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有了激情,其他一切都不是問題。
——史蒂夫·喬布斯
1996年,瀕臨破產的蘋果公司召回了曾經被驅逐的創始人喬布斯,並收購了喬布斯創立的NeXT公司,希望借此創建一款新的操作係統,挽救蘋果公司。回歸後的喬布斯自感責任重大,為使蘋果公司擺脫資金周轉不靈的困境,他一邊對蘋果公司內部進行調整,一邊以不曾有過的謙虛姿態尋求與蓋茨合作。
1997年年底,在一個投資者會議上,一名記者問及喬布斯作為蘋果公司的領導者應做些什麽時,戴爾公司當時的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排擠喬布斯說:“如果是我,我會關閉公司,把錢還給股東。”事實證明,戴爾錯了,喜歡堅持到最後的喬布斯,再一次使一家病入膏肓的企業起死回生,蘋果公司的股票,更是從低潮時的每股7美元飆升到每股74美元。
喬布斯一次又一次證明了堅持不但能成就個人輝煌,還能推動社會發展!
實際上,蘋果公司的前CEO吉爾·阿梅裏奧也曾想過與蓋茨合作。他之所以沒有跟蓋茨簽訂協議,是因為他知道,如果將蘋果公司的用戶界麵設計方案提供給微軟,很可能會導致蘋果公司喪失這一領域的優勢地位,但喬布斯卻不顧眾人的反對,毅然簽訂了這份合作協議,因為他非常清楚這次回歸蘋果公司的責任,那就是重振蘋果公司的聲威。在這種責任感的驅使下,他甘願背負風險。
可以說,喬布斯比任何人都了解蘋果公司當時的處境,他知道如果蘋果公司不與技術產業界最強大的公司合作,它將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那麽,他這一次的回歸就變得毫無意義。於是,在同年夏天舉行的蘋果世界產品會上,喬布斯公開表示蘋果公司與微軟已達成協議,並成功說服微軟出資1.5億美元投資蘋果公司。就這樣,喬布斯將微軟這一競爭對手巧妙地變為了救命恩人。
雖然喬布斯的這一舉動在當時引起了不少人的誤解,但他對此卻有著清晰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蘋果公司與微軟的合作並不意味著蘋果公司向微軟投降。相反,這是蘋果重獲新生的曆史性轉變。除此之外,喬布斯認為這是自己回歸蘋果公司的職責所在。因此,他頂著所有壓力積極開展與微軟的合作。
事實證明,喬布斯的選擇是正確的。正是有了微軟的資金援助,蘋果公司才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迅速推出了除了個人電腦業務之外的其他一係列產品和服務,如iPod音樂播放器、iTunes音樂商店和iPhone智能手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