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來要做一個企業家,這也是我的理想。做一個企業家,不但能夠使自己成為有用的人,成為有錢的人,也能夠給別人提供就業、生活和掙錢的機會。
——洪戰輝
劉紅科:從13歲開始,你就要支撐整個家庭。全家人的生活費、父親的醫藥費、你和弟弟的學雜費等等都是不小的開支。這些費用開支,除了糧食和棉花的收成能抵擋一部分外,主要是靠你做生意和打工來解決。請談談你第一次做生意的情況。
洪戰輝:我第一次做生意是小學快畢業的時候,準確地說,是上初中之前的那個暑假。由於是炎熱的夏天,大家覺得賣冰棍的生意不錯。但我剛賣冰棍的時候,生意並不怎麽好。當時在農村裏賣冰棍的人,生意都不太好。農村的小孩子雖然都很想吃冰棍,但是都沒錢。剛開始,我和別人是一樣的做法,就是收現金給冰棍。後來,我受到一個小孩子的啟發,就是我去賣冰棍的時候,一個小孩拿了1個雞蛋問我,能不能用雞蛋換我的冰棍。我覺得這個想法特別好,就給了他2根冰棍,他要求隻換1根就行了,我還是給了他2根。因為我到集市上賣過雞蛋,當時雞蛋是3毛錢1個,而冰棍比較便宜,隻要1毛錢1根,所以我覺得他用3毛錢的雞蛋換1根冰棍,怎麽換我都賺錢。後來我又想,養雞的人家並不是很多,就算家裏養了雞,小孩子能夠把雞蛋拿出來的也不多,我就想能不能用糧食換冰棍。考慮到拿個秤比較麻煩,我就找了幾個大小不同的碗,然後舀1碗麥子稱一稱看是多少,其中有個碗裝滿麥子相當於買兩根冰棍的錢,我就決定用這個碗,1碗麥子可以換1根冰棍。我算了一下賬,算完賬之後列了一個表,就是1個雞蛋換2根1毛錢的冰棍,1碗麥子換1根1毛錢的冰棍。然後,我就帶上那個碗到各個村子裏去賣冰棍。我告訴想吃冰棍的小孩子,如果沒錢了,拿雞蛋可以換,拿麥子也可以換,那時生意就開始好了,因為小孩子都可以從家裏搞出來麥子和雞蛋,特別是搞麥子更方便,小孩子用口袋裝一兩袋就出來了,家長不會發現。賣完冰棍後,我再把換來的雞蛋和麥子拿到集市上去賣掉。通過這樣做,不僅把生意做得很好,而且賺錢更多了。
後來我發現,有些小孩子一下吃不了2根,一般都是吃1根,要拿2根的話,另外1根就融化了。我就跟他們說,你可以隻吃1根,另外1根存放在我這兒,什麽時候吃都可以。如果你有5個雞蛋,一次給我就行了,我會給你記賬,5個雞蛋本來是換10根冰棍,那我就給你換12根,什麽時候都可以吃,你吃1根我就在賬本上給你減少1根。還有些小孩子在收麥子的時候撿麥穗,撿了之後他一下攢了很多,一點一點地弄來很麻煩,我就讓他把麥子全給我,然後我就給他記上賬。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大家都買我的冰棍,冰棍賣得特別好。通過賣冰棍還樹立了自己在小孩子裏的威信,大家覺得和我在一起就能吃到便宜的冰棍,都聽我的話,特別是在學校裏,我慢慢地變成了“孩子王”。
劉紅科:其實市場營銷學的一些原理也都是在實踐中產生的,也不是說誰的頭腦裏先想的。現在回過頭來看,你當時做的這種事情,在市場營銷學上體現了什麽原理?
洪戰輝:我覺得,是在為我的客戶做計劃,就是讓我的客戶能夠得到他想得到的東西。同時,我也在培養他們的忠誠度,使他們成為我的長期的固定客戶。
劉紅科: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有一點很重要,你是使小孩子的欲望轉化成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就是說,小孩子有一種欲望,想吃冰棍,但是沒錢買,這種欲望還不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沒有支付能力的情況下怎麽辦呢?你發現這個問題以後,就通過一個辦法讓它轉化了,也就是小孩子可以用雞蛋或者糧食來換你的冰棍,說起來是一種比較古老的物物交換的方式,而正是這種方式使欲望變成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也就是使潛在的購買欲變為現實的購買力,這是從用雞蛋和糧食換冰棍這一點來說。然後就是你給他們記賬,這就等於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大客戶了。
洪戰輝:對,對,VIP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