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8章 西北望,射天狼——宋與夏(6)

  此時正是正月,氣候嚴寒,遍地冰雪,元昊知道難以久戰,因而一上來便督軍猛烈攻城。延州在四山環繞之中,城牆依山而築,分為兩城,中夾延河。城樓雉堞卑小,目無遮攔。士兵登臨城外山上九州台,俯瞰城中,清晰如畫。此時,延州防備極為薄弱,宋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孫(宋開國名將石守信之孫)領兵在外,守衛延州城的隻有延州鈐轄盧守□及幾百個士兵。範雍驚慌失措,隻下令緊閉城門,自己躲在家中求神佛保佑。盧守□見西夏軍隊攻勢猛烈,無計可施下,跑去向範雍哭訴,竟然請求範雍派都監李康伯去向元昊求和,延州通判計用章也力勸範雍棄城逃跑。範雍性情懦弱,居然真的打算派李康伯出城與元昊講和。李康伯勃然大怒,當即表示決不接受命令,並要求範雍將自己斬首。範雍心中有愧,也不敢對李康伯發作,無可奈何之下,連發二道檄令,急召時在慶州的鄜延副總管劉平率軍救援延州。

  鄜延路副總管劉平是當時頗有威望的名將,聽說延州危急後,說:“義士赴人之急,蹈湯火猶平地,況國事乎?”立即親率三千精銳晝夜倍道兼行,前往援救延州。急行軍四日後,與鄜延副都部署石元孫率領的人馬相遇,於是兩路援軍合兵,打算經萬安鎮(今陝西誌丹東南)奔赴延州。元昊得知宋軍動向,事先派兵埋伏在三川口(今陝西安塞東,即延川、宜川、洛川三條河流匯合處)一帶。劉平進軍到三川口西十裏地時,已經是半夜,便讓大軍就地紮營,先派騎兵奔赴延州。

  在這天晚上,自稱是範雍使者的“急腳子”(善跑而專程郵遞的驛卒,又稱“健步”、“健足”、“急足”、“快行子”)趕到劉平軍中,說“範太尉(指範雍)已經在延州東門等候各位將軍。為了防止奸細混入城中,請令隊伍分批入城。”劉平不辨真偽,立即開始調拔隊伍,將宋軍分成五十隊前進,每隊大約間隔五裏左右。大軍出發後不久,“急腳子”突然不知去向,劉平這才起了疑心,便派出探子去偵察情況,探子回報說:“延州城上並無燈火,走在前麵的小隊軍隊已經不知去向。”

  此時,已經是第二天的清晨。劉平與石元孫商議後,擔心西夏人有詭計,而且後麵的大隊步兵也沒有趕到,便重新整軍列陣,返回去接應步兵,在半路與步兵會合,又遇到應召前來援助延州的鄜延都監黃德和、巡檢萬俟政、郭遵部。這樣,宋軍五路人馬合兵後步騎共有萬餘人,結陣向東行進。

  此時,距離西夏軍隊埋伏好的三川口僅有五裏地。宋將郭遵為人謹慎,建議出軍前先派軍偵察,但劉平沒有聽從。宋軍到達三川口時,突然之間,四周山上鼓角齊鳴,伏兵四起,宋軍被西夏軍隊團團包圍。當時漫山遍野都是積雪,平地雪深數寸,劉平、石元孫率軍拚死苦戰,宋夏雙方傷亡都十分慘重,劉平本人也負了傷,左耳右脛都中了流矢。正在最關鍵的時候,負責殿後的宋將黃德和見西夏軍隊人多勢眾,竟然帶頭逃跑,宋軍軍心動搖,陣腳大亂。劉平急忙派遣兒子劉宜孫追趕黃德和,勸其顧全大局,拚死一戰,但黃德和不但不聽從,反而挾持劉宜孫一起逃往甘泉(今屬陝西)。

  就在此時,宋將郭遵在戰鬥中被敵人射中戰馬,摔下馬來被西夏兵殺死,宋軍全線潰敗,很多宋軍棄甲潰逃。劉平派軍校仗劍阻攔潰兵,僅僅留住一千餘人。殘餘宋軍在劉平、石元孫率領下,退到三川口西南附近山坡,設置了七道柵寨,想趁夜色固守。

  半夜,元昊派人到宋軍寨前挑戰,劉平不予理睬。元昊又派人假扮宋邊界戍卒遞送文書,想誘使劉平出寨。之前吃過虧的劉平當然不會再上當,卻將計就計,將西夏人假扮的信使放進來後殺死。元昊一計不成,又派人勸降劉平,劉平則以謾罵回應:“狗賊,汝不降,我何降也!明日救兵大至,汝眾庸足破乎!”

  第二天黎明,元昊再次派人勸降劉平,劉平不應,於是元昊率騎兵從山後向宋軍駐守山坡發動攻擊,宋軍寡不敵眾,全軍覆沒,劉平、石元孫軍被俘。劉平性情剛烈,被俘後猶自威武不屈,破口大罵元昊說:“我頭頸三尺長,等著你來砍呢。”但元昊也未殺他,隻將他囚禁,後來劉平病死在西夏,石元孫則於慶曆五年(1045年)被放回宋朝,宋朝諫官、禦史紛紛上書,陳述石元孫兵敗未死,成為宋朝的奇恥大辱,並建議將石元孫在邊關地區斬首示眾,以警告西夏。宰相陳執中等人同意台諫官的意見,指責石元孫既是宋初名將石守信之孫,身為大將,卻不能盡忠報國,反而苟且偷生,可殺不可留。賈昌朝引經據典,竭力為石元孫辯護。宋仁宗聽從了賈昌朝的建議,饒恕了石元孫,但徹底削除其官爵,編管全州(今湖南全州),不久後石元孫病死。

  在三川口打敗了宋援兵後,元昊集結兵力,全力進攻延州,連攻七日未下,因天降大雪,氣候嚴寒,難以持久作戰,又聽說宋鄜州都教練使折繼閔、代鈐轄王仲寶率軍從側後攻入西夏境內,擔心腹背受敵,於是下令回師金明,打算先解決後方,再圖進取。又出兵攻安遠、塞門、永平等寨,破塞門、安遠寨,五龍川一帶邊戶焚略殆盡,延州以北、橫山一帶都被元昊控製。

  三川口戰役是元昊發動侵宋戰爭中的第一次大規模戰役,以西夏大獲全勝而告終。宋軍之慘敗,一方麵是由於主帥輕敵;另一方麵也是宋軍軍備極差,武器“長短小大,多不中度”,“鐵刃不鋼”,奉命製造武器的造作所從來就隻求速成充數,根本不管質量和實用性如何,這正是宋朝長期忽視軍備的結果。連歐陽修都說宋軍的武器是“有器械之虛名,而無器械之實用”。而宋軍的訓練也隻重形式,不重實效。當時騎兵中十分之八是弓箭手,步兵中十分之七是弩手,弓箭手和弩手另外單配劍一口,但他們平時隻學習一些花架子的射術,根本就不懂得近身搏殺之術;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宋朝兵製統、調、管三權互相製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嚴重地導致了宋軍戰鬥力低下。

  因三川口戰役還在宋朝廷產生了一場大風波。黃德和臨陣脫逃後,大肆掠奪沿途居民,長達十餘天時間,老百姓身受其害。但事情還沒有就此結束,這個黃德和之後還掀起了一場大獄,牽連極廣。他後來回到延州,範雍怒其行為,不準他入城,命令他回鄜州(今陝西富縣)聽候發落。黃德和恐懼萬分,於是便惡人先告狀,誣告範雍陷害他,同時誣告劉平、石元孫已經投降了西夏。宋朝廷信以為真,立即派兵包圍了劉平等宅第,逮捕了劉平等人家屬。幸好大臣賈昌朝、富弼等人力勸宋仁宗,認為劉平是國家忠良。而之前延州鈐轄盧守□在夏軍兵臨城下時,曾經提議與西夏議和,因為害怕被追究,便反告延州通判計用章,計用章也毫不示弱,二個人打起了官司。宋仁宗不勝煩惱,下令貶盧守□和計用章二人官職,並將他們流放到嶺南。盧守□、計用章二人對朝廷的判決不服,再次告狀。宋仁宗委派文彥博等人前往河中府(今山西永濟)審理劉平、黃德和一案,文彥博等人通過周密的調查後,認為黃德和臨陣脫逃,依照法律應該斬首,劉平等人為國盡忠,應予以獎賞。最終的結果是:黃德和腰斬,梟首延州城下;盧守□貶為湖北都監、李康伯貶為均州都監;計用章除去仕籍,發配雷州(今廣東海康);範雍撤職,貶官知安州;同時,追封劉平、石元孫等人,並賜給他們的家人官職和大量財物。至此,一場醜劇才算落下了帷幕。

  最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就在宋軍在西北邊事一敗塗地的這一年,中國曆史上第一部軍事百科全書《武經總要》成書。這部由宋仁宗仿照以往官修正史的組織形式、專門設局,由翰林學士丁度和曾公亮總領一班通曉軍事的文人編寫而成的官修兵書開創了兵書編纂體例,卷帙浩大,體例完備,內容豐富,非以前任何一部兵書所能比擬。全書共四十卷:前二十卷中,製度十五卷,邊防五卷,論述了軍隊建設和用兵作戰的基本理論、製度和賞識,內容有選將料兵,教育訓練,部隊編成,行軍宿營,古今陣法,通信偵察,軍事地形,步騎應用,城邑攻防,水戰火攻,武器裝備等,並配有大量插圖,以及軍事地理方麵的內容,比如邊防各路州的方位四至,地理沿革、山川河流、道口關隘、軍事要點等;後二十卷中,故事十五卷,依照兵法,分類介紹曆代戰例,比較用兵得失,總結經驗教訓;另有五卷為陰陽占候等內容。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元昊入侵宋朝的諸多軍事行動均由宋人張元、吳昊策劃。張元、吳昊為華州(今陝西華陰)儒生,風流倜儻,自命不凡。二人多次參加宋朝的科舉考試,均名落孫山,心灰意冷之下,來到邊塞,想要投筆從戎,不料卻為宋軍邊將所輕。二人一怒之下,“徑走西夏”,聽說元昊準備立國叛宋後,決意投靠元昊。苦於無人引見,二人便故意放蕩不羈,借酒發瘋,每每在酒店喝完酒後,便在牆壁上留下“張元、吳昊飲此”的字樣,終於引起了西夏官府的注意。早就想了解宋朝虛實的元昊聽說後,如獲至寶,立即將張、吳二人收為己用,十分信賴。二人感激知遇之恩,也極力為元昊出謀劃策。可笑的是,宋朝廷聽說後,立即將張元、吳昊的家屬逮捕,流放到房州(今湖北房縣)。但大臣陳希亮(與“包青天”包拯齊名的清官)認為此舉不妥,失去了大朝的氣度,宋朝廷又將二人家屬全部釋放,並允許他們前往西夏,從而使張、吳二人免去了後顧之憂,從此成為元昊的謀士,全心全意幫助西夏對付宋朝。在二人的建議下,元昊派人潛入宋境,用重金收買釋放出宮的宮人,養在西夏,以了解宋朝的“朝廷刑賞,宮闈陰事”。宋人洪邁(《容齋隨筆》作者)曾憤怒地評論張元、吳昊二人說:“西夏曩宵之叛,其謀皆出於華州士人張元與吳昊!”

  三川口戰役後,宋軍主帥範雍被免職,這位並不稱職的邊帥黯然離開了邊關。他一生中最值得一書的事,大概是當時還是小校的狄青犯了軍法,當斬首示眾,範雍赦免了他,由此才使後來宋軍多了一員猛將。事見《宋史·卷二百八十八·範雍傳》。

  為了應對西夏強有力的挑戰,宋朝廷隨即對西北防務進行了大幅度調整,戶部尚書夏竦曾上書陳述西夏事宜,被任命為陝西都部署兼經略安撫使,有“天下之選”之稱的韓琦、範仲淹則被任命為陝西都部署兼經略安撫副使。這樣,夏竦為西北邊關主帥,韓琦、範仲淹為副手,共同負責延州一帶的防務。在西夏步步進逼的情況下,範仲淹由韓琦力薦,受命於危難之間,重新崛起於曆史的舞台。因為之前的宋軍主帥範雍也姓範,西夏人稱範雍為“大範老子”,稱範仲淹為“小範老子”。

  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因其喜好彈琴,平日隻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範履霜”。少時貧苦,兩歲喪父。母親謝氏貧困無依,為了生活,隻好帶著兒子改嫁長山(今山東鄒平)朱文翰,範仲淹也改名朱說。

  成年後,範仲淹在一次與朱氏兄弟的爭執中得知了自己的真實身世,“感憤自立”,決定離家外出求學。他帶著琴劍,來到南京(今河南商丘)應天書院讀書。早上總是煮一盆粥,當做一天的食糧,餓了就用刀將粥切幾塊分吃,一直讀書到夜深人靜,五年未嚐解衣就寢。盡管生活如此貧寒艱辛,但範仲淹誌向遠大,常“以天下為己任”,還是秀才時就有敢言之名,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二十七歲時考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兩年後,上表請求改回範姓。

  少年艱苦的生活,使範仲淹始終能以清廉律己,關心人民疾苦,不忘“憂天下”的初誌。歐陽修曾經盛讚範仲淹說:“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誌於天下。”範仲淹任官以後,每每慷慨激昂,抨擊時弊,奮不顧身,開創了一代士大夫重視氣節之風。他擔任諫官時,曾與禦史中丞孔道輔等人力諫宋仁宗廢後一事,不惜公然與皇帝宋仁宗和宰相呂夷簡對抗。這件事被認為是古代監察製度史上的大事,表明了台諫製度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正如南宋呂祖謙所說:“自孔道輔、範仲淹敢於抗(呂)夷簡,台諫之權敢與宰相為抗矣。”

  宋仁宗廢皇後郭氏為宋朝立國以來第一起廢後事件。宋仁宗初即位時,由太後劉娥聽政。劉娥為宋仁宗選取平盧軍節度使郭崇孫女郭氏為皇後,但宋仁宗並不是很喜歡郭皇後。劉娥死後,宋仁宗罷免了曾經依附劉娥的大臣,唯獨沒有罷免宰相呂夷簡。有一次,宋仁宗在後宮與郭皇後談論朝臣,特意強調呂夷簡忠誠可嘉。宋仁宗之所以格外讚賞呂夷簡,是因為此人當年極力與劉娥爭辯,主張以皇後禮儀安葬宋仁宗生母李氏,由此李氏身後事隆重,而太後劉娥劉氏一族也得以保全。郭皇後卻認為呂夷簡其實是阿諛奉承之輩,不過為人機巧、能應對而已。宋仁宗略一思忖,認為郭皇後的話有道理,於是將呂夷簡罷相。宦官閻文應將郭皇後的話告訴了呂夷簡,呂夷簡憤恨異常。幾個月後,諫官劉渙上疏陳時事,特意提到當時他力請劉娥還政給宋仁宗,結果觸怒了太後,幾乎被殺,幸得呂夷簡相救。宋仁宗意誌軟弱,容易被旁人的意見左右,又覺得呂夷簡是忠臣,於是將其重新召回為相。雖然官複原職,但呂夷簡一直對郭皇後懷恨在心。剛好此時郭皇後與尚美人(美人等級次於皇後、夫人、嬪、婕妤,視正四品)爭寵,扭打時失手抓傷了前來勸架的宋仁宗。呂夷簡由此大作文章,說郭皇後失禮,不足母儀天下。宋朝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國以來,還沒有出現過廢後的先例。宋仁宗雖然憤恨皇後,但一聽宰相提到廢後,還是比較謹慎,說:“皇後雖然可恨。但廢後一事,卻有幹清議。”呂夷簡說:“廢後之事,古亦有之。光武帝是漢代的明主,其郭皇後僅因為怨懟而被廢。何況今日皇後打傷了陛下!”宦官閻文應也在一旁附和,說郭皇後身居中宮九年,卻沒有子嗣,應當廢去。宋仁宗激憤起來,決定廢除郭皇後。宋仁宗要廢後的消息傳開後,禦史中丞孔道輔(孔子四十五代孫)、諫官範仲淹、同知諫院孫祖德、侍禦史蔣堂等十多人聯名上奏,堅決反對宋仁宗廢除郭皇後。宰相呂夷簡早有準備,搶先一步下令有司不得接納台諫章奏。宋仁宗則搶在群臣發難之前,下了廢後詔書,說郭皇後沒有子嗣,自願退位修道。禦史中丞孔道輔和諫官範仲淹等人見台諫的奏章無法送到皇帝手中,無法可想,竟然集體跑到皇帝寢宮門口進諫。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宋仁宗自己覺得理虧,不願接見諫官,便派內使傳話,讓進諫的大臣們到中書政事堂與宰相對話。孔道輔和範仲淹等人來到中書時,宰相呂夷簡已經等在那裏。孔道輔一上來就質問呂夷簡說:“大臣對皇後來說,就像兒子對待父母一樣。父母不和,可以勸他們和解,怎麽能隻順從父親一麵而不要母親呢?”呂夷簡爭辯說:“廢後一事,不是本朝首創,古已有之,漢朝和唐朝都有先例。”孔道輔怒斥道:“大臣應該引導君王為堯、舜那樣的聖主,為什麽偏偏要引漢、唐失德事作為標準?”群臣隨即一哄而上,紛紛指責呂夷簡。呂夷簡招架不住,隻好拱手說:“各位還是去見陛下力陳吧。”然後匆忙離開。第二天,孔道輔等人入朝,準備召集百官,與呂夷簡當廷爭論。然而,宋仁宗的聖旨突然到來,說“伏閣請對,盛世無聞,孔道輔等冒昧徑行,殊失大體”,將孔道輔和範仲淹貶黜出京城,孔道輔知徐州,範仲淹知睦州(今浙江建德,屬桐廬郡,為漢光武帝劉秀故人嚴子陵隱居處),其他進諫大臣罰俸半年。廢後之議因此而定。

  範仲淹最惱怒無為腐朽的官員,選拔官員時,看到不中用的,就在班簿上一筆勾銷。當時富弼(晏殊女婿,且由範仲淹牽線)任樞密副使,說:“一筆勾,一家哭矣!”範仲淹回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他因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曾先後三次被貶。

  範仲淹被貶後,從此遠離中樞,朝中凡是為他說話的人,都會被視為朋黨,世人都認為他這一生就這麽完了,已經毫無東山再起的可能。然而,世事難料,李元昊的稱帝竟然帶給了他重新崛起於政治舞台的契機。

  範仲淹擔任陝西經略安撫使後,首先到延州視察軍事防務。當時延州知州為張存,對軍事一竅不通不說,還因為是個大孝子,一心掛念家中八十歲的老母,根本無心留任邊境地區。範仲淹了解到張存的情況後,便主動向朝廷提出由自己擔任延州知州的職務。範仲淹此舉,其實是將自己推到了國防陣線的最前沿。

  當時的當務之急是收複金明、塞門等寨,以解除西夏軍隊對延州的直接威脅。鄜延鈐轄張亢、都監王達先出擊金明,西夏軍退走。範仲淹則領兵驅逐塞門等寨蕃騎出境,隨後采納部下周美的建議,派周美率軍迅速修複金明寨並負責守衛。果然不出所料,西夏軍再度來攻金明寨。周美嚴陣以待,領軍力戰終日,又派人多點火把以為疑兵,終於擊退西夏軍,挫敗了元昊二次進攻延州的計劃。

  範仲淹走馬上任後,除了改善延州一線邊防渙散軟弱的狀況外,還著手切斷西夏軍隊的兵器來源。西夏兵器采用冷鍛方法鑄造,而且已經懂得使用比較進步的豎式風箱設備,因此其兵器“堅滑光瑩,非勁弩不可進入”,非常堅固耐用,宋軍兵器往往不能與其匹敵。西夏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一帶多山,盛產鐵礦,西夏專門在此設置“鐵冶務”,製造甲胄兵器。隻要攻占夏州,便能有效地斷絕西夏兵器的來源。夏州距離宋朝麟州(今陝西神木)、府州(今陝西府穀)較近,之前麟府都部署葛懷敏曾打敗西夏軍隊後,一度抵達夏州。範仲淹命令葛懷敏和麟府都監朱觀兵分六路進攻西夏,宋軍開始很順利,攻破了西夏十一座城堡,直抵洪州(今陝西誌丹西北)。然而西夏軍隊據險固守,橫山(今陝西橫山縣)一帶的蕃部部落也截斷宋軍退路,葛懷敏等人失利,被迫撤離西夏本土。

  進攻夏州失利後,範仲淹開始改革防禦西夏的辦法。傳統中,宋邊境各州部署統帥一萬人、州鈐轄五千人、州都監三幹人,當西夏軍隊入侵時,宋方往往派遣官品較低的武將都監出征。範仲淹認為不根據敵兵的多寡而出戰,而以官品高低為先後,是宋軍失敗的重要原因。因此他把延州的宋軍分成六將,每將三千人,分別進行訓練,根據敵兵的多寡而派遣相應人數的宋軍迎戰。

  其後,陝西邊境各路均仿效範仲淹的這一措施,取得了防禦西夏的良好效果。甚至在西夏軍中有流傳說:“不能輕易向延州發動進攻,現在小範老子(指範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不如大範老子(指範雍)那樣好欺負。”針對宋朝廷的邊防策略,元昊也開始有計劃改變進攻宋朝的路線,避免與範仲淹直接交鋒。

  範仲淹著名的《漁家傲》便是作於他駐守延州期間: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麵邊聲連角起。

  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漁家傲》本是北宋年間的流行歌曲,最早見於北宋著名詞人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塞下”便是指延州。“衡陽雁去”是指湖南衡陽縣南有回雁峰,傳說大雁飛到此地後,即不再南飛,事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五十五》。燕然山即今之杭愛山,後漢名將竇憲追擊匈奴,出塞三千餘裏,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