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南平教諭剛直不阿

明朝後期的海瑞,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清官、政治實幹家,以為政清廉與剛直不阿著稱。他的政績當時已廣為傳播,其人也為百姓所愛戴,但他仕途坎坷,並未真正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亦給後人留下無盡的遐思。

海瑞(1514-1587),字汝賢,海南瓊山縣人。祖籍福建,南宋時遷到廣東番禺,洪武初年又遷到海南島。海瑞海瑞的祖父海寬曾任福建鬆溪縣知縣,有子侄海澄、海瀾、海翰、海鵬、海邁五人,其中海澄官至四川道監察禦史,其他還有三人中過舉人。唯有海瑞的父親海翰無所作為,娶妻謝氏,生下海瑞之後四年,海翰便死去了。謝氏性格剛強,靠僅有的十多畝祖田,和替人作些針線活勉強維持生活。謝氏粗識書史,在海瑞幼時即口授《孝經》、《大學》和《中庸》等典籍。母親的啟蒙教育對海瑞的一生影響很大,特別是其忠貞不渝的堅強品格更是讓海瑞受益終身。

少年的海瑞勤奮好學,嚴修功課,以古今聖賢為楷模,痛斥偽善的世俗觀念,自號“剛峰”,受到同學的敬重,稱之為“道學先生”。在讀書的同時,海瑞漸漸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學術與人生見解,特重個人操守氣節,鄙視追求個人的榮華富貴。他在文章中講到:“上天以完整的節操係於汝等之身,而汝等不能將其保全,那麽還有何顏麵立於天地之間?俯首索氣,曲學阿世,縱然能一舉而躋身於卿相之列,成為天下人豔羨的焦點,卻無足掛齒。嗚呼!海瑞若有如此卑顏之舉,不如速死!”剛烈之氣溢於言表,我們似乎從這些文章中看到了海瑞的人生理想與道德追求。

血氣方剛的海瑞不僅受到同儕學子的肯定與尊重,也受到了督學官員的器重與嘉獎。如嘉靖二十五年(1546),督學林公就對海瑞的文章歎賞不已,且對其品性甚為稱道;二十八年(1549),督學蔡公按視瓊州郡學,以“不以白乎”為題考察諸生,得海瑞答卷,玩賞移時,因而暗自探聽海瑞的稟性與為人,驚訝在窮鄉僻壤竟有如此奇才。也就在這一年,海瑞考中舉人,得有機會赴京參加會試。到京之後,伏闕上《平黎疏》。黎族是當時海南島上主要的少數民族,因不滿明朝的統治,屢屢發動暴動,明朝多次出動軍隊進行鎮壓,往往無功而返。海瑞在上書中指出:政府屢次興動幹戈,不但沒有征服黎民,反而激起黎民更激烈的反抗,使居住在海南島的黎、漢兩族人民都不得安寧。因此,海瑞主張選派得力大員來負責治黎工作,如若選人有困難,他願自薦擔此重任。其辦法是在海南島開辟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的大道,交通便利了,黎、漢兩族接觸多了,隔閡便會逐步消除。他還主張在黎民聚居的地方“設縣所城池”,並將黎民按甲編製起來,和漢人同等對待。《平黎疏》中堅決反對政府進行武力征服而提出一係列的治黎政策,第一次顯示出他理政的才能。但是,統治階級的上層,對他的《平黎疏》從來就未加注意,更談不上派他來擔負治黎事務了。雖如此,在這一策論中仍可見海瑞在追求道德完美的同時,還懷有強烈的政治抱負,憂國憂民,積極為解決社會問題獻計獻策。

海瑞先後參加了兩次會試,均告落第。當時他已年滿四十,不願意再為科舉功名而浪費寶貴的光陰。於1553年聽從吏部選調,受任福建延平府南平縣教諭之職,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教諭乃主管縣學之長官,這給了海瑞一個施展自己人生抱負的機會。他到任之後,即對諸生反複申諭,特重學生品質之熏陶,道德之培育。

海瑞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對陳規陋習從來不買賬。他寫了一篇《嚴師教戒》的文章,提出了一個做人的標準,大意是:人不要白活著,要照著聖人的話去做。不白活著的意思,並不是要你去中高科,做大官。而是指你如果到縣府衙門去當官,那時弄錢很容易,有好房子,也有漂亮的女人,你會動心嗎?金錢誘惑,你挺得住嗎?或者隻會說不會做,隻會對人說空話充當好人,見到大官就想巴結,有一點兒成績就驕傲起來,別人有什麽好的事,你便去搶先,自己的毛病,卻盡量掩蓋起來,幹什麽事都存私心。至於國家的大事業,則連想也不敢去想。海瑞以此教人,也以此律己,認為上麵這些事,哪怕占有一條,就對不住自己,也對不住祖先。他說:“我海瑞要是犯了以上任何一條過錯,就不如死了好。”在南平當教諭時,海瑞認為教師有教師的尊嚴,不能隨便向上司磕頭。根據《明會典》記載,洪武年間即明令規定:因各處儒學均設在當地孔廟之中,每至朔望之時,當地行政官員應清晨謁廟行香。師生須出大門迎接,而至明倫堂後師生作揖,教官侍坐,官員退出時,師生複送至大門。但明代中葉以後,士風衰頹,一些教官懼怕上司淫威,不顧朝廷成法,在儒學內對上司行跪拜之禮。這是視氣節為生命的海瑞所深惡痛絕的,因此,他明確規定諸生接見上官,須據《會典》諸書的禮節,於明倫堂見官,不許行跪,儒學前迎接亦然。

有一天,延平府知府率一班官員到縣學來視察,按習慣,縣學裏從學生到教諭都要跪著迎接。而海瑞卻隻作揖為禮,不肯下跪,站在他兩邊的訓導,自然沒有這勇氣,早已跪下,三個人兩邊兩人都跪下,唯海瑞挺立著,很像是一個筆架。官員們對他不滿,又不好正麵訓斥他,便稱他是“山字筆架”,以後便有人以此相稱,稱他筆架博士。

這件事發生後,海瑞感到十分憤懣,自己以祖宗成法為模式,教導學生崇尚氣節,何錯之有,竟得不到上司的理解。聯想自己多年苦讀,處處以“聖賢之道”作為立身之本,將氣節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誰知,剛剛踏入官場便橫生枝節,在區區禮節問題尚不能見諒,遑論日後施展自己的抱負。真是“缺陷世界,何能有濟”!書生意氣十足的海瑞越想越想不通,一氣之下,竟提出辭呈,上交郡衙,想就此告辭還鄉,獨善己身。海瑞的辭呈送至延平府後,一些地方長官想起當日情景,餘怒未消,極力主張同意海瑞的要求,允其解除公職,放其還鄉了事。

眼見海瑞仕途生涯即將結束,情況卻出現了根本的轉機。當時的延平知府在看到海瑞的辭呈後,慚愧不已地說道:“海瑞之言行均合祖製,是吾等行事之誤也。”更加幸運的是,當時大司空朱衡(字鎮山)正為福建按察司提學副使(時稱“學憲”),聞聽此事後,對海瑞的氣節人品非常讚賞,當即將海瑞召來,命就正學書院進修。海瑞依然要求離職,朱鎮山寬慰他道:“汝自幼飽讀詩書,究竟為何?汝出任公職,究竟為何?難道就為爭一跪之禮而全部放棄嗎?”這話使海瑞有些醒悟了,他平心靜氣一琢磨,難道就為此事而永遠歸居田野,不入俗塵了嗎?這當然是誌在愛民行道的海瑞無法接受的。就這樣,在朱鎮山的勸導與挽留下,他才打消了辭歸鄉裏的念頭。

在此風波之後,海瑞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在學堂之內對上司不行跪拜之禮。又有一次,福建按察使長官到延平府視察,海瑞率領眾位學生迎候於縣學門外,有位分守道的官員早到一步進入大門,見海瑞昂然不跪,十分驚訝,便問隨從這位長揖不跪的人是誰,隨從答曰:“此乃海教官。”這位官員便命隨從暗中觀察,想看一看海瑞見到按察使長官的態度。結果,按察使長官進門時,海瑞依然故我,保持長揖不跪的姿勢。這位官員知道後,不禁吐舌歎服道:“今日之世竟有此等教官!”海瑞的名聲從此在四處傳揚,不少過往的官員也都知道南平有一位“海筆架博士”。

海瑞任教官的四年間,一直堅持自己剛直不阿的立場,實屬難能可貴,而我們為之慶幸的是,海瑞的正直抗爭固然引起了一些官員的非議與憎惡,但卻贏得了不少士大夫的交口讚歎,後者認為如此剛直守道、不畏權勢的教官,恐怕隻有在古人之中才能找到。因此,海瑞不畏權勢、昂然犯顏、獨守己道的行為不僅沒有為自己招來罷官的厄運,而且使自己的聲望漸起;不僅當地官員默認了他正直的行為,而且“守相台察以上,鹹鑒涵之矣”。這不能不說是海瑞的幸運。他得到了高度的評價:“以禮為教,其講論道德以及經義治事,一一實事求是,不為俗學所染,是教職中最難得者。”因此,巡按、監司等官員紛紛上書舉薦海瑞。於是,海瑞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升遷為浙江淳安縣令,開始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