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4章 一九三四年(5)

  中國舊書上的插畫,我以為可以采用之處甚多,但倘非常逛舊書店,不易遇到。又,清朝末年有吳友如,是畫上海流氓和妓女的好手,前幾年印有《友如墨寶》〔5〕,不知曾見過否?

  此複,即頌時綏。

  迅上四月三夜〔1〕此信據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北平新報。文藝周刊》所載編入,發表時收信人姓名被略去。

  〔2〕魏猛克曾經魯迅介紹為美國斯諾譯的中國短篇小說集《活的中國》中的《阿Q正傳》作插圖。"《嚓》的兩幅",指他所作兩幅不同構思的有關阿Q與王胡扭打的中國畫。

  〔3〕《列女傳》又作《古列女傳》,漢代劉向著。

  〔4〕顧凱之即顧愷之(約345--406)字長康,晉陵無錫(今屬江蘇)人,東晉畫家。所繪《女史箴圖》,存世的相傳是早期摹本。

  〔5〕《友如墨寶》即《吳友如墨寶》,畫集。是吳友如在《點石齋畫報》上所發表作品的匯集。

  340404致陶亢德亢德先生:惠示收到。照相若由我覓便人帶上,恐需時日。今附上一函,一麵將照相放在內山書店,社中想有送信人,請囑其持函往取為幸。

  此複,即請著安。

  迅頓首四月四夜340405①致張慧〔1〕小青先生:二月二十五日惠函並稿〔2〕二本,早經收到,且蒙贈書兩本〔3〕,感謝之至。頃又得三月二十五日函,備悉種種。旅居上海,瑣事太多,以致大作至今始陸續讀畢。諸作情感誠摯,文字流暢,惟誠如來示所言,在今日已較覺傾於頹唐,不過均係舊作,則亦不足為病。《國風》新譯尤明白生動,人皆能解,有出版之價值,惜此地出版界日見凋苓,我又永受迫壓,如居地下,無能為力,頃已托書店掛號寄還,至希察收,有負雅意,真是十分抱歉。

  木刻為近來新興之藝術,比之油畫,更易著手而便於流傳。良友公司所出木刻四種〔4〕,作者的手腕,是很好的,但我以為學之恐有害,因其作刀法簡略,而黑白分明,非基礎極好者,不能到此境界,偶一不慎,即流於粗陋也。惟作為參考,則當然無所不可。而開手之際,似以取法於工細平穩者為佳耳。

  專此布複,即請文安。

  魯迅上四月五日〔1〕張慧號小青,廣東興寧人,木刻家。當時在廣東梅縣鬆口中學任教,業餘從事木刻和寫作。作有《張慧木刻畫》,自費手印出版。

  〔2〕指張慧的《國風》今譯稿,後曾以《"野有死麕"》為題自費出版。

  〔3〕書兩本據收信人回憶,係指他自費出版的舊體詩詞《頹唐集》和散文集《東海歸來》。

  〔4〕木刻四種指麥綏萊勒的《一個人的受難》、《光明的追求》(即《太陽》)、《我的懺悔》(即《我的禱告》)、《沒有字的故事》。均於一九三三年九月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

  340405②致陳煙橋霧城先生:三日的信並木刻一幅,今天收到了。這一幅構圖很穩妥,浪費的刀也幾乎沒有。但我覺得煙囪太多了一點,平常的工廠,恐怕沒有這許多;又,《汽笛響了》,那是開工的時候,為什麽煙通上沒有煙呢?又,刻勞動者而頭小臂粗,務須十分留心,勿使看者有"畸形"之感,一有,便成為諷刺他隻有暴力而無智識了。但這一幅裏還不至此,現在不過偶然想起,順便說說而已。

  美術書總是貴的,個人購置,非常困難,所以必須有一機關,公同購閱,前年曾有一個社〔1〕,藏書三四十本,戰後消失,書也大家拿散了。現在則連畫社也不能設立,我的書籍,也不得不和自己分開,看起來很不便,但這種情形,一時也沒有好法子想。

  中國小說上的插畫,除你所說的之外,還多得很,不過都是木刻舊書,個人是無力購買的,說也無益。

  鼓吹木刻,我想最好是出一種季刊,不得已,則出半年刊或不定期刊,每期嚴選木刻二十幅,印一百本。其法先收集木刻印本,加以選擇,擇定之後,從作者借得原版付印。歐美木刻家,是大抵有印刷的小機器的,但我們隻能手印,所以為難,隻好付給印刷廠,不過這麽一來,成本就貴,因為印刷廠以五百本起碼,即使隻印一百,印費也要作五百本算。

  其次是紙,倘用宣紙,每本約三角半,抄更紙(一種厚紙,好像宣紙,而其實是用碎紙再做的)則二角,倘用單張,可減半,但不好看。洋紙也不相宜。如是,則用宣紙者,連印訂工每本須五角,一百本為五十元。抄更紙約三十元。

  每一幅入選,送作者一本,可出售者八十本,每本定價,隻好五角,給寄售處打一個八折,倘全數賣出,可收回工本三十二元,折本約二十元,用抄更紙而仍賣五角,則不折本。

  照近幾年來的刻本看來,選二十幅是可有的了,這一點印工及紙費,我現在也還能設法,或者來試一試看。至於給M。K。木刻會〔2〕商量,我自然當俟你來信後再說。

  不過通信及募集外來投稿,總須有[有]一個公開的固定的機關,一麵兼帶發售,這一點,我還想不出辦法。

  此複,即頌時綏。

  迅上四月五夜。

  注釋:

  〔1〕指上海的一八藝社,其藏書在"一二八"戰爭中散失。

  〔2〕M。K。木刻會即M。K。木刻研究會,一九三二年九月成立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主要成員為周金海、張望、陳普之、王紹絡、金逢孫等。M。K。是Muke("木刻"的拉丁化拚音)的縮寫。當時魯迅擬出一種木刻刊物,托陳煙橋與M。K。木刻研究會商量。

  340406致陳煙橋霧城先生:今晨寄上一函,想已到。午後,將我所存的木刻看了一看,覺得可以印行者實也不多。MK木刻會開展覽會〔1〕時,我曾經去看,收集了幾張,而其中不能用者居大半。現就在手頭者選擇起來,覺得可印者如下:一工〔2〕:推之兌〔3〕:少女奏琴水落後之房屋以上兩人大約是美專學生,近印有《木刻集》陳葆真:十一月十七日時代的推輪者普之〔4〕:輪輾(七)張致平〔5〕:出路?:煙袋?:薦頭店以上五人,是MK會中人。

  白濤:工作街頭小艇黑煙霧城:窗風景拉汽笛。。。。。。

  以上共隻作者九人,作品十八幅。白濤兄好像是回去了,不知你認識他否?如原版亦已帶回,則隻剩了十四幅,或者索性減去不知作者的兩幅,以十二張出一本也可以。

  還有陳鐵耕,羅清楨兩人,也有好作品可以紹介,但都不在上海,隻好等第二本了。

  有些於發行有礙的圖畫,隻好不登。又,野穗社〔6〕《木刻畫》中曾經發表過的,也不選入。

  此布,即頌時綏。

  迅上四月六晚〔1〕展覽會指一九三三年十月十六日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舉辦的第四次木刻展覽會。

  〔2〕一工即黃新波(1915--1980),廣東台山人,木刻家。當時是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學生,無名木刻社、M。K。木刻研究會成員。

  〔3〕之兌即劉峴。參看本書附錄4致劉峴信注〔1〕。

  〔4〕普之即陳普之(1911--1950),廣東潮安人。當時是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生,M。K。木刻研究會成員。

  〔5〕張致平又名張抨,筆名張望,廣東大埔人,美術家。當時是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生,M。K。木刻研究會主持人之一。

  〔6〕野穗社木刻團體,一九三三年冬成立於上海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主要成員有陳煙橋、陳鐵耕、何白濤等。《木刻畫》,是該社選編的木刻作品集。

  340407致陶亢德亢德先生:〔1〕大劄與《人間世》兩本,頃同時拜領,諷誦一過,誠令人有蕭然出塵之想,然此時此境,此作者們,而得此作品等,固亦意中事也。語堂先生及先生盛意,囑勿藏拙,甚感甚感。惟搏戰十年,筋力傷憊,因此頗有所悟,決計自今年起,倘非素有關係之刊物,皆不加入,藉得餘暇,可袖手倚壁,看大師輩打太極拳,或夭矯如撮空,或團轉如摸地,靜觀自得,雖小品文之危機臨於目睫,亦不思動矣。幸諒其懶散為企。此複,即請著安。

  迅頓首四月七日〔1〕《人間世》小品文半月刊,林語堂主編,陶亢德、徐訏編輯。一九三四年四月五日在上海創刊,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停刊。

  340409①致姚克姚克先生:愚人節〔1〕所發信,頃已收到。中國不但無正確之本國史,亦無世界史,妄人信口開河,青年莫名其妙,知今知古,知外知內,都談不到。當我年青時,大家以胡須上翹者為洋氣,下垂者為國粹,而不知這正是蒙古式,漢唐畫像,須皆上翹;〔2〕今又有一班小英雄〔3〕,以強水灑洋服,令人改穿袍子馬掛而後快,然竟忘此乃滿洲服也。此種謬妄,我於短評中已曾屢次道及,然無效,蓋此輩本不讀者耳。

  漢唐畫像極擬一選,因為不然,則數年收集之工,亦殊可惜。但上海真是是非蜂起之鄉,混跡其間,如在洪爐上麵,能躁而不能靜,頗欲易地,靜養若幹時,然竟想不出一個適宜之處,不過無論如何,此事終當了之。

  清初學者,是縱論唐宋,搜討前明遺聞的,文字獄〔4〕後,乃專事研究錯字,爭論生日,變了"鄰貓生子"〔5〕的學者,革命以後,本可開展一些了,而還是守著奴才家法,不過這於飯碗,是極有益處的。

  此布即請文安。

  豫頓首四月九日〔1〕愚人節又稱萬愚節,即四月一日歐美風俗,在這一天可以作種種愚弄人的遊戲。

  〔2〕關於胡須的事,參看《墳。說胡須》。

  〔3〕一班小英雄《新生》周刊第一卷第十期(一九三四年四月十四日)報道:"杭州發見摩登破壞鐵血團,以硝強水毀人摩登衣服,並發警告服用洋貨的摩登士女書。"當時北京、上海也有此類組織。參看《花邊文學。洋服的沒落》。

  〔4〕文字獄封建時代迫害知識分子的冤獄,往往故意從作者詩文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

  〔5〕"鄰貓生子"這是梁啟超《中國史界革命案》中所引英國斯賓塞的話:"或有告者曰:鄰家之貓,昨日產一子,以雲事實,誠事實也;然誰不知為無用之事實乎?何也?以其與他事毫無關涉,於吾人生活上之行為,毫無影響也。"340409②致魏猛克〔1〕××先生:七日信收到。古人之"鐵線描",在人物雖不用器械,但到屋宇之類,是利用器械的,我看是一枝界尺,還有一枝半圓的木杆,將這靠住毛筆,緊緊捏住,換了界尺劃過去,便既不彎曲,又無粗細了,這種圖,謂之"界畫"。

  學吳友如畫的危險,是在隻取了他的油滑,他印《畫報》〔2〕,每月大約要畫四五十張,都是用藥水畫在特種的紙張上,直接上石的,不用照相。因為多畫,所以後來就油滑了,但可取的是他觀察的精細,不過也隻以洋場上的事情為限,對於農村就不行。他的沫流是會文堂〔3〕所出小說插畫的畫家。至於葉靈鳳〔4〕先生,倒是自以為中國的Beardsley〔5〕的,但他們兩人都在上海混,都染了流氓氣,所以見得有相似之處了。

  新的藝術,沒有一種是無根無蒂,突然發生的,總承受著先前的遺產,有幾位青年以為采用便是投降,那是他們將"采用"與"模仿"並為一談了。中國及日本畫入歐洲,被人采取,便發生了"印象派〔6〕",有誰說印象派是中國畫的俘虜呢?專學歐洲已有定評的新藝術,那倒不過是模仿。"達達派"〔7〕是裝鬼臉,未來派〔8〕也隻是想以"奇"驚人,雖然新,但我們隻要看Mayakovsky〔9〕的失敗(他也畫過許多畫),便是前車之鑒。既是采用,當然要有條件,例如為流行計,特別取了低級趣味之點,那不消說是不對的,這就是采取了壞處。必須令人能懂,而又有益,也還是藝術,才對。《毛哥哥》雖然失敗,但人們是看得懂的;陳靜生〔10〕先生的連環圖畫,我很用心的看,但老實說起來,卻很費思索之力,而往往還不能解。我想,能夠一目了然的人,恐怕是不多的。

  報上能夠討論,很好,不過我並無什麽多意見。

  我不能畫,但學過兩年解剖學,畫過許多死屍的圖,因此略知身體四肢的比例,這回給他〔11〕加上皮膚,穿上衣服,結果還是死板板的。臉孔的模樣,是從戲劇上看來,而此公的臉相,也實在容易畫,況且也沒有人能說是像或不像。倘是"人",我就不能畫了。

  此複,即頌時綏。迅上四月九夜〔1〕此信據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一日《北平新報。文藝周報》所載編入,發表時收信人姓名被略去。

  〔2〕《畫報》即《點石齋畫報》,旬刊,附屬於《申報》發行的一種石印畫報。吳友如主編,一八八四年創刊,一八九八年停刊。

  〔3〕會文堂未詳。

  〔4〕葉靈鳳(1904--1975)江蘇南京人,作家、畫家。曾是創造社成員,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初,在上海與潘漢年合辦《幻洲》半月刊,鼓吹"新流氓主義"。

  〔5〕Beardsley畢亞茲萊(1872--1898),英國畫家。多用帶圖案性的黑白線條描繪社會生活。常把人畫得形象瘦削。

  〔6〕"印象派"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形成於歐洲的一種畫派。參看330801②信注〔5〕。

  〔7〕"達達派"通稱達達主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流行於瑞士、美國、法國的資產階級文藝流派。它反對藝術規律,否定語言、形象的思想意義,以夢囈、混亂的語言和怪誕荒謬的形象表現不可思議的事物,是當時青年一代精神狀態的反映。

  〔8〕未來派二十世紀初形成於意大利的一種資產階級藝術流派。它否定文化遺產和一切傳統,強調表現現代機械文明,形式離奇,難以理解。

  〔9〕Mayakovsky即馬雅可夫斯基(B。B。MаЯкОВСкИЙ,1893--1930)蘇聯詩人,著有長詩《列寧》、《好》等。十月革命後,他配合自己的詩歌畫了一些插畫,其中有些畫因受未來派的影響,令人難以理解。

  〔10〕陳靜生當時的連環圖畫作者。

  〔11〕他指《朝花夕拾。後記》中魯迅作的插圖"無常"。

  340412①致陳煙橋霧城先生:十日晚信並木刻均收到;這三幅都平平,《逃難》較好。

  印行木刻,倘非印一千部,則不能翻印。譬如你的《賦別》,大約為四十八方時,每方時製版費貴者一角二,便宜者八分,即非四元至五元不可,每本二十幅,單是製版費便要一百元左右了。而且不能單圖價廉,因為價廉,則版往往不精,有時連線的粗細,也與原本不合。所以隻能就用原版去印。入選之畫,倘在外埠,便請作者將原版寄來,用小包,四五角即可,則連寄回之費,共不過一元而已。其中如有無法取得原版者,則加入翻板者數幅亦可。

  M。K。社倘能主持此事〔1〕,最好。但我以為須有恒性而極負責的[的]人,雖是小事情,也看作大事情做,才是。例如選紙,付印,付訂,都須研究調查過。據我所知,則----抄更紙每刀約九十張,價壹元二三角(九華堂),倘多買,可打八折,其中有破或汙者,選後可剩七十張,一開二,即每張需洋一分。

  在木版上印,又隻百部,則當用手搖機,在中國紙上印,則當用好墨,以油少者為好。

  封麵的紙,不妨用便宜之洋紙,但須厚的。

  此外還有,都須豫先研究確定,然後進行付印。而內容選擇,尤應謹嚴,與其多而不佳,不如少而好;又須顧及流布,風景,靜物,美女,亦應加入若幹。

  工場情形,我也不明白,但我想,放汽時所用之汽,即由鍋爐中出來,倘不燒煤,鍋爐中水便不會沸。大約燒煤是晝夜不絕的,不過加煤有多少之別而已,所以即使尚未開工,煙通中大概也還有煙的,但這須問一聲確實知道的人,才好。

  此複,即頌時綏。迅上四月十二日〔1〕參看340405②信注〔2〕。

  340412②致台靜農靜農兄:七日惠函收到。兼士之作,因我是外行,實不敢開口,非不為也,不能耳。令我作刻石之書〔1〕,真如生腦膜炎,大出意外,筆畫尚不能平穩,不知可用否?上海幽默已稍褪色,語堂轉而編小品文,名曰《人間世》,頃見第一期,有半農國博〔2〕《柬天行》雲:"比得朝鮮美人圖一幅,紙墨甚新而布局甚別致,想是俗工按舊時粉本繪成者。"紙墨一新,便是俗工,則生今日而欲雅,難矣,此乾隆紙之所以貴歟?年來誠常有歸省之意,但跋涉不易,成否此時殊未能定也。此複,即頌曼福不盡。

  隼頓首四月十二夜。

  注釋:

  〔1〕刻石之書指魯迅手書《韋素園墓記》,後收入《且介亭雜文》。

  〔2〕半農國博指劉半農,參看320618②信注〔8〕。《柬天行》,是他所作《雙鳳凰磚齋小品文》中的一篇,載《人間世》第一期(一九三四年四月五日)。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