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5章 靖康恥,猶未雪——宋與金(21)

  楊皇後對韓□胄曾經阻撓自己封後一事懷恨在心,一直要伺機報複。不過,當時韓□胄任樞密都承旨,加開府儀同三司,執掌朝政大權,權位在左右丞相之上,加上曾有定鼎之功,深得宋寧宗信任。而楊皇後充其量不過是在後宮呼風喚雨,她意識到必須要結交朝臣,才有可能徹底鏟除韓□胄。楊皇後便通過楊次山牽線,主動向禮部侍郎史彌遠示好。史彌遠與韓□胄素來不和,也正想尋找宮中內應,以圖攫取更大的權力,自然與楊皇後一拍即合,勾結在一起。

  當時,南宋朝廷中主戰派與主和派兩派鬥爭十分激烈。當時,金國國力日衰,韓□胄想趁此機會收複中原,北伐金國,做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業。最重要的是,韓□胄已經感受到來自楊皇後的威脅,他需要“立蓋世功名以自固”。因為韓□胄位高權大,朝堂上最終還是主戰派占了上風,南宋決定正式出兵北伐。這次戰爭,史稱“開禧北伐”。

  出征前,為了激勵士氣,韓□胄建議追封嶽飛為鄂王,剝奪早已死去的秦檜的爵位,改諡號“忠獻”為“謬醜”(意為荒謬醜惡)。一時間人人拍手稱快。

  此時的局勢對南宋朝廷相當有利。北宋滅亡已經有七十多年,北方領土一直淪陷在金人之手,中原遺民一直熱切盼望宋軍北伐,而南方軍民也有收複失地、重振紀綱的強烈願望。詩人陸遊有“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遺民忍死望恢複,幾處今宵垂淚痕”等詩句,相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民心狀況。而金國金章宗在位,國勢衰弱,尤其是北方蒙古的崛起,大大削弱了它的統治。可以說,這正是北伐的大好時機。

  賦閑已久的辛棄疾聽到朝廷將要北伐的消息後,恢複中原的豪情壯誌重新被喚起,熱血沸騰下,立即寫了一首《西江月》寄給了韓□胄:

  堂上謀臣帷幄,邊頭猛將幹戈。

  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與曰可。

  此日樓台鼎鼐,他時劍覆山河。

  都人齊和大風歌。管領群臣來賀。

  在他看來,北伐無論對國家、還是對韓□胄個人都是千秋偉業。可見將全部希望寄托在了韓□胄這位重臣身上。

  隻是,南宋自張浚北伐失敗後,近四十年未開兵仗,缺乏得力的軍事將領,這成為開禧北伐的巨大隱患。在北伐之前,韓□胄也起用了一批主戰派,其中就有寄詞給他的辛棄疾。

  辛棄疾赴召之前,頗為猶豫,大概對沉浮的宦海心有餘悸。幸好此時剛與辛棄疾結識的老詩人陸遊鼓勵了他,專門寫詩應召前往,力爭收複失地。辛棄疾接受了鼓舞,毅然踏上了征途。

  辛棄疾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後,開始見到北伐聲緊鑼密鼓,戰旗獵獵作響,非常激動。但他老成謀國,深思熟慮,經過仔細觀察分析後,他感覺韓□胄是個典型的誌大才疏的人物,在北伐中所用非人,戰機並未成熟,便提出不要草率行事,還要多做準備。

  然而,韓□胄不過利用辛棄疾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並不真心想重用他,於是派他出鎮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蘇鎮江)。辛棄疾到任後,一麵積極備戰,一麵卻憂心忡忡。因為他很清楚地意識到在韓□胄獨攬朝政的情況下,不但他自身處境艱難,北伐也將難以有所作為。在這樣矛盾交織的複雜心理下,辛棄疾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名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是一首氣勢磅礴且慷慨激昂的詞作。全詞一麵慨歎“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一麵追憶他青年時代的戰鬥生涯,曾經建功立業的夢想,麵對的卻是飛逝而去的年華。由於詞中流露出以英雄自許、絕不甘沉沒的壯烈情懷,“悲壯蒼涼,極詠古能事”,被後人推為宋詞壓卷之作。

  果然如辛棄疾所擔心的那樣,正當他在鎮江積極備戰時,卻再次因黨爭受到排擠,南宋朝廷以“所薦非人”的罪名將他連降兩級。不久後,又被冠以“好色、貪財、淫刑、聚斂”的罪名免除官職。

  開禧元年(1205年)秋,再次失意於官場的辛棄疾回到鉛山(今江西鉛山東南)。此時的他已經六十四歲,一連串的打擊令他心力交瘁,心境悲涼。對於南宋朝廷,他也徹底失去了信心。

  開禧二年(1206年),韓□胄命令殿前副都指揮使郭倪指揮渡淮、勇將畢再遇攻取泗州,初戰告捷。五月初七,宋寧宗正式下詔伐金。當時,宋軍北伐主力分布在江淮和四川兩翼,鄧友龍為兩淮宣撫使,負責指揮東線作戰,程鬆為四川宣撫使,吳曦為副使,負責指揮西線作戰。本來應該東西兩線互相呼應,結果事情就壞在這個吳曦身上。

  吳曦為抗金名將吳□之孫。吳□、吳玠兄弟均是從宋軍底層成長起來的優秀將領,兄弟二人當年在四川率軍民抗金,功績顯著。史載蜀人當時隻知道有吳氏二位將軍,卻不知有宋朝廷,由此可見吳氏兄弟聲名顯赫,影響之大。非常可惜的是,吳曦非但沒有繼承祖先的忠勇,還為了一己私利,甘當了可恥的賣國賊。

  事情的經過大致是,金章宗完顏□見南宋北伐,十分緊張,考慮到四川的戰略地位,決定利用吳曦與南宋朝廷的矛盾,加以離間。為此,金章宗做了周密安排。他先是派人進軍吳曦老家德順州(治今甘肅靜寧)一帶,尋找到吳曦的族人吳端,派吳端出麵,開始了招降吳曦的活動。隨後,金章宗又親自寫信給吳曦加以籠絡:“時則乃祖武安公玠捍禦兩川,洎武順王□嗣有大勳,固宜世胙大帥,遂荒西土,長為□輔,誓以河山,後裔縱有欒黶之汰,猶當十世宥之。然威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自古如此,非止於今。”這其實是一封典型的離間之信,極盡挑撥之能事。信中雖然極力誇獎了吳曦祖先的戰績,但也一針見血地指出宋朝廷其實對吳曦一直有所防範和猜忌。為此,金章宗特意舉出了當年嶽飛被殺的例子,並拿吳曦與嶽飛相比:“且卿自視翼讚之功孰與嶽飛?飛之威名戰功暴於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叁夷之誅,可不畏哉。故智者順時而動,明者因機而發,與其負高世之勳見疑於人,惴惴然常懼不得保其首領,曷若順時因機,轉禍為福,建萬世不朽之業哉!”大致意思是說,吳曦你評價一下自己能否比得上嶽飛?嶽飛如此顯赫的威名戰功,南宋北金之人全都知曉,最後還是被宋廷猜忌,被殺且連累親族,難道你不該有所懼怕嗎?這話相當有力,直接道破了宋朝廷的最大死穴:從來不信任武將。

  吳曦讀信後,反複思考著,一時間猶豫難決。他祖父吳□、父親吳挺均為名將,為保衛四川與金人奮戰了一生,有口皆碑,要他為一封金國皇帝的信便拋家棄國,實屬不易。然而,他自己也確實親身感受到了南宋朝廷的猜忌和不信任。

  吳□兄弟後,吳曦父吳挺繼任蜀帥。實際上,四川已經成為公認的吳氏家族的地盤,時人有“吳家軍”之稱,南宋朝廷深以此為忌。宋朝自太祖趙匡胤立國,一直以“以文製武”為國策,千方百計地防止武將擁兵自重。這一政策,確實保證了北宋朝廷一直沒有大的內亂發生,也也直接導致軍隊戰鬥力低下,在對遼和西夏的戰爭中勝少負多。北宋滅亡到南宋初年,由於抗擊金軍的形勢需要,武將權力急劇增長,並一度形成了張浚、韓世忠、嶽飛等多個軍事集團,宋高宗既要倚重這些人,內心之處又深為忌憚,以致後來局麵一旦穩定,便采取措施削奪武將兵權,嶽飛之死,標誌著武將擁兵自重的時代徹底結束。但唯獨“吳家軍”例外,隨著宋金關係的變化,勢力不衰反長。“夫吳氏當中興危難之時,能百戰以保蜀,傳之四世,恩威益張,根本益固,蜀人知有吳氏而不知有朝廷”,尤其是四川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具備經濟上的獨立性,吳氏坐大一方的局麵,自然也不是中央朝廷所希望看到的。自淳熙年間開始,執政大臣如趙汝愚、留正等人先後向朝廷上書,要求采取措施抑製吳氏勢力。如趙汝愚曾上奏說:“吳氏四世專蜀兵,非國家之利,請及今以漸抑之。”留正(曾出任四川製置使)也上奏說:“西邊三將,惟吳氏世襲兵柄,號為‘吳家軍’,不知有朝廷……慮吳氏世將,謀去之。”不過吳挺生性謹慎,“少起勳閥,弗居其貴,禮賢下士,雖遇小官吏,不敢怠忽。拊循將士,人人有恩”,他任蜀帥期間,尚沒有發生衝突。吳挺死的時候,吳曦正在和州(今甘肅西和)任職。按常人的看法,他應該立即回四川繼任蜀帥,接管其家族勢力。但南宋朝廷卻認為這是一個抑製吳氏勢力的好機會,強行征召吳曦到京城臨安任職。目的昭然,就是為了削弱吳氏在四川的勢力,防止尾大不掉的局麵。對於吳曦來說,瞬間失去了少主的地位和兵權,自然難以接受。他人雖在京城,但一直積極謀劃,力圖還蜀,重掌兵權,為此他不惜對執政大臣大行賄賂之事。剛好權臣韓□胄有意北伐以提高個人威望,吳曦全力依附,並表示如果能夠回到四川,一定出兵配合。韓□胄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極力斡旋。吳曦最終被任命為興州(今陝西略陽)都統製,重新回到了四川,並掌握了川陝軍主力。

  盡管如願以償,但吳曦對一度失去兵權、困在臨安看朝廷臉色的日子還是心有餘悸,金章宗正是因為通過間諜了解了這一點,才適時地拋出了這封信。

  此時韓□胄正準備北伐,吳曦的立場對金國和南宋都十分關鍵。南宋朝廷渾然不知金章宗離間之事,還任命吳曦兼任四川宣撫副使。本來,這應該足以讓吳曦與南宋關係更近一層,不料在這個關鍵時候,四川宣撫使程鬆與吳曦發生了巨大矛盾。程鬆之前為錢塘縣令,因巴結韓□胄而一飛衝天,在四年內就由知縣升到宣撫使的位置。他作為韓□胄的心腹被派到四川,隱有監視吳曦的使命。但其人才幹平庸,不足以服眾,甚至還拿出了長官的架子壓製吳曦,促使吳曦快速倒向金人的懷抱。

  吳曦先是利用吳氏在四川的根基架空了程鬆,並派親信姚淮源前去與金人接觸,提出願意獻出階、成、和、鳳四州(今甘肅武都、成縣、西和及陝西鳳縣東北)給金人,換取金人封他作“蜀王”。金人當即答應,命吳曦隻需按兵不動即可。

  吳曦叛變後,金軍便無西顧之憂,全部部署東線戰場。結果,宋軍在東線接連戰敗,郭倬、李汝翼敗於宿州(今安徽宿縣)、王大節兵敗蔡州(今河南汝南)、皇甫斌兵敗唐州(今河南唐河)、李爽軍潰壽州(今安徽鳳台)等等。隻有畢再遇軍屢戰獲勝,但無於敗局無補。

  吳曦不久便正式受金封為“蜀王”,僭位於興州(今陝西略陽),國號為“轉運”,並獻關外四州於金人,聲言將東下,聯合金人夾攻襄陽(今湖北襄樊)。“轉運”的國號並沒有令他的命運時來運轉。吳曦忽視了最基本的一點——他自以為吳氏在四川根深蒂固,卻不知這是由於其先人奮勇抗金殺敵,才贏得了今日名高位尊的局麵。很快,他的無恥投降行為就遭到了四川軍民的強烈反抗:在他名下任職的蜀中名士相繼離去。部屬也苦口婆心地勸說道:“如此,則相公八十年忠孝門戶,一朝掃地矣。”就連他的親人也加以唾棄,伯母趙氏“怒絕”,叔母劉氏晝夜號泣,罵不絕口。但吳曦隻回答了四個字:“我意已決!”

  吳曦叛宋,心理上最受打擊的不是別人,而是力保他回四川的權臣韓□胄。韓□胄當即寫信給在四川的隨軍轉運使安丙,密令他找機會刺殺吳曦。好笑的是,這封密信還沒有送到安丙手中時,吳曦就已任命安丙為自己的丞相長史,從而給安丙謀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當時,四川不少愛國將領對吳曦叛宋降金義憤填膺,吳曦部將楊巨源和李好義聯合數十人密謀討吳,並推舉安丙主事。安丙指使進士楊君玉偽造了一份“密詔”,假稱南宋朝廷有命要殺死吳曦。開禧三年(1207)二月二十九日黎明,楊巨源、李好義率部下七十四人闖入偽宮,拿出事先偽造的“密詔”驚散衛卒,斬殺了吳曦。吳曦時四十六歲,稱王僅四十一天。因興州州治順政縣舊名武興,這次事變史稱“武興之變”。

  事變發生時,韓□胄密信尚未送到安丙手中。楊巨源、李好義等推安丙為首,安丙也在之後被南宋朝廷任命為四川宣撫副使。楊巨源、李好義認為被吳曦獻給金人的階、成、和、鳳四州為蜀之要害,應該乘勢收複,安丙表示同意。於是楊巨源、李好義分路出擊,相繼收複四州。

  正當形勢大好之時,內訌再次發生。首倡殺吳曦的李好義因功被任為沔州(今陝西略陽)副都統製,在西和(今甘肅西和)時與吳曦舊將劉昌國(吳曦親信王喜部將)飲酒後,暴痛而死,口鼻指皆發黑。劉昌國隨即逃走。李好義,下邽(今屬陝西渭南)人,出身於軍人家庭,“弱冠從軍,善騎射,西邊第一”,他的死令當地軍民是失聲痛哭。

  李好義留有《望江南》詞一首:

  思往事,白盡少年頭。

  曾帥三軍平蜀難,沿邊四郡一齊收,逆黨反封侯。

  元宵夜,燈火鬧啾瞅。

  廳上一員閑總管,門前幾個紙燈球,簫鼓勝皇州。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