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9章 西北望,射天狼——宋與夏(7)

  秋日傍晚的邊塞更加顯得蕭瑟荒涼,歸雁成群結隊地飛回南方,雁尚無留意,人留更出於不得已。光禿禿的山峰重重疊疊,上空飄浮著一縷縷的青煙,悲壯的號角和著雜亂的邊聲在四野回蕩,像是有意撩撥人的情懷。落日的餘暉中,群山中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緊閉城門。孤城中守邊將士的生活怎樣呢?為國為家的白發將軍,麵對濁酒而陷入沉思,心中渴望早日回到遙遠的家鄉,可是敵人還沒有打敗,又哪能說得上歸去?寒霜滿地,將士們無法睡著,隻在寒夜中徘徊。哀怨的笛聲響起,促使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傷時的眼淚。

  唐朝的邊塞詩大多表現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豪邁,而範仲淹這首詞表現的則是邊塞的荒寒、將士的勞苦,其間流露出悲壯、感傷、矛盾的複雜情感,在曆史上曾引起過巨大爭議。歐陽修認為其為“窮塞外之詞”(魏泰《東軒筆錄》),批評範仲淹身為邊關主帥,不抒發將士的慷慨豪邁之情,卻著意寫塞外淒涼窮愁的景象與思歸之心。明人瞿佑也批評說:“以總帥出此語,宜乎士氣不振而無成功。”(《歸田詩話》)但也有相當一部分詩評家認為此詞寫得“情感渾厚,氣概闊大”,“有排蕩之勢”,“至今讀之猶凜凜有生氣”。

  無論如何,範仲淹這首名作放在那個重內輕外的北宋朝代,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宋仁宗以後,宋朝積弱日深,表麵的歌舞升平,已經掩飾不住日益深重的危機,尤其嚴重的邊患,已經對宋朝構成了致命的威脅。範仲淹擔任邊關主帥後,比朝中大臣更能意識到這一點,這大概正是他這首詞作蒼涼沉鬱基調的根本原因。而後來由範仲淹發起的“慶曆新政”,也是力圖要緩解危機,這一點到後麵再敘述。

  宋朝廷大幅度調整西北邊防後,宋夏雙方暫時進入了對峙期。但和平非常短暫,宋朝廷總想一雪前恥,想主動出擊,派遣大軍深入西夏本土,直搗黃龍,徹底征服西夏。

  慶曆元年(1041年)新年剛過,宋仁宗迫不及待地召環慶路副部署任福前往涇原路商議攻夏事宜。剛好在這個時候,西夏元昊在折薑會(今寧夏同心東)召集軍隊,準備進攻宋朝渭州(今甘肅平涼)。陝西路經略安撫使韓琦聞訊後,立即趕到鎮戎軍(寧夏固原),準備調集鎮戎軍的所有軍隊,與西夏決一死戰。

  韓琦對西夏持強硬立場,素來主戰,而範仲淹則不然,總說:“吾唯知練兵選將,積穀豐財而已。”(宋·羅大經·《鶴林玉露》,“鶴林玉露”取杜甫《贈虞十五司馬》詩“爽氣金無豁,精淡玉露繁”之意)主張持久防禦。韓琦安排好任福一軍後,又派尹師魯前去會見範仲淹,約他一同出兵。雖然範仲淹此次任邊帥為韓琦所薦,不料他堅決不主張貿然進兵,說:“我師新敗,士卒氣沮,但當謹守,以觀其變,豈可輕兵深入!”尹師魯竟然譏諷地說:“公於此乃不及韓公。韓公嚐雲,大凡用兵,當先置勝負於度外。公何區區過慎如此?”範仲淹嚴肅地回答道:“大軍一動,萬命所懸,乃可置於度外乎?”尹師魯無話可說,隻好無功而返。

  韓琦聽到尹師魯回複後,知道不能指望範仲淹,便又臨時召募一萬八千餘名士兵,交由任福率領。任福委派涇原路駐泊都監桑懌為先鋒官,鈐轄朱觀、涇州都監武英殿後,王□、耿傅等高級將領亦隨軍出征。

  臨行之際,主帥韓琦麵授機宜,要求任福等人從懷遠城(今寧夏固原西)直抵德勝寨,向羊牧隆城(今寧夏固原西南)進軍,出其不意,從背後襲擊西夏軍隊,倘若不能成功,則在半路上埋伏,偷襲敵人等等。

  二月,任福按照韓琦的行軍路線進軍,果然旗開得勝,打死西夏軍隊幾百人,首戰告捷。而西夏軍隊偽裝失敗,狼狽而逃。先鋒官桑懌信以為真,率領宋軍乘勝追擊,任福也率領主力軍隨即趕到,屯軍好水川(甘肅平涼市北)。宋軍由於深入敵後,將士缺糧已達三天,但任福等人仍不知是計,驕傲輕敵,全力追擊西夏軍隊,宋軍到達龍竿城(今寧夏隆德)時,西夏軍隊傾巢出動,從六盤山中衝了出來(今寧夏六盤山)。任福等人如夢初醒,方知中了西夏的埋伏。宋軍尚未排列成陣形,西夏騎兵便發起衝擊。

  同時,西夏另一支伏軍從六盤山背後向宋軍發動進攻,宋軍腹背受敵,完全為西夏軍隊所包圍。任福親自率領宋軍奮力殺敵,雖然他身受十餘處箭傷,但仍然頑強地指揮著宋軍進行殊死抵抗,有一名隨身小將勸任福逃命,但他慷慨激昂地說:“我身為大將,作戰失利,當以身報國。”任福最後被西夏軍隊砍斷喉嚨而死,宋軍幾乎全軍覆沒。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好水川之戰。

  得知任福兵敗身亡後,韓琦不得不還軍。到半途遇到數千名戰死宋軍之父兄妻子,手持故衣紙錢,一邊招魂,一邊大哭說:“汝昔從招討出征,今招討歸,而汝死矣,汝之魂識,亦能從招討以歸乎!”哀慟之聲震天地。韓琦見此慘狀,不由得掩麵而泣,駐馬不能進。範仲淹聞訊後忍不住歎道:“當是時,難置勝負於度外也。”韓琦也至此才對範仲淹徹底信服。南宋學者羅大經認為,“國朝人物,當以範文正(範仲淹)為第一,富(弼)、韓(琦)皆不及”。

  好水川之戰後,韓琦身為主帥,責任難逃,被免去邊帥職務。而西夏軍隊十分猖獗,元昊還派人作詩投到宋境,詩中說:“夏竦何曾聳?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輩,猶自說兵機。”諷刺宋軍無人,屢屢失利。宋夏戰爭由此進入白熱化狀態。

  這裏要特別提一下遼國在宋夏戰爭中的態度。宋朝廷在討論對西夏的攻守之策時,曾專門論及遼國可能的態度。主帥範雍認為宋朝一直對遼國有恩,不如派遣使者到遼國,令遼國出師相助,如果打敗元昊,則贈送十萬金帛給遼。宋朝廷采納了範雍的建議,派遣使者到遼國,告知將要出師伐夏。西夏元昊聽說後,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然而,遼國的態度卻出乎宋夏雙方的意料,態度中立,不傾向於任何一方。顯然,遼國策略十分高明,抱定“坐山觀虎鬥”的態度,要從宋夏交戰中漁利。

  好水川之戰後,西夏大勝,派遣使者將被俘虜的宋將士送到遼國獻俘,遼國態度立即明朗,倒向西夏一邊,還以西夏保護者的身份出麵與宋交涉,委派宜徽使蕭特末、翰林學士劉六符帶著國書出使宋朝,索取晉陽及瓦橋關以南十縣之地(即後周世宗征討契丹時奪回的領土)。

  遼國使者到達宋遼邊境後,宋朝廷憂懼來者不善,驚慌失措,竟然沒有人敢去迎接遼國使者。宰相呂夷簡推薦知製誥富弼出使遼國,拒絕了遼國的無理要求,並提出宋方的兩項條件:要麽宋遼通婚,要麽增加歲幣議和。遼國堅持要求宋方割讓關南十縣之地,但富弼態度強硬,並明確表示倘若遼國堅持這一無理要求,宋朝隻好兵戎相見、訴諸武力了。遼國便退而要求宋遼通婚。富弼曉以利害,對劉六符等人說按照宋朝嫁公主的慣例,隻資送十萬貫錢作嫁妝。遼國權衡利弊,便要求宋朝增加歲幣,並將澶淵之盟中所定歲幣一律稱“納”字。宋朝有些大臣認為“納”字不妥當,太失大朝麵子,但宋仁宗一味求和,采納了晏殊的建議,允許稱“納”字,每年增加二十萬兩匹的歲幣給遼國,同時聲明所增加的歲幣是關南十縣之地的賦稅收入,遼國從宋夏交兵中得到了實惠,知道宋朝軟弱,不會對自己構成軍事威脅,而西夏實力大增,已經讓遼國感到了威脅。於是,遼國將防禦的重點轉向西夏,一方麵限製邊境吐蕃、黨項向西夏賣馬,一方麵遣使令西夏與宋講和,開始扮演調停人的角色。元昊不願意得罪遼國,隻得遵從。就在宋軍頻頻失利的時候,元昊派使者到延州見範仲淹,提出要與宋朝議和,令宋人大跌眼鏡。

  但西夏使者所攜帶的的議和書中,元昊依然稱帝,之前宋將郭勸、李渭曾因將元昊稱帝的奏書上報而被免職,範仲淹也不敢將這封語氣狂妄的議和書上呈朝廷。反複權衡之下,範仲淹最終自己執筆,給元昊寫了一封回信。在信中,範仲淹回顧了宋夏雙方的交往過程,並詳細分析了宋夏交兵的利弊,規勸元昊識時務,盡早歸順宋朝。範仲淹的這封信後來引起了軒然大波,並再此引發了宋朝廷內部的朋黨之爭。

  元昊接到範仲淹的信後,命令大臣野利旺榮給範仲淹寫了一封回信,長達二十六頁,信中言詞頗為傲慢無禮。範仲淹勃然大怒,當著西夏使者的麵焚毀了這封回信,但暗中卻錄了此信的副本,將信中一些侮辱性的、不堪入目的語言刪去,上報朝廷。

  之前範仲淹擅自寫信給元昊,已經引起朝中種種非議,不少主戰派大臣紛紛上書彈劾範仲淹,指責範仲淹僭越職權,強烈要求嚴懲範仲淹。範仲淹焚毀元昊的回信後,立即受到朝臣們更加猛烈的抨擊,被指責成目無君臣,大有欺上瞞下之嫌。宋仁宗特意召集執政大臣,討論範仲淹擅權一事。當時執政的宰相是一向與範仲淹不和的呂夷簡,參知政事(副宰相)宋庠之前曾觸怒呂夷簡,他為了討好呂夷簡,提議從重治罪,誅殺範仲淹。此議一出,滿座皆驚,就連一向信任宋庠的宋仁宗都特別驚詫,因為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立有祖訓:非謀反死罪,不得誅殺士大夫。

  宋庠(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後改名庠。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為曆史上著名的三元狀元,即參加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步入仕途後,一帆風順,曾向宋仁宗建議科舉應文武分試,被采納。他知審刑院時,曾經審理密州王澥私自釀酒及殺人滅口案。王澥為當地惡霸,勢力很大,就連當時的宰相陳堯佐都出麵為他說情。宋庠力排眾議,堅決判了王澥死刑,聲名由此大振。其弟弟宋祁也是當時知名的文士,居官顯位。

  經過一陣難堪的麵麵相覷和沉默後,樞密副使杜衍首先站了出來,竭力為範仲淹辯白,認為切不可因寫信一事斬殺邊關重臣。其他大臣尚未發言,一直默不做聲的宰相呂夷簡突然站了出來,表示堅決支持杜衍的意見。本來不少人懷疑宋庠建議誅殺範仲淹其實是呂夷簡的主意,他這一表態,更是令眾人大跌眼鏡。

  此次朝議,議題的中心人物範仲淹沒能成為主角,宋庠反而成了一時風頭無二的焦點人物。之後,宋朝朝野之間輿論大嘩,眾人紛紛指責宋庠毫無為國分憂之感,宋庠因此被貶出朝。另外三名重臣樞密副使鄭戩(宋庠同年進士)、三司使葉清臣、權知開封府吳遵路也被指為宋庠朋黨而貶職。

  事情鬧大了,反而變得對範仲淹有利,宋仁宗也沒有過分追究範仲淹,隻將他從延州遷至慶州(今甘肅慶陽)任知州。

  範仲淹在擔任慶州知州後,大力籠絡這一帶地區的羌族酋長。這些羌族酋長曾經受元昊誘惑,在西夏軍隊進攻宋朝時充當向導。範仲淹一上任,便以宋仁宗的名義犒賞羌族各部落首長。每當接見羌族酋長時,範仲淹總是摒退守衛,與酋長促膝談心,這種絕對的信任令羌人大為感動。從此,羌人部落開始為宋朝戍邊效力,範仲淹也被羌人稱為“龍圖老子”(範仲淹還有龍圖直學士的官職)。

  韓琦、範仲淹先後被貶,之前的三名邊關主帥便隻剩下了夏竦,宋朝又任命陳執中為新任陝西安撫經略招討使,但陳執中一上任就與夏竦產生了矛盾,二人誰都不服誰,賭氣之下,竟然各自上表朝廷,自請辭職。大敵當前,主帥卻自己大搞內耗,宋仁宗由此大怒,同時罷免了夏竦、陳執中二人,又重新起用了韓琦和範仲淹。

  陳執中(990~1059),字昭譽,洪州南昌(今屬江西)人。名相陳恕之子。他為人正直,勤於政務,頗受宋仁宗信任。陳執中隻有一子陳世儒,為小妾張氏所生。陳執中死後,張氏入寺院為尼姑。陳世儒長大成人後,娶妻李氏,為名相呂夷簡曾外孫女(李氏生母呂氏為呂夷簡孫女)。陳世儒與妻子商議,要將陳母張氏從寺院接回家奉養。但這二人並非真心孝順,迎接張氏回家僅僅是礙於輿論壓力。不久,陳世儒出任舒州(今安徽潛山)太湖縣(今安徽太湖)知縣。他不願意在外地做官,一心想回到繁華的開封。李氏心腸惡毒,想公婆早死,曾對家中奴婢說:“博士一日持喪,當厚餉汝輩。”(《宋史·蘇頌傳》)陳世儒受到啟發,與妻子計劃讓家中奴婢殺死張氏,然後便可名正言順地因母喪而返回京城。奴婢受主人指使後,先用毒藥謀殺張氏,但張氏命大,並未被毒死。於是陳世儒及其妻李氏半夜用釘子合力將張氏釘死。這樣,陳世儒最終因母喪而順利地返回京師開封,但後來參與謀殺張氏的奴婢告發了陳世儒。因為陳世儒是陳執中獨子,宋神宗感念陳執中是老臣,想放陳世儒一馬,說:“止一子,留以存祭祀何如?”擔任禦史中丞的蔡確卻堅持要依法處刑,陳世儒與妻子李氏及奴婢高氏、張氏等十九人均被判處死刑。這就是《包青天》中《鐵釘案》的故事原型。

  範仲淹重新擔任邊關主帥後,開始全麵實施他的攻守計劃,即采取招降與進攻相結合的戰術,攻占一地就鞏固一地,逐漸深入西夏本土。慶州西北有一個叫馬鋪寨(今甘肅華池東北)的地方,位於後橋川的衝要之處,如果占領這一要害,便可為深入西夏本土打下基礎。慶曆二年(1042年)五月,範仲淹決定奪取馬鋪寨,他先秘密派兒子範純祐與蕃將趙明攻取了馬鋪寨,然後自己親率大軍出發。當時宋軍上下都不知道隊伍要開拔到什麽地方去,要去幹什麽,直到到達柔遠寨(今甘肅華池)後,範仲淹才下令宋軍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築城工具,迅速修築城堡,隻用了十幾天時間,便完成了工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朝廷賜名為大順城(今甘肅華池東北)。

  西夏軍隊發現宋軍修築大順城後,大為恐慌,派遣三萬騎兵前來爭奪。範仲淹早有防備,率軍堅守,打退了西夏軍隊的進攻。西夏軍隊為了誘惑宋軍出城,假裝逃跑,範仲淹擔心中西夏的埋伏,下令軍隊不要追擊。大順城修成後,與豹(今甘肅華池北)、金湯(今陝西誌丹西南)等城堡形成遙相呼應之勢,環慶路的防守大大得到加強。從此以後,西夏軍隊很少進犯環慶路。

  宋朝的精兵良將一一在邊境地區亮相,尤其宋軍兩大主帥範仲淹與韓琦相當團結,名重一時。西北邊境當時有歌謠傳唱道:“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元昊深感無機可乘,這是個野心勃勃的黨項人,念念不忘窺覷宋朝的富饒,自然大為苦惱。之前提過的漢人謀士張元認為宋軍精銳都集中在邊塞,因而關中地區軍事力量相當薄弱,可先派一支軍隊牽製宋邊境地區的軍隊,再派一支勁旅,直搗關中地區,攻占長安(今陝西西安)。元昊認為此計絕妙,便派出十萬大軍,兵分兩路向宋朝展開大規模的攻擊。一路從劉瑤堡(今寧夏隆德縣境)出擊,宋將王沿急忙派遣葛懷敏等將領率軍增援劉瑤堡,雙方在定川寨(今寧夏固原西北)發生了一場激戰,宋軍大敗,宋軍近萬人幾乎全軍覆沒。西夏另一路軍隊從彭陽城(今寧夏固原東南)出發,計劃攻取渭州(今甘肅平涼),向宋朝關中地區發動進攻,但遭到了宋朝原州(今甘肅鎮原)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西夏士兵死傷一千餘人。元昊直搗關中的美夢就此破滅。

  由於範仲淹和韓琦在西北邊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二人均被提拔為樞密副使,範仲淹更是在不久後升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開始針對朝政的弊病進行革新,積極推行他的“慶曆新政”,力圖扭轉積貧積弱的局麵。雖然範仲淹得到了朝中重臣韓琦、富弼等人的鼎力支持,但“慶曆新政”重在整頓吏治,限製公卿大臣的子侄蔭官,建立嚴密的仕官製度,觸犯了官僚階層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保守派官僚的強烈反對。

  與此同時,下野的呂夷簡、夏竦及其黨羽興風作浪,竭力想死灰複燃,東山再起。“慶曆新政”的一個重要人物石介給富弼寫信,要求他們實行伊尹、周公等先賢的仁政。而石介曾直斥夏竦為奸人,夏竦為此懷恨在心,企圖報複,他授意婢女模仿石介的筆跡給富弼撰寫了廢掉宋仁宗的詔書,想借機陷害,將範仲淹、富弼等人趕下台。宋仁宗當然不相信這是真事,但也沒有追查。皇帝模棱兩可的態度令富弼、範仲淹恐懼不已。為了避免遭到更大的陷害,二人都請求離開朝廷到西北邊境地區任職。慶曆五年(1045年)正月,宋仁宗見到與西夏議和已經取得進展,遂認為不再需要範仲淹“銳意天下事”,將其罷為河東、陝西二路宣撫使。範仲淹被迫離開中樞後,“慶曆新政”也就此結束。

  範仲淹雖然重新擔任邊帥,但此時宋夏議和將成,一力主戰的範仲淹再次被貶,改知鄧州(今河南鄧縣)。從此,他陸續知杭州、青州等地,所到之處,多施仁政,但再也沒有回到中樞以及他傾注了無數心血的西北邊境。雖然人去樓空,但範仲淹依舊在陝西邊境地區享有崇高的威望,不少羌人部落為他畫像,建立祀廟,進行供奉。

  值得一提的是,慶曆四年春(1044年),騰宗諒(字子京,範仲淹同年進士,曾同守邊郡)謫守嶽州(古屬巴陵郡,今湖南嶽陽)。越明年,騰宗諒重修嶽陽樓,請範仲淹作記。範仲淹由此作傳世名篇《嶽陽樓記》,其中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這裏要特別談一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中國古代士人的通常處世原則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句話出自《孟子·盡心上》,原話是“古之人,得誌,澤加於民;不得誌,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範仲淹能以民為念、關懷民瘼,慨然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格調顯然更勝一籌。這其中的根源,既有範仲淹個人的品性,也因為宋朝輕武重文,為中國帝製曆史上最優待士人的朝代,才使得士人有強烈的使命感,養育出了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之氣。

  範仲淹知杭州時,感覺到年老體衰,有了退休的打算。門人弟子勸他趕緊為自己修建一處豪宅,以安度晚年。沒想到範仲淹說:“我每晚睡覺前,都要合計自己一天的俸祿和這一天做過的事。如果二者相當,就能夠熟睡;如果不是,心裏會非常不安,閉上眼睛也無法入睡,總想著第二天要做事補回來,以對得起朝廷的俸祿。如今我精力日衰,所以想退休,可能做之事一天比一天少,已經很對不起百姓、對不起俸祿了,還叫我營造安樂窩,我又豈能安樂?”這正是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格的真實寫照。

  皇祐四年(1052年)五月,範仲淹在赴任潁州的途中患病,半途病死於徐州,時年六十四歲。後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葬於河南洛陽東南的萬安山(範母謝氏安葬之處。謝氏因早年改嫁,無法回葬蘇州範氏祖墳,範仲淹又希望自己死後與母親葬在一起,不願意謝氏與養父朱氏葬在一處,因而謝氏單獨葬在萬安山)。範仲淹一生為國,身無積蓄,他死後家人境遇窘迫,不得不借官屋暫時棲身。

  範仲淹死訊傳開後,羌人部落幾百名酋長齊聚寺院,舉哀悼念,“號之如父”,齋戒三天,方才離開。凡是他從政過的地方,百姓紛紛為他畫像建祠。

  5.戰神狄青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