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少數民族中的土家族也有悠久的養豬傳統。由於豬在該族人的農業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自古以來就被奉為神。民間流行著摔刀敬豬神的習俗。
土家人把豬稱“血財”。豕官神是位送財喜的財神。打獵打得野豬,稱為發“血財”;家豬喂肥了殺賣,也稱為發“血財”。發“血財”,就是發紅財之意。因為血是紅色的。豕官神神位設在堂屋左邊大門背後,逢年過節必敬奉,祈求賜給財喜,六畜牲養興旺。敬時所念歌訣如下:
豕官大神,
把門將軍;
誠心敬奉,
保佑我們;
行東利東,
行西利西;
四方招財,
五穀豐收;
六畜興旺,
水草常青。
養隻雞婆像草墩,
養隻雞公八九斤,
養隻肥豬三百斤;
種起穀子像牛尾,
種起小米像草鞋錘。
念完歌訣,巫師行法事摔刀子。巫師身背後擺個木盆,手拿一把刀子,向背後木盆摔去。若刀落在盆內,刀口向外,就算敬好了;若刀口向內,還要摔,直到將刀口摔朝外為止。這種摔刀的儀式與視豬為“血財”的觀念密切配合:發紅財需見血;要見血少不了動刀。從局外人的觀點看,土家人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與富足,是不惜向神靈開刀的。
土家人還有為豬看相的習俗。當地人常說:“討親要看娘種,買豬要選良種。”一般選良種豬,要從這幾方麵選:一按“豬相圖”選買豬的日子。如在“耳日”、“尾日”,買豬則是好日子,俗話說“耳尾風吹長”;若在“口日”、“舌日”,買豬則是不利日子,俗話說“口舌必遭亡”。二選潲路。如吃起潲來,吃得“啪”、“啪”作響,滿身抖動,尾巴擺、槽盆光、是好豬。三選頭。“頭大尾小家財用不了”;“破頭豬”和“戴孝豬”,喂了家裏不順暢;頭上生“旋”,俗稱“蓋水淋頭,十人看了九人愁”,不能喂。四選嘴。嘴要選筒子短的,俗稱“獅子頭”,不要選嘴尖的,俗稱像“尖嘴猴”。豬才吃潲不拱欄。五選鼻。俗諺雲:“嗩呐鼻子圓空大,肥得沒有秤砣壓。”六選耳。“選耳要蝴蝶耳,莫選豺狗尖耳朵”。七選頸。“頸脖要向前伸,不要烏龜縮頸梗”。八選背。背身要寬不要窄、背脊要凹不要躬。九選肚。“落肚粗毛稀、貴買實便宜”,意要選肚子圓墮的,才裝得多食,長膘。十選腳。“前腳站得開會吃潲,後腳站得開肯長膘”。還有“彎腳黃牯直腳豬”,後腳直得豬,喂到幾百斤重也腳勁足。若是喂母豬,還要選奶子的多少。俗話說:“三奶牛婆牛齒牯,豬婆奶子要十五。”總之,選隻好豬喂,喂大了發“血財”,並非容易的事。
選得好豬仔,買進屋來,也很講究。屋門口要燒堆火,捧著豬從火上跨過,俗稱“過火八百斤”。關進欄裏,測看財氣:豬屙屎,是送財氣來了;豬屙尿,財氣難保,得賣掉。讓豬睡幹淨,左手拿兩砣岩頭,一砣丟到睡困地方,喊道:“那是你睡覺的地方。”一砣丟到屙屎尿的地方,喊道:“那是你屙屎尿的地方。”據說豬很有靈性,天天到幹處困覺,屎尿不亂屙。喂肥後賣,將豬趕出欄後,要燒香燒紙,喚三聲:“羅羅羅,要回來還債呀!”若是過年宰殺,也是如此。且還視抽刀後,湧出的血緋紅又無泡沫,來年定會“喂豬豬興旺”,“血財”好。豬殺後,將豬血豬頭豬尾豬四蹄祭祖先,另用三張紙錢,蘸點豬血,貼到安仕官神位門角。敬祖後,煮豬血稀飯,寨裏人皆來吃,名曰“吃滿紅”。從社會功能方麵著眼,這種“吃滿紅”的群體行為顯然是一種以豬為中介的社會性認同:每一位分享到“紅”的寨民都因食用了同一種豬血而確證了彼此間的聯係,從而強化整個土家村寨的社會內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