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投降派重占上風,金宋簽訂了“隆興和議”。辛棄疾不顧“歸正人”的身份,主動向宋孝宗上《美芹十論》(又稱《禦戎十論》),客觀地分析了宋金雙方的形勢,提出了周密詳盡的恢複大計和克敵製勝的戰略戰術;又向右丞相虞允文上了《九議》,陳述抗金方略。他的政論文筆勢磅礴,充滿豪情,被後人視為南宋時期政論文的大手筆,隻是為詞名所掩,不為人熟知。
盡管辛棄疾念念不忘收複中原,積極上書建策,但在苟安的風氣下,他的一係列恢複中原大計如石沉大海,這使他陷入極度的悲憤和苦悶之中,便將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留下了大量感人肺腑的詩篇,從而成為繼蘇軾之後最傑出的豪放詞派詩人。他的成就不僅影響了南宋詞壇,對後世的影響也不可低估,正如清四庫館臣所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翦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迄今不廢。”
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辛棄疾的這首《水龍吟》正是報國無門、悲壯激烈的心情的寫照。處在風雨飄搖中的國家,伴隨著飛逝而去的年華,建功立業的夢想留給詩人的除了綿綿不絕的詩意,還有深深的錐心之痛,讓詩人不禁流下了英雄淚。在黑暗如幕的年代,熱血英雄空有滿腔抱負和膽略,隻能□淚。
淳熙二年(1175年)四月,茶販賴文政率眾在湖北起義。當時,江西、荊湖等地茶戶和茶販經常結成團夥武裝販運私茶,與官府多有衝突。賴文政起義後,從湖北攻入湖南、江西,屢敗官軍,聲勢日大。宋孝宗任命方師尹為江西提刑,節製諸軍,前去鎮壓,但方師尹畏死不敢上任。無奈之下,宋孝宗改任辛棄疾為江西提刑。這是辛棄疾南歸後首次擔任要職,他也不負所托,於當年九月將賴文政誘殺於江州(今江西九江)。
這樣,辛棄疾在長期擔任了地方小官後,最終步入了一方諸侯的行列。之後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撫使等職,從一個義軍的掌書記成長為南宋朝廷的封疆大吏。
任江西安撫使時,當地正值嚴重旱災。辛棄疾上任後,立即命人在大街上四處張貼賑濟榜文,隻有八個字:“劫禾者斬,閉糶著配!”立竿見影,非常有實效。連著名理學家朱熹聽說後,也誇獎辛棄疾說:“這便見得他有才。”二人由此結為莫逆之交。朱熹對辛棄疾的才華能力極為讚賞,稱讚他“卓犖奇才,疏通遠識”,“經綸事業,有股肱王室之心;遊戲文章,亦膾炙士林之口”。
朱熹,又字仲晦,晚號晦翁、雲穀老人、滄洲病叟、遁翁,別稱紫陽。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後居福建建陽。為南宋著名理學家,世稱“朱子”。朱熹幼年從父朱鬆學。紹興十三年(1143年),朱鬆病逝,朱熹遵父遺命,到崇安(今武夷山市)五夫裏依附朱鬆生前摯友劉子羽。劉子羽視朱熹如己子,建紫陽樓,以供朱熹母子居住,朱熹遂定居武夷。在五夫裏,南宋宿儒胡憲、劉勉之、劉子□均授朱熹以學。朱熹年僅十九即登進士。後與宰相趙汝愚結為死黨,協力對付權臣韓侂胄。韓侂胄一派最終獲勝,先後將朱熹、趙汝愚罷免出朝。韓侂胄一派執政後,開始全麵反道學。朝中反道學的大臣紛紛揭露朱熹道學的欺騙和虛偽,稱道學是偽學。朱熹辛苦經營的道學集團迅速瓦解,道學一片聲名狼藉。其實這是韓侂胄人為製造的用於打擊政敵的政治事件,凡是他的政敵,均被指為道學之人。慶元二年(1196年),道學被禁止,朱熹降官兩級,其學生蔡元定也被流放道州(今湖南道縣)。兩年後,朱熹病死。辛棄疾曾經與朱熹同遊武夷山,賦《九曲棹歌》,朱熹還為辛棄疾的兩間齋室親書“克己複禮”和“夙興夜寐”。朱熹死後,其門生朋友懼怕韓侂胄權勢,無人敢去送葬。唯獨辛棄疾不是道學中人,卻親自前往吊唁,還寫文章吊唁道:“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而朱熹名譽扶搖直上,成為所謂的聖人,則是後來的事了。
辛棄疾一直力主抗金北伐,任湖南擔任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時,創置了戰鬥力極強的“飛虎軍”,並拿出大量緡錢購買飛虎軍的所需鐵甲、馬匹等。雖然花費巨大,但由於辛棄疾善於斡旋,事情都辦得妥當。然而朝中大臣爭相彈劾他貪汙受賄、聚斂民財,宋孝宗命樞密院為此下“禦前金字牌”(性質同嶽飛所接的十二道金牌),命他立即停建飛虎軍營房。不料辛棄疾接到金字脾後,先藏了起來,不讓旁人知曉,隻日夜督促加快建設,等到飛虎營柵成後,這才上表向宋孝宗“開陳本末”,來了個先斬後奏。飛虎軍建成後,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辛棄疾既是抗金英雄,也是治世能臣。他一生以恢複為誌,以功業自許,日夜渴望馳騁沙場,彎弓殺敵。盡管他每到一處為官,均有建樹,然而始終命運多舛,備受排擠,以致壯誌難酬。由於每每在地方任上整頓改革,妨礙了權貴們的利益,而其祖父辛讚曾仕金人也成為巨大的政治累贅,辛棄疾最終被“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等罪名彈劾,長期落職閑居於江西上饒一帶。
關於辛棄疾財力來源,一直有頗多議論。傳說他為了獲得充足的軍費,不惜采取走私軍用物資的活動,就連辛棄疾的好友朱熹都曾經截獲過他走私牛皮的商船,因而他一生中幾次被彈劾罷官,都是“奸贓”、“斂聚”、“好色貪財”這類罪名。而辛棄疾落職後在江西上饒帶湖一帶大修宅邸,富麗堂皇,也反襯了他個人確實有足夠雄厚的經濟實力。辛棄疾曾經走私是實,但其入仕期間,不遺餘力地打擊貪官汙吏也是其政績之一,他的錢財,僅僅是善於經營所得。就連辛棄疾本人,也自比於昔日富足天下的範蠡,“一棹歸來,隻做個,五湖範蠡”(《洞仙歌·開南溪初成賦》)。
中國士人有“隱居以求其誌”的傳統。在長期賦閑期間,性格豪爽的辛棄疾也創作了大量反映自然、田園風光的詞作,這些詞作既反映了他對丘壑林泉之樂的喜愛,也表現出了胸襟抱負難以施展的苦澀。
歲月如梭,轉眼間,已經是宋寧宗趙擴當政。正是在宋寧宗時期,南宋發動了最後一次北伐,而這次北伐的起因隻是根源於爭權奪利的需要。
宋寧宗趙擴先後有兩任皇後,第一任皇後韓氏北宋名臣韓琦六世孫,也是當朝權臣韓□胄的侄孫女。最初,韓氏與姐姐一起被選入宮中,但並非做嬪妃,而是專門伺候太皇太後吳氏(宋高宗皇後)。韓氏善解人意,深得吳太後歡心,吳太後為了她的前途著想,將其賜給了當時還是嘉王的趙擴。韓氏出身名門,加上是吳太後所賜,身份格外不同,一到趙擴府邸就被封為新安郡夫人,後來又晉封為崇國夫人。趙擴當上皇帝後,韓氏也跟著水漲船高,進封為皇後。不過,韓氏的富貴並不長久,她隻當了六年皇後,便得病死去。正因為韓氏死得太早,中宮虛位,才使得以工於心計聞名的楊氏得以封後。此後,楊氏走上南宋的政治舞台,直接導致了南宋局勢的急劇衰頹。
韓侂胄,字節夫,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北宋名臣韓琦的曾孫。韓家世代都是皇親國戚,祖父韓嘉彥娶宋神宗第三女,父韓誠娶宋高宗吳皇後之妹,韓侂胄本人也娶了吳皇後的侄女,後以恩蔭入仕。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韓侂胄與宗室趙汝愚等人擁立宋寧宗趙擴即皇帝位。宋寧宗即位不久,韓侂胄就逐趙汝愚出朝廷,並從此掌握軍政大權達十三年之久。在他擅權的前七年,製造了“慶元黨禁”,凡與黨人有牽連的,不得任官職,不得應科舉。開禧元年(1205年),韓侂胄為平章軍國事,立班宰相之上。最為諷刺的是,就是這位權臣建議追封嶽飛為鄂王,並削去秦檜所封王爵。
楊氏出身卑微,其父親姓氏不見於正史。據說最初她是跟隨母親張氏入隸德壽,充當宮樂部的女優,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戲劇演員。楊氏美豔出眾,且才華出眾,善於作詩,曾作宮詞五十首,詞意清新。如此知書達禮,又通貫古今,不久,楊氏便引起了太皇太後吳氏的注意,於是成為吳太後的侍女。楊氏舉止得體,善於應對,吳太後對她格外青睞有加,甚至由此招來了宮女們的嫉妒。有一次,吳太後沐浴,宮女們故意攛掇楊氏試穿吳太後的衣服,說她穿上一定會很好看。虛榮心十足的楊氏經不起慫恿,竟然真的去試穿吳太後的衣服,結果被宮女們在吳太後麵前告了一狀,說她有僭越行為,意圖不軌。不料,吳太後不但沒有怪罪楊氏,還訓斥捉弄楊氏的宮女說:“你們用不著大驚小怪,也許她(指楊氏)將來就會穿上這身衣服,擁有我這樣的地位。”吳太後不過是隨口之言,想不到後來竟然應驗。
當時,嘉王趙擴經常到吳太後宮中請安。楊氏姿容美麗,楚楚動人,很容易就引起了趙擴的注意。楊氏聰穎機敏,也經常與趙擴眉目傳情。但因為楊氏是吳太後的侍女,年紀也比趙擴大得多,開始還不敢有任何幻想,不料趙擴當上皇帝後,依舊念念不忘楊氏,經常借此親近,楊氏因此而得幸。
吳太後知道後,非常不高興,想要懲罰楊氏,大概是覺得楊氏竟然背著自己勾引皇帝,不但有傷風化,還丟了自己的麵子。吳太後身邊的宦官想借機討好新皇帝,便勸道:“娘娘(大內對皇太後和太皇太後的稱呼)連天下都給了孫子(指吳太後下詔讓趙擴即位一事),一個女子又何足惜?再說這種事情關係到皇家體麵,千萬不能讓外人知道。”還有人勸道:“娘娘還沒有抱上玄孫,看楊氏的麵相,宜生子嗣。”吳太後這才怒氣稍平,後來幹脆將楊氏大方地賜給了宋寧宗,還叮囑孫子道:“看我麵上,好生待她。”
宋寧宗喜出望外,此後對楊氏恩寵有加,累進婕妤、婉儀,一直到貴妃,已經是僅次於皇後的封號。楊氏比宋寧宗年長六歲,宋寧宗對她不僅十分寵愛,而且有一種依賴。楊氏不同於後宮中的其他嬪妃,她心機深遠,想在政治舞台上一展身手。不過,她家族衰落,沒有親人,便冒認同籍貫的楊次山為兄長,想以楊次山來作為在宮外的幫手和耳目。
就在楊氏封貴妃的這一年,韓皇後病死。此時,後宮中受寵的後妃除了楊貴妃,還有一位曹美人。新皇後的人選基本上不出這兩位,後宮中由此展開激烈的明爭暗鬥。重臣韓□胄因為韓皇後突然去世而失去了在後宮的靠山,也需要在後宮物色新的盟友,他感覺楊貴妃工於心計,精於權術,而曹美人性情柔順,便於控製,於是力主宋寧宗立曹美人為皇後。宋寧宗內心深處更偏愛楊貴妃,一時下不了決心。
楊貴妃從楊次山處得知此事後,恨韓□胄入骨,為了爭得皇後之位,她精心策劃了一場先退後進的好戲。這一年冬天,楊氏對曹美人說:“中宮的位置不外是你我姐妹二人,但官家還沒有決定,我們姐妹不妨各自設席,請官家赴宴,問問他到底是什麽意思?”曹美人便答應了。楊妃又故意表示願意讓曹美人先設席,自己甘願在後。曹美人不知是計,心中還暗暗高興。宋寧宗先到曹美人處飲酒,喝到酒酣處,曹美人正想求皇後位,楊貴妃便趕了過來,借故將宋寧宗接回自己的住處。這時候,宋寧宗已經喝得半醉,見到楊貴妃嬌媚克人,便要求歡。楊貴妃早有準備,拿出紙筆,請求宋寧宗冊立自己為皇後,然後再上床。宋寧宗便在醉意中寫下了冊立楊氏為皇後的詔書。按照慣例,封後詔書要發給有關大臣,精明過人的楊氏擔心韓□胄將冊封的詔書駁還,便又讓宋寧宗寫了一道一模一樣的詔書,派心腹將詔書連夜送出宮外。
第二天一早,百官入朝,楊氏冒認的兄長楊次山匆匆上殿,從袖中取出昨夜宋寧宗寫的詔書,當眾宣布宋寧宗冊封楊氏為皇後。韓□胄得知消息後,即使不同意也無濟於事了。這一年,楊氏四十一歲,她終於如願以償,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登上了皇後的寶座。
楊皇後有個妹妹,後宮稱其為楊妹。楊妹容貌不下其姐,且一般的才華出眾,她能寫一手好字,模仿宋寧宗的筆跡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後來,宋寧宗凡有禦批及頒賜貴戚近臣的詩詞,幹脆都由楊妹代筆。
宋寧宗當上皇帝後,碌碌無為,不想國家大事勞心費神。皇帝不理朝政,很快奏章就堆積如山。為了省事,宋寧宗就在所有的奏章上都批示“可”。好笑的是,有大臣的奏章意見相左,竟然得到的批示都是“可”,令人哭笑不得。宋寧宗上朝時,經常一言不發,大臣們在下麵奏事,說得口幹舌燥,他既不表態,也不決斷,由此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位皇帝的智力水平。
不僅如此,宋寧宗還采取“禦筆”的方式來處理朝政,即在內宮批示奏章後,不經過三省樞密院中樞機構,便直接下達執行。這種不合體製的做法,直接導致宦官和後宮與外臣勾結起來,濫用禦筆,甚至假造禦筆,代行皇帝之權。野心勃勃的楊皇後就是在宋寧宗的昏庸無能中開始幹政,在她的支持下,南宋著名的奸臣史彌遠登上了權力的顛峰,對南宋朝政貽害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