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平和心態處理顧客的投訴

  如果你不把客戶當回事,必然會引起投訴的升級,甚至成為(行業)社會熱點。在處理客戶投訴的過程中,態度是非常關鍵的。大部分開網店的朋友對於處理顧客投訴是沒有什麽經驗的,認為對客戶說了“對不起”就等於承認責任是自己的。事實上,道歉跟承擔責任並不是等同的。投訴處理的過程是不能對客戶說“不”的,道歉可以適當地安撫客戶的情緒,不至於將事態擴大。客戶並非總是對的,但重點不在於此。

  1.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在傾聽客戶投訴的時候,不但要聽他表達的內容,還要注意他的語調與語音(語氣),這有助於你了解客戶語言背後的內在情緒。同時,要通過解釋與澄清確保你真正了解了客戶的問題。例如,你聽了客戶反映的情況後,根據你的理解向客戶複述一遍。認真傾聽客戶,向客戶解釋他所表達的意思,並請教客戶我們的理解是否正確,是向客戶顯示你對他的尊重以及你真誠地想了解問題。同時,這也給了客戶一個機會去重申他沒有表達清晰的地方。在聽的過程中,要認真做好記錄(所要表達的意思一定不能理解有誤),注意捕捉客戶的投訴要點,以做到對客戶需求的準確把握,為下一步對症調解打好基礎。

  2.做到感同身受

  客戶在投訴時會表現出煩惱、失望、泄氣、發怒等各種情感,你不應當把這些表現當做是對你個人的不滿。特別是當客戶發怒時,你可能心裏會想:“憑什麽對著我發火?我的態度這麽好。”我們要知道憤怒的情感通常都會潛意識中通過一個載體來發泄。你一腳踩在石頭上對石頭發火,當然,這不是石頭的錯,可還是飛起一腳又踢遠。有時你找不到發泄的對象,隻好罵自己。因此對於憤怒,客戶僅是把你當成了傾聽對象。客戶的情緒是完全有理由的,是理應得到最大的重視和最迅速、合理的解決的。所以讓客戶知道你非常理解他的心情,關心他的問題。

  3.反應及時

  在餐廳點菜後,如果等了一個小時才上菜,你覺得怎麽樣?時間一久,就不是服務了。速度是關鍵,速度體現了態度,一旦解決問題的時間被拖延,不論結果如何客戶都不會滿意,而且拖得越久,處理的代價越高。客戶投訴是由於客戶的需求在公司得不到滿足而引發的。客戶在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我們的責任。撫慰措施一定要迅速而有力,態度一定要誠懇和謙恭。調查及流轉工作應快速進行,要根據所聞所記,及時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做出正確的判斷,擬定解決方案,與有關部門取得聯係,找出我們工作的薄弱環節,把握改進工作的機會。

  4.超越期望

  不要彌補完過失,使客戶的心理平衡後就草草收場,應當好好利用這一機會把投訴客戶轉變成忠誠客戶。當與客戶就處理方案達成一致後,以超出客戶預期的方式真誠道歉,同時再次感謝他購買了公司的產品和我們的服務。服務業的勝敗關鍵就是回頭客,所以“善終”比“善始”更重要。

  客戶服務的目的是什麽?是得到客戶的微笑嗎?絕非如此簡單。我們都知道,服務的目的是把每一個客戶留住,努力創造忠誠的客戶和口碑效應。通過正確處理客戶投訴同樣可以提升忠誠度,創造忠誠的客戶。服務彌補的過程決不應是一個對客戶恩賜“補償方案”的過程,而是一個去爭取回頭客戶的過程。

  管理顧客期望值的失誤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

  (1)“海口”承諾與過度銷售。例如,有的網上商店承諾包退包換,但是一旦顧客提出時,總是找理由拒絕。

  (2)隱匿信息。在廣告中過分的宣傳產品的某些性能,故意忽略一些關鍵的信息,轉移顧客的注意力。這些的管理的失誤導致顧客在消費過程中有失望的感覺,因而產生抱怨。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