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穀歌夢工廠

  穀歌相信我們,讓我們能夠去做那些在學術界不可能做的事情。

  ——克裏斯·厄姆森

  有一天,穀歌秘密研究實驗室的總監阿斯特羅·泰勒找到拉裏·佩奇,希望他能夠批準一樁看似不可思議的收購交易——收購馬卡尼電力公司(Makani Power)。阿斯特羅·泰勒的理由是,這家以開發風力渦輪發電機而聞名的公司最近又有新的發明,他們將風力渦輪機安裝在無人駕駛飛機上,再把固定在地上的電纜拴在飛機上,然後,就像通常我們放風箏一樣,把飛機放飛到空中。

  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舉動簡直匪夷所思,但阿斯特羅·泰勒卻對這家公司的前途充滿了信心,他還特別指出,在最近的測試中,該公司的原型機全部完好無損。從他的話中我們不難讀出另外一層意思——這是一項充滿了風險的測試。

  這樣的計劃能否被批準?相信多數讀者都不會持樂觀看法,這無疑是一種冒險。不過,拉裏·佩奇可不是一般人,他不僅批準了阿斯特羅·泰勒的收購計劃,還提出一個更讓我們吃驚的要求:近期必須要墜毀至少五架設備。

  為了鼓勵員工大膽創新,老板竟然表現得這樣慷慨大方,似乎完全不計投入,不算成本。不過,這就是穀歌的風氣,也正是這樣的風氣,才使得穀歌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新熱情。

  在拉裏·佩奇的支持下,2010年,穀歌撥出專門的款項,並派出眾多才華橫溢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了一個名為Google X的秘密實驗室。不過,大家都喜歡稱Google X為“夢工廠”。這裏是創意和智慧的一個小小集中營,奇思妙想層出不窮,當然,要把設想變成現實,就必須得有大膽的嚐試,更離不開穀歌慷慨的資金支持。諸如自動駕駛汽車、穀歌眼鏡,以及其他一些令我們瞠目結舌的發明,實際上都是穀歌“夢工廠”的作品。

  這樣一家實驗室,自然吸引了各方注意,一家媒體經過多次采訪後報道稱,Google X的使命是“開發新技術”。不過這些新技術離我們的生活還有些遙遠,像是“《星際迷航》中的劇情”,短時間內無法為穀歌帶來實質性的收益。而實驗室的“快速評估員”理查德·德瓦爾則表示,Google X的目標是“繼承傳統研究實驗室的精神”。這種精神意味著,也許企業並不能從實驗室的創新研究中獲利,但這些創新和突破無疑對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Google X這樣高端的實驗室,一定處在一個隱秘的位置,事實並非如此。Google X實驗室就在距離穀歌主園區約800米的兩棟二層辦公樓裏。這是兩棟外表普通的紅磚小樓,看起來不夠高科技,不過這絲毫也不妨礙穀歌工程師和科學家們提出種種奇妙的設想。

  在樓前,一排排自行車整齊地停放著,這是穀歌的“福利”之一,為員工們免費提供交通工具,以方便他們在實驗室與主園區之間往來。

  進入大廳,首先吸引人們視線的,當然是停放在大廳中間的那輛裝有自動駕駛技術的跑車。不過,它其實相當於一個玩具,因為這是一輛不能開的汽車。

  在Google X實驗室走廊的牆上掛著一些白板,上麵畫滿了圖表,如果沒有人告訴你,你可能無法知道上麵畫的是什麽。是的,那上麵描畫的是太空電梯,有媒體猜測,Google X實驗室正在研究把這種幾代科幻迷的夢想變成現實。但實際上,Google X實驗室的計劃中暫時還沒有這個項目,盡管穀歌員工對這個項目充滿了好奇,並且不停地在猜測,那麽就讓大家的熱情再保持一段時間吧。

  下麵就讓我們坐在Google X實驗室最有名氣的產品——穀歌無人駕駛汽車上,讓克裏斯·厄姆森,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負責人,帶著我們去兜兜風吧。

  這是一輛白色的雷克薩斯RX450h,這款車說不上多麽稀奇,不過,車頂那台價值6.5萬美元的激光測距儀,卻讓這輛車變得不平凡起來,坐在這輛車的副駕駛上,絕對是對人的一個巨大的考驗,原因很簡單,身邊並沒有司機,但這輛車仍以每小時88公裏的速度,在矽穀擁擠的101高速公路上飛馳。

  正在這時,一輛雙層大巴從旁邊經過,白色雷克薩斯主動減速讓路。這樣的情景讓坐在車上的人會不自覺地感到緊張,但是克裏斯·厄姆森卻仍然是一副雲淡風輕的表情。這位昔日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助理研究教授表示,之所以選擇穀歌,是因為“穀歌相信我們,讓我們能夠去做那些在學術界不可能做的事情”。

  的確,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一貫支持異想天開,在他們看來,漸進式改善還不夠好。成功的標準是能否將這些理念變為現實,以及去做大膽嚐試。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兩個不同凡響的創始人,才最終有了這樣一個想人所不敢想、做人所不敢做的Google X實驗室。而產生創立這樣一個實驗室的最初目的,正是為了開發自動汽車。

  2005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舉辦了一次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拉裏·佩奇參觀了這場比賽。在比賽中,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塞巴斯蒂安·特倫以及他所帶領的研究生團隊吸引了拉裏·佩奇的注意,他們成功地讓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在莫哈韋沙漠中行駛了11公裏長的障礙路線。

  拉裏·佩奇一直都對機器人非常感興趣,也非常看好人工智能的前景,他的觀點與塞巴斯蒂安·特倫不謀而合,兩個人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兩年之後,拉裏·佩奇向塞巴斯蒂安·特倫發出邀請,邀請他和他的幾名學生一起加入穀歌街景地圖的開發。塞巴斯蒂安·特倫欣然接受,因為他對於學術界隻注重發表多少文章的風氣非常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實實在在地創造一些產品無疑更加重要。

  正是出於這樣的理念,從2009年,在塞巴斯蒂安·特倫的主持下,穀歌開始了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的研發工作。穀歌的兩位聯合創始人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最初為他們設定的目標是:設計研發一輛能夠安全行駛1600公裏的汽車,它不僅能夠在加州的高速公路上行駛自如,在彎曲的城市街道上,它也要有完美的表現。特倫帶領著12位工程師,在15個月內完成了這一目標,他們研發的汽車,順利駛過洛杉磯和矽穀擁擠的街道,甚至在GPS信號沒有覆蓋的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的下層橋麵,也能安全地通過。

  項目進行得這樣順利無疑超出了大家的預期,於是,兩位穀歌創始人開始和塞巴斯蒂安·特倫討論,計劃將項目擴展成一個獨立的實驗室。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一方麵固然是項目本身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麵,雖然搜索是他們的主業,但兩個人對於除此之外的其他技術也有濃厚的興趣,借這樣一個實驗室,他們在其他方麵的興趣也能夠得到滿足。更重要的一點則是,他們想借這樣一個實驗室,把塞巴斯蒂安·特倫留下來,因為他不僅是一個出色的科學家,還具有將理論變成現實的實幹家的能力。這樣的人才,對於穀歌來說也是值得想方設法挽留的。

  而穀歌開放自由的氣氛無疑也讓塞巴斯蒂安·特倫深感滿意,在他看來,死氣沉沉、僵化刻板的氛圍會壓抑人的創新能力,所以,他放棄了為這個實驗室取名“穀歌研究所”的想法,取而代之的是Google X這樣一個充滿了未知的名字。

  在無人駕駛汽車之後,Google X實驗室很快開始了第二個項目:穀歌眼鏡。當時,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教授巴巴克·帕韋茲發表了一篇論文,文中提到了研發一種新產品的可能性,這種產品是新型的隱形眼鏡,通過它內置的電子元件,可以將圖像投射到佩戴者的眼睛上。

  這樣的文章很多人看後不過付之一笑,但卻吸引了拉裏·佩奇和謝爾蓋·布林的注意,他們決定,把巴巴克·帕韋茲和他的研究一起納入到塞巴斯蒂安·特倫的新實驗室中。

  結合巴巴克·帕韋茲當時正在研發的可穿戴式電腦的成果,實驗室成功推出了一款頭戴式顯示屏,不過,要想把這款產品戴在身上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因為這款產品重達4.5公斤,使用起來也算不上方便,它得用很多根線連接到掛在佩戴者腰帶上的一個小盒子上。試想,如果一個這樣裝備的人走上街頭,大家還不得以為是科學怪人從實驗室跑出來了呀!

  經過不斷的改進,最新推出的穀歌眼鏡不僅在重量上與普通眼鏡毫無二致,而且它的外觀看起來也沒有特異之處。不過,這款造價1500美元的眼鏡目前尚未麵向普通消費者出售,原因是批評者認為,它有可能被一些人當作秘密監視器使用。因為這款眼鏡內置有一個高清顯示屏,它可以拍照,可以拍攝視頻,也可以顯示電子郵件。正因為有這些功能,在某些人看來,它就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作為秘密監視器來使用,從而進行一些不被法律所允許的事情。還有一些評論認為,這款眼鏡的造型仍過於笨拙。

  麵對這些批評之聲,巴巴克·帕韋茲表現得十分平靜,他說他隻希望人們能夠轉換一下立場,從Google X的角度來看待這一發明:對於科學家們來說,研發這款產品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它能夠幫助人們快速順利地獲取知識,僅此而已。

  不能不說,即便是在穀歌內部,Google X實驗室也是一個特別的工作室,因此,它有一些特別的傳統,也就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了,比如說,一個特殊的畢業典禮。

  大家都知道,畢業典禮是學生們畢業時舉行的儀式,用以紀念逝去的美好時光。在Google X,每當一個項目完成了它的實驗階段時,研究人員就會用一種特殊的方式進行慶祝。這種特殊的方式當然不是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或采取其他方式休閑娛樂,而是一個特殊的畢業典禮。在畢業典禮上,頭戴裝飾有X字母的學位帽的研究人員神情莊重地接過頒發給他們的畢業證書,同時把那一段難忘的時光藏進記憶深處。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即便是Google X這樣充滿了創新和活力的實驗室,也不能把一個人長長久久地留在這裏。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更高的追求,更遠大的理想。2012年,塞巴斯蒂安·特倫也從Google X畢業。

  離開後,塞巴斯蒂安·特倫成立了自己的網上大學課程公司Udacity。也許有人問,塞巴斯蒂安·特倫難道不可以在Google X進行這個項目嗎?何必非要離開?特倫自己曾經表示,Google X更多關注的是技術上的問題,而網上大學課程則把重點放在“人”的身上,因此,這個項目並不適合Google X。

  不過,塞巴斯蒂安·特倫雖然離開Google X並創業,但他仍然擔任Google X的顧問,隻不過他不再管理實驗室的日常事務。接替他擔任實驗室主要管理者的是阿斯特羅·泰勒。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