  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

  資本原始積累迅猛增長,歐洲新興的資產階級在經濟上日益強大。英國和西班牙在擴大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的活動中,發生越來越尖銳的矛盾。為了擴大海外市場,必須謀求海上霸權。因此英國急欲取代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

  西班牙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殖民帝國。擁有1千萬人口,殖民地勢力範圍已伸向歐、亞、非、美四大洲,號稱“日不落帝國”。西班牙之所以能夠稱霸世界,任意幹涉歐洲和世界的國際事務,壟斷許多地區的貿易,主要是憑借它掌握的海上霸權,有一支龐大的艦隊。

  英國在伊麗莎白統治時期,海軍的力量還比較薄弱,不敢大規模地同西班牙在海上交戰。英國所采取的策略是對西班牙進行幹擾和偷襲。英國政府縱容海盜頭子到西班牙殖民地進行走私販奴活動,擾亂西班牙的航線,對西班牙的海上霸權進行挑戰,這些海盜被人們稱為“海狗”。大海盜霍金斯本是英國普裏茅斯的大船主。他多次從非洲抓捕黑奴,運往美洲賣給蓄奴莊園主,從中獲取巨額暴利。英國女王對他極為賞識,授予他貴族稱號,封他為海軍上將。

  當時,西班牙的黃金主要來自新發現的美洲大陸。西班牙人先把從南美洲的秘魯等地掠奪來的黃金運到巴拿馬,然後,通過巴拿馬地峽運抵大西洋沿岸港口,最後裝上遠洋艦隊運到西班牙本土。1577年,英國另一個海盜頭子德雷克率領5艘海盜船,闖入智利、秘魯海岸,從停泊那裏的西班牙船隊搶劫了價值150萬英鎊的金銀,然後逃之夭夭。1580年回到英國後,他把從事海盜活動所得的40%獻給了伊麗莎白女王。西班牙駐英國大使提出抗議要求賠償,英國女王置之不理,而且授予德雷克海軍上將軍銜,親自為他頒發“林帶勳章”一枚,這是英國最高級的騎士勳章。伊麗莎白這樣做,使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怒發衝冠,英西兩國矛盾日益加深了。

  隨著英國殖民掠奪和海上活動的加劇,艦船工業的迅速發展,逐步有了與西班牙抗衡的海上勢力。16世紀70至80年代,英國與西班牙的鬥爭全麵展開。英國支持法國的胡格諾教徒反對法國的天主教會,因為西班牙同法國天主教會有著良好的關係。西班牙則支持愛爾蘭的天主教徒和其他英國的分裂勢力,力圖顛覆伊麗莎白的統治,然後把蘇格蘭女王瑪利·斯圖亞特扶上英國王位。伊麗莎白對此陰謀活動給予了毀滅性的打擊。1587年2月,她命令處決了囚禁20餘年的瑪利·斯圖亞特,以絕國內外複辟勢力對她的利用和幻想。至此,西班牙和英國之間決戰之勢已不可避免了。

  腓力二世決定用武力解決問題。1588年5月,西班牙派出他的名為“最幸福的無敵艦隊”從裏斯本出發,遠征英國。這隻龐大的艦隊擁有134艘戰船,其中大型戰艦60艘,船身呈滿弓狀,十分壯觀。船上配有重炮,火力十分強大。船員和水手共8700名,搖槳奴隸2088名,教士300人,作戰士兵22000人,被編為162個連隊,步兵大多是火槍手。

  英國方麵把王朝海軍、各類商船和海盜船集中起來,總共約有大小艦隻140艘,征集作戰部隊9000餘人。由海軍上將霍華德任總司令,海盜頭子出身的德雷克和霍金斯等人也參與指揮,因為他們有海上作戰的經驗,而又熟悉對手西班牙艦隊的情況。

  西班牙艦隊的艦船體大雄偉,船身像樓房一樣高聳海麵,足夠海上閱兵艦船的水平,但可惜船體龐大,笨重遲緩,成了英軍比較容易捕捉的海上目標。而英國的艦隻,大多船體小而狹長,快捷輕便,火力強而靈活。從速度上、火力上看西班牙艦隊已經暴露了許多不利的因素。

  “無敵艦隊”於7月下旬強行駛入英吉利海峽。英國人在西班牙艦隊到來之前,已將港口堅壁清野了,西班牙艦隊無法獲得供養。雙方都作了充分的準備。

  7月28日(星期日)午夜,“無敵艦隊”停泊在法國北部多佛爾海峽港口加耒,這裏距英國多佛爾港僅30餘公裏。西班牙艦上的船員均已酣睡入夢。英國人在夜色和重重雲霧的掩護之下,把6艘舊商船偷偷地駛進海港。這6艘船的艙內全裝滿了易燃品,船身也塗滿了柏油。當接近西班牙艦隊時,立即點燃6艘放火船,借著順風順水猛然闖入西班牙艦群。頓時一片火海,烈焰熊熊。西多尼亞公爵在忙亂中命令解纜拔錨,各自奪路逃生。

  7月29日黎明,兩支艦隊在加耒和敦刻爾克之間的格雪夫蘭會戰。英軍的戰術是不去與西班牙的樓船大艦正麵作戰,而主要是在英吉利海峽的航路上,進行跟蹤,攻克兩翼,用小艦隊遊擊的辦法,采取準確的遠距離炮戰,使西班牙艦隊中的步兵無法靠近船舷。西班牙“無敵艦隊”的炮火也很凶猛,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海戰。海戰的關鍵是炮戰,由於英軍炮兵的射擊技術好,命中率高,“無敵船隊”受到重創。戰至黃昏時分,西多尼亞不得不命令艦隊撤出戰鬥,掉頭返航。英國艦隊的炮彈也快打光了。“無敵艦隊”駛進多維爾偏北的馬爾特停泊休整。

  8月初,在格雪夫蘭特會戰中被打得狼狽逃竄的“無敵艦隊”,啟航回國。英軍司令霍華德親率主力艦窮追不舍。“無敵艦隊”在海上又遇到大風暴,有的船隻被大海吞沒。1588年10月,艦隊總司令西多尼亞率領殘部繞過蘇格蘭才回到西班牙,他僅帶回43艘殘破艦船,“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英西海戰後,西班牙從此一蹶不振,英國卻一躍成為海上強國,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權地位。英國向海外殖民地掠奪和擴張的範圍,伸向了世界各地。

  英國東印度公司

  16-19世紀,歐洲列強葡萄牙、英國、荷蘭、法國、丹麥相繼設有自己的東印度公司,作為該國對印度、東南亞及遠東進行殖民侵略和掠奪的工具。在這些公司中,英國東印度公司實力最強,最具代表性。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於1600年12月31日,初稱“在東印度群島貿易的倫敦商人的總裁和公司”。它得到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的特許狀,有壟斷印度和東方各國的貿易權。

  1588年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把殖民侵略的魔爪伸向印度。161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艦隊在印度西海岸的蘇拉特港外與葡萄牙艦隊進行海戰,重創葡萄牙軍隊。英王詹姆士一世委派東印度公司代表托馬斯為駐印度莫臥兒王朝大使。莫臥兒皇帝於1613年頒發敕令,允許東印度公司在蘇拉特設立商館,公司便在蘇拉特築起聖得治堡,後來發展成為馬德拉斯市。

  1661年,葡萄牙國王將印度的孟買作為公主的陪嫁贈予女婿英王查理二世。查理二世便把孟買轉讓給東印度公司。公司遂將蘇拉特的商館遷至孟買。1698年,公司得到印度的特許,在胡格利河口建立加爾各答城,公司董事會就設在加爾各答,英王命名為威廉堡。這樣,東印度公司便在印度形成了馬德拉斯、孟買和加爾各答三個管轄區,這三個轄區成了公司進一步侵略印度的根據地。到18世紀中期,公司在印度就建立了150多處商站和15家大代理站。

  1708年,經英國政府的特許,東印度公司獲得宣戰和媾和的特權,集商人和政府於一身。

  1751年東印度公司與其在印度的主要競爭對手法國交戰。公司職員羅伯特·克萊武率兵攻打法國殖民軍盤踞在印度德幹高原上的海德拉巴和東南沿海的卡爾那蒂克兩個軍區,將法軍擊敗。1757年6月,公司發動普拉西戰役,占領了富庶的孟加拉。1763年,英法簽訂《巴黎和約》,法國放棄了它在印度的全部殖民地。

  在英法爭奪殖民地和海上霸權的“七年戰爭”中,英國占領了印度大片領土,發動了一係列侵略印度的戰爭,對印度人民反抗殖民者的起義和鬥爭進行了血腥的鎮壓,終於在1849年占領了整個印度。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征服印度的過程中,榨取了印度人民的血汗,掠奪了印度數不盡的財富和資源。從1765年起,公司直接掌握孟加拉的財政稅收大權。在掠奪的同時,他們商人的本性同樣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以不等價交換的方式強迫印度人民把紡織品、香料等商品賣給公司,公司轉運到歐美從中漁利。東印度公司還強迫印度農民大規模種植罌粟,製成毒品鴉片煙,大量地向中國傾銷,引起清朝白銀外流。東印度公司的鴉片貿易不僅剝削和毒害了中國人民,也損害印度和其他亞洲各國人民,“東亞病夫”的出現就是東印度公司的罪惡造成的。據估計,自1757年至1815年的58年間,東印度公司攫取的財富達10億英鎊以上。這些驚人的財富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轉化為資本,加速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中葉,印度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印度各階層人民與東印度公司殖民者的矛盾日益激化。1856年,印度各地傳遞荷花和薄餅為聯絡信號,秘密醞釀反英起義。

  民間藝人采用說書、賣唱、演戲等形式揭露英國殖民者的貪婪和殘暴,鼓動印度人民奮起反抗。同時在印度士兵中,通過在各個團隊廣泛傳遞作為起義信號的紅荷花,組成了軍官委員會的秘密組織,準備舉行起義。

  1857年初,英國殖民當局發塗有牛油或豬油的紙包裝的一種新子彈。使用子彈時必須用牙咬開。這是對信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士兵的極大侮辱。首都德裏附近米魯特的印藉士兵團因拒絕使用塗豬油牛脂的子彈遭到英軍的鎮壓。這一事件成了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導火線。5月10日,這個團的士兵首先起義,德裏市民奮起響應。第二天攻占了首都德裏。擁立莫臥兒王朝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為名義領袖,並成立了行政院作為起義的政權組織,各階層人民熱烈響應,但是由於起義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沒有明確的綱領,起義者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指揮,加上王公貴族在關鍵時刻的叛變,終於在1859年被英國殖民者鎮壓下去。

  在印度民族大起義的衝擊下,1858年英國議會不得不通過了《關於改善治理印度法案》。該法案規定:撤銷東印度公司;除股本外,公司的全部財產歸英國國家所有;英國內閣設印度事務大臣;印度總督改稱副王,為英國駐印度直接代表。這樣集海盜、商人、政府於一身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便被永遠地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了。

  查理一世上斷頭台

  1649年1月30日,倫敦的天氣陰沉寒冷,但成千上萬的倫敦市民還是早早地圍坐在白宮前麵,等待著一個特別時刻的到來。

  下午1時,昔日不可一世的國王查理一世在衛兵的押解下,走上了早已為他準備好的斷頭台,他身後站著倫敦主教和一位監斬的軍官,兩側各有一名劊子手。在做完祈禱儀式後,查理一世跪下,將頭放在行刑台的砧板上,隻聽“哢嚓”一聲,他的頭顱滾落在地,圍觀的群眾頓時歡呼起來。這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重要的一幕。為什麽要處決查理一世呢?事情得從頭說起。

  1603年,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去世,她沒有子女,由斯圖亞特家族的詹姆士繼位,稱詹姆士一世。當時英國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但封建專製統治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1625年,詹姆士的兒子查理繼位,稱查理一世。查理一世上台後,殘酷鎮壓英國國會中的反對派,將省法院和高等法院作為鞏固自己統治的工具,激起了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極大憤慨。

  從1629年至1640年間,查理沒有再召開國會,在無國會統治期間,他以斯特拉福伯爵和勞德、大主教為助手,實行無國會的國王專製統治。在此期間,政治、宗教迫害加強了,使大批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清教徒遭受酷刑,流亡海外。查理一世的反動統治,使英國經濟陷於停滯,物價飛漲,廣大人民深受其害,也引起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不滿。城鄉勞動人民首先起來反抗。1632年和1638年,在劍橋郡爆發了反圈地農民起義。1639年和1640年在倫敦發生了失業手工業者和工人的暴動。盡管這些起義和示威都鎮壓下去,但城鄉人民的革命鬥爭標誌著大規模的革命風暴即將到來。

  1641年3月,議會下令逮捕為非作歹的斯特拉福和洛德大主教,判斯特拉福死刑。事情發生的第二天,查理一世親自來到議會大廈。

  “我命令你們立即放回斯特拉福伯爵和洛德大主教!”查理一世對皮姆等人說。

  “他們犯了叛國罪,議會要處決他們!”皮姆沉著地說。“什麽?”查理一世憤怒地高聲叫喊起來,“處決他們?不!這絕對不行!”

  正這時,外邊傳來一陣怒吼:

  “處死斯特拉福!”

  “處死洛德大主教!”

  “支持議會!”

  查理一世隔著窗破璃向外望去,隻見議會大廈前擁擠著成千上萬的市民,高聲喊叫,表示支持議會。國王感到一陣恐慌,一言不發地轉身急匆匆走了。

  當晚,查理一世派人秘密去北方送信,命令約克城的駐軍司令馬上進軍倫敦,用武力解散議會,救出自己的兩個寵臣,但信使沒出倫敦就被市民們抓住了。

  5月12日,整個倫敦沸騰了。20萬群眾包圍了王宮,舉行示威,要求處死斯特拉福。查理一世不得不在死刑書上簽了字。

  但查理一世怎能甘心呢?經過幾天的精心策劃,查理一世親自帶領400名武裝衛隊衝入議會,企圖逮捕正在開會的皮姆和漢普敦等五名議員,揚言“要揪著那些反對派的耳朵,把他們拎出議會。”不料,他撲了個空,皮姆等人早聽到風聲,已經躲到倫敦市內去了。國王進入議會大廈後,倫敦城內立即響起了警鍾,市民們拿起武器,決心用武力保護議會。查理一世垂頭喪氣地離開議會時,武裝起來的群眾已在外麵等著他了。

  “特權!特權!”

  在一片呼喊聲中,查理一世灰溜溜地離開了。

  第二天,查理一世又指揮衛隊搜捕,數萬武裝群眾包圍了他們。接著,市郊的農民組成了民兵,拿著刀槍棍棒也開進城來支持議會。查理一世感到在倫敦,他已經孤立了。

  “國王逃跑啦!”

  倫敦市民在奔走相告,原來,查理一世悄悄離開了王宮,跑到北方尋找支持者。

  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諾丁昂城扯起國王的軍旗,正式向議會宣戰。戰爭剛開始時,訓練有素的王家軍長驅南下,一直打到離倫敦隻有50英裏的牛津。議會軍節節敗退,議會內部一片混亂,有的主張打下去,有的認為應當和國王談判,大家爭吵不休,不知如何是好。後來,還是克倫威爾和他的農民軍扭轉了戰爭的局麵,拯救了議會。

  克倫威爾是一個鄉紳的兒子,他帶著自己招募的60名農民騎兵加入了議會軍隊。這支隊伍在曆次戰鬥中都非常勇敢,越戰越強,數量也不斷增加,被稱為“鐵騎軍”。因此,克倫威爾得到了官兵的擁護,當上了議會軍統帥。

  1644年7月的一個傍晚,在約克城西的馬斯頓草原上,議會軍和王家軍突然遭遇。克倫威爾指揮議會軍不到兩個小時就擊潰了王家軍,取得了第一次大捷。1645年6月14日,議會軍和王家軍在英格蘭中部的納斯比村附近展開了決戰。克倫威爾的“鐵騎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破了王家軍陣地。查理一世還沒有清醒過來,王家軍就已潰散,四處奔逃。查理一世見勢不好,急忙化裝成一個仆人,逃到了蘇格蘭。國王軍隊全軍覆沒。

  1647年2月,英格蘭議會以40萬英鎊的高價,把查理一世買了回來,囚禁在荷思比城堡中。1648年2月,查理一世逃了出來,勾結蘇格蘭人,在許多地方發動武裝叛亂,挑起第二次內戰。這年8月,克倫威爾擊潰了王家軍,9月,占領了蘇格蘭首都愛丁堡,將查理一世再次抓獲。

  議會組成了一個高等法庭,對查理一世進行審判。最後,法庭宣布查理一世是“暴君、叛徒、殺人犯和人民公敵”,判處其死刑。

  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後,英格蘭宣布為共和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達到了高潮。處決查理一世是英國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充分說明了曆史的車輪是不可阻擋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