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上的種種說明仍然無法改變你一味地將錢存在金融機構的理財方式,那連戰家族理財會成功的原因與其曆史,或許可以加深你的印象。
連戰的祖籍是福建漳州龍溪縣,祖上於明末清初遷到台灣台南,世代以經商為生。雖說其祖上一直是名門貴族,但真正使連家達到富可敵國的興旺程度,還應屬連戰的父親和連戰這兩代人。當初連戰的曾祖父連得政在日本占領中國前曾擔任抗日籌餉之職,因此日本人割據台灣後將連家的家產全數充公。1936年,連戰的祖父連橫臨終時曾對連戰的父親連震東說:“餘無長物留汝。”意思是沒留下什麽財產。但是,此後經過連震東和連戰兩代人的努力,連家財產總值據估計已達300億元以上!不過,連戰父子的發家,並不是依靠先輩慣用的經商做買賣,而是憑借科學的投資理財,大膽進行金融、房產投資,隻用了幾十年便從傾家蕩產逐漸成為了當地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說起連家的投資理財不能不說到連戰的母親趙蘭坤,趙蘭坤出身於沈陽名門世家,畢業於北平燕京大學(現北京大學)。連震東一直在官場任職,天天忙幹公務,幾乎沒有時間過問家裏的理財事務,所以,趙蘭坤便理所當然地成了連家的當家人。作為一位知識女性,她不像一般婦人那樣隻會把錢存在銀行,而是積極進行投資理財。因為當時中小企業銀行的董事長陳逢源與連震東是老鄉,彼此了解,私交甚好,所以趙蘭坤便大膽地購買了北企的原始股票,並擔任了北企的董事;此後趙蘭坤又陸續投資了彰化銀行等股票。後來,依靠這些股票,連家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連家持有金融股票,取得貸款比較方便,在進行股票投資的同時,趙蘭坤向彰化商業銀行貸款,開始積極涉足台灣的房地產業,她陸續在台北購買了大量的士地和房產,並隻租不賣,長線投資,使家族資產不斷膨脹。在1989年國稅局的資料中,登記在連戰名下有6筆土地,約合20250平方米,據當時的報刊評估,兩萬餘平方米土地按當前市價計算,價值約200億元。
連戰曾透露他們家的理財是無為而治,意思是買進房產或股票之後便不去管它,而進行長期投資。在連家進行投資理財的幾十年裏,他們隻是追加投資,很少買賣,不以短期獲利而喜,不以暫時虧損而悲,因此他們長期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達到了20%以上。不考慮複利因素,連家的資產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從而創造了從“餘無長物”到富可敵國的理財神話。連戰家族投資理財給我們的啟示是,無論炒股還是投資房產,不能指望一兩年就能取得多少收益,而是要選好投資目標,進行長期投資,那句長線是金,短線是銀的老話,與連戰家族的投資理財可以說不謀而合。
連震東夫婦投資股票和房產也都是聽從了朋友的勸告,從中小企業銀行的董事長陳逢源,到彰化銀行董事長張聘山,都是他父親的老鄉或同學,雙方對彼此的為人、信譽以及經濟實力等情況可以說非常了解,所以他們巧用人脈資源,較好地選準了投資方向,避免了投資失誤。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他和什麽樣的人為伍,在我們日常理財中,個人掌握的理財知識和理財信息畢竟是有限的,這時如果有幾位理財方麵的良師益友,便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理財水平。
如果你手中有10萬元,投資的年收益是10%,那你一年可獲利1萬元;你覺得這項投資十分穩妥,又向銀行申請了20萬元貸款進行投資,假設扣除5%的貸款利息,那你一年總的投資收益就是2萬元。連戰家族就是運用了這種借雞生蛋的投資方式,他們投資銀行股票,本身會從股票增值和分紅中獲利,另外還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得銀行貸款,從而加大投資籌碼,獲得更大收益。如果連戰家族一直靠自己的積蓄進行投資的話,估計現在和普通老百姓差不了哪裏去。所以,如果你有房產、基金等收益可觀又相對穩妥的投資項目,可以適當地進行負債投資。
連家最初投資股票和房產的時候,多數人認為這是風險投資,基本無人涉足,而連戰的父母從數十年前就敢於炒股、炒房,這需要相當大的膽量。對於廣大工薪族來說,可以借鑒連戰家族的經驗,拋棄有錢存銀行的老觀念,適當進行較高收益的風險投資。以儲蓄和開放式基金為例,儲蓄比基金穩妥,但年稅後收益隻有1.8%;基金雖然要承受一定風險,但很多基金的年收益都達到了10%。長此以往,采用不同的理財方式,在財富積累上就會出現分化,其結果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所以,要想取得連戰家族那樣可觀的理財收益,必須選擇增值快的非傳統投資方式。
雖然有些人認為家庭必須要存預備資金,以支應不時之需,其實縱使家裏突然發生重大事故,導致銀行內的存款不敷所需,投資者也不需擔心,因為上述之高報酬率投資標的——股票、房地產,其變現性也不如想像的那麽差。就上市股票而言,股票市場,除特殊假日外,幾乎是全年無休,且市場交易熱絡,故若個人碰到緊急事件,急需用錢,可立即賣出,兩三天就可取得現金,若舍不得賣,股票還可以抵押借款。
房地產的變現性當然沒有股票好,但目前多家銀行已提供所謂的“循環性房貸”,是有殼族將不動產轉換為動產的一項重要渠道。所謂循環性房貸,是指客戶可將房子等不動產設定抵押,然後取得該不動產價值七成到七成五的貸款。既然名為循環性房貸,就是指客戶可以隨時借、隨時還,借款期間才計息。例如,一棟1000萬元的房子,設定抵押貸款750萬元額度的循環性房貸,若一次支用500萬元,可借用額度還有250萬元,且不計息,僅就500萬元計息。借款者一有閑置資金時,可以隨時償還部分借款,可減輕利息負擔。
不少理財專家建議理財三分法,即將財產分為三等份,一份存銀行,一份投資房地產,一份投資於較投機的工具上。但作者建議的投資組合為“兩大一斜,即大部分的資產以股票和房地產的形式投資,小部分的錢存在金融機構作為日常生活所需。這種“兩大一斜的組合方式並非我所發明的,事實上,這正是所有利用理財致富的人所采用的投資組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